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

餘秋雨

餘秋雨《都江堰》教學設計(魯教版)
  • 餘秋雨《都江堰》教學設計(魯教版)

  • 一、教材依據魯教版高中語文第三冊第7課《都江堰》二、設計思想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新課改的精神,體現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育理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討論、表達形成自己的見解,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分析文章,體味作者藴藏其間的文化思考,拓展形象...
  • 24891
餘秋雨《尋覓中華》閲讀答案
  • 餘秋雨《尋覓中華》閲讀答案

  • 《尋覓中華》是作家餘秋雨的一篇文章。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餘秋雨《尋覓中華》閲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尋覓中華直到今天,很多文學史論著作還喜歡把屈原説成是愛國詩人。這也就是把一個政治概念放到了文學定位前面。愛國?屈原站在當時楚國的立場上反對秦國,是為...
  • 21555
餘秋雨《這裏真安靜》閲讀
  • 餘秋雨《這裏真安靜》閲讀

  • 一我到過一個地方,神祕得像寓言,抽象得像夢境。很多長住新加坡的人都不知道有這麼個地方,聽我一説,驚訝萬分。是韓山元先生帶我去的。韓先生是此地一家大報的高級編輯,又是一位滿肚子掌故的鄉土歷史學家。那天早晨,他不知怎麼摸開了我住所的大鐵門,從花園的小道上繞到我卧室的南...
  • 14886
《廢墟》閲讀答案
  • 《廢墟》閲讀答案

  • 《廢墟》是餘秋雨的一篇散文,被收錄於《文學苦旅》散文集中。廢墟餘秋雨我詛咒廢墟,我又寄情廢墟。廢墟吞沒了我的企盼,我的記憶。片片瓦礫散落在荒草之間,斷殘的石柱在夕陽下站立,書中的記載,童年的幻想,全在廢墟中殞滅。昔日的光榮成了嘲弄,創業的祖輩在寒風中聲聲咆哮。夜臨了...
  • 11277
餘秋雨信客讀後感範文
  • 餘秋雨信客讀後感範文

  • 這幾天在網上讀餘秋雨老師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頗多,讀了很多篇文章,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篇反映“誠信”的《信客》,我們上次學生做作文也是寫了反映“誠信”的話題作文,所以想把自己的一點粗淺的看法談一下。《信客》寫的是早年在鄉間的事,那時候通信手段很落後,對外的通信往...
  • 33432
餘秋雨散文《哪裏來的陌生人》
  • 餘秋雨散文《哪裏來的陌生人》

  • 一那天,成吉思汗要在克魯倫河畔的宮帳裏召見一個人。這個人住在北京,趕到這裏要整整三個月。出居庸關,經大同,轉武川,越陰山,穿沙漠,從春天一直走到夏天。抬頭一看,山川壯麗,軍容整齊,歎一聲千古之盛,未嘗有也,便知道到了目的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已經十二年。這十二年,一直在打仗,主要...
  • 14525
2017餘秋雨 信客 教案
  • 2017餘秋雨 信客 教案

  • 餘秋雨是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電視名人、節目特邀主持人。【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⑴理解、積累唏噓、詰問、焦灼、伎倆、顛沛、連聲諾諾等詞語。⑵瞭解餘秋雨和他的作品。⑶瞭解信客職業及其品質。2、能力目標:瞭解信客的特殊職業及造就...
  • 22815
餘秋雨《文化苦旅》讀後感作文
  • 餘秋雨《文化苦旅》讀後感作文

  • 漂泊的旅程中,是誰在孕育千年文化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串串探索的足跡?——題記接觸《文化苦旅》的第一篇文章是《道士塔》。它在整本書當中也是堪稱經典。荒茫大漠中,一個古老的意象,記載了敦煌文明的興衰,見證了一個沒落王朝的恥辱與無奈。當千年前石壁上的第一刀刻下時,一個壯麗...
  • 7110
  • 餘秋雨《文化苦旅》中傳統文人形象

  • 餘秋雨的散文帶着強烈的時代責任感,在《文化苦旅》中重點指向中國文化人的文化靈魂。深受傳統文化影響的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重點指向中國文化人的文化靈魂。中國傳統文人受儒、道、釋三家影響,既有儒家“積極入世”的執着,也有道家“無為而治”的飄逸,更有佛教“超然...
  • 30857
  • 餘秋雨《出走十五年》介紹

  • 【餘秋雨《出走十五年》內容介紹】餘秋雨更願意人們稱他為文化行者。走出書齋十幾年來,我品味到的是一個行者的艱辛,在世界各地感悟到的是歷史留下的種種細節。作為一個寫作者,我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把我對於自然景觀的思考和體驗,用散文的形式進行收藏,它們是我對生命、文化...
  • 25213
寫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讀後感
  • 寫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讀後感

  • 寫餘秋雨的文化苦旅讀後感1報紙上説我寫書寫得輕鬆瀟灑,其實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種很給自己過不去的勞累活,一提筆就感到年歲徒增,不管是春温秋肅,還是大喜悦大悲憤,最後總得要閉一閉眼睛,平一平心跳,迴歸於歷史的冷漠,理性的嚴重。”這是餘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也...
  • 18003
餘秋雨餓着肚子飽讀書名人讀書故事
  • 餘秋雨餓着肚子飽讀書名人讀書故事

  • 作文素材名人事例:餘秋雨餓着肚子飽讀書1946年,餘秋雨出生在餘姚一個普通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本分的基層公務員,而母親則是一位沒落大家族的小姐。在他出生那天,天上一直下着小雨,因此得名叫秋雨。餘秋雨的童年是在餘姚縣橋頭鎮(今屬慈溪市)度過的,鄉村的生活簡單、清貧而又快...
  • 24817
  • 《文化苦旅》中的人文精神

  • 餘秋雨的許多散文都着實令人喜歡,這些散文散發出來的美讓人感覺韻味濃濃,也讓人感覺到了文字的強大支撐力量。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主要表現再對於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以及關懷,對於人類所遺留下的種種精神文化現象進行重視,肯定理想人格的全面發展...
  • 11292
  • 讀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有感範文

  • 篇一:看了餘秋雨的這些散文我感觸頗深,他的每一篇文章都帶給我一次心靈的洗禮,很是震撼,但最讓我喜歡的還是他的《廢墟》這篇文章,它裏面的話深深地影響着我的思想,在極大數的人都認為完整才是美的時代。他卻提出了一個可以説是另類的想法——廢墟也是一種美,也許嫩綠的葉子象徵...
  • 14316
最新餘秋雨經典語錄
  • 最新餘秋雨經典語錄

  • 只有到了老年,沉重的人生使命已經卸除,生活的甘苦也已瞭然,萬丈紅塵已移到遠處,寧靜下來了的周際環境和逐漸放慢了的生命節奏構成了一種總結性、歸納性的輕微和聲,詩的意境出現了。一個人會落淚,是因為痛;一個人之所以痛,是因為在乎;一個人之所以在乎,是因為有感覺;一個人之所以有感...
  • 19377
作家餘秋雨山居筆記讀後感
  • 作家餘秋雨山居筆記讀後感

  • 《山居筆記》是餘秋雨在1992年至1994年間,全身心地用兩年多的時間創作成的,共十一篇文章。作家餘秋雨山居筆記讀後感,我們來看看下文。篇一:作家山居筆記讀後感《山居筆記》一遍看下來,感覺的確很不錯,我覺得可以用“美、奇、柔”三個字來表達我的感想。首先,“美”是餘秋雨散文...
  • 11192
關於餘秋雨信客的讀後感
  • 關於餘秋雨信客的讀後感

  • 【篇一:讀《信客》有感】今天老師講了《信客》這一篇文章,都後我感觸很深。科技在日新月異的進步着,信客如同許許多多的職業一樣,在今天已經沒有存在的意義了,於是這個職業消失了。但是,曾經或者願意成為信客那樣的人卻沒有消失,他們仍然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科技是在進步,但作為人...
  • 9118
  • 多角度研讀餘秋雨的作品

  • 餘秋雨的名字,我是在幾年前就聽説過。記得那是單位專門訂閲的一份報紙,裏面大量篇幅在刊登關於《文化苦旅》的相關內容,我只是瀏覽,記住了這個名字,也記住了這個作者。但是,那時,我的閲讀,傾向於小説,因此並沒有太在意這部作品,裏面具體寫的什麼,我一無所知。我喜歡網上買書,每次買書...
  • 13320
餘秋雨散文《陽關雪》
  • 餘秋雨散文《陽關雪》

  • 中國古代,一為文人,便無足觀。文官之顯赫,在官場而不在文,他們作為文人的一面,在官場也是無足觀的。但是事情又很怪異,當峨冠博帶早已零落成泥之後,一杆竹管筆偶爾塗劃的詩文,竟能鐫刻山河,雕鏤人心,永不漫遊。我曾有緣,在黃昏的江船上仰望過白帝城,頂着濃冽的秋霜登臨過黃鶴樓,還在一...
  • 10404
餘秋雨《信客》優秀教學設計
  • 餘秋雨《信客》優秀教學設計

  • 《信客》是餘秋雨的一篇現代文作品。下面我們為大家帶來餘秋雨《信客》優秀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到大家。餘秋雨《信客》優秀教學設計一、導入:同學們,正如一則廣告語所説的: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電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手...
  • 32810
淺析餘秋雨的散文創作特點
  • 淺析餘秋雨的散文創作特點

  • 餘秋雨通過對歷史深沉的理性感悟,把自身對歷史、人文關懷以及自然之美進行了形象的融合,這也形成了餘秋雨創作風格的構成要素。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閲讀餘秋雨的散文讀者可謂是享用了一頓文化大餐,讀者不僅可以聽故事、學藝術而且可以探歷史、尋文化,在其作品中感受哲、史、思...
  • 12205
餘秋雨童年讀書的故事賞析
  • 餘秋雨童年讀書的故事賞析

  • 餘秋雨是著名的文化學者,他的《文化苦旅》和《中國文脈》叢書,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書中對中國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認識,讓許多人追捧。可你們知道嗎,這與餘秋雨先生的幼年讀書時光有密切的關係。餘秋雨的童年是在餘姚縣橋頭鎮度過的,鄉村的生活簡單、清貧而又快樂。從上海來...
  • 20637
餘秋雨讀書筆記
  • 餘秋雨讀書筆記

  • 別再為錯過了什麼而懊悔。你錯過的人和事,別人才有機會遇見,別人錯過了,你才有機會擁有。人人都會錯過,人人都曾經錯過,真正屬於你的,永遠不會錯過。——餘秋雨餘秋雨讀書筆記(一)曾經讀過餘秋雨的許多散文,而讓我時時不能忘懷的一篇就是《垂釣》了。《垂釣》是餘秋雨...
  • 12287
品讀餘秋雨的作文
  • 品讀餘秋雨的作文

  • 探求過巍巍的語言山峯,追求過浩浩的書海,我終於在你的筆下找到了我良久的企盼和寄託—餘秋雨。我曾經設想過一種美麗,美得如詩如畫,如絲如綢;美得氣勢恢宏,寧靜淡泊。終於,我找到了,在你的筆下,即使是殘山剩水也有了冷冷的威嚴。不需要濃重的描寫,只要幾句白描,便勾勒一幅婉約悽美;不...
  • 12556
餘秋雨行者無疆的讀後感
  • 餘秋雨行者無疆的讀後感

  • 篇一:行者無疆的讀後感歷時6個月,餘秋雨走過了歐洲26個國家96個城市,《行者無疆》記錄了這一不同凡響旅程的全部感受,它是作為考察西方文明的記錄,但卻又不僅限於只是記錄;是旅行但又不僅是一次他鄉山水的風光領略,更是不同文化的學習與探索、風土人情的揣摩與領會,每一次歷史的...
  • 28398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