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兵馬俑真不是楊世華髮現的嗎散文

兵馬俑真不是楊世華髮現的嗎散文

導遊説來西安旅遊就是去看墳頭,而首選的墳頭當然是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兵馬俑陪葬坑。

兵馬俑真不是楊世華髮現的嗎散文

驚異時刻,自然會對奇蹟的創造者和發現者陡然產生極大的興趣,尤其是對於發現者,更是好奇有加。所以,當導遊饒有興趣地告訴我們能夠見到兵馬俑發現者楊世華的時候,我和其他遊人一樣興奮異常。

導遊介紹,1974年3月,楊世華和幾個本族人執行生產隊派給的打井任務。隨着泥土下挖的深度逐漸增加,挖掘泥土的難度也大幅度增加,另外幾個人都推諉不肯下去,任務又不能不完成,他們就逼迫最年輕老實的楊世華下去。楊世華只有默默地接受並努力地進行着艱難的挖掘工作。沒想到楊世華挖着挖着卻挖出來一個活靈活現的陶人頭顱,另外幾個人覺得動了“瓦盆爺”這神仙,不吉利。為了隔絕會降臨的災難,強逼楊世華拿回自己家去。驚恐萬分的楊世華把陶俑的頭搬回家藏在倉庫裏面。後來幾經周折,被上級文物管理部門得知消息,經過考古調查,確認為珍貴文物。再後來,兵馬俑坑就被越來越大規模地發現發掘了。從而,老實厚道的楊世華便成了功臣,不但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還將家人都安排在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工作。

聽了這段傳奇,我由衷地認為,楊世華是因為憨厚忍讓而得到了上天的惠顧,如果當年他也堅持與另外幾個族人攀比,不肯承擔苦累的挖掘工作,發現“瓦盆爺”的就絕對不是他了,那麼,傳奇的主人也就得改寫了。

正當我奇思妙想呢,導遊又生動地演説道,楊世華就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農民,在他出名了之後,外國元首接見他時,讓他給簽名,他根本不會寫字,就按了一個手印兒。當那個外國元首又一次來參觀兵馬俑前,專人未雨綢繆地專門教楊世華簽名,教了好幾天,才終於學會那三個字的名字。當外國元首見到他時,説,上一次你謙虛説什麼不肯簽名,這次,無論如何你也得送給我一個簽名了。楊世華就微笑着給簽了名字。

這也是人怕出名。

導遊見我們都對楊世華的經歷吊起來胃口了,又繼續推波助瀾道,今天,當年的年輕農民楊世華,已經是將近古稀的老人了。有幸的是,他每天會應邀來博物館工作兩三個小時。正好,現在他人還在。一會兒在前面你們能夠看到他的真人。

抱着空前的'好奇心,隨着如蟻的人流,來到簽名售書處,果然,看到一個黃白淨闊臉、頭髮灰白的老人坐在櫃枱後兩個售書員中間,手拿一支筆等待簽字,沒有一絲言語。

觀察他的容顏和打扮,早沒有了土腥氣味兒。我不禁慨歎造化弄人的魔力。

自然地,我們也爭先恐後地花150塊錢買了一本被宣傳為限量版供應的《珍寶》從來沒有公開發行過的部分兵馬俑畫冊,畢恭畢敬地等待楊世華給簽名。儘管他的字寫的像稚拙的小學生的筆跡,可是,我們還是有如獲珍寶的感覺。

參觀結束前,導遊找到我們説,剛才你們買《珍寶》了,是吧?人家是限量版帶編號的,售書處當時看到你們胸前的旅遊團號碼牌了,給我打電話找你們更正,讓我給畫冊拍個照片發過去就行了。

珍寶嘛,一定要嚴肅認真對待,我們當然很配合地讓導遊給畫冊拍了照片。

後來,有的遊伴提醒説我們被導遊設局給忽悠了:導遊是在向售書的提交獲得提成的證據。儘管如此,我們覺得能夠擁有一本《珍寶》以及唯一發現者的親筆簽名,還是值得的。

我每次旅遊歸來,都有記下旅行見聞的習慣,這次古都西安之旅也不例外。為了更確認一些東西,我打開百度搜索楊世華的詞條,沒想到的是卻出現了這樣的情形:很多是説楊世華不是偶爾到博物館來,而是每天都在簽名售書,而且,還有根有據地指出楊世華根本不是兵馬俑的發現人,而是村委會指派過去專門簽名售書的等等負面的信息。

至此,真假李逵我亦不辨也,心情跟許多同病相憐的網友一樣,那就是有一種被忽悠了感覺。

而且,我始終不懂為什麼會在第八大奇蹟這麼著名的地方,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究竟誰才是兵馬俑的發現者呢?誰又能給我們一個交代呢?

標籤: 散文 楊世 兵馬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zggx9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