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詩歌作文四篇

詩歌作文四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詩歌吧,詩歌具有語言高度凝練、篇幅短小精悍的特點。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詩歌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詩歌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作文四篇

詩歌作文 篇1

誦讀這個詞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在誦讀和選書方面就不一定能懂了。古人在《弟子規》這本經典中寫到“非聖書,摒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在誦讀時也有這樣的講究,“讀書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

我的青春就是從誦讀開始的。

在上一年級的時候,爸爸就明智的給我選擇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弟子規》,還給我找了一位教我誦讀的崔老師。當我第一次到崔老師家的時候,崔老師一見面就先和藹可親的像我們鞠了一個標準的九十度躬。當時我還小,只知道老師做什麼我就做什麼。所以就糊里糊塗的輕輕彎了一下腰。我的第一堂誦讀課就這樣開始了。

在一個十多平米的小客廳裏。崔老師領着我坐在一張桌子旁。她坐在我的對面。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的和崔老師接觸。她長着圓圓的臉蛋,細而黑的眉毛下有着一雙安詳、慈愛的眼睛,説起話來柔和、緩慢。我的心一下子就不緊張了。這時,崔老師説:“老師先給你講一下為什麼要鞠躬,一是鞠躬是給自己鞠的------時刻提醒自己保持謙恭的心。二是鞠躬是給對方鞠的-------學會尊重他人是做人最基本的美德。好了,接下來我們就開始學習誦讀。崔老師説:”誦讀有幾個要點。

1、要先洗手,目的是要保持書本的整潔。

2、要靜坐一會兒,目的是去除好動的毛病。

3、誦讀還要做到《弟子規》的“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在誦讀的時候要口齒清晰,咬字要清楚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然後崔老師就一段一段的教我誦讀《弟子規》,直到讀熟為止。誦讀完後我的心裏非常的清淨、安詳。這種清淨、安詳的心一直伴隨我到現在,雖然有的時候還會浮躁,但一想起崔老師的教誨。我的心就會很快平靜下來。

那時,崔老師還跟我講過,《弟子規》原名叫《訓蒙文》,是由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根據《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所編寫的。後來經過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編成一千零八十字的《弟子規》。有道是“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只要我們用真誠、清淨的心來做事,來誦讀。就沒有不成功的事情。

就這樣,我少年時代就養成了良好的誦讀習慣。後來,由於離開了崔老師,誦讀的習慣就開始時斷時續了。現在才感覺到特別後悔,後悔那時沒有抓緊時間好好學習。書到用時方恨少,我現在悔悟了,決心繼續堅持學習誦讀。爭取讓經典誦讀伴隨我的一生。

詩歌作文 篇2

本想找個清醒的時間來約見顧城,受“曉説”的影響,突然想去圖書館尋找他的存在。或許他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以至於我無法在羅列滿蛛網與塵埃的書櫥上瞻仰到詩人最初的遺容。

作為一個詩歌的追尋者,或許更多時間自己是在進行一種狂熱的追逐。可是生活總是這般喜歡玩耍。詩人走過之後,很難在人民的海洋裏尋找到繼以往昔的影子與波浪。我想找到一個神似的都是那般困難。詩人離開的年代,我還是一個不會説話的半語子。心裏想着,如果我可以早臨人世幾年與之同時代該多好。即便如此,我在山溝溝裏,而詩人遠在新西蘭。

也許我的'生存環境也算得上是激流,但這絕不會像詩人夫婦所在的激流島那般以此稱道來得實在。樹叢裏的小屋是詩人夫婦存在的寓所。曉鬆只是做了片刻的停留,便匆然飄過,沒有調頭。一是當地人忌諱死了人的屋子;二是有精神的上等人是不希望反覆打擾仰慕者安息的。看一眼已經足夠,看一眼便可以記在心裏,就是一個心願嘛。樹叢裏婆娑的屋影已經連同來時的路印刻在每一個慕名而來的人的腦海裏,而且他不會被任何繁雜的記憶所湮滅。因為黑夜給了我們黑色的眼睛,我們用它尋找光明。

激流島上的居民一直以這裏曾經生活過一位偉大的詩人而自豪。島上的每個出租車司機會認真的記錄下幾句英文版的顧城詩歌併為慕名而來的乘客朗誦。這已經成為當地的一種文化,一種榮譽。而當同樣的人物出現在以馬列主義繼承者的國家,他也會成為一種文化,一種別人要問可以換幾個錢的買賣,沒有什麼人會把他看作是榮譽,那些以此為生的“紅色資本家”也不例外。

在島上的集市,曉鬆在其間穿行,彷彿看到了當年詩人夫婦在此販賣自制的煎餅與家養的小雞的情景。多麼安恬的生活,這或許便是詩人的節奏,當然現在已經成為了激流島的節奏。而這種舒適的節奏,很少的出現在國內的城市或是鄉村詩人這一階層的日常生活裏。此處倒是讓我想起紅場閲兵時斯大林同志經典講話中提到的“腦力工作者”,那一代的‘俄國文人"的境遇更像是大陸詩人的現實寫照,也會有復出之後的身體上的飢腸轆轆與百病纏身,精神上的壓抑缺失與被驅逐被流放。就是這種對於思想的認知度,中國的路還要走很久。

在島上的博物館或是商店,進門的牆上總會掛着顧城的銅製雕像,當然這是對詩人的敬仰所致。這裏的工作人員會和你講顧城夫婦從前的日子。可能是一起生活過的人,對彼此的評價最為真實可信。一位老婦人表示:島上的人都為這裏曾經居住過一位偉大的詩人而感到驕傲。在今天如此開放的中國大陸,我們依然習慣於不區分政治與文學,依然習慣於文學為政治服務;政治為文學埋單。在這種思想下根生出來的中國文學也只能勉為其難的被稱作“革命文學”。而由此為大眾熟知的詩人,不是思鄉卻不願回鄉的掛名作協天天做邪的“老爺子們”,就是整天躲在貼吧裏灌水拍磚閉眼睛説瞎話的“有為青年”。還好我在年輕人的心裏看到了希望,才知道刻在石板上的不一定是名言,天天叨咕在嘴邊的不一定是真理。

寫到此處,我呆坐了許久,我看到靜止的紅布窗簾上鐫刻着一個十字架的暗影,哦!那是打褶兒了的窗框,哦!那是打折兒了的規矩。

詩人已死太久,久的讓我無法直視我的眼睛。假如我可以本能的走進詩人之角,我希望你——偉大的詩人,可以復活。

詩歌作文 篇3

説實話,我不是一個自信的女孩.連我自己有時都討厭我自己.

在我小時候,我喜歡一個人回家,一個人快樂,一個人痛苦.走在回家的路上,無論身邊的歡樂多麼想靠近我,我都依然邁着我低調的步伐,走着走着......或許當所有的同齡人都懂得分享是,唯有我還在寂寞和孤獨的邊緣掙扎.其實我一點都不相信自己.儘管有時候自己已經做的夠完美了,但我還是不肯相信自己,總是擔心這的,擔心那的.就因為如此,我才變的冷漠,變的不願意交朋友.雖然我經常安慰自己,告訴自己:我想把我隱藏起來,是因為不想在我離去的時候,有更多人為我悲傷.其實,我是自己騙自己,對嗎?我只是不夠相信,不夠有勇氣來面對.我還不懂什麼叫愛,什麼叫信任!一直愚昧的認為:星空之所以美麗,是因為它的安靜,靜靜的,不打擾任何人.安靜=落寞.

當我還不知道什麼叫相信是,她們來到了我身邊.不曾想到,我會這樣放肆的哭,放肆的笑.是她們,是她們天真的笑容,快樂的細胞,古靈精怪的性格,感染了我.一顆叫友誼的種子開始在我心中萌芽!這時,我才領悟到相信的真諦.因為相信,我會向她們傾訴我的祕密;因為相信,我會把最重要的事,交給她們去做;因為相信,我會讓我的生命掌握在她們手裏.真正的相信,是死亡也換不回來的.

前幾天,偶然發現一部叫<<綠光森林>>的電視劇.因為這句話,我決定看下去:

"只要相信,就會出現幸福綠光!"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大概不會出現幸福的綠光.但我相信,只要相信,就會出現幸福.當然,我希望我們得到的會更多.

我們的心靈是無牆壁的,我們的相信是永遠的!

詩歌作文 篇4

人生就像一場旅途,其中免不了有各種苦悶、挫折,但也許是詩,給我的青春帶來了無限的樂趣,無窮的思考。

小時候,父親就要求我背詩。從李白的《月上獨酌》到杜甫的《春望》,都被我讀過、背過。從李白的手中接過月光,化作清泉進入心田;從杜甫的手中接過家書,化作親情根植心田。面對着皎潔的月光,我也學着李白的樣子“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邀明月共飲一碗酒。那時的我與詩書幾多歡樂,幾多無邪。

後來上了小學,我又接觸了蘇軾、辛棄疾等豪放詞人的古風。蘇軾的“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也讓也我似懂非懂的明白“縱使生活再苦, 感覺也是甜的。”辛棄疾的“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弄得我也躍躍欲試,也想大塊吃肉,渴飲敵血,而後馳騁疆場,保家衞國。每每遇到煩心事,我都用詩詞化解憂愁,也漸漸樂觀向上了。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 還是岳飛的詩詞。在背《滿江紅》之前,我僅僅是知道他是一個愛國將領,足智多謀而且驍勇善戰。但讀他的《滿江紅》一詞,才明白他的報國之切,文治武功無人可出其右。“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更是讓我體會到了活在當下,活出精彩的重要。此外,他的《小重山》更是讓我感受到他淒涼、孤獨的心境。他成了我最最敬佩的人,每當想起他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被誅殺,我都想替他報仇。讀這幾位詩人的詩,總有一股説不上來的憂愁縈繞着,好似帶刺的玫瑰,苦中有甜的咖啡,耐人尋味,令人慾罷而不能。

上了初中,我又讀了毛主席的很多詩詞。“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問”,意境開闊,氣勢凌人。“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讀他之詩,如登泰山“一覽眾山小”。我對詩詞的喜愛更深了,對它的理解也更深了。

從原來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又讓我領悟到生活可以隨心所欲,但不可以隨波逐流的道理。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書氣自華”,遨遊於茫茫詩海,我感到它的無限魅力。其中有堅強有智慧有自省有自信更有自豪。我會以詩為侶,在一個温暖的午後,灑一路歡歌,抵達心中的那片桃源。

標籤: 四篇 詩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dpyk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