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關於清明節的詩詞分享

關於清明節的詩詞分享

清明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三大祭祀節日之一,清明節處在開春之際,萬物復甦,大地一片綠意,所以古代也流傳下來了許多描寫清明節的詩詞。以下是關於清明節的詩詞分享,歡迎閲讀。

關於清明節的詩詞分享

寒食野望吟

白居易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賞析:寒食清明尤為崇尚的風俗是掃墓。寒食清明掃墓之風在唐代十分盛行。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詩描寫了掃墓情形。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從這首詩中,不僅可以看出掃墓的淒涼悲慘情景,也可以看出唐代掃墓習俗中寒食與清明是一回事。的確,每當此時,一些漂泊異鄉的詩人墨客,思鄉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夜

唐 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絃管暗看花。

譯文

清明節夜晚時,清風習習,月夜朦朧,用碧玉做成的欄杆和用紅色的磚砌成的牆是刺史的府宅。

獨自步行在迴旋的走廊中唱歌,遠遠的聽到絃聲,默默的欣賞花。

清明二首

杜甫

其一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淨客船。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胡童結束還難有,楚女腰肢亦可憐。不見定王城舊處,長懷賈傅井依然。

虛沾焦舉為寒食,實藉嚴君賣卜錢。鐘鼎山林各天性,濁醪粗飯任吾年。

其二

此身飄泊苦西東,右臂偏枯半耳聾。寂寂系舟雙下淚,悠悠伏枕左書空。

十年蹴踘將雛遠,萬里鞦韆習俗同。旅雁上雲歸紫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秦城樓閣煙花裏,漢主山河錦鏽中。春去春來洞庭闊,白蘋愁殺白頭翁。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譯文:

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

郊行即事

宋 程顥

芳原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圍。興逐亂紅穿柳巷,困臨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飛。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譯文:

我在長滿芳草花卉的原野盡情地遊玩,目睹春色已到遠山,四周一片碧綠。乘着興致追逐隨風飄飛的紅色花瓣,穿過柳絲飄搖的小巷;感到睏倦時,對着溪邊流水,坐在長滿青苔的石頭上休息。休要推辭這杯酒,辜負十分誠摯勸酒的心意,只是怕風吹花落,一片片飛散了。況且今日是清明佳節,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氣,極宜遊樂,但不可樂而忘返。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譯文: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

白天長了,籬笆的影子隨着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着籬笆飛來飛去。

清明日狸渡道中

宋 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花燃山色裏,柳卧水聲中。

石馬立當道,紙鳶鳴半空。墦間人散後,烏鳥正西東。

譯文

淚水沾滿綸巾,連綿不斷。散亂的頭髮,帽子也被風吹斜了。繁花染紅了山野,柳條卧在水面上。石獸立在道路兩旁,紙也在半空中旋飛。人們離開了墳墓以後,烏鴉小鳥們活躍起來,四處覓食。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 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譯文:

全身衣服都沾滿了血淚和塵埃,

儘管現在戰亂結束了,但是回到故鄉也還會感到悲哀。

在風雨中,梨花落盡了,寒食節也過去了,

清明掃墓的時候,有幾户人家的墳墓還會有後人來祭拜呢。(因為他們的後人在戰亂中死去了)

清明日對酒

宋 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譯文

清明這一天,南山北山到處都是忙於上墳祭掃的人羣。焚燒的紙灰像白色的蝴蝶到處飛舞,悽慘地哭泣,如同杜鵑鳥哀啼時要吐出血來一般。黃昏時,靜寂的墳場一片荒涼,獨有狐狸躺在墳上睡覺,夜晚,上墳歸來的兒女們在燈前歡聲笑語。因此,人活着時有酒就應當飲,有福就應該享。人死之後,兒女們到墳前祭祀的酒哪有一滴流到過陰間呢?

寒食 / 寒食日即事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

暮春時節,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着皇家花園的柳枝。

夜色降臨,宮裏忙着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裏。

清明

宋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譯文

清明時節,春雷萬鈞,驚醒萬物,宇宙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春雨綿綿,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開。野田荒蕪之處,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們長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裏感到難過。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裏,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裏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後,不要高官厚祿,寧可隱居山中。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意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歎地説,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後都是篷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義卻大不相同。

臨安春雨初霽

陸游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

譯文

近年來做官的興味淡淡的像一層薄紗,誰又讓我乘馬來到京都作客沾染繁華?

住在小樓聽盡了一夜的春雨淅瀝滴答,清早會聽到小巷深處在一聲聲叫賣杏花。

鋪開小紙從容地斜寫行行草草,字字有章法,晴日窗前細細地煮水、沏茶、撇沫,試着品名茶。

呵,不要歎息那京都的塵土會弄髒潔白的`衣衫,清明時節還來得及回到鏡湖邊的山陰故家。

清明即事

唐 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譯文

京城一年一度又是清明,人們的心裏自然就起了憂愁思念。

馬車聲在路上繁雜地響着,東城的郊外楊柳一片青翠。

花開了草都長了出來,鳥兒在飛蝴蝶成雙成對在嬉戲。

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裏回憶往昔,以茶代酒,喝着聊着。

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譁。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壬戌清明作

清: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途中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寄崔融

唐代 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愁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陽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譯文

在路途的馬上渡過晚春的寒食節,

可惜在江邊的碼頭上望,卻看不見來自洛陽灞橋的離人。

雖然被貶為下臣放逐到南方,心中還是惦念着北方的英明的君王,

故鄉家園,令人傷心斷腸的地方,經歷了日日夜夜之後,新的柳條又長出來了!

三台·清明應制

宋万俟詠

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內苑春、不禁過青門,御溝漲、潛通南浦。東風靜、細柳垂金縷。望鳳闕、非煙非霧。好時代、朝野多歡,遍九陌、太平簫鼓。

乍鶯兒百囀斷續,燕子飛來飛去。近綠水、台榭映鞦韆,鬥草聚、雙雙遊女。餳香更、酒冷踏青路。會暗識、夭桃朱户。向晚驟、寶馬雕鞍,醉襟惹、亂花飛絮。

正輕寒輕暖漏永,半陰半晴雲暮。禁火天、已是試新粧,歲華到、三分佳處。清明看、漢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斂兵衞、閶闔門開,住傳宣、又還休務。

譯文

梨花還染着夜月的銀霧,海棠半含清晨的雨露,皇家宮苑關不住陽春,春光延伸到遙遠的城門。御溝裏漲滿新水,暗暗地流向南浦。細柳垂絲絲金縷,東風平和靜穆。望壯麗宮闊高聳入雲,那並不是煙霧霏霏的仙境。清平時代,朝中和民間多麼歡悦。帝城條條大路,喧響着簫聲鼓樂。

黃鶯兒歌聲斷續,小燕子飛來飛去。綠水中倒映着岸邊台榭,鞦韆影隨水波盪漾不伍。一對對遊女,聚集着做鬥草遊戲,踏青路上洋溢着賣糖的香氣,到處是攜酒野宴的人,你也許會幸運地認識那人面桃花相映的朱門。少年跨着雕鞍寶馬,向晚時在一起歡聚,酣醉中,衣襟上沽惹着片片落紅、點點飛絮。

正是輕寒輕暖宜人的長晝,雲天半陰半晴的日暮,在這禁火時節,青年們已把新粧試著。歲華恰到最佳處,清明時看漢宮傳送蠟濁,翠煙縷縷,飛進門前種槐的貴人府。兵衞全都撤除,皇宮敞開千門萬户,不再聽到傳詔宣旨,停止了一切的公務。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 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標籤: 清明節 詩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eno9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