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童話 >

王爾德經典童話選簡介

王爾德經典童話選簡介

王爾德童話散發着不一樣的美,那麼它具體的特點又是什麼呢?喜歡的朋友們也可以下載這部童話來看一下。

王爾德經典童話選簡介

王爾德童話特點簡析

1.詩意的童話語言

王爾德認為,“形式就是一切”,“真正的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不是從感情到形式,而是從形式到思想和感情”。在他看來,形式遠大於內容,內容只是材料,因此王爾德童話具有明顯的形式美,文采華麗,詩意濃郁。周作人認為王爾德童話“純粹是詩人的詩,非小兒説話一樣的文體”,“因此他的童話是詩人的,而非是兒童的文學”。

1.1富有詩意的人物描寫

在傳統童話中,人物外貌、服飾的描寫大都十分簡潔,而王爾德童話卻用具體且富有詩意的語言對人物進行描述。《西班牙公主的生日》這樣描寫小公主:“她的衣服是灰色緞子做的,衣裾和脹得很大的袖子上繡滿了銀花,硬的胸衣上裝飾了幾排上等珍珠。她走動的時候,衣服下面露出一雙配着淺紅色大薔薇花的小拖鞋。她那把大紗扇是淡紅色和珍珠色的,她的頭髮像一圈褪色黃金的光環圍繞着她那蒼白的小臉,頭髮上戴了一朵美麗的白薔薇。”《打魚人和他的靈魂》對小人魚的描繪是:“她的頭髮像是一簇簇打濕了的金羊毛,而每一根細發都像放在玻璃杯中的細金錢,她的身體像白的象牙,她的尾巴是銀和珍珠的顏色。銀和珍珠的顏色便是她的尾巴,碧綠的海草纏在它上面;她的耳朵像貝殼,她的嘴脣像珊瑚。”《星孩》中星孩則是:“又白又嬌嫩,像上等的象牙一樣,他的鬈髮又像黃水仙的花環。他的嘴脣像紅色花瓣,他的眼睛像清水河畔的紫羅蘭,他的身體像還沒有人來割過的田地上的水仙。”

王爾德用如此華麗的辭藻、瑰麗的語言描繪人物,違背了童話通俗易懂的語言原則,並不符合童話文體的要求。用這種詩意的語言對人物外貌進行刻畫,是為了追求一種形式上的美,體現了王爾德這一唯美主義者獨特的審美情趣。

1.2富有詩意的景物描寫

王爾德童話所展現的是一個詩意盎然、華麗多彩的世界,富有詩意的景物描寫是其童話的一個亮點。《忠實的朋友》中,漢斯每天都在花園裏工作,在這可愛的園子裏,“有美洲石竹,有紫羅蘭,有薺,有法國的鬆雪草。有淡紅色薔薇,有黃薔薇,有番紅花,有金色、紫色、白色的堇菜……園中永遠看得見美麗的東西,永遠聞得到好聞的香氣”。《西班牙公主的生日》通過小矮人的心理描寫呈現了大自然的美麗,“風的各種跳舞他都知道,秋天穿着紅衣的狂舞,穿着藍草鞋在谷上的輕舞,冬天戴着白的雪冠的跳舞,春天果園裏的花舞……”[3]112《打魚人和他的靈魂》中,美人魚唱出一幅幅美麗的海景圖:琥珀造的國王的宮殿,綠寶石蓋的屋頂,發光的珍珠鋪的地,精緻的珊瑚大扇,銀鳥似的魚羣滑來滑去。王爾德的景物描寫色彩濃豔、筆法細膩,給讀者的視覺感官造成強烈刺激。

這種語言的詩意化傾向是王爾德唯美主義觀的外在流露,使王爾德童話透露出濃郁的詩情。這種詩人的童話,不僅讀起來漂亮,還增添了童話的美學意味。正是如此,王爾德童話比傳統童話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間,有了超越傳統童話的審美特質。

2.顛覆傳統的童話主題

傳統童話的主題通常是頌揚真善美,懲罰假惡醜,往往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最終實現為結局。死亡在傳統童話裏是被視為禁忌的主題,即使出現,多被描寫成對惡人的懲罰,作為懲惡揚善的手段。另外,傳統童話無法避開崇高的道德主題,多以宣揚美好理想和教誨為目的。然而,王爾德童話的善無善報、死亡主題、超越道德是對傳統童話主題的顛覆。

2.1善無善報

王爾德的童話主題大都是揭露世間的冷酷和醜惡,以善無善報的殘酷悲劇為結局。在《快樂王子》中,在無憂宮裏享盡歡樂的王子死後,被臣子們塑成雕像立在城市中央,雕像王子看到的全是百姓的艱辛貧苦。在王子的請求下,富有善心的小燕子將雕像王子身上的珠寶銜去送給需要幫助的人們。原本美麗的雕塑王子因失去珠寶而醜陋無比,一顆鉛心被丟入熔爐。小燕子也因誤了去埃及過冬的時間而被凍死。王子和小燕子的善舉卻換來悲慘的結局。

《夜鶯與薔薇》裏,為了使青年學生獲得真愛,夜鶯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薔薇花。可是當青年學生將紅薔薇送給女孩時,卻遭到無情的拒絕,因為女孩接受了御前大臣侄子送的珠寶。傷心氣憤的青年將紅薔薇扔到溝裏,紅薔薇最終被馬車碾碎。夜鶯用生命換取的薔薇沒有換來愛情,付出的摯愛被權勢和物慾扼殺。夜鶯代表了唯美主義者理想中的不被現實骯髒玷污的完美形象,夜鶯為愛而愛的無私做法體現了唯美主義的美不帶功利性的觀點,折射出了唯美主義者對功利主義者冷酷自私的憎惡和批判。

《忠實的朋友》中富有的磨坊主自詡是窮苦的小漢斯最忠實的朋友,但是他所宣揚的“友誼”僅僅是無償剝削小漢斯的藉口。誠實的小漢斯為了報答磨房主的“友誼”,拼命地付出、為磨坊主服務,最後因在惡劣的天氣裏給磨坊主的兒子請醫生而喪命。然而為了友誼而犧牲的小漢斯卻絲毫沒有打動磨坊主自私的心。

在讀傳統童話時,我們看到故事的開頭大致就能猜想到結局,但是在讀王爾德童話時,我們絕不會想到主人公會經歷怎樣的驚險與故事。王爾德童話缺少安徒生童話的温情,也沒有格林童話的大團圓式結局,試圖用善無善報的悲劇結局讓人們認識到人世的殘酷與淒涼。它顛覆了傳統童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固定模式,打破了傳統童話皆大歡喜的結局,留給讀者心靈的震撼和啟示。

2.2死亡主題

王爾德對死亡的描寫情有獨鍾,他的九篇童話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死亡:《快樂王子》裏快樂王子和小燕子為幫助百姓而死;《夜鶯與薔薇》中夜鶯為愛情而死;《自私的`巨人》中“他們看見巨人躺在一棵樹下,他已經死了,滿身蓋着白花”[3]34;《忠實的朋友》裏善良忠誠的小漢斯最後死在了沼澤地中;《西班牙公主的生日》中小矮人在意識到自己的醜陋和西班牙公主不是喜歡他而是在嘲笑他時心碎而死;《打魚人和他的靈魂》中,打魚人經不起誘惑離開了小人魚,最後因小人魚的死亡而傷心致死。《星孩》裏的星孩在悔悟後贏得了人們的尊敬,但是最後也沒有一個好的結局,“他治理的期間並不長久,他受的苦太大了,他受的磨鍊也太苦了,所以他只活了三年。他死後繼承他的卻是一個很壞的國王”[3]194。

在傳統童話中,作者一般都會避開對死亡的描寫。對正面人物的死亡,為了使讀者仍然對生活抱有美好的幻想,作者通常會運用復活、進天堂等方式削弱死亡的悲劇色彩。然而,唯美主義者認為現實是醜陋的,所以王爾德並沒有用童話這一載體來逃避現實,他直視死亡,以自己的方式對現實進行反抗。在他詩意華美的文字背後,總是透着死亡的冷意,使得他的童話讀起來“透明,漂亮、輕鬆,但又有苦的回味”[4]。王爾德童話裏的人物無論有什麼樣的經歷,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這些死亡讓讀者感到不公和憤慨,通過這種震撼,從而實現唯美主義者拷問現實、超越現實的審美理想。

2.3超越道德

《打魚人和他的靈魂》裏打魚人為了和美人魚相戀,想方設法將自己的靈魂送走。靈魂為了重新回到打魚人身上,依次用智慧、財富、美色、惡和善來誘惑他。但是打魚人愛的力量太強大了,甚至超越了善與惡的界限,最後打魚人抱着小人魚的屍體心碎而死。在王爾德筆下,靈魂是一個多餘之物、無用之物,是打魚人極力想擺脱的,為的是能夠和沒有靈魂的美人魚在一起。打魚人對自己説,對神父説,對商人們説,對女巫説:“我的靈魂對我有什麼價值呢?我不能夠看見它。我不可以觸摸它。我又不認識它。”[3]127這關於靈魂無用的言論在故事中出現了四次。傳統的童話故事一般都會有鮮明的懲惡揚善的道德立場,但是《打魚人和他的靈魂》拋開了童話的道德教化意義,着重宣揚美和愛,用愛代替善惡,超越了道德。

唯美主義認為,藝術不是生活的鏡子,也不是教化的舞台,宣揚“藝術至上”,“為藝術而藝術”,認為藝術的目的就是藝術本身。藝術不應該涉及功利性的實用價值和道德教化,它的目的僅僅是用完美的形式把美表現出來。作為唯美主義的忠實倡導者,王爾德在童話主題上超越道德正是其唯美主義文學主張的反映。

3.反義運用的童話意象

在傳統童話裏,作者會用一些公認的、普遍接受的意象表達美好的情感,如花朵、心。然而,王爾德童話裏的傳統意象被賦予了反義的內涵。

3.1凋零的花

長期以來薔薇在文學作品中是美的象徵、愛的化身,然而在王爾德的《夜鶯與薔薇》裏卻成了愛情被扼殺的重要意象。認為愛情比生命更重要的夜鶯為了青年學生,甘願用自己的鮮血染紅薔薇。可是這來之不易血染的紅薔薇先是被教授的女兒拒絕,接着又被青年學生丟棄,最後被車輪碾碎。《西班牙公主的生日》裏公主從頭髮裏取下一朵美麗的白薔薇,拋給表演節目的小矮人。公主的這一舉動並不是表達對小矮人的愛意,而是戲弄他,讓他能夠盡情地表演,供她取樂。傳統意象中白色象徵純潔,白薔薇則象徵着純潔的愛情,但公主拋給小矮人的白薔薇卻是對愛情的戲弄和玷污。當小矮人知道真相後,“熱淚留下了他的臉頰,他把白薔薇撕碎了”[3]119。不管是被車輪碾碎還是被撕碎,凋零的薔薇都象徵着愛情的死亡、美的破滅。美的破滅讓讀者產生的一種悲觀苦悶的情緒,從而渴望找到出路,以此改變醜陋的現實生活。

王爾德生活的維多利亞時代是英國資本主義迅猛發展和上升的階段,社會躁動不安,瀰漫着腐朽、虛偽和墮落。作為對虛偽冷酷的社會現實的反叛,王爾德積極地宣傳和實踐着藝術的自主性和無功利性。除了在國內奔走演説外,他還前往美國進行宣傳演講,並通過文學創作實踐自己的藝術主張。然而,他的唯美主義觀卻遭到了許多人的批評和指責,連他的衣着服飾也被嘲笑為奇裝異服。花的凋零不僅表現了王爾德對童話故事裏不完滿愛情的惋惜,更是一個唯美主義者對黑暗的現實世界的控訴。

3.2破碎的心

傳統意象的“心”,是情愛之源,象徵着主人公們純潔的愛。王爾德童話裏“心”的意象卻是反義的,意在表現心的破碎。王爾德的九篇童話中,幾乎每個故事裏都有一顆破碎的心。快樂王子裂成兩半的鉛心,夜鶯失血帶刺的心,小矮人被痛苦絕望碾碎的心,打魚人因傷心過度而破碎的心。王爾德曾提出,文學要使心靈成為人生悲劇的主角。在童話中,他通過破碎的心描繪出一個個震撼人心的悲劇,將現實中的冷漠和不公一針見血地一層層地剝開給人看。這些破碎的心的意象的建立能喚起讀者極大的共鳴,讀者彷彿能體會到王爾德悲憫而敏感的心,感受到唯美主義者對醜陋現實的反叛。R.H.謝拉爾德在《王爾德傳》(1906)中,就稱讚王爾德的兩冊童話是“控訴社會制度的兩張真正的公訴狀”[5]。

傳統意象的反義運用使得王爾德童話具有因悲而美的唯美主義特質。通過反義運用的意象,王爾德把人性醜陋的一面暴露出來,顯露出現實的殘酷,讓人感受到一種透徹心扉的絕望。王爾德採用童話的形式,以童話為面具,對現實社會的冷酷和醜陋進行揭露和抨擊。王爾德在對人類心靈探問、黑暗現實拷問的同時,顯露出他試圖超越現實的唯美主義理想,這是王爾德童話的重要特點和重要價值。

結語

王爾德通過詩意的童話語言,反義運用的童話意象和顛覆傳統的童話主題,表現出明顯的個人風格和獨特的審美理念。王爾德用詩意的語言在童話中塑造了悽美的意象和唯美的藝術形象,實現着唯美主義理想。他的童話雖具有悲哀的內容,卻擁有美的形式,形式的美加上內容的悲,成就了王爾德童話獨特的藝術價值。王爾德推崇純粹的藝術美,摒棄藝術作品的道德教化意義。他讓觸動心靈的美破滅、死亡,引起人們惋惜的情感,從而激起人們對美的嚮往和追求。其童話所體現的唯美主義理念,表達了唯美主義者渴望通過對美的嚮往來喚醒人性,改變現實,實現人生藝術化的藝術理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tonghua/7gnrj4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