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現代作家 >冰心 >

冰心與吳文藻的愛情故事

冰心與吳文藻的愛情故事

冰心(1900-1999),原名謝婉瑩 。現代著名女作家,兒童文學家,詩人。原籍福建長樂。

冰心與吳文藻的愛情故事

吳文藻(1901-1985),江蘇江陰人。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

在民國的諸多才女中,冰心不是最有才的,更不是最漂亮的。但冰心有一點,可以將這個時代的所有女子都比下去。那就是她的一生最是幸福,沒有大起大落,有的只是歲月靜好。

從少時到成年甚至老年,家庭生活無不和諧美滿。更另人稱羨的是她和吳文藻之間的感情,他們是自由戀愛,他們相濡以沫,他們風雨同舟,他們一起走了將近60年,他們還可以做到死同穴。

【陰差陽錯初相識】

1923年8月17日,冰心離開自己至親的父母和三個弟弟,隻身登上了郵輪“約克遜”號,前往美國留學。從未離開過家的冰心,回望漸行漸遠的祖國,對家的眷戀所引發的離愁卻越來越濃。所幸,在寂寞的旅程中,冰心得到了許地山的照顧和呵護,而且還因為他的“陰差陽錯”,成就了與吳文藻的美好姻緣。

上郵輪的第二天,冰心突然想起一件同學吳摟梅所託之事來。“她寫信讓我在這次船上找她的弟弟、清華學生——吳卓。我到船上的第二天,就請我的同學許地山去找吳卓,結果他把吳文藻帶來了。問起名字才知道找錯了人!那時我們幾個燕大的同學正在丟沙袋的遊戲,就也請他加入。以後就倚在船欄上看海閒談。我問他到美國想學什麼?他説想學社會學。他也問我,我説我自然想學文學,想選修一些英國十九世紀詩人的功課。”

在交談的過程中,吳文藻問冰心,有沒有讀過評論拜倫和雪萊的書,冰心回答沒有,吳文藻就直率地説:“你學文學的,這些書你都沒看。這次到美國,你要多讀一些書,否則算是白來了!”

當時,冰心的詩集《繁星》和小説集《超人》已很流行,是個頗有名氣的青年女作家。船上的許多人(僅清華學校就有100多人)都只是向她獻殷勤,説些“久仰”之類的恭維話,她在文壇上也算是小有名氣了,唯獨吳文藻説話這樣不客氣,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尷尬和難堪。然而,冰心本是一位性格爽朗而又渴求新知的女性,吳文藻與她第一次見面就這樣坦率地進言,雖然使她的心受到巨烈的刺激,但靜靜思考後,她真有幾分佩服吳文藻,她便在心底悚然地把吳文藻認作自己的第一個諍友、畏友!

【書信互通情愫生】

1923年9月1日,冰心等留學生抵達美國西雅圖,好友之間相互留下通信地址後,就各奔東西。吳文藻接受同學潘光旦的推薦,去了達特默思學院學社會學,冰心則遵從燕大英語老師鮑貴思的安排,到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進修。

冰心到校後,接到了許多同船朋友熱情的信函,唯獨吳文藻就寫了個簡單的明信片。冰心覺得挺有意思,便給他回了一封信。

從江陰夏港走出來的吳文藻,是抱着為改造中國社會之理想前往美國求學的。他一到達特默思學院,就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裏。冰心出於禮節的親筆回信,雖給他帶來了一些浪漫的幻夢,但也僅此而已,赴美的求學使命感使他不敢倦怠,他發奮的讀書,並以自己對文學的感悟,給冰心購買她需要的書。

他買來後,總是先睹為快,並在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用紅筆劃出來,而這些用紅筆標出來的基本上都是愛情句子,所以吳文藻實際上是通過寄書這樣的方式來表達他對冰心別樣的愛。一來二往,吳文藻以他自己的獨特方式和本真色彩,贏得了冰心的好感。於是,兩個出身不同、經歷相左、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在異國他鄉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多,逐漸產生了心靈的共鳴。

雙方雖互生情愫,但都沒有捅破。冰心是因為女孩子的羞澀,而吳文藻則擔心清貧的自己給不了對方幸福。

【念念不忘情更濃】

到美國不久,冰心患病住進療養院。然而新病未愈,舊病復發,昔日的肺支氣管擴張又發作了。醫生要求她必須休養半年,冰心不得不住進了沙穰療養院。生病本來情緒就不好,又要在療養院待半年,所以,當醫生告訴她時,她一時難以接受,“幾乎神經錯亂”。幸好,威校的老師和中、美同學得知她生病後,都來探望她,她焦慮的心稍感欣慰。特別是吳文藻的來訪,更是令她感動。

冰心生病時,吳文藻並不知道。1923年聖誕節及年假時,他到紐約去度假,途經波士頓與清華同學聚會,才從同學口中得知冰心吐血住院的消息。隨即,他與顧一樵等幾位朋友專程到療養院看望冰心。吳文藻安慰她:“你要聽從醫生的安排,好好地休養,身體好了,加把勁,功課是趕得上來的。”這温暖的'話語,猶如一陣春風,吹暖了冰心的心。此時的冰心,對吳文藻的印象,已不僅僅是憨厚與特別,還有細心與體貼。

半年的療養,冰心雖嚐到了身體虛弱的不便、寒冷刺骨的艱辛,但無拘束的自由活動與讀書,在病中沐浴到人間的“愛與同情”,卻使她銘心刻骨,久久難忘。

1925年,梁實秋等人決定在波士頓公演一部中國戲劇《琵琶記》,並邀請冰心出演一個角色,冰心很是歡喜,特別想和吳文藻分享,於是寄了張票給他。

此時,冰心與吳文藻已有一年多未曾謀面,隨着書信往來日益增多,吳文藻的憨厚、細心與整潔,連同他對自己專業的執著,漸漸地溢滿在冰心的大腦中,時不時地湧出一種思念與謀面的渴望。出於矜持,冰心自然不會主動言明,更不會前往達特默思去看他。而在吳文藻心中那很想與之走近的琴絃,業已撥動,冰心的高雅與文靜,尤其是對自己態度的“異樣”,時時撞擊他青春的心。

可有自知之明的吳文藻心如明鏡,冰心的名氣和自己的清貧,使他望之卻步。如今接到冰心的邀請信和入場券,很是猶豫,思來想去,他還是回信冰心,説自己學業太忙,不能前來捧場,為此抱歉!

可業已撥動的愛的琴絃,在經過強烈的思想鬥爭後,還是奏響了啟程前往的絃音。第二天,當冰心失落地回到她在美國的家時,前來看望她的男同學中出現了吳文藻的身影。説不來還是來了,説到底是不忍傷她的心,冰心的驚喜無言以喻。

【心有靈犀定終身】

1925年夏,冰心與吳文藻同在綺色佳城的康耐爾大學補習法語。綺色佳依山傍水,瀑布與山泉在松林間時隱時現,幽深至極,是求學的世外桃源。冰心在如此美麗的地方與吳文藻邂逅,結伴求學,其快樂的心境溢於言表。在這如詩如畫的人間仙境中,他們每當求學之餘便結伴在林中散步,在曲徑通幽處拍照留影。此時,他們已通信兩年,彼此的感情已非常深厚。如今朝夕相處,已到了難捨難分的程度。

終有一天,吳文藻經過慎重考慮,在湖上划船時向冰心表白了他想與她結為百年之好的意願。或許是出於矜持,抑或有意考驗吳文藻,冰心並沒有及時答覆他。第二天,她才告訴吳文藻,她本人沒有意見,但最終的決定權取決於她的父母。其實冰心知道只要自己願意,父母是不會反對的。

戀愛中的時間轉瞬即逝,冰心與吳文藻暑假補習在不經意間結束了。雖然他們各自又回到了自己的學校就讀,但業以滋生的愛情之樹卻與日俱增。秋天,吳先生寄給冰心一盒很講究的信紙,上面印有冰心姓名的縮寫英文字母。吳先生自己則幾乎天天寫信,星期日就寄快遞,因為當時美國郵局星期日是不發平信的。

1926年夏,冰心從威校獲得碩士學位,拒絕了許地山為她聯繫好上英國牛津大學繼續深造的好意,應司徒雷登校長的邀請回母校燕大任教。吳文藻則決定留下來攻讀博士學位。冰心離美回國前,吳文藻尊重她的意願,給她父母寫了一封長信,並附了一張相片,叫冰心帶回給她父母。他希望通過這封情真意切的信説服冰心父母,同意將冰心許配給他。

於是,吳文藻提筆寫了一封有趣的求婚書,稱“謝先生、謝太太啟”。信中先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論述愛的哲學意義,稍露對冰心的愛慕之意。接着筆鋒一轉,就大談婚姻與家庭的社會學意義,總結和下定義若干,洋洋灑灑,儼然學術論文一篇,一副書呆子氣。就是這麼一封乏味的求婚書,居然打動了未來岳父、岳母,他們一致認為此男人傻的可愛,靠譜!

1926年夏,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回國到燕京大學任教。1928年,吳文藻獲社會學博士學位回國受聘於燕大、清華。1929年6月15日,二人於北大臨湖軒舉行了婚禮,來賓只有兩校同事、同學,待客之物一共只花了34元。新婚之夜在北平西郊大覺寺一間空房裏度過,臨時洞房除自己帶去兩張帆布牀外,只有一張三條腿的小桌。

事後冰心説:真正的婚姻並不在排場,而在心靈相通,其他都無所謂了。這一年,冰心29歲,吳文藻28歲。

【生活逸趣入詩篇】

冰心留美期間,曾給父母寄回兩張照片。1930年冰心母親去世後,吳先生便從岳丈那裏要來那張大的,擺在自己書桌上。冰心問:“你真的是要每天看一眼呢,還只是一種擺設?”吳答:“當然是每天要看。”有一天吳先生上課去了,冰心將影星阮玲玉的照片換進相框裏。過了幾天,吳先生沒有理會,冰心提醒他看看相框裏的照片,他才有些尷尬地笑着將相框裏的照片換了。

喬遷新居後,在一個陽光燦爛的春晨,冰心和婆母等人都在樓前賞花,老夫人讓冰心將吳先生請來共賞。他站在丁香樹前,大約心仍在書上,便應酬似地問冰心:“這是什麼花?”冰心故意逗他説:“這是香丁。”吳先生心不在焉地點頭道:“呵,香丁。”眾人聽了,都不禁啞然失笑。

還有一次,吳先生隨冰心去城內看岳父,冰心讓他上街為孩子買點心薩琪馬。由於孩子平時不會説全名,一般只説“馬”。吳先生到了點心鋪,也只説買“馬”。另外,冰心還讓吳先生買一件雙絲葛的夾袍面子送父親,他到綢布店卻説要買羽毛紗。幸虧那個店平日和謝家有往來,就打電話問冰心:“你要買一丈多羽毛紗做什麼?”謝家人聽後都大笑起來。冰心只好説:“他真是個傻姑爺。”冰心父親笑道:“這傻姑爺可不是我替你挑的。”冰心只好認了。

吳先生家住呈貢縣城內時,有一次請清華校長、西南聯大校常務委員會主席梅貽琦等老清華到他家度週末。冰心就將這些故事寫成一首寶塔詩,把“一腔怨氣”發泄在清華身上。詩曰:

  馬

  香丁

  羽毛紗

  樣樣都差傻姑爺到家

  説起真是笑話

  教育原來在清華

梅先生笑着在後面加了兩句:

  冰心女士眼力不佳 書呆子怎配得交際花

冰心只好承認是“作法自斃”。

【執手偕老亦同穴

有了愛就有了一切。”這是冰心這位世紀老人的名言,也是她一生所堅持的信念,冰心和吳文藻婚後的生活從容且美滿,他們在一起共同度過了50多年的光陰。即使曾經都住過牛棚,但對方存在就足以擊倒一切的磨難。他們始終相親相愛,相敬如賓。都是一樣的不服老,不間斷地從事着寫作和學術研究,他們的晚年可謂豐富、和諧、充實、快樂。

1985年9月24日,吳文藻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1999年2月28日,冰心逝世,享年99歲,死後兩人骨灰合葬。骨灰盒上並行寫着:

江陰吳文藻,長樂謝婉瑩。生同眠,死同穴,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xiandaizuojia/bingxin/npqr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