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寓言 >

簡短的寓言故事(精選32篇)

簡短的寓言故事(精選32篇)

寓言故事是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訓意義的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訓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單的故事中體現。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簡短的寓言故事,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簡短的寓言故事(精選32篇)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

小孩子與熊

從前有一個住在森林邊緣的小孩子,他是一個很禮貌的孩子。他認識了來自森林裏的一頭熊,他和這個熊很快成為了朋友。

但是有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熊實在是嘴太臭了。而且這個熊總是喜歡走的很近和他説話,這個孩子非常頭疼。

但是由於他真的很喜歡這頭熊,於是他就忍住了這股臭味,每次都笑而不語。但是這股臭味實在是太大了,這個孩子終於被薰得頭暈眼花,甚至當熊不在的時候,他看到有毛的動物都會想吐,彷彿那個氣味就不停地在身邊徘徊着。

孩子很憤怒,他很生氣為什麼這個熊從來都看不到他在接近自己時候,自己的齜牙咧嘴,他惱怒為什麼這個熊總是忽略,他略微遠離熊嘴的小動作。

孩子越想越生氣。於是有一天他終於忍不住了,他氣沖沖的和熊説“我再也不要和你做朋友了,你這個又髒又臭的笨熊!”

熊聽了以後愣了一小會,輕輕地從孩子的房間裏拿出了一把餐刀,和孩子説“來給我一刀。”

孩子聽了以後大惑不解,但還是照着做了,餐刀在熊的身上劃出了一個非常巨大的傷口,鮮血淋漓。

但是熊並沒有説什麼,他告訴孩子:“我現在要離開這裏,一年以後我會回來找你。”説完熊就離開了,果然他走了一年的時間。

在這一年裏,孩子開始懷念熊的温暖,懷念熊的憨厚,懷念熊在的一切一切,他開始記不起來熊的口臭,甚至都記不起來熊把一嘴大黃牙湊過來的樣子。

孩子很想念熊,他開始在森林的邊緣等熊。

一年到了,熊回來了,孩子迫不及待的跑過去抱着熊,説“我錯了,我不該嫌棄你的口臭。”

熊輕輕地拍打着孩子的後背,説“不,你説的對,你應該嫌棄我的口臭。”

説完,熊輕輕地推開了孩子,把自己的傷口展現給孩子,“你真的應該嫌棄我的口臭,因為他真的臭。這個問題就像是你在我身上砍的這一刀一樣,你看現在這已經好了。”

孩子懊悔的撫摸着熊的傷口,果然已經癒合了。

熊接着説道:“但是你知道,你當時那句又髒又臭的笨熊,在我心裏留下的傷口,直到現在還滴着血,它從未癒合過。”

説完熊轉身離開,慢慢的走回了森林裏,再也沒有回來過。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

普羅米修斯創造了人,又在他們每人脖子上掛了兩隻口袋,一隻裝別人的缺點,另一隻裝自己的。他把那隻裝別人缺點的口袋掛在胸前,另一隻則掛在背後。因此人們總是能夠非常快地看見別人的缺點,而自己的卻總看不見。

這故事説明人們往往喜歡挑剔別人的缺點,卻無視自身的缺點。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3

狗叼着肉渡過一條河。他看見水中自己的倒影,還以為是另一條狗叼着一塊更大的肉。想到這裏,他決定要去搶那塊更大的肉。於是,他撲到水中搶那塊更大的。結果,他兩塊肉都沒得到,水中那塊本來就不存在,原有那塊又被河水沖走了。

這故事適用於貪婪的人。

補充:

公牛與車軸

幾頭公牛正使勁拉着貨車行走,車軸被壓得發出吱吱的響聲,牛回過頭,不耐煩地對車軸説道:“喂,朋友,我們無聲無息負擔着全部重量,你叫喚什麼?”

這故事是説,那些叫喚得特別響的人往往幹活少,而那些不作聲的人往往承擔着全部重量。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4

有個小朋友,叫小貝貝,她什麼都好,就是挑食。

一天上午,媽媽炒了白菜。小貝貝看到了,嘟起了小嘴説:“青菜沒味道,我不吃!”小白兔見到了,開心地説:“你不吃,我吃!”於是,它蹦蹦跳跳地跑過來,三口兩口就把白菜吃光啦!

有一天,媽媽煮了魚,小貝貝看到了,又嘟起了小嘴説:“魚有刺,我不吃!”小花貓看到了,開心地説:“你不吃,我吃!”於是,它一下子跳到了桌子上,啊嗚啊嗚地把魚吃光啦!

這樣,小白兔、小貓咪都吃得飽飽的,它們長得又高又壯,可漂亮啦!小貝貝卻長得又瘦又小。

於是,小貝貝也學起了小白兔和小貓咪,不挑食,每天都吃得飽飽的,也長得高高壯壯啦。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5

《不盲從的鯿魚》

水庫的堤壩上有條排水溝,一羣羣的魚從水庫裏游過來,往溝裏游去。鯿魚也游過來了,他攔住一條鯽魚問:“你們去哪裏呀?”

“我不知道去哪裏,看到大家往那裏遊,我也就游過來了,我想那裏一定很好玩。”鯽魚説完,就跟着魚羣遊走了。

鯿魚停在溝邊,看着魚羣從身邊遊過。過了一會兒,他又攔住一條鯉魚,問:“你們要去哪裏呀?”

“我不知道去哪裏,看到大家都往那邊遊,我就跟着遊,我想那裏一定有好吃的食物。”鯉魚説完,也跟着魚羣遊走了。

鯿魚仍然停在溝邊觀察,他看了很久,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只見一條接一條的魚往溝裏遊,卻看不見一條魚游回來。鯿魚起了疑心,他轉身獨自游回了水庫裏。

大約過了兩個小時,一條鯽魚驚慌地游回來了,見了鯿魚,他説:“從排水溝裏游出去的魚都進了一個又長又大的網袋。我拼命掙扎才逃了出來!”

鯿魚聽了,自言自語地説:“看來,做事不思考,盲目地跟着別人去湊熱鬧,是會犯大錯的啊!”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6

在森林裏面,出現一種從來沒有見過的怪獸:有腿,有尾巴,可是沒有頭。

不管怎樣講,一頭野獸的頭總應該有的。就拿螞蟻那個針尖一樣小的頭來講吧,畢竟也還是個頭呀!

可是這種野獸卻沒有頭。

森林裏的動物們就是這樣看待長頸鹿的,它把頭兒昂得那麼高,以至於另外的一些動物都見不着它的頭啦!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8

有一個國王和一個波斯奴隸同坐一船。那奴隸從來沒有見過海洋,也沒有嘗過坐船的苦。他一路哭哭啼啼,戰慄不已。大家百般安慰他,他仍繼續哭鬧。國王被他擾得不能安靜,大家始終想不出辦法來。船上有一位哲學家説道:“您若許我一試,我可以使他安靜下來。”國王説道:“這真是功德無量。”哲學家立刻叫人把那奴隸拋到海里去,他沉浮了幾次,人們才抓住他的頭髮把他拖到船邊。他連忙雙手緊緊地抱着船舵,人們才把他拖到船上,他上船以後,坐在一個角落裏,不再作聲。國王很為讚許,便開口問道:“你這方法,奧妙何在?”哲學家説:“原先他不知道滅頂的痛苦,便想不到穩坐船上的可貴。大凡一個人總要經歷過憂患才會知道安樂的價值。”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9

傳説,從前有個人與一個森林之神薩堤羅斯交朋友。冬天到了,天氣變得十分寒冷,那 人把手放到嘴邊不斷地呵起熱氣來。森林之神忙問這是什麼原因,為什麼要這樣做。那人回 答説:“天寒手冷,呵熱氣手可變暖和些。”後來,他們同桌一起吃飯,桌上的飯菜熱氣騰 騰,燙得很,那人夾起一點放到嘴邊。森林之神又問他這是為何。他説飯菜太燙,把它吹 涼。森林之神對人説道:“喂,朋友!我只好同你絕交了,因為你這嘴能一會兒出熱氣,一會兒又出冷氣。”

這故事是説,切不可與那些反覆無常的人交朋友。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0

一隻口渴的烏鴉找到半瓶水,瓶口太小了,烏鴉想到一個辦法,它銜來一些小石子,把石子一顆一顆地放進瓶子裏,瓶裏的水漸漸升高,烏鴉便喝到水了。

經過這件事之後。烏鴉認為在鳥類和動物當中,要算自己最聰明。它不但越來越驕做,而且還常常欺負一些弱小的動物。

有一天,烏鴉在路上遇到了小白兔,當時,小白兔正忙着趕路,沒有留意到烏鴉從對面大搖大擺地飛過來。烏鴉看到小白兔沒跟自己打招呼,很是生氣。

“好小子!你竟敢不跟我打招呼?”烏鴉猛拍着翅膀恐嚇道,“我要用小石子填滿河裏的水,叫河水漲起來,淹掉你的家,淹掉所有兔子的家!”

小白兔一聽嚇壞了,它連忙跑回去告訴兔媽媽,兔媽媽也懵了。

不久,河水快要上漲的消息傳了開去,附近的動物都害怕了起來。

烏鴉看到自己的一句話,便把各種動物嚇得團團轉,高興得站在枝頭上亂叫亂喊。

烏鴉叫喊了半天,口渴了,它想找點水來喝,找來找去找到一口井。

烏鴉一看到井,立刻拍動翅膀,一個筋頭就往井裏直衝下去。但是,井太深了,烏鴉喝不到井裏的水。

烏鴉一連試了好幾回,結果都失敗了。這時候,它想起上次銜石填瓶的喝水經驗,又想起自己本來就可以用石子去填滿河水,於是銜來了一顆又一顆的石子,把它們全投進井裏去。

烏鴉一邊投石子一邊想:只要井水升上來,我不是可以喝到水了嗎?但是,這一回,井水還沒有升高一公分,烏鴉已經累死在井邊了。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1

一些狗找到張獅子皮,就把它撕成幾小片。狐狸看見了,説道:“要是這頭獅子還話着的話,你們便會明白,是你們的牙齒利害,還是雄獅的爪子威風。”

農夫與命運女神

有個農夫耕地時,發現了一塊金子,認為一定是土地女神所賜。於是,他每日給土地的 女神祭奉。命運女神來到他面前,説:“喂,朋友,那塊金子是我送給你的發財禮物,你為 什麼把它看成是土地女神的恩惠呢?若時運不同,這塊金子也許會落入別人的手裏,那時候 你一定又要怨我命運女神了。”

這故事説明,人應當認清恩人,報答他的恩惠。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2

有一次,一座大山發生了大震動,震動發出的聲音就像大聲的呻吟與喧鬧。許多人云集在山下觀看,不知發生了什麼事。當他們焦急地聚集在那裏,擔心看到什麼不祥之兆時,僅看見從山裏跑出一隻老鼠。

這是説庸人多自憂。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3

從前有一個商人,有一次,他趕着駱駝到西方去。一天,他來到一處深山峽谷,忽然從山腳下走出來一頭獅子,商人嚇了一跳,正想逃跑的時候,那頭獅子忽然用嘴咬住他的衣服,不讓他走。

商人看獅子好像並不是要吃掉他,於是大着膽子問獅子:“你需要我幫忙嗎?”

“一根刺扎進我的腳掌裏了。”獅子回答説。

“你把腳伸過來,讓我仔細瞧瞧。”

“這裏,你看。”獅子説着,就把腳伸給他。

商人仔細地看了看,終於發現了那根紮在腳掌裏的刺。他把刺拔了出來,血和膿水一下子流出來了。商人把膿血擠乾淨,清洗了傷口,又仔細地包紮好。接着,商人把自己帶的食物拿出來給獅子吃,然後説:“你好好休息吧,我要繼續趕路了。”

“一路平安。”獅子説。

商人獨自繼續走,走了很久很久之後,終於把貨物賣完了,又從原路返回。路上又經過那個峽谷的時候,忽然一隻獅子大吼着從山坡上飛奔下來撲到他面前。

商人仔細一看,正是上次他救的那隻獅子。於是商人對獅子説:“你怎麼了?你不認識我了嗎?是我幫你治好病的呢!”

“你就是我那位好朋友?”獅子問。

“是啊,我就是。”

“好,你跟我來吧,”獅子説,“和我一起上山,我要好好報答你。”

商人和獅子一起爬上山,到了山頂,獅子把他引到一個大洞裏,裏面全是金銀財寶。

“你治好了我的腳,這些都是我送給你的。反正我留着也沒用,你都拿去吧。”

商人用駱駝把那些財寶都搬走了,獅子一直送他到山下然後才依依不捨地回去了。

【閲讀感悟】這隻獅子很可愛很聰明,受傷了知道要找別人幫忙,別人幫了它的忙就一直記在心裏,有機會的時候就報答別人,真是一隻知恩圖報的獅子呀!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4

龍王住在海底深處,傳説它是水族中的至尊,水中一切動物都是它的臣民;龍王還能呼風喚雨,它的一舉一動都會給民間百姓帶來很大影響,因此,民間百姓雖不是水族動物,也同樣對龍王頂禮膜拜。

一天,龍王出外巡遊,在海濱遇上了一隻青蛙。龍王和青蛙相互致以問候以後,便友好地攀談起來。

青蛙問:“龍大王您居住的地方是怎樣的呀?”

龍王説:“我住在宮殿裏,那不是一般的宮殿,那是海底宮殿,是用珍珠寶貝建造的,裏面珠光寶氣、。”

接着龍王又問青蛙説:“那麼你居住的地方又是什麼樣子呢?”

青蛙回答説:“我住的地方嘛,在山間小溪邊,那裏有綠色的苔蘚和碧綠的青草,還有清亮的泉水和潔白的山石,簡直美麗極啦!”説着,青蛙高興起來,便問龍王道:“龍大王,您高興和發怒的時候是怎樣的呢?”

龍王説:“我高興的時候,就給人間適時降下滋潤的雨水,使五穀豐登;我發怒的時候,就颳起暴風,使天地間飛沙走石,然後,再加以霹雷閃電,使得千里之內寸草難留。”説完,龍王又問青蛙説:“不知你在高興和發怒的時候是怎樣的?”

青蛙回答説:“我跟龍王大人您完全不一樣。我高興了,就在風清月明的夜晚亮起我的歌喉,一個勁地‘呱呱’的唱上幾句,我要是發怒了,就先睜大眼睛凸出眼珠子,接着就鼓起我的肚子,表示我的憤怒,我就這麼大能耐。”

其實,世上萬事萬物的差別是很大的,有的人能力大,有的人能力小,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有多大能力就幹多大的事兒,只要努力了就好啦!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5

在一個炎熱的夏季裏,有一隻螞蟻被風颳落到池塘裏,命在旦夕。

樹上有隻鴿子看到這情景,“好可憐噢!去幫他吧!”鴿子説着,趕忙將葉子丟進池塘。

螞蟻爬上葉子,葉子在漂到池塘邊,螞蟻便得救了。

“多虧鴿子的救助啊!”螞蟻始終記得鴿子的救命之恩。

過了很久,有位獵人來了,用槍瞄準樹上的鴿子,但是鴿子一點兒也不知道。

這時螞蟻爬上獵人的腳,狠狠咬了一口。

“哎呀!好痛啊!”獵人一痛,就把子彈打歪了。

最終鴿子逃過一劫,螞蟻也終於報答了鴿子的救命之恩。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6

駱駝和羊比高矮

駱駝長得身高體大的,羊和它比起來,就矮小得多了。

這一天,駱駝説:“長得高好。你看,我長得多高。”

羊説:“高有什麼好處,長得矮才好呢。”

駱駝説:“我可以做一件事情,證明高比矮好。”

羊説:“我也可以做一件事情,證明矮比高好。”

他們倆走到一個園子旁邊。園子四面有圍牆,裏面種了很多樹,茂盛的枝葉伸出牆外來。

駱駝一抬頭就吃到了樹葉。羊抬起前腿,扒在牆上,脖子伸得老長,還是吃不着。

駱駝説:“你看,這可以證明了吧,高比矮好。”

羊搖了搖頭,不肯認輸。

他們倆又走了幾步,看見圍牆上有個窄有矮的門。羊大模大樣地走進門去吃園子裏的草。

駱駝跪下前腿,低下頭,往門裏鑽,怎麼也鑽不過去。

羊説:“你看,這可以證明了吧,矮比高好。”

駱駝搖了搖頭,也不肯認輸。

他們倆找老牛評理。老牛説:“你們倆都只看到了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這是不對的。”

這篇故事講了一句成語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既要知道自己長處,更要看到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這樣才能去長補短,不斷進步.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7

夏天,別的動物都悠閒地生活,只有螞蟻在田裏跑來跑去,蒐集小麥與大麥,給自己貯存冬季吃的食物。屎殼郎驚奇地問他為何這般勤勞。螞蟻當時什麼也沒説。

冬天來了,大雨沖掉了牛糞,飢餓的屎殼郎,走到螞蟻那裏乞食,螞蟻對他説:“喂,夥計,如果當時在我勞動時,你不是批評我,而是也去做工,現在就不會忍飢挨餓了。”

這是説,儘管風雲變化萬千,未雨綢繆的人都能避免災難。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8

獅子愛上了農夫的女兒,向她求婚。農夫不忍將女兒許配給野獸,但又懼怕獅子,一時無法拒絕,於是他急中生智,心生一計。獅子再次來請求農夫時,他便説,他認為獅子娶自己的女兒非常適合,但獅子必須先拔去牙齒,剁掉爪子,否則不能把女兒嫁給他,因為姑娘懼怕這些東西。獅子利令智昏,色迷心竅,非常輕易地接受了農夫的要求。從此,那農夫就瞧不起獅子,毫不懼怕他。獅子再來時,農夫就用棍子打他,把他綁起來。

這故事説明,有些人輕易相信別人的話,拋棄自己特有的長處,結果,輕而易舉地被原來恐懼他們的人擊敗了。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19

中計的刺蝟

一隻飢餓的老虎發現刺蝟在小溪邊喝水,就衝了過去。

刺蝟迅速將身體蜷縮成一個刺球,老虎只好無可奈何地走開了。刺蝟見老虎走遠了,伸了伸腰繼續喝水。

這時,狐狸鬼鬼祟祟地朝刺蝟走來,刺蝟急忙將身體蜷縮成一個刺球。

狐狸繞着刺蝟轉了一圈,靈機一動:“我是善良的'狐狸,不會傷害你的。”

刺蝟蜷縮着身體,一聲不吭。狐狸見刺蝟不理睬自己,故意大聲説:“聽説你最近吃了有毒的果子,成了啞巴。”

刺蝟見狐狸説自己是啞巴,十分生氣,微微露出小腦袋,對狐狸説:“這是謠言,我不是啞巴!”

狐狸心裏暗暗高興:“我還聽説,你的腹部有一個十分難看的傷疤!”

刺蝟更加生氣了,大聲説:“這又是謠言,我的腹部一點傷痕也沒有!”

“你為什麼老是蜷縮着,不願露出腹部呢?我要告訴大家,你的腹部有奇醜無比的傷疤!”

刺蝟急忙伸展身體,把沒有刺的白色腹部露給狐狸看:“你看,我的腹部一點疤痕也沒有,你可別散播謠言啊!”

狐狸見刺蝟中計,“嗖”地撲上去,用一隻爪子按住刺蝟沒有刺的腹部,狐狸得意洋洋:“老虎也拿你沒辦法,我狐狸略施小計,你就中計了!”

千鈞一髮之際,大象剛好路過救了刺蝟一命。

刺蝟把剛才的事告訴了大象,大象語重心長地説:“以後可要吸取教訓,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放鬆了警惕。”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0

一隻公雞在田野裏為自己與母雞們尋找食物。他發現了一塊寶玉,便對寶玉説:“若不是我,而是你的主人找到了你,他會非常珍惜地把你撿起來;但我發現了你卻毫無用處。我與其得到世界上一切寶玉,倒不如得到一顆麥子好。”

這是説自己需要的東西才是真正珍貴的。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1

長工們天天清湯寡水,布衣族有個卜利又捨不得買個盛盆,就拿一個破罐子裝飯。這天,卜利家請客。卜利怕外面人看見破罐子掃臉,就忍痛把一隻漂亮的細瓷缽拿出來,給長工個盛飯。客人們看見長工盛飯的缽子這麼漂亮,都稱讚卜利待長工好。

開飯了。曾候揭開飯缽一看,裝的還是清湯寡水,簡直氣慘了。就把飯缽推到地下,瓷缽“叭”地一聲跌得粉碎,稀湯淌得滿地都是,卜利一看心愛的細花瓷缽跌碎了,心疼得雙腳跳。

曾候卻裝作驚魂未定的樣子説:“我添飯的時候看到一個瘦殼細筋的人來扯我的手,我怕是鬼,好怕人喲。”

客人們聽了,又見滿地的清湯寡水,心裏都明白了,不由得哈哈笑起來,卜利蝕財又丟臉,卻無話可説。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2

小豬、綿羊與乳牛

從前,有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

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它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

綿羊和乳牛討厭牠的號叫,便説:“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

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呢!”

寓意: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瞭解的心情。要有寬容的心!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3

一天,兩隻小狗來到小河邊玩,他們看到了一隻青蛙,他們沒見過青蛙,就在一節枯木後面觀察青蛙,青蛙有些緊張,趕緊“哇!”的大叫一聲,小狗們害怕了,趕緊跑開。過了一會兒,他們又跑回來了,青蛙很害怕,又跳起來大叫,小狗們還是有些害怕,但只是往後退了退,沒有跑。青蛙就接着又蹦又跳,這時青蛙跳着想逃走,小狗想:它也許就這麼多本事。慢慢地走過去,把他踩在了腳底下。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一些東西我們沒見過,所以害怕。但我們只要瞭解了它,就不那麼可怕了。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4

有一天早晨,小花貓對媽媽説:“媽媽,你看外面的天氣多好呀,我們去逛街好嗎?”媽媽高興的答應了。

在馬路上,小花貓看見一家商店,就對媽媽説:“媽媽,媽媽,我們去那家商店逛逛吧。”媽媽説:“好吧。”小花貓和媽媽走進那家商店,小花貓喜歡上了一件裙子,媽媽就給她買上了。走着走着,他們又來到了一家商店,小花貓又要媽媽給她買了許多好吃的,然後小花貓和媽媽去了很多家商店,小花貓總是要這要那的。回到家後,媽媽對小花貓説:“以後不要隨便亂花錢,知道了嗎?”小花貓羞愧的低下了頭説:“知道了,媽媽。”

從此以後,小花貓再也不亂花錢了。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5

一天,圓規與直尺在談話,它們在爭論誰的本事最大。圓規説:“我能畫圓,你會嗎?”直尺不服氣地説:“我能畫直線,你能嗎?”它們的辯論聲越來越大,這時,橡皮站出來説:“你們都別吵了,這樣我來當裁判,你們誰能畫一個半圓,誰就最厲害。”直尺和圓規都努力地畫起來。直尺畫好了線,卻怎麼也畫不成個圓,圓規畫好了圓,卻怎麼也畫不成個直線,兩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畫成。於是橡皮開口説:“你們一起畫,不就可以了嗎?”於是在圓規與直尺的共同努力下,它們一起畫成了半圓。

只有團結一致才能將一件事情做得更好。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6

狡猾的蜘蛛正在尋找地方,準備給自己建一所小屋。它這兒瞧一眼,那兒看一眼,最後發現了一個理想的場所,一個蒼蠅經常出沒的地方。

蜘蛛立刻着手實現自己的計劃,先織一張網。它選擇了兩棵樹枝做支撐點,開始了單調的工作。它不停息地在兩棵樹枝間穿梭,拉着銀絲,打算結一張呱呱叫的蜘蛛網。

活兒乾得很好。結好網之後,蜘蛛就躲到一片樹葉底下。

它沒有等多久,一隻好奇的蒼蠅就撞在網上。蜘蛛爬到跟前,不一會兒就把它吞了。在花冠上有一隻熊蜂。它看到了發生的一切。熊蜂馬上飛過來,攻擊蜘蛛,用那長長的硬刺把蜘蛛刺穿。

這則寓言使我們回憶起人人皆知的古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7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它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裏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立她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説,藉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8

一隻烏龜從水中爬上岸,被岸上的鴕鳥看見了。鴕鳥走過去對烏龜説:“我不明白,你的脖子長得那麼短,而且總是縮在裏面,人們為什麼偏偏喜歡你?”

烏龜聽了這話,伸了伸脖子,然後慢騰騰地反駁道:“人們都説你是鳥中之王,跑得快脖子也夠長,可誰也不明白,你為什麼遇到一點小事兒,身體就捲曲成一團,把頭也埋進沙子裏躲避起來,這樣的膽小鬼誰會喜歡?”鴕鳥看了看烏龜,半句話也答不上來。

有的人總愛挑剔別人的缺點,其實是沒看到自己的缺點。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29

有隻小牛蠅嗡嗡地在獅子面前飛來飛去,得意洋洋的説:

“獅子呀!我一點都不怕你,你再怎麼吼叫我都不在乎!這樣看來我比你強喔!你如果覺得我再説謊,就讓你看看我的本是吧!”

牛蠅像閃電般飛來,在獅子的鼻尖上刺了一下。“啊!

好痛呀!”獅子揮動爪子,拍打着鼻尖。但是牛蠅卻逃走了,獅子的鼻子流出血來。

“怎樣?夠厲害吧!”牛蠅得意得不得了。唉唷!

就在這時,牛蠅發出了陣陣的呻吟聲,因為他被蜘蛛網黏住了,動彈不得。

牛蠅雖然贏了萬獸之王的獅子,卻輸給了小小的蜘蛛,得到這可憐的下場。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30

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齊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為自我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但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齊,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

只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最後飛了起來!

啟示: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31

一個下着濛濛細雨的午後,一條蚯蚓鑽出了洞穴,在路旁閒逛。

逛着逛着,蚯蚓看見一條長長的蟒蛇正在睡覺。自己一向對這龐然大物敬畏不已,而且一直想好好觀察一番,而如今機會就在眼前,蚯蚓豈能輕易放過?

蚯蚓貪婪地注視着蟒蛇,那大傢伙修長的身材使自己羨慕不已,他心想自己若有那樣漂亮的身材該多好啊,什麼時候才能夠長那麼大呢?唉,但願在自己的生命還沒有完結之前,能夠達成這一心願。

於是,蚯蚓悄悄爬到蟒蛇旁邊,使勁地將自己拉長。雖然蚯蚓的身子柔軟富有彈性,然而這個彈性卻並不是沒有限度的,由於用力過大,蚯蚓最終把自己的身體弄斷了。

簡短的寓言故事 篇32

父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兒子以他的美貌而聞名,而女兒卻以奇醜出名。有一天,兄妹倆偶然在鏡子裏看見了自己的面目。

哥哥自誇他的美貌,妹妹十分生氣,難以忍受哥哥的自我讚揚,她似乎覺得哥哥的自誇是在嘲笑自己。為了報復哥哥,她便跪倒在父親跟前,抱怨説哥哥是男孩子,卻要了應屬於女孩子的美貌。

父親連忙擁抱住兄妹倆,給他們每人親吻和撫愛,並説:"我願你們倆每天都去照照鏡子。我的兒子,你不可讓惡行來污損你的美貌;我的女兒,你可以用你的美德來彌補美貌的不足。"

這故事是説外表的美貌和內心的美德合而為一,才能使人真正的美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yuyan/dqdr7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