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詩詞 >

中秋節及端午節詩詞大全

中秋節及端午節詩詞大全

一年節日真正多,古今中外都齊全。端午佳節是傳統,古時祭奠屈原日。如今雖已千百載,愛國情懷記心間。家家裹粽包祝願,年年龍舟賽聲歡。但願國泰民又安,人民開心展笑顏!下面是關於中秋節端午節來歷詩詞的內容,歡迎閲讀

中秋節及端午節詩詞大全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靜夜思》

唐·李白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秋宵月下有懷》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月》

宋·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

捲簾推户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水調歌頭》

宋·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户,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髮。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歎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説。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文天祥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十五夜抵建寧》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

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

《舟次中秋》

明·張煌言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户,桂枝撐損向西輪。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競渡歌》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後船失勢空揮撓。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着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

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

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

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五月五日》

宋·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和端午》

宋·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浣溪沙》

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

流香漲膩滿晴川。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

佳人相見一千年。

《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風物依然荊楚。

衫裁艾虎。

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

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遠,

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

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

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

卧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

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豔烘。綠楊帶雨垂垂重。

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

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

菖蒲酒美清尊共。葉裏黃驪時一弄。

猶瞢忪。等閒驚破紗窗夢。

《念奴嬌》

宋·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

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

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説。

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

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

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悦。

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悽切。

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中秋夜不見月》

唐·羅隱

陰雲薄暮上空虛,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異時開霽後,玉輪依舊養蟾蜍。

《中秋對月》

曹鬆

無雲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盤上海涯。

直到天頭天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

《月夜思鄉》

唐·杜甫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里,夜來棖觸客愁多。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見月和子由》

宋·蘇軾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

捲簾推户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中秋月》

唐·齊已

空碧無雲露濕衣,眾星光外湧清規。

東林莫礙漸高勢,四海正看當路時。

還許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憐關夜嬋娟影,正對五候殘酒卮。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裏,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歎息未應閒。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子夜吳歌·秋歌》

唐·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户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雲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

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髮。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

歎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

把從前、離恨總成歡,歸時説。

《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文天祥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

《十五夜抵建寧》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

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

《舟次中秋》

明·張煌言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

《中秋登樓望月》

宋·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户,桂枝撐損向西輪。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南宋·張孝祥

同是瀛洲冊府仙,今朝聊結社中蓮,胡笳按拍酒如川。

喚起封姨清晚暑,更將荔子薦新圓,從今三夜看嬋娟。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悽然北望。

《菩薩蠻·何須急管吹雲暝》

南宋·高觀國

何須急管吹雲暝,高寒灩灩開金餅。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

桂花香霧冷,梧葉西風影。客醉倚河橋,清光愁玉簫。

《折桂令·中秋》

元·張養浩

一輪飛鏡誰磨?照徹乾坤,印透山河。

玉露泠泠,洗秋空銀漢無波,比常夜清光更多,盡無礙桂影婆娑。

老子高歌,為問嫦娥,良夜懨懨,不醉如何?

《思佳客·閏中秋》

南宋·吳文英

丹桂花開第二番。東籬展卻宴期寬。人間寶鏡離仍合,海上仙槎去復還。

分不盡,半涼天。可憐閒剩此嬋娟。素娥未隔三秋夢,贏得今宵又倚闌。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稍下巫山峽,猶銜白帝城。

氣沈全浦暗,輪仄半樓明。

刁斗皆催曉,蟾蜍且自傾。

張弓倚殘魄,不獨漢家營。

《中秋月·中秋月》

明·徐有貞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

陰晴圓缺都休説,且喜人間好時節。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李嶠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風?

《中秋旅舍》

唐·薛能

雲卷庭虛月逗空,一方秋草盡鳴蟲。

是時兄弟正南北,黃葉滿階來去風。

《中秋不見月》

唐·羅隱

風簾淅淅漏燈痕,一半秋光此夕分。

天為素娥孀怨苦,並教西北起浮雲。

《山中秋夕》

唐·李羣玉

抱琴出南樓,氣爽浮雲滅。

松風吹天簫,竹路踏碎月。

後山鶴唳定,前浦荷香發。

境寂良夜深,了與人間別。

《秋宵月下有懷》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捲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中秋月》

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羣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五日》

(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豔,弄潮幾部阿童遊。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峯。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五絲》

(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殿宴羣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hici/dx39dp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