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句 >

有關春天詩句

有關春天詩句

有關春天詩句1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有關春天詩句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春城而色動微寒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有關春天詩句2

新粧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春詞》【唐】劉禹錫

一零、《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鉸剪。

逐一、《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一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到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一三、《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利益,絕勝煙柳滿皇都。

一四、《玉樓春》【宋】宋祁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夕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 唐 張籍《春別曲》

偶然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的景色描寫。好詞好句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青春,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利益,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都城裏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絕勝;遠遠壓服。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一四、《玉樓春》【宋】宋祁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西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難過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

綠葉成陰子滿枝。”

有關春天詩句3

1、陣陣春風吹過大地,大地變綠了;吹過大樹,樹葉輕輕搖動,好像在跳舞;吹過小河,河水在歡騰地歌唱。

2、杉樹枝頭的芽簇已經頗為肥壯,嫩嫩的,映着天色閃閃發亮,你説春天還會遠嗎?

3、一切都甦醒了,春姑娘滿意地笑了。

4、春風裏桃花紅,杏花白,柳葉青,到處生機勃勃,春風把春意插在了人們的心裏,你看:風雪無情人有情團結抗擊暴風雪的場景是多麼動人,幫助災區人民恢復生產是多麼及時,一年之計在於春,農民伯伯正在播種,農村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可愛的春天給我們帶來了五彩繽紛的世界,帶來了無限的愉快和歡樂,帶來了希望與祝福!

5、冬色爺爺送走了大地的嚴寒,春姑娘踏着輕盈的腳步來到了人間。春天的景色十分美麗,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畫。

6、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羣羣身着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夾在柳樹中間的桃樹也開出了鮮豔的花朵,綠的柳,紅的花,真是美極了!

7、在春天裏,動物們也從沉睡中醒來。小草開始發芽了,大地上到處都顯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一眼望去,到處都是一片綠景象,就像一幅水彩畫。

8、早春季節,冬天的嚴寒漸漸開始退出,太陽的暖流融化了巖石上的冰層,滴下第一個粗大晶瑩的水珠,宣告了春天的到來。

9、每到春天,紅得如火的木棉花,粉得如霞的芍藥花,白得如玉的月季花競相開放。它們有的花蕾滿枝,有的含苞初綻,有的昂首怒放。一陣陣沁人心肺的花香引來了許許多多的小蜜蜂,嗡嗡嗡地邊歌邊舞。

10、冬去春來,楊柳吐綠,温暖的春風吹綠了一望無際的麥田,吹皺了靜靜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絲一樣輕,想針見一樣細,像線一樣長,冬去春來,楊柳吐綠,温暖的春風吹綠了一望無際的麥田,吹皺了靜靜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絲一樣輕,想針見一樣細,像線一樣長,冬去春來,楊柳吐綠,温暖的春風吹綠了一望無際的麥田,吹皺了靜靜流淌的河水。甘美的春雨,像蛛絲一樣輕,想針見一樣細,像線一樣長,像篩子篩過一樣密密地向大地飛灑着。

11、盼望着,盼望着,(表現急切喜悦的心情)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12、她提醒了小燕子趕來加入春天的盛會。一隻只小燕子穿着烏黑光亮的羽毛,展開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翹着剪刀似的尾巴,斜着身子在天空飛翔。

13、她叫醒了花兒,各種花兒就競相開放,有紫色的杜鵑,紅色的映山紅、黃色的報春花、粉紅的月季,還有不知名的野花。花香也招引來許許多多的蜜蜂,蝴蝶,本來就很美麗的花兒,有了這些小精靈就更加熱鬧了。

14、老舍在《四世同堂》中描繪了春天的太陽:新春的太陽還不十分暖,可是一片晴光增加了大家心中的與身上的熱力。“海”(指北京的北海)上的堅冰微微有些細碎的麻坑,把腳下的黃土都弄濕,發出些亮的光來。背陰的地方還有些積雪,也被暖氣給弄出許多小坑,像些酒窩兒似的。除了松柏,樹上沒有一個葉子,而樹枝卻像柔軟了許多,輕輕的在湖邊上,山石旁,擺動着。天很高很亮,淺藍的一片,處處像落着小小的金星。這亮光使白玉石的橋欄更潔白了一些,黃的綠的琉璃瓦與建築物上的各種顏色都更深,更分明,像剛剛畫好的彩畫。小白塔上的金頂發着耀眼的金光,把“海”中全部的美麗彷彿都帶到天上去。

15、她吹醒了小草,小草鑽出土來,這兒一叢,那兒一簇,綠帶點兒青,青帶點兒黃,真像一羣頑皮的小男孩,挨挨擠擠地探出可愛的腦袋。

16、春天是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季節,也是一個美麗、神奇,充滿希望的季節。

17、她搖醒了小樹,小樹立刻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像是披上了翠綠的春裝。

有關春天詩句4

行樂三春節,林花百和香。——張仲素《雜曲歌辭·春遊曲三首》

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煙接望遠迷。——韓元吉《雨中伯恭至湖上》

連天花絮飛將盡,夾道蒲荷長欲齊。——韓元吉《雨中伯恭至湖上》

日日踏春渾坐此,人間無醉奈渠何。——張耒《春日懷淮陽六首》

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王安石《天童山溪上》

溪深樹密無人處,唯有幽花渡水香。——王安石《天童山溪上》

桃杏酣酣蜂蝶狂,兒童相喚踏春陽。——陸游《春日暄甚戲作》

郊東郊西踏春色,醉舞淋浪花插額。——李流謙《送才夫之成都》

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城上湖光暖欲波,美人唱我踏春歌。——蘇軾《和王勝之三首》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楊巨源《城東早春》

楊柳陰陰細雨晴,殘花落盡見流鶯。——武元衡《春興》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韓愈《晚春》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常恨春尋無覓處,不覺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朱熹《春日》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有關春天詩句5

1.《詠柳》

——賀知章(唐)

碧玉粧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2.《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唐)

渭城朝雨悒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3.《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4.《絕句》

——杜甫(唐)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5.《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唐)

黃師塔前江水東, 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 可愛深紅愛淺紅。

6.《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時節 , 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 , 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 , 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 , 花重錦官城。

7.《漁歌子》

——張志和(唐)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8.《滁州西澗》

——韋應物(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 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 野渡無人舟自橫。

9.《竹枝詞》

——劉禹錫(唐)

楊柳青青江水平, 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 道是無晴卻有晴。

10.《烏衣巷》

——劉禹錫(唐)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11.《賦得古原草送別》

——白居易(唐)

離離原上草 , 一歲一枯榮 。

野火燒不盡 , 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 , 晴翠接荒城 。

又送王孫去 , 萋萋滿別情 。

有關春天詩句6

1、臨安春雨初霽

宋代: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譯文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着品名茶。

呵,不要歎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註釋

⑴霽(jì):雨後或雪後轉晴。

⑵世味:人世滋味;社會人情。

⑶客:客居。

⑷京華:京城之美稱。因京城是文物、人才彙集之地,故稱。

⑸深巷:很長的巷道。

⑹明朝(zhāo):明日早晨。

⑺矮紙:短紙、小紙。

⑻斜行:傾斜的行列。

⑼草:指草書。

⑽晴窗:明亮的窗户。

⑾細乳:徹茶時水面呈白色的小泡沫。

⑿分茶:宋元時煎茶之法。注湯後用箸攪茶乳,使湯水波紋幻變成種種形狀。

⒀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這裏用作代稱。是詩人對自己的謙稱(類似於“素士”)。

⒁風塵歎:因風塵而歎息。暗指不必擔心京城的不良風氣會污染自己的品質。

【賞析】

如果掩去作者的名字,讀這首《臨安春雨初霽》,也許會以為它並不是出自“鐵馬金戈”、“氣吞殘虜”的陸放翁之手。詩中雖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卻更隱含着“世味薄似紗”的感傷之情和“閒作草”“戲分茶”的無聊之緒。這是與高唱着“為國戍輪台”而“一身報國”的陸游的雄奇悲壯的風格特徵很不一致的。

自淳熙五年孝宗召見了陸游以來,他並未得到重用,只是在福建、江西做了兩任提舉常平茶鹽公事;家後五年,更是遠離政界,但對於政治舞台上的傾軋變幻,對於世態炎涼,他是體會得更深了。所以詩的開頭就用了一個獨具易動的巧譬,感歎世態人情薄得就象半透明的紗。於是首聯開口就言“世味”之“薄”,並驚問“誰令騎馬客京華”。陸游時年已六十二歲,不僅長期宦海沉浮,而且壯志未酬,又兼個人生活的種種不幸,這位命途坎坷的老人發出悲歎,説出對世態炎涼的內心感受。這種悲歎也許在別人身上是無可疑問的`,而對於“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的陸游來説,卻顯得不盡合乎情理。此奉詔入京,被任命為嚴州知州。對於一生奮鬥不息、始終矢志不渝地實現自己的報國理想的陸游來説,授之以權,使之報國有門,竟會引起他“誰”的疑問。

頷聯點出“詩眼”,也是陸游的名句,語言清新雋永。詩人隻身住在小樓上,徹夜聽着春雨的淅瀝;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傳來了叫賣杏花的聲音,告訴人們春已深了。綿綿的春雨,由詩人的聽覺中寫出;而淡蕩的春光,則在賣花聲裏透出。寫得形象而有深致。傳説這兩句詩後來傳入宮中,深為孝宗所稱賞,可見一時傳誦之廣。歷來評此詩的人都以為這兩句細緻貼切,描繪了一幅明豔生動的春光圖,但沒有注意到它在全詩中的作用不僅在於刻劃春光,而是與前後詩意渾然一體的。其實,“小樓一夜聽春雨”,正是説綿綿春雨如愁人的思緒。在讀這一句詩時,對“一夜”兩字不可輕輕放過,它正暗示了詩人一夜未曾入睡,國事家愁,伴着這雨聲而湧上了眉間心頭。李商隱的“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是以枯荷聽雨暗寓懷友之相思。陸游這裏寫得更為含蓄深藴,他雖然用了比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還是要表達自己的鬱悶與惆悵,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為背景,才與自己落寞情懷構成了鮮明的對照。

接下去的頸聯就道出了他的這種心情。在這明豔的春光中,詩人只能做的是“矮紙斜行閒作草”,陸游擅長行草,從現存的陸游手跡看,他的行草疏朗有致,風韻瀟灑。這一句實是暗用了張芝的典故。據説張芝擅草書,但平時都寫楷字,人問其故,回答説,“匆匆不暇草書”,意即寫草書太花時間,所以沒功夫寫。陸游客居京華,閒極無聊,所以以草書消遣。因為是小雨初霽,所以説“晴窗”,“細乳戲分茶”這裏就是品茶、玩茶道。無事而作草書,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極閒適恬靜的境界,然而在這背後,正藏着詩人無限的感慨與牢騷。陸游素來有為國家作一番轟轟烈烈事業的宏願,而嚴州知府的職位本與他的素志不合,何況覲見一次皇帝,不知要在客舍中等待多久!國家正是多事之秋,而詩人卻在以作書品茶消磨時光,真是無聊而可悲!於是再也捺不住心頭的怨憤,寫下了結尾兩句。

尾聯雖不像古人抱怨“素衣化為緇”(晉陸機作《為顧彥先贈好》:“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但這聯不僅道出了羈旅風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惡濁,久居為其所化的意思。詩人聲稱清明不遠,應早日回家,而不願在所謂“人間天堂”的江南臨安久留。詩人應召入京,卻只匆匆一過,便拂袖而去。陸游這裏反用其意,其實是自我解嘲。

在陸游的眾多著名詩篇中,有壯懷激烈的愛國憂民之作,如《關山月》、《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有寄夢抒懷、悲憤悽切之作,如《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這些詩不是直抒胸臆,痛切陳詞,就是筆墨縱橫,撫古思今,都是雄壯的大氣磅礴之作;作者也有優美淳樸的鄉村生活描寫,如《遊山西村》;也有緬懷愛情、追思往日幸福的傷感之作,如《沈園》。等等這些,都與《臨安春雨初霽》極不相似。《臨安春雨初霽》沒有豪唱,也沒有悲鳴,沒有憤憤之詩,也沒有盈盈酸淚,有的只是結腸難解的鬱悶和淡淡然的一聲輕歎,“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嚴酷的現實,使他不得不對朝廷對皇帝,對人生對社會作出一些陰暗的結論。與他的許多寄夢詩不一樣,在深夜,萬籟俱寂時,作者眼前沒有現實生活的情景攪擾,可以對着曠遠的星空和雨夜任意地幻想,説任何放言達詞。而身在繁榮帝都,作者卻身不由己。臨安城雖然春色明媚,但官僚們偏安一隅,忘報國仇,粉飾太平。作者是時刻清醒的,他在表面的昇平氣象和繁榮面貌中看到了世人的麻木、朝廷的昏聵,想到了自己未酬的壯志。但他既不能高唱,又無法託情夢,只好借春色説愁緒,把春天寫成了無情之物。

可以説《臨安春雨初霽》反映了作者內心世界的另一方面,作者除了在戰場上、幕帳中和夜空下高唱報國之外,偶爾也有惆悵徘徊的時候。在幾乎同時所作的《書憤》中,作者就截然不同地表現了一貫的豪情。《書憤》在一定意義上是作者對自己悲壯一生的總結。“早歲那知世事艱”,卻終有膽量説“千載誰堪伯仲間”,把一生留給歷史公斷。《臨安春雨初霽》、《書憤》的比較可以顯現出詩人感情思想的一個短時期的反覆。陸游畢竟是陸游,他不會永久地停留在“閒”“戲”之上的。不久後他在嚴州任上,仍堅持抗金,並且付諸行動,表達於詩文,終於又被以“嘲詠風月”的罪名罷官。他的綿綿“杏花春雨”,在《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發展成了“鐵馬冰河入夢來”的疾風暴雨。

一個詩人的性格是複雜的,一個始終剛強不屈、矢志不渝的烈士,也難免間或惆悵抑鬱。這種抑鬱惆悵與其雄奇悲壯並不矛盾。唯其抑鬱惆悵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強烈的情懷的噴發。詩中一開頭就道“世味薄似紗”,正是作者對現實的否定,也體現出作者的剛直氣節。詩末拂袖而去,也是詩人對浮華帝都的不屑。因此,透過原詩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見一個威武不屈的形象,這個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貫的自己。

2、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譯文

在人間四月裏百花凋零已盡,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剛剛盛開。

我常為春光逝去無處尋覓而悵恨,卻不知它已經轉到這裏來。

【註釋

⑴大林寺:在廬山大林峯,相傳為晉代僧人曇詵所建,為中國佛教勝地之一。

⑵人間:指廬山下的平地村落。芳菲:盛開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豔盛的陽春景色。盡:指花凋謝了。

⑶山寺:指大林寺。始:才;剛剛。

⑷長恨:常常惋惜。春歸:春天回去了。覓:尋找。

⑸不知:豈料,想不到。轉:反。此中:這深山的寺廟裏。

【賞析】

該詩只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只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了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衝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 ,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 —— 由一種愁緒滿懷的歎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着意用了“人間” 二字,這意味着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彷彿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人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了春,原來春並未歸去,只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了。

這首詩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寫得具體可感,形象美麗;而且還把春光擬人化,把春光寫得彷彿真是有腳似的,可以轉來躲去。不,豈只是有腳而已,看它簡直還具有頑皮惹人的性格呢。在這首短詩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寫得是如此的生動具體,天真可愛,活靈活現,如果沒有對春的無限留戀、熱愛,沒有詩人的一片童心,是寫不出來的。這首小詩的佳處,正在立意新穎,構思靈巧,而戲語雅趣,又復啟人神思,惹人喜愛,可謂唐人絕句小詩中的又一珍品。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節的出現也較陸地晚這裏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大林寺的桃花在季節上為什麼比山下要開得遲?從氣象的角度來解釋,答案只有一個,這就是“受了氣温垂直差異的影響。也就是説,大林寺桃花之所以開得遲,原因是由於這裏是“山地氣候” 的緣故。

常識告訴我們,在山地地區,氣温是隨着地勢的高度的上升而相應遞減的。一般説, 高度每升高100米,氣温就下降0.6℃。當山地垂直起伏到幾幹米時,氣温的垂直差異就更為明顯。加上植物對氣温的適應能力不同,這樣,處於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觀必然就會出現差異。廬山海拔高度約1 400米,山頂氣温比山麓平川地區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於今日廬山“花徑風景區”,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餘米,氣温較山下的九江市一帶低6~7℃;加以廬山地處長江與郡陽湖之間,江湖水汽鬱結,雲霧瀰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氣温降低,春天當然就來得遲了。

對於這個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無法理解的。這從他在《遊大林寺序》中所寫的一段話“大林窮遠,山高地深,時節絕晚,於時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別一世界者”,可以證明。 其實,氣温垂直變化對植物的影響,不僅在廬山是這樣,就是在別處也不例 外。試以喜馬拉雅山在我國境內一段山地為例,位於山地東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帶,由於海拔較低,日照充足,氣温較高,可以種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處,氣温下降、雨水減少,只能種青裸、小麥一類作物;再往上,則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場;雪線以上則因終年積雪、氣候惡劣,除了偶爾長着幾棵雪蓮以外,啥植物也長不了。可見,在山地地區,植物在垂直分佈上的差異性是與山地氣候要素一一氣温和降水的垂直變異分不開的。所以山地地區的氣候就表現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3、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代:劉禹錫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巴山楚水淒涼之地,二十三年默默謫居。

回來物是人非,我像爛柯之人,只能吹笛賦詩,空自惆悵不已。

沉舟側畔,千帆競發;病樹前頭,萬木逢春。

今日聽你高歌一曲,暫借杯酒振作精神。

【註釋

1.酬:答謝,酬答,這裏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

2.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3.見贈:送給(我)。

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於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後,遷徙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裏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5.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曆二年(826)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説23年。

6.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

7.懷舊:懷念故友。

8.吟:吟唱。

9.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説: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10. 到:到達。

11.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12.爛柯人:指晉人王質。相傳晉人王質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恍如隔世的心情。

13.沉舟:這是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

14.側畔:旁邊。

15.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16.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

【鑑賞】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襟懷,表現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居易詩的話頭,着重抒寫這特定環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後兩句説:“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方面感歎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讚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着讚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説到二十三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着説:“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算來已經二十三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係。

接着,詩人很自然地發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説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後一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之後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説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平。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達觀。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出豁達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二十三年的貶謫生活,並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詩裏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説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傷感低沉的情調,尾聯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瞭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他對生活並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並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總體來説,詩的首聯以傷感低沉的情調,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了世態的變遷以及迴歸以後人事生疏而悵惘的心情。頸聯是全詩感情昇華之處,也是傳誦千古的警句。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出他豁達的胸襟。尾聯順勢點明瞭酬答的題意,表達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願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有關春天詩句7

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2、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唐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唐張籍《春別曲》

5、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6、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唐劉昚虛《闕題》

7、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唐楊巨源《城東早春》

8、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唐李白《古風》

9、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10、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唐王涯《春遊曲》

11、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詩經·小雅·出車》

12、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唐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13、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14、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唐李白《落日憶山中》

15、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16、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17、無意苦爭春,一任羣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

18、陽春白日風在香。———晉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19、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唐韓愈《春雪》

20、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21、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唐杜甫《春運》

22、時在中春,陽和方起。———《史記·秦始皇本紀》

23、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24、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唐韓愈《晚春》

25、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唐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26、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唐·温庭範《題望苑驛》

27、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8、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29、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唐·楊凌《句》

30、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3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3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3、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34、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35、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唐劉昚虛《闕題》

36、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韓愈《感春五首》

37、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賀知章:《詠柳》)

38、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唐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39、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南朝梁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40、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唐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41、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唐李華《春行即興》

42、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唐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43、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唐杜甫《臘日》

44、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唐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

45、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盂珠》

46、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翃《寒食》)

47、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唐·劉方平《夜月》

48、庭前時有東風入,楊柳千條盡向西。———唐·劉方平《代春怨》

49、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唐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

50、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生。———唐錢起《春郊》

51、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

52、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53、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54、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唐戴叔倫《蘇溪亭》

55、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唐杜牧《悵詩》

56、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唐杜甫《清明二首》

57、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唐賀知章《詠柳》

58、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閒。———唐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59、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唐丘為《題農父廬舍》

60、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

61、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郎》)

62、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唐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6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

64、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唐杜甫《曲江對雨》

65、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宋·張來《春日》

66、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67、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唐李商隱《無題四首》

6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有關春天詩句8

1、夢裏相思,故國王孫路。——陳子龍《點絳脣·春日風雨有感》

2、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雲將雨行。——汪藻《春日·一春略無十日晴》

3、酒未開樽句未裁,尋春問臘到蓬萊。——曹雪芹《訪妙玉乞紅梅》

4、人間沒個安排處。——李冠《蝶戀花·春暮》

5、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6、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唐·張籍《春別曲》

7、鵝鴨不知春去盡,爭隨流水趁桃花。——晁衝之《春日·陰陰溪曲綠交加》

8、城下煙波春拍岸。——錢惟演《木蘭花·城上風光鶯語亂》

9、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蘇軾《定風波·三月七日》

10、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滿江南。——黃庭堅《訴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11、蜂蝶紛紛過牆去,卻疑春色在鄰家。——王駕《雨晴》

12、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歐陽修《戲答元珍》

13、斜陽冉冉春無極。——周邦彥《蘭陵王·柳》

14、若有知音見採,不辭遍唱陽春。——晏殊《山亭柳·贈歌者》

15、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16、只恐江南春意減,此心元不為梅花。——劉因《觀梅有感》

1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詞三首》

18、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岑參《山房春事二首》

19、春漲一篙添水面。——范成大《蝶戀花·春漲一篙添水面》

20、賣花擔上,買得一枝春欲放。淚染輕勻,猶帶彤霞曉露痕。——李清照《減字木蘭花》

21、陰陰溪曲綠交加,小雨翻萍上淺沙。——晁衝之《春日·陰陰溪曲綠交加》

22、誰在鞦韆,笑裏輕輕語。——李冠《蝶戀花·春暮》

23、年年負卻花期!過春時,只合安排愁緒送春歸。——張惠言《相見歡·年年負卻花期》

24、腸斷春江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五》

25、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門外無人問落花》

26、惜春更把殘紅折。——張先《千秋歲·數聲鶗鴂》

27、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秦觀《好事近·夢中作》

28、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29、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楊凌《句》

30、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31、不知供得幾多愁。——石延年《燕歸樑·春愁》

32、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王恭《春雁》

33、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雲罷亞肥。——韋莊《稻田》

34、生事且瀰漫,願為持竿叟。——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35、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張先《青門引·春思》

36、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盧梅坡《雪梅·其一》

37、五夜漏聲催曉箭,九重春色醉仙桃。——杜甫《奉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

38、賈生年少虛垂淚,王粲春來更遠遊。——李商隱《安定城樓》

39、西城楊柳弄春柔。——秦觀《江城子·西城楊柳弄春柔》

40、酒醒薰破春睡,夢遠不成歸。——李清照《訴衷情·夜來沉醉卸粧遲》

41、翠輦不來金殿閉,宮鶯銜出上陽花。——雍陶《天津橋望春》

42、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楊巨源《城東早春》

43、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趙嘏《喜張渢及第》

44、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45、一夜好風吹,新花一萬枝。——令狐楚《春遊曲三首》

46、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陳子昂《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

47、玉人浴出新粧洗。——李清照《漁家傲·雪裏已知春信至》

48、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蘇軾《定風波》

49、無尋處,惟有少年心。——章良能《小重山·柳暗花明春事深》

50、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武元衡《春興》

51、徵鴻過盡,萬千心事難寄。——李清照《念奴嬌·春情》

52、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納蘭性德《蝶戀花·辛苦最憐天上月》

53、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唐·劉長卿《餞別五十一南渡》

54、殘雪暗隨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宋·張來《春日》

55、金爐香燼漏聲殘,剪剪輕風陣陣寒。——王安石《春夜》

56、春無蹤跡誰知。——黃庭堅《清平樂·春歸何處》

57、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韋莊《思帝鄉·春日遊》

58、雪裏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漁家傲·雪裏已知春信至》

59、更把玉鞭雲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韋莊《古離別》

60、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有關春天詩句9

★惱人天氣又春陰。宋·晏殊《浣溪沙》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蘇軾《定風波》

★東風有信無人見,露微意,柳際花邊。宋·蘇軾《一叢花》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宋·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春風自恨無情水,吹得東流竟日西。宋·蘇軾《往年宿瓜步夢中得小詩錄示民師》

★春路雨添花,花動一山春色。宋·秦觀《好事近》

★芳菲消息到,杏梢紅。宋·賀鑄《小重山》

★午睡漸多濃似酒,韶華已入東君手。宋·周邦彥《蝶戀花》

★二月風光濃似酒,小樓新濕青紅。宋·葛勝仲《臨江仙》

★春風春雨花經眼,江北江南水拍天。宋·黃庭堅《次元明韻寄子由》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宋·李清照《聲聲慢》

★暖日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李清照懈戀花》

★洛陽城裏又東風,未必桃花得似、舊時紅。宋·陳與義《虞美人》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宋·陸游《馬上作》

★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宋·陸游《豆葉黃》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枝枝不教花瘦。宋·辛棄疾《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

★東風吹雨細於塵。宋·辛棄疾《浣溪沙》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宋·辛棄疾《浣溪沙》

★滿眼不堪三月喜,舉頭已覺千山綠。宋·辛棄疾《滿江紅》

★春在亂花深處鳥聲中。宋·陳亮《南歌子》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宋·姜夔《揚州慢》

★燕燕飛來,問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宋·姜夔《淡黃柳》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宋·朱熹《春日》:

★春風如醇酒,著物物不知。宋·程致道《過紅梅閣一首》

★律回歲晚冰霜少,春到人間草木知。宋·張栻《立春偶成》:

★微雨灑芳塵,醖造可人春色。宋·石孝友《好事近》

★瘦雪一痕牆角,青子已粧殘萼。金·王庭筠《謁金門》

★,小橋流水飛紅。元·白樸《天淨沙·春》

★綠窗春睡覺來遲,誰喚起,窗外曉鶯啼。元·胡只遹《陽春曲·春景》

★裊晴絲吹來閒庭院,搖漾春如線。湯顯祖《牡丹亭·驚夢》

★春到人間萬物鮮。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王嬌寫百年長恨》

★不須迎向東郊去,春在千門萬户中。清·盧道悦《迎春》

★春色撩人,愛花風如扇,柳煙成陣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詩經·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晉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晉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雲屯。南朝宋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南朝宋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南朝梁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有關春天詩句10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韓愈《春雪》)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日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詠柳》)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姣鶯恰恰啼。(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王維《相思》)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遊園不值》)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唐湖春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ju/vzzjr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