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治國的禍患的故事

治國的禍患的故事

寓言故事是指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

治國的禍患的故事

 
 【治國的禍患】

有一次,齊景公問晏子“依你看,治理一個國家,首先要除掉的最大禍患是什麼?”晏子沉思片刻後,回答説;“我想,應該是土地廟裏的老鼠。”齊景公不解地問:“此話怎講?”於是,晏子就不緊不慢地仔細道來——

土地廟是人們用來供奉土地神的場所。為了祈求神靈保佑人間四季平安,五穀豐登,人們在修建土地廟時十分虔誠和賣力,他們首先在四周用許多木條編成一座圍牆,並且蓋上屋頂,然後抹上黃泥,使其牢固保暖,不怕風吹雨打。誰知早已被人們追打得無處藏身的老鼠發現了這一處所之後,竟成羣結夥地搬進了土地廟來安營紮寨。它們在廟內打洞做窩,繁衍後代,還要偷吃人們用來祭祀土地神的各種供品,直鬧得四鄰八舍不得安寧。

人們恨透了這幫害人的老鼠,總想除掉它們,但又苦於找不到一種恰當的方法。用煙火去薰老鼠洞吧,人們害怕會因此引燃了四面築牆的木條,這將使土地廟化成一片灰燼;用水去淹灌老鼠洞吧,又怕浸脱了塗在牆上的黃泥巴,從而使廟牆坍塌。由於顧慮太多,左右為難,所以土地廟裏的老鼠不僅沒能消滅,反而越來越多,越來越猖狂。

説到這裏,晏子打量了一下齊景公的臉色,只見他正在洗耳恭聽,若有所思。於是,晏子乘機將話鋒一轉,直言道:“其實,一個國家也會有這樣害人的老鼠,他們就是那些國君所親信的小人!這些小人對國君刻意逢迎,報喜不報憂,其目的就是為了尋求庇護;而他們對待臣民百姓的態度,則是欺壓盤剝,無惡不作,仗勢橫行,不可一世。老百姓對這幫害人蟲敢怒而不敢言,因為在他們的背後有國君這頂保護傘啊!所以,我認為,要想治理好一個國家,首先就要國君下決心,親手除掉這些土地廟裏的老鼠!”

晏子所講的這個寓言説明,有些地方的壞人壞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打擊和遏制,就需要仔細查一查他們背後是不是有什麼庇護者。

  【金壺丹書】

齊景公來到已被兼併的原諸侯國紀國視察時,在其京城內發現了一隻金壺,打開一看,只見裏面藏着一幅用紅筆寫就的帛書,上書八字箴(zhen)言:“食魚無反,勿乘駑(nu)馬。”

齊景公將丹書握在手中把玩一陣之後,不禁擊掌讚道:“對呀,為人行事的確應當如此。吃魚只應吃一面,不要翻動,因為魚腥味是能使人作嘔的呀;出門時應當不騎那種跑不快的馬,因為它缺少耐力,走不遠啊。”

晏子在一旁聽了,趕緊糾正道:“這八個字説的並不是您理解的這個意思。所謂‘食魚無反’,是在告誡國君和大臣們不要貪得無厭,不能將民力耗盡,否則就會損傷國家的元氣;所謂‘勿乘駑馬’,則是比喻國君不能將品質不好的人放在身邊,委以重任,否則他們就會誤國害民呀!”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解釋,不覺頻頻點頭,但同時又不解地問:“既然紀國有這樣好的治國箴言,它又怎麼會亡國呢?”

晏子回答説;“這是有原因的。我聽説,凡是有道的國君,總是將一些治國安邦的至理名言公開張貼在大街小巷,廣而告之,讓全國上下共同遵守,同時發動民眾隨時監督;而紀國雖然有這樣好的治國箴言,卻將它投注到金壺之中,束之高閣,並不實行。您想,他們這樣做,能不亡國嗎?”

這個故事説明,有法不實行,便像無法一樣。一個人如果只是將修身的格言置於座右,卻並不打算實行,他就不可能獲得長進;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將治國良策付諸實踐,那麼再好的國策也只能是一句空話!

  【木偶與泥偶】

山東省境內的淄水河畔,有一個泥塑的人偶和一個木雕的人偶。

在一個天旱無雨的季節甲,泥偶和木偶曾有一段朝夕相處的經歷。時間一長,木偶漸漸看不起泥偶,因此總想找機會譏笑它。

一天,木偶帶着嘲笑的口吻對泥偶説:“你原本是淄水西岸的泥土,人們把泥土揉合起來捏成了你。別看你現在有模有樣,神氣十足,等八月一到,大雨嘩嘩而下,淄水一下子猛漲起來,你很快就會被水泡成一堆稀泥了。”

那泥偶並不在意,它以十分嚴肅的口吻對木偶説:“謝謝您的關心。不過,事情並不像你所説的那樣可怕。既然我是用淄水西岸的泥土捏成的泥人,即使被水衝得面目全非,變成了一堆稀泥,也僅僅是還了我原來的面目,讓我回復到淄水西岸罷了。而你倒是要仔細地想一想,你本來是東方的一塊桃木,後來被雕成了人。一旦到了八月,大雨傾盆而下,引起淄水猛漲,波浪滾滾的河水將把你沖走。那時,你只能隨波逐流,不知會漂泊到什麼地方。老兄,你還是多為自己的命運操操心吧!”

不久之後,連續下了多日的暴雨,木偶被河水衝得不見蹤影,泥偶卻安然地躺在大地媽媽的懷抱裏睡覺。

故事寓意:這則寓言告訴我們,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聰明人”,在嘲笑別人的時候,應該多想想自己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夠保持謙虛謹慎,使自己進步得快一些。

不要隨便嘲笑別人,想想自己的缺點,看看別人的優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oem4z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