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有關中秋的散文之思鄉的味道

有關中秋的散文之思鄉的味道

思鄉是每一個外出的遊子揹負的情感,特別是在中秋團圓之時,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有關中秋的散文之思鄉的味道,歡迎閲讀!

有關中秋的散文之思鄉的味道

出門在外最催淚的,一個是鄉音,一個是食物。

記得7年前過年,老公買回來一隻吐着泡泡的珍寶蟹。龐然大物盤踞在水斗裏半日,老公拿着大斬刀幾次三番上前,繞着圈比劃,橫一刀豎一刀,僵持半天,氣鼓鼓敗下陣來:先燒別的菜。最後等到開飯,忍無可忍,一把拎到砧板上,紅着眼殺氣騰騰。我從旁助陣,用兩隻筷子勾引住螃蟹兩隻大鉗,急叫:你快點呀!於是他眼一閉心一橫,當頭一刀劈下來,螃蟹順勢一分兩半,只有大鉗還死死咬住筷子,其餘蟹腳亂蹬一氣。大功告成之時,我卻潸然淚下,嚇得老公聲音都變了:怎麼了啊?我説:我想吃大閘蟹呀!一桌的年夜飯,孤零零的兩個人,那是我們第一次在美國過春節

上海人當然是愛大閘蟹的。“九雌十雄”,秋天是美麗的季節。膏肥黃美,怎麼吃才最好?清蒸。用繩子團團捆住,一隻只放入蒸格,透過透明的'蒸鍋蓋子貪戀地往裏看,是兒時記憶裏的美好畫面。只見蒸汽繚繞,漸漸,青色的蟹殼慢慢轉成柿子的橙色,於是趕快去報告阿孃螃蟹熟了。

一碟沾醬最是要緊,是吃蟹的靈魂。有的飯店是用醋,有的還加薑絲,但我家的家常配方不同。醋當然是要的,用的是鎮江香醋,加上一點生抽,一小勺糖,再撒入薑末,拿一根筷子,調上兩調,和大閘蟹一起放進蒸鍋蒸。沾醬放中間,旁邊一圈蟹,眾星拱月,儼然才是主角。所以上海人家裏還有一道菜,叫蟹粉蛋。其實哪裏有蟹粉?不過蛋黃蛋白分開,再加上這碟沾醬,鍋裏翻上兩翻。薑絲、醋、醬油、糖,依稀就是吃蟹的味道了。

但能蒸着吃的大閘蟹畢竟是大菜,逢年過節才上桌子的。小時候蒸一次,弄堂裏來往的鄰居都要停下來問:“今朝請人客啊?”更家常的那種,叫六月黃,是真正記憶深處兒時家的味道。

六月黃,百度百科裏説,是農曆六月到中秋這段時間裏上市的蟹種,有説是未成年的大閘蟹。只差一次蜕殼,身材便發育不足,價格自然也便宜很多,但肉質柔軟鮮嫩,是普通人家的日常好選擇。六月黃怎麼吃?小小的個子,少少的肉,清蒸太不過癮,自然是面拖。

一籮的六月黃買回來,用牙刷洗淨,趁還活絡,拿根筷子引住蟹螯,輕鬆提到砧板上。菜刀放在蟹殼正中,刀背上稍稍一用力,就一斬兩半。旁邊油鍋麪粉已經備好,把兩面蟹肉露出的部分往麪粉裏輕輕一按,便移到油鍋裏小火煎。網上説面拖蟹要放在油裏炸,那肯定不是我家的做法。只將裹着麪粉的那面稍微煎一下,引出焦香,裹住裏頭的蟹黃蟹肉,足矣。然後再斬下一隻。動作熟練如我阿孃,七八隻蟹,從斬到入油煎,不過兩分鐘左右。

六月黃個小肉嫩,需要加點調料來吊它的鮮味。兩調羹醬油,一點糖,在油裏翻炒,然後便加水煮。上海人傳統的特點,叫“螺絲殼裏做道場”,背後的意思是,一點都不捨得浪費。這同樣適用在吃上。這麼好的湯汁,怎麼能浪費?於是主角旁邊常常有一些搶風頭的配角。比如做紅燒肉,就要加百葉結或者蛋;比如做面拖蟹,那就要加毛豆。毛豆先要油裏煸過,去了豆腥,此時就加在水裏,和蟹同煮,吸飽一身鮮甜鹹。待得蟹身通紅,加一點點鹽定味道,然後水澱粉調小半碗水,倒入鍋裏收汁,一盤家常面拖蟹就可以出鍋了。

首先當然吃蟹。打開蟹蓋,去掉三角包,先把蟹黃添淨。再處理掉蟹腮,就可以一口咬下香噴噴的面拖部分了。然後順着蟹腳把蟹身咬成五塊,蟹身的嫩肉吃掉,再咬蟹腳,樂此不疲,務必吃得乾乾淨淨,只餘空殼。最後戀戀不捨舔乾淨手指,就是最快樂的收尾——蟹醬毛豆拌飯。鮮美香鹹的飯,我可以一口氣吃兩碗,酥爛的毛豆混着飯粒,帶來深深的滿足。

“歡喜吃多吃點。”這是動人的鄉音。每次吃麪拖蟹,我的面前總會遞來一隻又一隻的蟹蓋。桌對面坐着阿孃和媽媽,滿足地看着我吃,嘴巴跟着不停張合,從幼時一直到出嫁。

記憶裏的親人面孔和炊煙味道,是一生繫住你的家的方向。於是,北美的珍寶蟹再大,帝王蟹再肥,都比不過一隻小小的六月黃,燒不出家裏面拖蟹的味道。

標籤: 中秋 思鄉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yyo9v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