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知識點整理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説到古詩,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那麼你有真正瞭解過古詩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知識點整理,歡迎閲讀與收藏。

八年級語文上冊古詩詞知識點整理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文知識點

文學常識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我們還學過他的《歸園田居》。

文言詞語

【一般詞語】

[緣]沿着,順着。[夾岸]兩岸。夾,在兩旁。[數]幾。[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説,初開的花。英,花。[繽紛]繁多樣子。[復]再。[彷彿]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才]僅。[平曠]平坦開闊。[儼然]整齊的樣子。[屬]類。[阡陌]田間小路。[悉、鹹]全,都。[黃髮]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詳細。[問訊]打聽消息。[雲]説。 [歎惋]感歎驚訝。惋,驚訝,驚奇。[延]邀請。[語(yù)]告訴。[扶]沿,順着。[向]從前,舊的。[及]到。[詣]到。[遣]派。[欣然]高興的樣子。[規]計劃。[果]實現。

【一詞多義】

[中] 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志] 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為] ①(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②(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尋] 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聞]①聽説。(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舍]①(shě)捨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作] 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

[鮮美]古:鮮豔美麗。今:食物味道好。[開朗]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鬱低沉。[交通]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妻子]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絕境]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無論]古:不要説,(更)不必説。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如此]古:像這樣。今:這樣。[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

【詞類活用】

[異]感到詫異。[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請。

成語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變得開闊明亮的樣子。也比喻對某個道理長期思索不解而後突然明白。豁然,開闊敞亮的樣子。

[無人問津]比喻無人探問價格或情況。津,渡口。

[怡然自樂]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種空想的脱離現實鬥爭的'美好世界。

八年級上冊語文古詩詞知識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1、各用一個詞語概括四個自然段的意思。(每一個詞語不超過5個字。)

(1)秋風破屋圖(2)羣童抱茅圖(3)屋漏無干圖(4)遙想廣廈圖

2、詩的第一節是怎樣描繪秋風肆虐的情景的?詩人為什麼要做這樣的描繪?

“風怒號”從聽覺上突出了秋風之狂,“卷”從視覺上形象地寫出了秋風的肆虐。“飛”“渡”“灑”“掛罥”“飄轉”等詞寫出了秋風對茅屋的破壞。這樣的描繪為後文寫屋漏遇雨,自己的境遇之慘蓄勢鋪墊。

3、“歸來倚杖自歎息”,結合全詩,你認為詩人歎息什麼?

一歎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麼過;二歎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之人;三歎戰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

4、“自經喪亂少睡眠”中的`“喪亂”是指歷史上的什麼事件?咱們還學過哪首詩歌也反映了這件事?

安史之亂。《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5、“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在詩裏有兩種作用:一是實寫自然環境,交代了事件發展的具體時間,並渲染了特定的氣氛;二是烘托了詩人暗淡愁慘(或悲涼、淒涼、悲哀等)的心境,為下文寫詩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蓄勢。

6、杜甫一向關心人民疾苦,他的詩素有“詩史”之稱,但為什麼這首詩中他卻一反常態,只寫自己的個人遭遇?談談你的理解?

以小見大,推己及人,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濟世情懷。

7、你是怎樣理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兩句詩的?

詩人從個人的痛苦,聯想到風雨中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發出這樣的呼喊,表現了詩人推己及人,捨己為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8、聯繫全詩,簡要分析“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這幾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詩人由自己的困難,推及到“天下寒士”,表示寧願“吾廬獨破”“受凍至死”,而使天下寒士都得以安樂,表現了詩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寬廣胸襟,捨己為人的高尚情操。

9、通過寫景渲染詩人暗淡悲慘處境的句子是: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0、由較為客觀的記敍描寫過渡到抒情議論的關鍵句是: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11、以寫實手法寫出秋風的威力的詩句是: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年級上冊語文詩知識點介紹

(一)文章背景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陽,生於鞏縣。杜甫生於"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時代,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歷經禍亂,因而能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痛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時事,思想深刻,意境開闊,後世稱為“詩史”,成為我國古代現實主義詩歌的高峯。他是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在詩歌藝術上,他能吸取和總結前人的成就,融合眾長,兼備各體,並形成特有的陰鬱頓挫的風格。他被後人稱為“詩聖”。

杜甫的《望嶽》共有三首,分詠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這是第一首。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曾在齊、趙(現在山東、河北一帶)漫遊,因有此作。

(二)歸類複習

1、字音

岱(dài)未了(liǎo)眥(zì)曾(céng)鍾(zhōng)凌(líng)

2、通假字

蕩胸生層雲【“曾”通“層”】

3、多音字

了【(liǎo)了卻(le)助詞,去了】

4、古今異義

岱宗夫如何古:語氣詞,無實在意義。今:丈夫。

5、詞類活用

一覽眾山小【認為……小,形容詞作動詞。】

(三)翻譯

①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五嶽之首的泰山啊,怎麼樣?那一脈蒼莽的青色橫亙在齊魯無盡無了。)

②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天地間的神奇峻秀啊,都在這一山凝結聚繞,那山北山南一邊暗一邊明,判若黃昏和晨曉。)

③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看峯巒層雲迭起,胸中一陣陣盪滌波濤,睜裂雙眼目送那漸入山林的點點歸鳥。)

④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啊,將來我一定要登上的峯巔站得高高,俯首一覽,啊眾山匍伏在山腳下是那麼渺小。)

(四)節奏劃分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

(五)寫作方法

這是一首古體詩。全詩未着一“望”字,卻句句寫向嶽而望。詩人落筆由遠至近,筆下之景從朝到暮,詩中由望嶽想到將來的登嶽。首聯點出泰山獨特的地理特點。頷聯寫近望中所見的泰山形象――—神奇秀麗,巍峨高大。“景即情也”。眼前之景,表現了詩人心中之情。頸鍊是細望。山中雲氣層出不窮,盪滌着詩人的心胸;詩人目不轉睛望着飛鳥入林,這裏透露出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一片摯情。尾聯飽含着生活的哲理―――只有不畏艱險地去攀登,才能進入俯視一切的雄奇境界。詩中表現了一種不怕艱難對未來充滿自信的雄心和氣概。使情景理融為一體,完美自然。

(六)內容設問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天下”這一名言。在這裏寫出了二位詩人怎樣的一種精神和氣概。

答:表現了不怕一切困難、敢於攀登頂峯,俯視一切的雄心壯志,即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抱負。

(七)理解性默寫

《望嶽》中“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寫出作者襟懷之浩蕩,眼界之空闊的主觀感受,反襯出泰山的雄偉壯麗及其感人力量,點明文章主旨;“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兩句虛筆寫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實筆寫出了泰山的高大;借齊魯大地來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參天聳立的形象的詩句是:“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表現泰山高峻、幽深的語句是:“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knom8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