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詩歌的表現手法賞析

詩歌的表現手法賞析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詩歌的表現手法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詩歌的表現手法賞析

【考點梳理】

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古代詩文閲讀部分“鑑賞評價”要求考生“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高考語文試題對詩歌表現手法的考查正是對這一考點的體現。詩歌表現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創設意境、表達情感時所運用的'特殊藝術手段。鑑賞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就是分析詩歌運用了什麼表達手段,收到了怎樣的效果。表現手法是古代詩歌鑑賞考查的常規題型,命題形式有單獨設題,也有結合形象、語言或思想內容等綜合設題,常見有“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達手段”以及“情與景關係”等表述方式。命題形式有的着眼於整首詩歌,如“簡要分析這首詩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有的着眼於某個句子,如“某某句歷來為人稱道,試分析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有的直接提問,如“試對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寫作手法、藝術手法、修辭手法)作簡要分析”;有的變式提問,如“詩中某某句極為精妙,你認為好在何處”等。

閲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

蝶戀花 出塞

□[清]納蘭性德

今古河山無定據,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

簡析畫線句的表現手法。

解析:本詞上闋寫眼前之景,景象荒涼淒冷,情感悽婉哀怨;下闋抒寫報國之志無法實現的幽怨,景象氣勢磅礴,情感婉約深沉。從畫線句子的位置及內容來看,它是本詞的主旨句,把詞作情感推向了高潮。題目要求分析詞句的表現手法,該句前問後答,極為巧妙,連用三個典型意象(這種表達從修辭角度來説叫列錦),讓讀者在感受意象中體味到作者深沉的情感。

參考答案:以情相問,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為形象之景,增強了全詞的抒情效果;“深山”“夕陽”“秋雨”三個意象連用,委婉地表達出詞人心中的孤寂、惆悵之情。

【解題技巧】

古代詩歌運用的手法具有多樣性,大致來説,考生在鑑賞相關手法時需要注意以下五大方面:

一、表達方式

表達方式主要有記敍、描寫、説明、抒情、議論五種,比較常見的是描寫和抒情。

二、抒情方式

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間接抒情主要有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以景襯情、融情於景等。

三、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主要包括比喻、排比、擬人、對比、反覆、誇張、設問、反問、對偶、頂真、互文等。一首詩有時可能兼用多種修辭手法。

四、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包括聯想、想象、白描、象徵、渲染、烘托、對比、襯托、託物言志、借古諷今、正側結合、虛實結合、動靜結合、點面結合、以小見大、欲揚先抑等。

五、行文結構

古代詩歌中的結構手法主要包括首尾照應、層層深入、開篇點題、卒章顯志、先總後分、先景後情、承上啟下、過渡、伏筆、鋪墊等。

考生了解了這些常見手法,把握了相關鑑賞術語,有助於準確到位地整合答案。

具體來説,考生鑑賞詩歌的藝術手法時,要對詩歌內容進行整體把握,並結合詩歌主旨和作者的情感進行分析。一首詩歌往往綜合運用了多種手法,所以命題者在命題時對手法都會加以限定為哪些方面,如有的在題幹中加上“最突出”“最主要”等字眼,有的只是寬泛提出分析表現手法。但是對寬泛的要求,考生不可盲目答題,應抓住最典型的手法去分析。考生要從主次方面進行甄別,找出在表情達意上最突出、最典型的一種或幾種。無論着眼全篇還是某個句子,分析表現手法通常分四個步驟:一是用一兩個詞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如白描、虛實結合、工筆細畫、動靜結合、視覺轉換等;二是説明該種手法在詩歌中的體現,即結合詩詞的具體內容、典型意象或關鍵詞句找出運用該種手法的依據;三是分析該表現手法在刻畫詩歌形象方面所收到的效果;四是指出該種表現手法對情感表達所起的作用,如凸顯出閒適、愉悦、樂觀、鬱悶、煩惱、悽苦等。最後用簡明的答題範式表述,即“明手法+説運用+析效果+明情感”。

【答題誤區】

對古代詩歌表現手法的分析評價是失分較多的一類試題,答題誤區主要有以下幾個:

1.缺乏分析,輕易套用。對錶現手法缺乏分析,生套或亂用相關術語。如看到詩歌中有描寫景物的句子,不管景與情到底是什麼關係,一概都是“借景抒情”。

2.不明內涵,誤用術語。對一些相近的術語,不能明確區分。如把景物描寫中的“以動襯靜”“化靜為動”“以靜寫動”統統説成“動靜結合”。

3.主次不分,分析失重。沒有抓住最典型的表現手法回答問題,而是對詩歌中次要的部分分析評價,這樣的答案在高考中或許不會得零分,但絕不會得高分。

4.不顧實際,堆砌術語。如題目要求分析景與情的關係,便把“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渲染烘托”“對比反襯”等羅列在一起,不顧實際,一味堆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or77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