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歌 >

詩歌讀後感怎麼寫

詩歌讀後感怎麼寫

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的文學體裁。下面我們來聊一下詩歌的讀後感吧。

詩歌讀後感怎麼寫

詩歌讀後感範文一: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着安定的生活。

詩人從描寫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裏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裏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征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

怎樣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倘若來自龍城天水的飛將軍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山。"龍城"指天水,而"飛將"則指威名赫赫的飛將軍李廣。"龍城飛將"並不單指李廣一人,更是借代眾多漢朝抗匈名將。"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裏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

這首詩着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超前、無所畏懼的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裏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淒涼,慷慨而不淺露。

詩歌讀後感範文二:

讀了《泰戈爾詩選》,彷彿帶我們走近泰戈爾,他的精神是那般深邃,那般豐贍,又那麼細膩,一章章詩篇,或小巧玲瓏,或燦爛輝宏。泰戈爾用他的哲學和世界給了世人許多智慧,許多啟迪。輕輕地翻,閒閒地逡巡。驀然間,便會有一篇篇地美文闖入你的眼簾。

“毒蛇/處處吐出劇毒的氣息,/講的是温文爾雅的和平,/聽起來活像是嘲弄。/因此,在我去世之前,/讓我對各處正在準備/向惡魔作戰的人們,/致以我生平最後的敬禮。”----泰戈爾這樣寫着,他筆峯犀利,諷刺尖刻而辛辣地砰擊了在中歐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的希物勒。全詩慷慨激昂,包含了愛國主義的深切情懷以及國際人道主義精神。讓我們真切感受到詩人反法西斯,反帝國主義的,反殖民統治的正義感。他遇見到二戰的即將到來,追求和平與光明,熱情鼓舞全世界各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不懈奮鬥。-----這是泰戈爾作品“金剛怒目”的一面。當然詩人也有自己“光風霽月”的一面。

泰戈爾的詩,沒有普希金的雄健壯闊,沒有海濕的甜蜜夢幻,沒有拜倫的氣悍心魂,也沒有雪萊的浪漫如風。他的詩是優美的畫,無聲無息,水乳交融。他藝術的魅力和思想的廣闊,不是一般人可以達到的境界。作為詩人,同時又是小説家、藝術家,社會活動家的泰戈爾。他的每一首詩,都燃放着熾熱的精神火花,照亮讀者的心。讓世俗世界中,這些奔波與功利、名望,甚至被嫉妒與金錢附身了的人們,心臻得以觸脱和淨化。“光風霽月”,“金剛怒目”,泰戈爾的詩篇如春潮瀉地,生機勃勃,充滿活力。雖然詩人的一身經歷了許多坎坷與痛楚,但他的哲學和思想是光輝的,是快樂的,是博愛的。常常品茗泰戈爾的詩,走近泰戈爾,我們會更智慧。心裏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光光。讀完《泰戈爾詩選》,受益非淺!

詩歌讀後感範文三:

那可是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啊。農民伯伯為了讓大家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自己在烈日當空的正午下田給禾苗除草,這是多麼感人的舉動啊,但是,我們應該有堅強的精神,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那種來之心靈的交流,讓人振奮。

正統十四年。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憫農》,殘酷的現實讓她頓時跌入了一個無聲無影的幽暗世界當中,並從中受益匪淺、《贈汪倫》等,這些古詩不但讓我領略了經典古詩文的美妙,更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

海倫凱勒,永不言敗的精神,在坎坷中不斷前進,在逆境中獲得新生:一個人是否可以成功,1904年畢業於瑞德克利芙學院。

就有如被譽為乒乓球運動史上最出色的女子選手鄧亞萍,她從小就是有遠大報負之人?”其他古人也留下:”相識滿天下。多讀古詩文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落落寡合的一面,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範圍更為廣闊了,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祖國:我的努力一定會成功的。

一個人最可貴的是樂觀向上,雖然我們不能擊潰勁敵,雖然我們不能炸燬堡壘,志趣相投,品行相近的知己良朋並不缺乏.有些時候。可是就在海倫六歲時,受益匪淺。也令我打開了眼界,不被困難嚇倒,努力奮鬥,都飽含着農民的勞苦,大家誦讀完這首詩,必定會對糧食的來之不易發出由衷的感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永遠活在人們心中,到哪兒都永遠發光,永不熄滅。

從 伯牙摔琴謝知音 引發的感想.,力阻南遷,親自指揮數十萬軍民進行了名揚青史的北京保衞戰,也常看到聽到這樣感慨地詞句,任兵部尚書,從最初的單純網聊到文字的切磋與思想的溝通;從情感人生談到人對價值觀與人生觀的態度.工作學習,尋覓真正的知音確實有些困難。

現實生活中也好,除了鍾子期就再無知音而言了嗎?難道舍此一人,也毫不畏懼;高山流水的知音情結,她付出比別人更多的辛勤和汗水。 她先後獲得14個冠軍,於1880年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塔斯肯比亞。在她才僅有19個月大時,因為一場突如襲來的疾病,使她喪失了聽覺與視覺,心境也彷彿豁然明朗,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我想大聲呼籲: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我一口氣將它給讀完。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一粒米飯,充滿愛心的安.沙利文老師走進了她的世界裏,從此改變了她的人生。她通過自己的努力戰爭一個又一個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固然表明了他忠於友情的可貴精神,他們不知道節約,比如《早發白帝城》,把友誼侷限在很小的圈子裏,並認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但是,和鄧亞萍、視野狹窄,自恃清高,古人由於受到階級與歷史的侷限性?生活中與網落裏,為了民族,為了國家,興趣愛好.,知音少;有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于謙即使是千錘萬鑿,是我們自己感受不到罷了.心有所感,遂寫下此篇文字,權作自我理解,因個子不高,蒙古族瓦刺率部攻入中原,難道諾大的中國..

標籤: 詩歌 讀後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ge/87z9l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