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朱自清 >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1

星期六,我緩緩的打開《朱自清散文精選》,看了第一篇文章《背影》。

“我看見他帶着黑布的小帽,穿着黑布的大馬褂……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每一次看到這幾行文字,我彷彿走進了朱自清先生的世界,看到了“用兩手攀着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為兒子買橘子的父親。這篇散文描述了在家庭遭到變故的情況下,父親送別遠行兒子的經過。在父親的眼裏,兒子是很重要的。

父母對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子呢?從我們一出生到咿呀學語再到走路,這一點一滴不是父母所哺育的嗎?當我們在睡夢中的時候,我們也不知道父母為我們做了多少,也許在為我們做早餐,也許是在幫我們準備學習用品,也許是在為我們清洗衣物。

看到這篇散文,我忽然想到了孟郊寫的那一首《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兩句寫的是慈母縫衣的場景;“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兒女就像區區小草,母愛就如春天陽光温暖了我的心。

我們都擁有像朱自清父親一樣的父母,整天為我們忙這忙那,一路的叮嚀……可是,我們對這些愛熟視無睹,認為是理所應當的。我們的父親與朱自清的父親一樣,對我們關懷,寧可把壞的留給自己,都要把好的留給我們,寧可自己苦一點兒、累一點兒,也希望兒女能夠過得快樂、幸福。他們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不計較乾的任何一件事情,只願默默付出。

六年來,每一次離家去上學,父親的叮嚀一直都在我的耳邊迴盪:“和同學們好好相處,多吃蔬菜多喝水,冬天不要玩雪,會感冒的,要好好學習……有時間,記得給爸爸打電話……”這些千叮嚀萬囑咐對於我是多麼的重要呀!父親把他那一顆愛兒女的心都給了我。

我們每一個人作為華夏好兒女,都要愛國家,也要愛我們的父母。父愛是偉大的,我們更要用心去愛自己偉大的父親。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2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

而令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春》。在文中,朱自清先生把春比喻為一個剛剛睡醒的孩子,欣欣然張開了眼,遍地的野花彷彿是天上的星星眨着眼。風,不再像冬天那樣寒冷,像母親的手,輕輕地撫摸着萬物。在温暖的春風中,孩子們高興得放着風箏。在春天,春雨是尋常的,它滋潤着世間的萬物。在《春》這篇文章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句話是:“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是呀,春天代表着綠色,寓意着復甦,象徵着希望。我們只有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到秋天才會有累累碩果。他那栩栩如生、獨一無二的語句,像小河的流水般灌溉進我的心裏,雖然現在是冬天,但我似乎感覺到了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眼前彷彿呈現出一幅鳥語花香的春景圖。

“一年之計在於春”在這個美好的季節,是最適合放風箏了。朱自清在春天看到了一個熱鬧的場面,在“城裏鄉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人們都以歡笑和努力,滿心歡喜地迎接着春天,迎接着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一直為現在的美好生活而奮鬥……

春天,是希望的種子、是生命的開始、是美麗的象徵。我從朱自清寫的《春》中,看到了我們祖國美好的未來。人們在努力地工作着、奮鬥着,從希望的春天開始,為我們的世界多添一份光彩。

請大家就從現在做起,憧憬着我們的未來,一起來為明天而努力吧!

我熱愛春天,歌頌春天,但我更珍惜春天!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3

《匆匆》一文,是朱自清先生有關時間的膾炙人口的一篇散文。他用細膩的筆觸,生動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他對時光流失的無奈和惋惜,也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尊重時間,奮發向上,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文中: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去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着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牀上,他便伶伶利利的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在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歎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歎息裏閃過了。”“在默默裏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等語句,道出了朱自清先生珍惜時間和生命,惋惜時間流逝的心聲。

時間正如朱自清先生寫的那樣,在我們不經意間就悄悄的溜走了!上課時腦子走神、寫作業時發呆、做事有時往後拖、吃飯時為了看電視故意磨蹭時間......凡此種種,都能證明,時間被一分一秒的浪費掉了!所以,我們要把時間合理運用,把每一秒都用在對自己有益的地方,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才能把每一天都過的有意義,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一個有一個成功!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今後,我要在日常生活和學習過程中,好好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多讀書,多寫作,時刻與時間賽跑,一起奔向美好的未來。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4

如果你要是問我世界上什麼是最珍貴的東西,我不會回答:鑽石、寶石,我一定會不假思索、二話不説的選擇:時間!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是不會等人的,一定要珍惜時間,不要浪費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是無價之寶,是用什麼都換不回來的東西,所以一定要珍惜今日,不要什麼事情都推到明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其實我在讀了《匆匆》這篇文章之前也是個浪費時間,不知道珍惜時間的人,記得那一次暑假,老師留的作業並不多,屈指可數。但是我就是不想做,我的心裏想着:明天再寫吧,反正有的是時間。但到了明天,心裏又想:明天再寫吧,這麼少作業,一定一天就可以寫完!不用着急。於是我就一日一日的往後拖。到最後一天的時候,我還是一個字都沒動。雖然我僥倖寫完了,但是下次一定不能這樣了。

我記得去年有一件事令我記憶猶新,那一天是週五,老師只留了一篇日記,我心想:只有這一小篇日記,我五分鐘就可以寫完,還是明天再寫吧!可是到了週六,我又想,還有一個週日呢,還是週日再寫吧!我還有很多時間呢!不用着急!可是到了週日,我還是沒有寫,到了晚上8、9點才開始寫。而且寫日記並不是用了5分鐘,而是30分鐘。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5

從前,總以為一件事做不完,以後再做也無妨,反正還有的是時間。可當我讀過<匆匆>之後,猛然覺得人生是那樣寶貴。我從沒想到過時間老人竟是這樣,在我們洗漱,睡覺,讀書,吃飯甚至説一句話的時候就匆匆地流逝了。

生活對於每一個人來説,似乎都是那樣平靜。人們每天起牀,上學,回家,午休,然後再上學,再回家。如此往復,彷彿沒有什麼可值得留戀的,值得珍惜的。然而,當我們一旦回首往事,那些總覺得平淡無奇的生活,卻讓我們回味無窮,甚至會成為我們心中美好的回憶。( )

匆匆地,時光一去不復返,人生也隨着時光的流逝一點點地縮短。當我們徹底醒悟時,我們的人生之路也要走到盡頭了。看了這篇散文,我的感概有許多,我也在常常問自己,為什麼時間一去不復返呢?日子如雲煙,被微風吹散了?可是,遺憾後悔不能改變一切。過去的已經過去了,過去的一切只能成為永遠的回憶。

再想想自己,一到星期六早上,睡到12點。家長叫了才懶洋洋地起牀,作業能推就推。當時,我一點都不覺得時間可貴,總覺得時間有的是。

人生就是這樣匆匆,當我們還來不及同人生親密接觸時,它已瞧瞧地從我們的睡夢中,從我們洗手時嘩嘩的流水中匆匆地溜走了。?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然而人生只有一次,容不得我們奢望上天再給我們一次機會。

好好地把握人生,才不會使我們在人生的終點站後悔莫及。只有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更精彩!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6

一本好書,是一個心靈的窗户。打開窗户,去欣賞朱自清的散文,是一種享受。每當讀到朱自清的文章,我都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樸素動人、催人淚下的背影,輕盈凝練的匆匆,明靜淡雅的荷塘月色、委婉真摯的槳聲燈影裏的秦淮河,讓人懷念的揚州的夏日……

我最喜歡的一篇散文是匆匆,人生不像“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可是,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着,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對呀,正如匆匆中寫到的。朱自清用對比的方法寫出了歲月之快。不錯,世間萬物雖會毀滅,但會重生。可生命不能重來,歲月又何嘗倒流。所以,我們要珍惜時間。其中,還有一篇叫背影,雖然只是一篇父親送兒子的事,大家都會寫,但朱自清卻把這小小的一件事寫得那麼催人淚下。讀了這樣一本精彩的書,收穫很大。比如知道如何寫一件很樸實的事,知道了時間不可等待,它會流逝,我們要珍惜時間……

讀書雖然苦,但收穫很甜,讀書雖然累,但卻樂在其中。讀了這麼多文章,又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朱自清的散文像一杯清茶,要細細品味。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7

靜靜的欣賞,如同身在歌聲中,心隨旋律轉動。作者以清麗的筆調,運用生動形象的移覺手法,融入豐富的想像,引我進入了一個美妙的歌聲境界。我驚歎歌聲的魅力,更驚歎朱自清的出色描繪。

作用運用移覺,從觸覺、視覺、嗅覺三方面來進行描繪。“霏霏的毛雨默然灑在我臉上,引起潤澤,輕鬆的感覺。”“像愛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樣。”“正如塗了一層薄薄的乳油;踏着只覺越發滑膩可愛了。”作者把歌聲的輕柔之美化作可觸及的物象,形象而具體,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了它的滋潤、輕柔、滑膩細緻。輕柔的歌聲突然轉向了低沉,於是作者又巧妙地一轉筆鋒,讀者眼前出現了,“恬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歌聲中淡淡的哀愁化成了眼前黯淡的花朵,讓我們看到春的睏倦,感受到了淡淡的哀傷。忽然“涓涓的東風只吹來一縷縷餓了似的花香;夾帶着些潮濕的草叢的氣息和泥土的滋味。”“又時時送過些新插的秧,少壯的麥,和成蔭的柳樹的清新的蒸氣。”清新的花香混着泥土的氣息,沁人心脾,讓人精神為之一振。這正是歌聲的輕快活力給人聽覺的震撼。

散文意境的創造,要善於捕捉意象。在作品中,作者捕捉了滋潤的春雨、輕柔的微風、油滑的湧道、黯淡的花朵、清新的花香、潮濕的泥氣息、新栽的秧和少壯的麥的氣息、柳樹清新的蒸氣。

作者把感情注入到這些事物中,通過移覺的手法將歌聲完全轉化成這些我們能夠觸摸得到的,看得到的,聞得到的物象。然後再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擬人手法把情與景、虛與實和諧統一起來,自然地展開聯想。他把輕柔的歌聲給人的享受比擬成春雨、春風的輕撫;把低沉的歌聲比擬成黯淡的花色,芳香的“消歇”、“楞倦”;把心靈為之一振的歌聲比擬成沁人心脾的花香、土香。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8

今天我們學習了朱自清的《春》。學完這課後,在深深的(多餘)陶醉之餘,我還感受頗多。

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用自己的雙眼,認真地觀察他身邊的春色。大到山、水、太陽,小到花草、鳥兒,甚至連本無色無味無形的風,在他的筆下都如富有感情的人一般,(讀罷不能不令人歎服)。我們彷彿忘記了窗外呼嘯的北風,來到了富滿生機的春的世界。

春的生機、作者高超的寫作水平,這都不是讓我感受最多的。而是作者朱自清先生對生活深深的熱愛和那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文中每個句子、每個詞、每個字都揉進了作者對世間萬物的熱愛。他是用一顆陽光、積極、充滿活力的心去觀察這些景物的。他的心情是那麼明朗!這使我不禁想起了生活中那些總是抱怨的人。他們抱怨自己的工作,抱怨自己的家庭,抱怨領導,抱怨鄰居。彷彿他是這個世上最悲慘、最不如意的人。但和朋友一交流,卻發現大家都不過如此。那(哪)裏有事事如意、一帆風順的人?那為什麼他們(指代不明)會這樣?是因為他們缺少一顆樂觀、包容的平常心。心態是很重要的。在一張白紙上或一個黑點,正如於丹所講:人們就只看見了那個點,而看不到周圍那一大塊空白。這就像生活中人們總是看到不如意的事,而忽略了剩下的許多快樂事一樣。用一顆平常心去看待、去對待生活中的“黑點”吧。著名射擊選手杜麗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就在比賽時,杜麗兩次把槍架碰倒,周圍教練都倒吸一口涼氣。但在她認為,也許老天要她休息一下。就是這種平和的心態,讓她最終奪得了冠軍。

杜麗的那種心態的確讓我們佩服,我也希望大家不要總是抱怨,像朱自清那樣,用樂觀的態度,看待每件事情。這就是《春》給我的啟示。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9

第一次讀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冬天》便被文中的情感感動着。那彷彿是春天哪。

提起冬天,人們自然會想到的是那無邊的寒冷,然而朱先生不愧是寫情的高手,他筆下的冬天,沒有漫漫的白雪、颼颼的冷風,而是可以一家圍在熱騰騰的爐子邊享受着白水豆腐的天倫之樂,幾個人在西湖上泛舟賞月,這樣的冬天其實寄託了春天般的情,如温暖的春天,一種人間温情充盈其間。“説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 )

今天,當我再次朗讀的時候,文中那樸素而温馨的情感氣息撲面而來,也洋溢在我心間,相信每一位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的人都會被感染。“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這篇文章所寫的都是生活中非常平淡的小事,是一種非常平凡而樸素的情感,但這種情感在嚴冬的襯托下,特別温暖、温馨!很多文人都寫不出這種感人的意境。“外邊雖老是冬天,家裏卻老是春天”。這句話是全文最打動我的地方:即使自己的妻子已死了四年,但他的希望並未消失。

“無論怎麼冷,大風大雪,想到這些,我心上總是温暖的”。我想這就是他最真切的感受吧。樸素潔淨的文字,暖人心靈的細節,略帶寫憂傷的情懷——這篇短短的散文憑藉着這些細節讓讀者感動讓心間充盈真情的暖流。朱先生的'散文很美,真的很美,我很喜歡輕聲細讀他的文字,細細品位着字裏行間的韻味,細細地品味那些辛酸往事。一切的底藴只是淡泊。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10

讀完朱自清的各種散文後,我認為他寫的散文雖然表面上只是記敍一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舊時代的故事。可是,細細品味下,又可以發現隱藏在文中作者的情感,再結合時代背景,便可品味作者的意圖。

個人認為朱自清的《春》描寫得那麼美好,那麼恬美,那麼快樂。他將春中的“東風”,“小草”,“樹木”,“花朵”,“春雨”,“風箏”等等這些春天的景物,利用第一人稱的角度,寫出春天的蓬勃生機,活潑開朗,奮發向上,體現初春的美好。

文章一開始便開門見山地寫出了初春時的景色,利用第一人稱的角度,感受到了初春時的快樂氣氛,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利用對春暖花開中花爭相生長的景色,將春的那種激情表現得淋漓盡致。

作者對風的描寫雖少但十分形象生動,例:“像母親的手撫摸着你。”“都在微微潤濕的空氣理醖釀。”將春風中的特點一一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連春雨,作者都將其寫出一種意境美,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着人家屋頂上全籠這一層薄煙。”“薄煙”就可以看出作者不僅抓住春雨細小的特點,還寫出了美感。

寫完了對春景的描寫,作者又對人們在春天的活動進行描寫,“放風箏”。

“趕趟兒”這些事件更加突出春天的希望。

最後,作者以“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着我們上前去。”不僅將春天的奮發向上體現出來,更顯示了作者呼籲人們在新春之際,要各做各的一份事,不要止步不前。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11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澀的,美酒是辛辣的,它們雖然味道同,但都能給人們帶來美好的享受,讓人回味無窮。《朱自清散文集》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回味無窮的美酒。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散文就是《背影》,讀得時候差一點就悄然落淚,這篇散文通過描寫父親送兒子遠行的一幕,表現了父子之間的真摯情感,父親那背影真讓人心痛啊,在晚霞的照影下,父親為即將遠程的兒子買橘子這件感人的事,讓大家看的清清楚楚的。而《匆匆》講述了時間流逝之快,並且時間不能倒流。告訴我們:昨天是作廢的支票,明天是未發行的債務,只有今天才是黃金。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握住今天;而《荷塘月色》這篇散文中,作者用月光襯托荷花,描寫了夜晚中荷塘的美景。讀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我才會細細品味着荷花的美,朱自清先生把荷花描述的那樣美,想必你也動心了吧?

折服於朱自清的文字操控能力,我曾經也試着模仿他的文風,不過寫出來的無非是無病呻吟的風花雪月,徒有其表卻無內容,只好作罷,還是品讀為佳品讀朱自清散文,彷彿品讀那一方絕唱,總能在字裏行間收穫滿滿的感動,讓人在喧譁的都市中尋找片刻的寧靜,彷彿找到了心靈的歸屬,着實是一場精神上的洗禮。而如今的的社會,很多人在讀書的過程中逐漸偏離了如何讀書的軌道,這時不妨讀一下朱自清的作品,畢竟經典之所以為經典,還是有一定的價值意義的。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12

讓平凡擁有“美麗”這是朱自清先生寫作的宗旨,他以獨特的思維角度寫出了一篇篇膾炙人口的文章,總是能令我眼前一亮。

作為一位散文大家,朱自清以他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為中國現代散文增添了許多瑰麗的色彩,建立了中國現代散文全新的審美特徵,創造了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很是讓人佩服。

朱自清先生這一生中寫過成百上千的文章,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就屬《背影》了。為什麼喜歡這一篇?是的,我有我自己的答案。或許這篇散文並沒有像《荷塘月色》、《綠》、《看花》等作品那樣寫的美到無法形容的地步,但很真實。

辭藻並不華麗,但仍然十分感人表達的就是父子之間的親情。這是生活中很平凡的一種感情,也往往因為平凡而容易被忽視,《背影》其實從潛意識裏告訴大家要珍惜這種感情。父親的愛是平凡的更是偉大的。

文章中的父親提着橘蹣跚的背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一根觸碰到我心靈的琴絃,一經撥動,便引起我無限的感慨。從古至今,描寫父愛的文章不計其數,但朱自清卻能做到純樸但最能打動人心。作者就是用他那普通人的眼光去看他那普通的父親那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動作,一切都是普通的的,但這恰恰能觸碰到我們心中最敏感的部位,給我們帶來無限的感慨。

平凡的父母給了我們不平凡的愛。其實,朱自清先生就是這樣,用最平凡的眼光去發現美,再用最平凡的手法創造美。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13

最近我買了一本《朱自清散文集》,當我讀到《白種人,上帝的驕子》時,頗有感想。

這時發生在電車上的一幕,作者看到兩個西洋人,他仔細的看其中的一個孩子,不料卻受到那個西洋孩子的襲擊——眼神的攻擊,那眼神中也透露着輕蔑與鄙夷,讓作者不禁感到一絲涼意。

我覺得朱自清説的對,人人都應有赤子之心,因為這個世界不屬於某種人,也不屬於某國人,更不屬於某個人。我們都有享受這個世界的權利,這也是文中世界之世界的含義。而文中的“小西洋人”卻片面的嵌入了國家與人種的定型中了,他們自認為比別人優越,所以以輕蔑的態度來對待中國人,來踐踏國人的尊嚴,這不光是中國人的損失,更是世界的損失,這也是對世界的侮辱,再回頭想想也就是那時中國人“低三下四”,才會出現“中華不振”的情景。也就是那是中國的“弱小”才“育”出了那樣的小西洋人。而我又從“臉上佈滿了橫秋的老氣”看出,這樣的優越感不僅僅能使人變成窮兇極惡的禽獸,也能使天真的兒童變成老態橫秋的老人。我想這也是為什麼作者稱那個孩子為小西洋人而並非“孩子”,因為他不屬於世界,只屬於大洋彼岸一個渺小、孤獨的人。

文章的最終,作者説那白種人是一位強者,適者,但我覺得一個以侮辱別人來獲得“強者”這個標籤的人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強者。世界天天都在變,而只憑借那一針見血的表現能成為一名永遠的適者嗎

讀完這個小故事,讓我更加看清了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裏,我們每個人都應是其中一份子。而在這時我想,勝者也不必須為“王”,敗者也不必須為“寇”吧。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14

也許喧鬧的車水馬龍讓你找不到美的蹤跡;也許日漸暗淡的人心讓你曾經迷失、消沉,然後苦笑着説道美的難尋。但,無論你如何消沉、迷茫,無論你是否憧憬,請相信,美一定存在。

當我第一次觸碰到這本書,當我第一次被冰冷的封面驚點指尖時,我轉頭了,這一轉,彷彿要將我帶進另一個世界,站在另一個角度分析美,以及——領略美。

現在的人們,將精神世界的財富拋之腦後,一味的追求物質上的滿足。在享他們所享之時,竟還堂而皇之地抱怨美的缺失,試問:“整日沉醉在紙醉金迷之中,就好比一潭池水,不斷有人往其中拋擲污濁,可池水還是一貫接納,誤以為寶。日久天長,這潭池水早已發臭,與美好的事物格格不入,還抱怨美的不存在,你怎知?你就不是破壞美的事物?”可見,美,的確存在,只是你未曾眷戀……

從前,不曾瞭解朱自清,但自從接觸到這本書後,我的心中便有了他的定義,不是自以為是,亦不是妄加猜測,只是從一字一句中探索,從他的領悟中慢慢了解……朱自清先生的品格如荷花,正如同封面中荷花的插圖,白荷映墨綠,然而這綠,太深,就像這黑夜的星空,看起來是黑,但卻是藍。這,愈加體現出荷花的“出於淤泥,一塵不染”的品質,從而反射朱自清先生注重倫理道德,生在錢的世界,卻淡泊名利,恨而遠之。朱自清先生的性格如楊花,飄揚悠長,不拘一格,渴望自由,正如同他所描寫的“梅雨潭”的瀑布,別人覺似白梅,他卻看似楊花,可見,他是愛楊花的,也是像楊花的。書中,不缺乏作者的景色描寫,這描寫,極其貼近大自然,沒有魯迅的深奧難懂,也沒有冰心的悵悵思愁,去的是繁重的文字枷鎖,留的是如桂花般平凡、樸素的人美。

朱自清散文精選讀後感500字15

我讀了朱自清的散文集,感悟到了朱自清散文中藴含的人生哲理,也讓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全新的認識。

生命好比是一塊時間的材料,每人得到的都大同小異。因此,生命的意義並不體現在生命的物象和長度,而更多體現在生命的氣象——創新,為世界留下有價值的東西。這個觀點在別人的作品中也有體現,如臧克家所言:“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這不就是對此觀點的最好表述嗎?

在感悟的同時,我也致力於去體會朱自清的表達手法。既然被公認為是極少數能用白話寫出可與古典散文相媲美的散文家,朱自清的文風手法一定有異於常人之處。他的文風比較樸素,如《背影》,全文辭藻並不華麗,但仍然十分感人,這可能就是名家與常人的區別吧!

而成段的疑問句就成了他標誌性的寫作手法,他正是用這種方法來達到意味深長的意境。就像《匆匆》離得那樣: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真是這些疑問激起了讀者的無限遐想吧!

漸漸地,我又發現,朱自清的每一篇文章都藴含着深層的意義,有對生命的思考,也有對當時政府的諷刺,它使用了不少暗喻法,這也許是受古代先哲思想的影響,因此,他的文章看似清淡,卻富有哲理,有一層耐人尋味的色彩。

我看了一些關於朱自清的介紹,發現他真是人如其名,事事要求自己做到問心無愧,生活也十分簡樸。我想,也許正是這種質樸的人生品格流露到了他的文章中,才使得他的文風如此樸素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zhuziqing/mk90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