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童話 >

汪中補書的童話故事

汪中補書的童話故事

清朝乾隆年間,揚州出了個有名的文人,叫汪中。汪中小時候家裏很窮,無錢供他上學。他天資聰明,全靠勤奮自學。

汪中補書的童話故事

汪中的記性極好,不管什麼書。過目不忘,沒有錢買書,他就跑到書坊裏找書看,一目十行。他一文不花,就把那本書由頭至尾統統記到肚子裏去了。書店的人笑稱他為"書癲",又誇他説:"無書不讀是汪中。”

江中家裏窮得連個書桌都沒有,隔壁開茶館的王老二夫妻倆可憐他,就在茶館店堂的角落裏留個地方給他看書,汪中一坐就是一天。茶館生意興旺,嘈雜聲不絕,汪中不在乎,他讀他的書。店堂裏常有人賒欠,有錢人和熟人喝過茶,都只記筆賬,到年底一總把錢,一年記下來,茶館的流水賬就是厚厚一大本。

那一年年底,王老二照例把賬冊歸攏裝訂好了,放到賬桌上,準備第二天向賒賬人收錢。不想半夜裏老鼠碰翻了蠟燭台,把本厚厚的賬冊燒得一於二淨。賬桌也燒了個大洞。等到王老二起牀撲救,只剩一堆紙灰了。想想一年白辛苦,老夫妻倆抱頭痛哭。哭着哭着,王老二的老婆忽然想起説:"人家都説汪相公記性好,他每天在店堂裏讀書。作興每天聽到你記賬的數目哩。"一句話把王老二提醒:"對呀!每天記賬時,我都要高聲報一遍,某某人今天上賬幾文,讓客人核對,説不定汪相公記得哩。"當時就把汪中請來。汪中一聽,笑了笑説:"小事,小事,莫煩,莫煩,我報你重記。”

汪中就從當年正月初五茶館開業報起,張三某天幾文,李四幾文,王五幾文,某天趙六幾文,周七兒文,一口氣報到臘月二十六,沒有一筆記錯、漏掉的,真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三個銅錢擺兩邊--一是一,二是二。竟和原來記的賬一模一樣。當天,王老二把賬記好,第二天照常收錢,一文不差。原來汪中眼觀六面,耳聽八方,每天讀的記到肚裏去了,茶館裏的小事他也留意,沒想到今天幫了王老二的大忙,你説汪中記性神不神?

一傳十,十傳百,汪中的名氣越來越大。他把揚州城能找到的書都看了一遍。又出去遊歷了一段時間,遍訪海內奇書,珍本祕籍,無書不看,又遇名師高朋指點,學問大有長進。但他不肯應試做官,又不會幹別的營生,啃書不能當飯吃哪!想來想去,就在家門口掛了個招牌。"修補天下殘書",專門修補世上的絕版書,珍本書。因為他學識淵博,才氣過人,顧客盈門。

一天,天上的魁星駕雲路過此地,忽然看見揚州三街六鋪的眾多招牌之中,隱隱露出六個大字:"修補天下殘書"。魁星冷笑了一聲:"好大的口氣!我倒要看看你有多大能耐!"當即落下雲頭,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年逾古稀的老人,挾着一個滿是灰塵的青布包,來找汪中汪中問:"老丈有何見教?”

魁星説:"老漢家傳古書一部,束之高閣,百十餘年,不想蟲蛀鼠咬,不成模樣,煩請先生修補。"説着打開青布包,包袱裏裹着個破舊書匣、再打開書匣一看,汪中不由暗吃一驚:這哪裏是本書?分明是一堆爛紙片,這些紙片有的蛀得成紙屑,有的.黴爛粘在一起,分不開,拿不起。汪中輕輕從紙堆中揀出兩塊稍大點兒的紙片,仔細一看,笑着説:"老丈不必心煩,此書乃數年前一位高人所作,傳世僅有兩冊,所幸小生曾見此書的另一冊,抄補尚可復原,老丈且請坐候。”

汪中立刻埋頭默寫起來,不消幾個時辰,汪中就抄補完畢。魁星一看,心裏暗暗稱讚:果然名不虛傳,他交了補書費,出門化為一陣清風走了。魁星還想試一試。過了一天,他又來了,這次他化為一個年輕秀才,用仙術變化成一部幾種古書拼湊起來的宋版書,上門求補。汪中剛剛起牀,一見來了客人,便問什麼事。秀才説:"家傳孤本宋版書一部,數日前正想展讀,誰知被書童不慎燒去數頁,聞先生修補天下殘書,故此千里登門求補。"説着,把書送上。汪中接過書一看,倒也真像是宋版書,紙張,印刷、裝訂、款式無一不像,書中有幾頁被燒殘、再看文字、覺得似曾相識,但又似是而非,記不得是本什麼書了,這在汪中還是第一次。

汪中説:"我剛起牀,尚未梳洗,客人先請用茶,稍待片刻我就來修補。"汪中進房洗臉,一邊洗,一邊想,還是想不起來。

怎麼辦呢?汪中請秀才一道用早點,故意拖延時間,一邊吃,一邊想,把所有看過的書都回想了一遍,還是對不上號。看看早飯已經吃完,汪中自己也有些急了。

秀才不耐煩了,起身對汪中説:"我千里迢迢,慕名而來,不想先生名不副實,讓我空跑了一趟,我只好另請高明瞭。"當時就要取書走路。汪中反覆推想,斷定這部書是今人拼湊的古人作品,假借宋版書名義來為難自己。汪中説:"先生此書算不得奇書,不過是今人拼湊古籍的雜燴而已,不過書能亂真到此,也難能可貴了,原書奉上,還望鑑諒。

哪曉得秀才聽了,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哈哈大笑,連聲稱讚。"汪先生名不虛傳,佩服、佩服!"説完,用手向門口的"修補天下殘書"的油漆招牌一指,説也奇怪,那招牌立刻金光閃閃,變成一塊金字招牌,愈擦愈亮,永不退色。秀才也隨之化為一陣清風,不見了。

汪中的名氣終於傳進了京城,連乾隆皇帝都知道了。當時皇帝正召集天下名士編修四庫全書,當然不肯放過這個大才。也把汪中請去參加編纂。今天,我們看到那規模宏大的四庫全書時,不要忘記這裏面也有汪中的一分功勞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tonghua/kxgp0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