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元宵節經典散文(通用15篇)

元宵節經典散文(通用15篇)

又到元宵佳節時,花燈俏俏惹人愛,湯圓香香誘人饞。在元宵的這一天,送你幸福和祝願,元宵佳節快樂!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元宵節經典散文,歡迎大家閲讀!

元宵節經典散文(通用15篇)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1

時光如梭,元宵節已經來了。元宵節的夜,朗月星空,涼風徐徐,羣星眨着調皮的眼睛,凌空嘻嘻,俯瞰大地,似乎在這元宵之夜,被人間美好所吸引。

仰望夜空,瞬息萬變的煙花,曼妙地展開,形成了七彩的花朵瀰漫蒼穹,把天空央託的絢麗多彩,美麗壯觀。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盪漾空中。此情此景,突然一股濃郁的思鄉之情湧上心頭,如果此刻在家鄉,我想這時一定會在燈棚前欣賞那美麗壯觀的傳統文化藝術。

我的家鄉是一座古老的小鎮,臨水環山,交通方便,有着幾百年傳統文化歷史的城鎮,燈棚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歷經三代(清代、民國、當代),具有三百年的歷史,每年的臘月,那些老藝人就開始籌備,設計,繪畫,手工,經過多日的辛苦操勞和努力,正月十三,正面三層,美麗壯觀的燈棚,坐落在鎮政府的門前的十字路口。

燈棚底面高於地面2米以上,供遊人穿行;二層下設布制橫額,迎面四根盤龍燈柱,分別間隔架設在12塊門檻燈上,柱燈上面連接燈房斗拱飛檐,分開左右三個空間,懸掛24塊面燈,面燈下掛玻璃宮燈和玲瓏珠燈,中間縱深處陳設有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各種古玩,後壁中堂張掛名人字畫,左、中、上方遮蓋棚布。三層以上以海馬文獸壓脊,飛檐斗拱下裝面燈24塊,四組彩燈吊在飛檐挑角上,每組9盞,稱九蓮燈。

其燈具、彩繪、設置隨着時代的進程各自反映時代色彩,門檻燈多繪製12生肖,三層正面面燈常常繪製24孝圖,戲曲故事畫面,有水滸、西遊記故事畫面。嫦娥奔月、哪吒鬧海,微型電機制作火車穿山洞,隨着時代的變遷,適應當前的形勢需要而創作面燈。燈棚每年花樣翻新,爭奇鬥豔,遠近馳名,把節日裝扮得加多彩絢麗,更加喜慶,節元宵的晚上,方圓左近的人們,帶着家人,帶着凳子,揹着孩子,用架子車拉着老人,陸續到來,燈鵬上彩光四射,面燈上的各種人物和動物栩栩如生,喇叭上放着歡快的音樂,燈鵬周圍人山人海。

八點左右雲彩燈開始表演,雲彩燈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們喜聞樂見的民族民間舞蹈,其表演形式是用八個人,四男四女,每人手執二燈,初上場以小橫步至台前,相繼作順燈(轉圓圈),揭地皮、單折、雙摺、單折帶、雙摺帶、滿折、盤龍(正龍、倒龍)對蓮、裏五花,外五花等隊形畫面,以形容雲的動盪,由輕輕飄動到激烈飛行。

雲彩燈從乾陵十五年傳承至今,曾在七十年代進京演出,受到周總理熱情讚譽並題詞。

聽着輕快歡樂的音樂,看着輕盈優美的舞蹈,隨着觀眾陣陣的歡笑和熱烈的掌聲,場外的鞭炮聲,還有綻放空中的朵朵燦爛的煙花,濃濃的節日氣氛,讓每個人連上掛着喜悦的表情,沉侵在節日那喜氣盈盈的氛圍中。

到了正月十六,人們都早早吃完早飯,來到馬路兩側等待文藝大軍的到來,全真的鄉村,學校,工廠等所有的團體單位,都會獻上精彩的節目。

我們的鎮上有一座大廟,每年的這時候,文藝大軍都要先去朝拜列為神靈,祈禱平安,九點來鍾,拜過神靈的文藝大軍浩浩蕩蕩的開過來了,前邊鞭炮開道,兩個人打着的橫幅,上寫着<歡度元宵》,後面是兩輛拖拉機拉着大鼓大剎,幾位帥氣的年輕小夥,身穿大紅,腰束綵帶,雪白的毛巾紮在頭頂,鑼鼓打得有板有眼,震耳欲聾。緊接着舞獅隊,在人們的印象中,獅子是百獸吉祥至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平安,尤其在重要的節日裏,舞獅表演,意示人們對吉祥,平安,幸福的渴望。舞獅人頭戴大頭佛面具,下穿燈籠褲,身披着一塊彩色的獅被,舞姿勇猛而雄偉,氣概非凡。

後邊又過來一個人身穿長袍,要系綵帶,手中高高舉起大大紅紅的繡球,緊追繡球的是一條張大嘴巴,被十幾個身穿綵衣,頭上扎着白色毛巾的人上下舞動的的長龍,它代表着華夏民族的精神,它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奇異動物,它善於變化,能翻雲覆雨,吞雲吐霧,元宵節舞龍,以示人們祈福本年風調雨順,喜獲豐收的美好願望。

在後面是高蹺隊,腰鼓隊,大秧歌,抬花轎,旱船隊,等等數不過來,每一個隊都會在燈棚旁邊耍上一陣,也叫祭燈棚,那些化粧醜大姐的男人,時不時向周圍的觀眾飄灑眉眼兒,玩兒個鬼臉兒,逗得人們哄場大笑。

節目結束,已是下午兩點多,這喜慶的節日裏,在娛樂烘托的氣氛中,人們忘卻了飢餓和疲憊。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2

翻開漢文化節典,尋找元宵節的味道,一曲遠古的傳唱,扯出字麗墨香,偷遛古院書齋,瀰漫千古歷時,煙薰我空下,隨影古風長衫,披髮持笛,酌酒獨醉,低吟輕唱:“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蕭聲動,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火闌珊處。”這曲調雖有些空落、惆悵,然更有那人卻在火闌珊處的驚喜,全然沒有歐陽修:“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詩裏的那種憂傷之感。

我不知道,古人為何要落愁牽絆在元宵節,抖落那一抹情憂?難道情為何物即是凡間落塵。不惑的心緒在打結,心逐隨節典指引,讓思靈去看今朝一些古地的元宵節,以此來疏散自己的被染情懷。

輕步元宵鬧街,穿梭各地燈會,花燈寄寓,元宵燈詩、燈聯、燈謎、歌謠、傳説氤氲上揚,看北京燈市、湖北勝芳燈會、安徽大邵村蛇燈、山西掛花燈、河南陝縣社火表演、寧波石浦魚燈、山東淄川放河燈、陝西秧歌、江蘇武進“照田財”、杭州民間齋素誦經、江西新建竹燈掃墓、湖北雲夢“照絕地蠶”、武昌“龍換酒”、湖南常德椒湯、四川元宵“四偷”(偷湯圓偷青偷檐燈偷紅)、開縣元宵對罵、福建邵武廟宇繞境迎香、南部兒童相互擲石、廣東佛山過通濟橋、佛岡民間互擲豆腐、貴州鬆桃苗族“滾龍”、雲南雲龍迎三崇神和立棚祭祀等等,好一派祭典去邪人歡祈福鬧元宵景象。

張燈結綵、獅舞龍騰、彩扇翩躚熱氣沸騰,元宵姑娘、皮影相思、破鏡重圓、燃燈七盞、雙喜臨門古味意長,而猜燈謎、玩雜技魔術、耍龍燈、踩高蹺、跳秧歌、舞獅子、劃旱船、吃元宵、祭門、祭户、逐鼠、送孩兒燈、迎紫姑、走百病等,直觀感受古訓、家訓、鄉規、民約,薰陶接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真是年味最濃是元宵。

借元宵賞景,放浪漫情調,情切切愛濃濃,原真就是情人節,這極實是不用我輩論説古人的多情。元宵味,味在情,一縷温馨鬧香:團聚在湯圓月圓,甜蜜在熱鬧排場,燃情在今宵明夜,豪放在燈籠陌路……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3

元宵節,是一個蓄滿想念的日子。

元宵熟了,漂在鍋裏,輕輕一撥打着旋兒,像我撲稜撲稜的心跳,我知道這又是一個心花搖曳思念的時刻。

滿懷柔情,幾絲眷念,花開有聲,落英無語,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元宵節真是一個讓人無法釋懷的日子,它是個讓甜蜜和思念、離愁和失落、遙想和回憶佔據春幃意鬧的日子。

為了過年的圓滿,元宵節人們又放響了鞭炮,向年發表最後的祝詞,蔓延高掛的燈籠瞪着紅眼樂淘淘地在春風裏微笑,應着噼裏啪啦的鞭炮聲,熱氣騰騰的元宵上桌了。元宵從感性上講成了過年的句號,人們的喜悦也將在一天隨着爆竹煙花的鳴響、盛開、飄落,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漸行漸遠……元宵節一過年就算過完了,一切都變得平淡無奇,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團團圓圓,美輪美奐的繁華似錦又要歸於平靜。

生活是一段永不停息的輪迴。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個節氣裏都有一個念想串起人們的共鳴,只因為每個節氣裏都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內心深處裏流淌着不同的眷戀。逢年過節闔家團圓才算完滿,節日裏你會被寵着,疼着,愛着,念着,幸福着,當然也會被孤單和寂寞包圍着,畫心為牢、心甘情願、不由自主地期盼、痴念、糾結、難過,但無論怎樣日子都得過。

説白了年不過是一個字,元宵節也不過是一個詞,一個延展着生命時光與感情沾親帶故的詞,人們寄予美好的憧憬。元宵節,嘴裏一裹元宵,此岸的煙花在甜蜜間就變成彼岸的重温和回憶,人們又開始遙想下一個粘着念想的日子……

一鍋元宵煮飄搖,一場團聚,一世離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個元宵都有親人的疼愛,粘着血緣親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淺,或甜或淡……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4

春風得意人歡笑,鑼鼓喧天鬧元宵。踏着2017年新春的腳步,我們迎來了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元宵節。2017年2月10日(正月十四)上午10點,由西夏區人民政府、西夏區文化體育旅遊局主辦、銀川西夏萬達廣場有限公司承辦的西夏區2017年“萬達杯”社火巡遊大賽在西夏區金波北街盛大開幕!

此次巡遊大賽是西夏區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全國文化先進縣區效應,弘揚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而精心策劃組織的一次大賽,來自西夏區各鄉鎮、街道共計21支民間團隊約2000餘人積極踴躍參加。大賽以旱船、舞龍、舞獅、秧歌等為主要表演形式,集中展示了西夏區文化發展成果和羣眾精神風貌,展現民間藝術魅力、共享非遺保護成果。大賽設置各類獎項二十一個,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支持和鼓勵民間社火團隊發展,更好的服務基層羣眾。

社火是中華民族慶祝元宵佳節的古老形式,它延續着歷史的憧憬,舞動着新春的祝福。社火崇尚民風民情,舞、扭、唱、説、做,一切順從自然,不刻意編排,不強求文雅。通俗地表情達意,自由地唱唸做打。表演追求大眾化、平民化,老少皆宜,雅俗共賞。內涵豐富而意趣簡潔。由“燈官老爺”、“馬報子”、“啞巴”、“胖婆娘”、“賣膏藥”、“貨郎”、“傻公子”等組成的“社火身子”負責社火中的串場,更增加了社火表演歡快氣氛。

西夏區自2014年12月被文化部正式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區以來,全力實施“文化旅遊興區”戰略,搶抓西夏區構建全域旅遊示範縣區機遇,將建設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內容,通過夯實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提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水平、抓好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打造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機制等,統籌發展公共文化事業,更好地保障人民羣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鞏固和擴大全國文化先進縣區創建成果。先後成功舉辦了西夏古城文化廟會、西夏區“歡樂週末大舞台”、“廣場民族健身舞大賽”、2016西夏區“賀蘭山搖滾音樂節”、“環球夫人”寧夏賽區總決賽等公共文化特色品牌活動。成功申報了“中國賀蘭硯之鄉”,推進運動休閒+文化旅遊融合發展,文化惠民成效顯現,文化潛力巨大,發展活力十足。

西夏區下一步,將按照“打造文化西夏,構建和諧西夏”目標,全力鞏固西夏區文化館全國優秀文化館稱號,做精固有文化活動品牌,打造一鎮(街)一品文化特色,結合地域特色打造“湖城之夏”、“週末歡樂大舞台”等自有特色文化活動品牌;創新打造“賀蘭山音樂節”、“大學生音樂節”等羣眾文化系列活動;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為賀蘭山東麓文化旅遊發展提質增效,加快推動文化旅遊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品牌化發展。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5

“我習慣沉默,習慣遠離喧囂。”

當我遠遠站在人羣外,望着那絢爛無比在空中綻放又瞬間融入夜色中的鐵花,默默對自己這樣説。

我很少出門。元宵節也不例外,簡簡單單的一天過去後,晚上在院子裏望着那輪皓月,想起的竟是朱淑真的詞“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也許朱淑真的眼淚感染了我,皓月之下,我竟然真有了幾分憂傷。還好,母親臨出門時,告訴我今年元宵節晚上有“打鐵花”這個項目,欣喜之餘,毅然決定隨母親出去觀看。

“打鐵花”是我兒時最喜歡觀看的一個項目,也是那時鬧元宵必不可少的一項。所謂打鐵花,就是高温把生鐵熔化成鐵汁,然後將鐵汁拋起,待落下時,以木板用力擊向空中。隨着“啪啪啪”的敲擊聲響,朵朵鐵花飛向天空。近看如潑金撒銀,天女散花;遠看似金蛇狂舞,閃電裂空。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當然最好選擇一合適的場所,或空曠,或遼遠,或樹間,或河邊。小時候,每年打鐵花都選在東閣外,那裏場地空曠且有一片小樹林,當長長的燈隊在鑼鼓的引領下走到這裏,早早等待在這裏的人們就迫不及待地讓鐵花飛向天空,飛向燈隊的上方,夾雜在燈隊中小小的我就無比崇拜地看着那點點絢爛,升騰,落下,偶爾有幾星落在我的面前,一閃消失,想找已經找不見。

那時候的元宵節,多麼的快樂!跟着燈隊,小心翼翼的護着自己的彩燈,生怕別人一不小心碰到我,讓彩燈裏蠟燭倒掉,把姥姥親手給我糊的彩燈燒壞。連續三天村裏都要組織燈隊,每家每户至少有一人蔘加,當然大多是孩子。孩子愛熱鬧,那份喜歡熱鬧,喜歡喧囂的心時時刻刻是快樂的。

不記得什麼時候長大的,也不記得從什麼時候起,村裏再也沒有燈隊了,當然更見不到我喜歡的鐵花。倒是有幾年,元宵我不在村裏過,A城或是B城待着,絢爛的煙花見過不少,但沒有哪次讓我記憶久遠或者印象深刻。也許我已經過了好玩的年齡,不會再單純的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熱鬧一年年淡了下去,過年很平常,過節更平常……

又見鐵花,説不出的感覺!地點變了,東閣外的小樹林沒了,幾年前因為飲水問題,小樹林砍伐掉,變成了儲水池。原本熱鬧的幾條大街,現如今大多寂寞着,值得欣慰的,鐵花依舊絢爛,人羣大概也依舊熱鬧,只是我,已經沒有了熱鬧的心境。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6

秦嶺深山裏的人們,把傳統節日看得很重,特別看重四季之首、新年後第一個盛大節日。

五天年如閃電一樣快,“破五”一過,就開始張諾起來,準備鬧元宵。真佩服一個“鬧”字,可謂畫龍點睛,一字傳神。人如潮,車如龍,車水馬龍在大街上蠕動,什麼比肩接踵,什麼揮汗如雨,什麼人山人海,彷彿總是辭不達意。吵鬧聲,喊叫聲,在吃膩了大魚大肉後,變成更清脆更如婉轉黃鸝鳴叫一般,磁性陡增。今天這鬧市上,主角已換性別,是婦女們在一手遮天。

長長的大街,成了紅彤彤的花燈海洋,海洋里人頭攢動,花燈出奇的漂亮,惹得挑選花燈的人們,步子難以邁快,彷彿只有停留在這樣的行列中,才能將新年留住,將元宵節捧起,將一個新春天一下子攬進懷裏一樣過癮。花燈有動物植物人物飛禽走獸“裝”的,有花鳥魚蟲“變”的,有梅蘭竹菊“長”的,有米老鼠唐老鴉孫悟空豬八戒唐僧“走”的,今年的花燈,更是格外吸引孩子。孩子們總想久久駐紮在新年氣氛裏,永遠也不要長大,如童話故事動畫片人物那樣,永遠可愛無比。從那一張張天真爛漫的童稚臉上,能找到準確答案。

要知道,花燈對於女人來説有多麼重要?她們大多來自鄉下,鄉下女人是為年前辦年貨沒有逛夠城,找下的這一趟進城美差。既來之則安之,她們就不打算急着回家,反正太陽還高呢,現在交通這樣方便,上了通村公交車,一屁股就坐到了家,再説,最後的末班車還早哩。花燈品種琳琅滿目,要在花燈海洋裏挑一對兒既經濟實惠又結實耐用更稱心如意的,還真不容易,女人們是天生的當家理財能手,她們在比較與鑑別中遂家篩選,直到篩選出最中意的花燈,才肯掏腰包下錢注。

花燈鄉俗,如巍巍秦嶺般屹立在百姓心中。女兒添了第一個孩子,外婆一定要“送燈”的。外婆送花燈,寓意讓孩子長命百歲,福祿壽喜相伴一生;這花燈,一送就是三年,第一年買一隻花燈,第二年也是一隻,到了第三年,叫做三年燈滿,一定就要送上一對兒花燈,寓意圓滿。送花燈還須配上花饅與蠟燭。眼前這個中年婦女,想必是給外孫送花燈的吧,你看她挑得多仔細!

少婦們抱着牽着拽着懷揣着甚至像袋鼠媽媽一樣,將孩子裝進肩膀上的“袋子”裏,在人羣裏隨波逐流,甚至有孕婦懷着寶寶,照樣在人羣裏擁擠,彷彿不擁擠就不算鬧元宵,不擁擠渾身的力氣沒法散似的。花燈攤子前,差不多成了密不透風的人牆。好奇的小孩,越是夠不着高掛的花燈,越要雙腳掂起,非用手去夠不可,結果卻非常失望,所幸孩子們最健忘,一會兒又將眼光投向另一處花燈攤子。孩子轉移了注意力,大人就得格外小心,稍不留神,他們就不知道被擠到花燈海洋那一個角落。

在花燈的海洋裏,鄉下女人們任性挑選,使勁砍價,正月天,鬧元宵,她們有備而來,有的是時間,有的是精力,有的是智慧。新年的美食、男人的偉岸,新年的喜氣,滋潤得個個精神飽滿,開發得人人睜眉豁眼,底氣實足。如果遇上花燈攤主是個大男人時,儘管秀色可餐,美女養眼,為了生意紅火,那經得起美女死纏硬磨?就不得不“忍痛割愛”了,乘早打發掉眼前“銷魂”者,橫一心,牙一咬,乾脆將花燈壓到最低價,賣給精明的女子,罷罷罷,薄利多銷嘛。鄉下女人自然美滋滋的樂,暗自高興,卻不肯露出一線白齒,天機不可泄露啊。

一旦遇上的花燈攤主是個十分精明女子,話就不好説了。女人對女人,針尖對麥芒,旗鼓相當,猶如重量級別相當的舉重選手相逢一樣,不説狹路相逢,至少是半斤對八兩,總會來一番掰手腕般暗暗使勁價錢較量,反正孩子看上這一對花燈了,這會兒,即使給對兒金花燈,孩子也不肯換,鄉下女人只好硬着頭皮砍價,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理剝千層,層層有理。

孩子早已等得不耐煩了,媽媽還在一味的砍價。總算將花燈弄到手了,還需攤主簡單“培訓”一番,怎樣開關花燈,怎樣換電池,這電氣化時代的花燈,一切都讓電氣化給OK了,再説又沒有使用説明書,不作簡單培訓,行嗎?昔日那紙糊的花燈,不知何時早已悄然退出了花燈鬧市。再説,那紙糊的花燈,是經不起大折騰的,稍不留神,或大風狂吹,花燈裏點燃着的蠟燭一旦倒了,馬上就會引着花燈,花燈立馬變成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球,孩子的本能反應是立馬滅火,火球雖迅速被熄滅,那樣的花燈還能打上,繼續四處瘋張嗎?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7

元宵節的月光,很美,很白,銀河清澈,北斗參差,書生依然青衫一襲,佇立於塵世的某一角落,與其説是在賞燈望月,倒不如説是書生在期待着,千古冰清的月子,潑我一身濃濃的詩意。

一千二百年前那晚的月光,或許只屬於你,行走在遙不可及的大唐,孤月空懸,滿地夜霜,那月光是詩,是酒,或許是一種仙境。

你舉首望月,或許沒經住月光的誘惑,跳江捉月,釀出醉人千載的傳説,我遠不及你,書生今晚飲卻了一壺薄薄的酒,凝出的卻是一壺濃郁的哀愁。

今晚的月光,應該屬於大唐,今晚的月光,應該是李白的月光。

月輝輕和着萬家的煙火,站在高樓的陽台上眺望,意境恢宏,磅礴而大度,有跌宕迤邐的韻致,和無與倫比的盛唐氣象。

你竟是如此的愛酒,那麼的醉月,你將古老的月光,蒼茫的月光,迷離的月光,悽美的月光,係數凝成了你詩中的精魂,手持一壺酒,腳踏一輪月,挺詩情,挺古典的走過了一生。

杯酒下肚,你便可牽引一縷清輝,扶搖而上,一夜飛渡鏡湖月,醉醒之間,伸手採掬一捧月華,點綴着你荒涼的詩篇。

你或許太孤獨了,書生可以體會,緣何一千餘首存世的詩歌,四百餘首寫到了月。

月,是空瀠的,迷離的,虛無的,飄渺的,或許可以説是浪漫主義的象徵。

它不去過問時代的變遷,朝堂的更迭,千百年來始終君臨着亙古的大地.

而你在詩的表層,注滿了月的素輝與晶瑩,書生卻讀懂了,你人至中年,書劍飄零,詩歌深處的孤寂與冷清。

當你厭倦了人情冷暖,官場黑暗,依舊是那輪君臨着大唐的孤月,伴你“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書生難解,“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又該寄於天涯的誰呢?

真是“但見中天懸孤月,不知孤月為誰明”?

此刻,天上冰清月正亮,人間煙火花正濃,書生三兩杯淡酒,已是微醺,渡步窗前,拉開與塵世相隔的簾幔,企圖以後世者,那朝聖般虔誠的目光,採擷一片前朝的月華,於風塵的一角,祭祀你這位漂泊千年的詩魂。

一直以來,書生喜歡你的豪氣衝宵,大洋恣肆的詩才,天子不能臣,諸侯不能制,王公大人不能辱的豪邁。

若是早生千年,或許,書生亦可與汝為友,釀一壺月光,煮一壺老酒,“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

天上只有一個月亮,地上只有一個李白。

或許,書生認為月亮是孤獨的,李白--你是孤獨的。

於纖塵不染清麗高古的月光下,“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又該是何等的孤獨?

窗外的煙花漸稀,夜色更濃,書生也更醉了,顫抖的指尖,幾乎已在鍵盤上,碼不出靈感所附的文字。

隨着日漸淡去的年味兒,此刻,不覺已是初春時節,雖居高樓,鼻間亦可輕嗅到草木萌發的青蒼味兒。

書生醉袖憑欄,眺望着越升越高的明月,竟看到了你清瘦不足七尺的身影,於九天之上,俯視着人間,用理想和夢幻,編織着流芳百世的文字。

在你的眼裏,或許,只要有了鮮豔的春花,初升的明月,才煮的新酒,什麼王權富貴?什麼將相王侯,統統見鬼去吧!

正如余光中所言: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餘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開,吐就半個盛唐。

書生亦將醉去,月依舊是元宵月,你也依舊在天上……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8

第二個年頭,在外面過這樣神聖而重大的節日,然而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這個節日,此刻的我只身異鄉的`地方節日氣氛就有着出奇地平淡。極不捨得也不願意那麼早來到學校,如果我的膽子夠大的話。縱然把我的思緒分成平均的十份,然而有九份已經回家了,只有一份還留在這個氣氛冷清的異地,似乎自己只剩下一個影子,無助而茫然地漂浮在疏散的人羣中。

孤獨的這時候我只要想一想家裏的熱鬧,自己的心情就會樂開花;電話裏的笑聲也總可以在這個關鍵時候給我送來打破寂寞的温暖,媽媽會叫我猜一猜家中今天有什麼花樣好菜,回味極深的是那香噴噴的鴨肉,自然就會聯想到那天我們早早就桌在那一張大團圓桌上所有新鮮可口的故鄉佳餚,真是美味啊!可是隻能幻想,怪就怪自己為什麼當初就不會好好珍惜這其中的每一道香味!媽媽聽到我一五一十真實地念道着,好像竟説不出話來了,我清楚地知道家裏這個時候總是不會缺少的那幾樣菜,可是更能夠清晰地察覺到他們在那張大圓桌的一角默無作聲地無趣地咬着筷子的樣子!

我拿起電話,那幾個簡單而輕快的數字,不知在我腦海拔了多少遍,它們像一連串傳情的音樂,每一個音符都深刻地銘寫在了我的心裏。我想在這個時候湊合一下家裏的熱鬧,時間來得真是急時,剛好在那一個點上,以前這個時候那條街上就遊着一條長長的由紅燈籠相拼而成的巨龍,我就一定相擠在那滿是香煙熱氣的人羣中了

真沒有想到這裏會那麼地冷清,零星地散落在街上幾吊孤燈,行燈隻影得比天上的繁星還要疏離,縱使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出現了幾點莫明方向的紅星,可是那黑壓壓的一片還是能浸透襲擊我的內心!

走在淒冷地校園小道上,耐不住寂寞的我不由自主地想要尋求一番熱鬧,我把路過時在旁邊嬉鬧的小孩抓了過來,是我真的想湊一份喜樂,還算開朗的心情在尋求等待我慷慨大方為付出的人,就是為了粘合住和家中一樣過節日的節奏,那一發沖天的熱情,那豪情萬丈的胸懷,不想讓今天這樣的日子也空出來寂寞着,不想讓今天成為過去一年裏總結出來是遺憾的一天。

路上看見一個小朋友的燈就快滅了,我急中生智説,我等一下送你們一人一隻蠟燭,我希望你的燈籠裏一直閃着燭光,代表你還很開心的光亮。的確!這對於他們來講可能就是希望吧!他們有意思地認為可能燈亮着就意味着他們的心靈還在透射着耀眼的光芒,當我共享了一段喜樂之後一起來到彩燈站台才發現,各式各樣地花燈就像春天裏的花柳綠,我卻覺得它們總是少了一些什麼似的,原來它們缺少了光的魅力,它們都失去了生命閃動的鮮澤。不知是不是這盞明燈給了我靈感,我出乎意料地想到要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給特別的人一份禮物——生日禮物,大大大後天就是媽媽的生日了,只能用生命來悍衞的那天偉大的日子,我要儘快地告訴她那天就是她的生日,否則她準得又要把自己的生日也給忘了!

我要讓這盞燈永遠閃着光亮,這盞燭燈點燃了夢想,閃着希望之光,最重要的是我要讓媽媽那雙明亮的眼睛永遠明亮着!我要讓媽媽那顆温暖幸福的心永遠幸福温暖着!

站立在顛簸起伏的車上,我的心裏沉甸甸的,手上只是個普通的小小紙燈籠,看見第一排坐着的一男一女各自手上拿着一束鮮花,想必是朋友過生日吧!他們的同學過生日,送鮮花應該是最適合不過了,但也在那一個瞬間我明白了家中的老母親最需要的是我們送去給她的温暖與希望!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9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或“燈節”。據有關資料記載,元宵節始於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在民間,元宵節有吃湯圓、看花燈、猜燈謎的習俗。根據我國的傳統,過年從除夕守歲開始,要一直等到吃過湯圓,鬧過花燈以後才算正式結束,因此人們對這個節日格外眷戀。在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湯圓。等夜幕漸合時,男女老少走出家門,擁上街頭,在人頭攢動的燈市上看花燈,猜燈謎。更有那成雙結對的戀人手牽着手,穿梭在摩肩接踵的人流中,一邊説着悄悄話,一邊享受着節日的快樂。

在我小的時候,正月十五這天最熱鬧的是吃湯圓,看扮玩。糯米麪是年前就準備好的,母親將雪白的糯米麪放在陶瓷盆裏和成麪糰,然後取來用紅糖、白糖、芝麻、花生等調好的餡子,揪一塊麪團按出一個窩,將餡子塞進去,再將面團團起來,湯圓就做好了。母親心靈手巧,會做各種各樣的湯圓給我們吃,煮湯圓、炸湯圓、煎湯圓,甜糯的湯圓吃在嘴裏,糖汁順着嘴角流。

吃過晚飯,街道上喧天的鑼鼓聲震耳欲聾,我拉着哥哥的手急奔而去,只見熙來攘往的人流自動向路兩邊分開,路的中央走來一隊穿着各式戲裝的紅男綠女,扮相滑稽風趣,有的頭上還插着一朵大紅花,引得行人哈哈大笑。扮玩的隊伍裏有孫悟空、豬八戒,張果老倒騎毛驢,還有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隨着他們一招一式的誇張表演,人羣裏不斷爆發出歡快的笑聲。

歲月變遷,元宵節的扮玩已經很少見了。隨之而起的是五彩繽紛的燈籠映紅十五的夜空。但湯圓還是一定要吃的。它不僅是一種節日食品,小小的湯圓裏,還包含着甜甜蜜蜜、團團圓圓的寓意,表達了人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期盼。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10

帶着節奏的鼓點,沖天而起的爆竹,五彩繽紛的熱鬧氛圍,呈現出一片祥和愜意和温暖的畫面。轉眼間年又要快過完了,而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宛如一個阿娜多姿的少女,正滿面春風,滿含羞澀,向我們款款走來。

美麗的焰火,在天空變幻無窮;故鄉的親情,盛情和憧憬希望,點亮起紅紅的燈籠一串串。氣球露着笑,閃着光,在空中隨風飄動;摔炮,穿天猴樂顛顛地,地上滾,天空翻,大地上,田野裏,處處寫滿了童話般美好的故事……

這長長的社火隊是長龍,還是巨蟒?你瞧它在興奮地扭動着身姿,龍飛鳳舞,龍騰虎躍,金雞一叫天下白,吉祥如意,雞年大吉。試問這良辰美景是在人間,還是在天上?

醉了,醉了,故鄉醉了,她醉在搖曳多姿的春色中,醉在元宵佳節的柔情臂彎裏,而我自己,也沉醉在這正月十五鬧元宵裏。

“火樹銀花不夜天”還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故鄉,你的元宵節,就是一枚橄欖,一杯醇酒。喝在嘴裏,暖在心頭,還有滾燙的熱淚溢滿眼眶。

哦,“十里春風不如你,三裏桃花不及卿。”摸着被你吻過的臉,紅紅的;捂被你吻過的心,醉醉的;端起幾個雪白的元宵,暖暖的。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看窗外的細雨淅淅瀝瀝,一下子打濕了樹葉,浸潤了枝條上的新芽,喚醒了一地春花,。

心就在想,假如這個時候去古鎮,看看小橋流水,走走青石板的小路,在潺緩的河流上駕船搖曳欣賞風景,該是多麼美妙愜意的事!

是啊,趁着春色正好,趕快出去跑跑。

正月十五鬧元宵,紅紅火火過大年。看家家户户都洋溢着笑臉,迎接着元宵節的到來。紅紅的燈籠舉起來了,雪白的元宵端出來了,餡是黑芝麻的,紅豆的,五味的。還有四川人最愛吃的無餡湯圓,醪糟雞蛋,讓人甜到了心間。

到了夜晚的時候,故鄉的廣場,五彩斑斕的煙花,忽然從天而降,彷彿滿天的星星,從天空一下撒落下來。時而像巨龍,像老鼠,像花樹,時而又像一隻只孔雀突然開屏,露出美麗的異彩。

那情那景,是多麼的壯觀,多麼的美麗妖嬈!讓人感覺真有些“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境。

我也曾在這濃濃的喜慶之中,度過了一個個歡歡喜喜的元宵節。寒冷的正月裏,戴起厚厚的帽子,穿着厚厚的棉衣,伸着長長的脖子,睜大一雙聚精會神的眼睛。

最難忘元宵節的早上,母親早早煮好一鍋元宵,等我們起來桌上的碗已經擺好,冒着熱氣,夾起一個放進嘴裏,誘人的香甜,一下子就抓住了心。當然,吃不好,餡一下子溢出來,也會燙的嘴,直呼呼吹氣。

元宵節,如果説春雷是性格剛烈的春之驕子,春雨是性情温柔的春之驕女,那麼,你便是春天的萌娃;如果説春雷是春天的吹鼓手,小草綠葉是春天的旗手,那麼,你便是春天的召喚。

不是嗎?站在山間雲頭,你放牧着芳香和甜蜜。是誰亮出綠色的旗語,大地便滿懷激情地重温王荊公的《船泊瓜洲》;是誰亮出紅色的浪漫,桃樹便笑吟吟地重操繁忙的花事。一幅幅絢麗多姿春的圖畫,在大地的手中,開始徐徐舒展。

春雨化一腔的情感,終於耐不住綠色的誘惑,毅然躍下雲頭。為了釣一個美麗的春天,春風把春雨捻成長長的線,含笑拋向大地人間。

於是,潔白的大地,便有了一行行膾炙人口的春天詩句,一曲曲扣人心絃的歌聲足跡。

抓一把春雨,鳥語花香便從指縫中溢出;呷一口瓊漿,心瓣便落滿了蜜蜂。呵,元宵節,你是風是雨是甜蜜!是情是愛是懷念!大地因你而豐滿,人間因你而生動温馨,走向豐收希望,走向未來輝煌。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11

今天是元宵節,民眾聯絡所舉行了慶祝活動,集吃喝玩樂與一體。有食物,飲料,遊戲抽獎,猜燈謎中獎,文藝表演,最後是大抽獎且獎品豐富。活動就在我家樓下舉行。樓下今天是張燈結綵,熱鬧喜慶,每個參加活動的人都是喜洋洋。

美中不足的是明天是星期一,兒子需要早睡,不能參加猜燈謎的活動了。上一次中秋節樓下也舉行了猜燈謎的活動,兒子樂呵呵的贏了一堆的獎品回來。這讓他對燈迷是情有獨鍾,念念不忘。

我帶他去樓下,我去領了食物和水,他去玩遊戲抽獎。在回來的路上,兒子一臉婉惜的表情説:“我好想猜燈謎,有獎耶!今天我不可以啦,回家讓爸爸去,幫我多贏一些獎品回來。”我安慰的説:“回去好好和爸爸説,應該沒問題!”

還未進家門,兒子已經向老公報告:“很好哎,今天有猜燈謎!”老公一邊看電腦一邊回答:“噢!明天要上班。”兒子一聽沒得到想要的答案繼續再接再厲的勸道:“please!你下去猜燈謎吧!我想得獎品耶。”看着兒子滿臉的乞求,愛兒心切的老公立馬投降。表示不付所託。

兒子苦巴巴的小臉馬上陽光燦爛。很狗腿的細心叮囑老公吃飯快一些,八點就開始猜謎了。聽着兒子的叮囑,心中感慨這些話還真是耳熟,每天我總會叮囑兒子快些洗澡,時間太晚了。快些起牀,上學要遲到了。快些做功課,多一些時間玩。“快一些”似乎成了我的專業用語。猛不丁聽見兒子催別人快一點讓我含笑遙頭。老公下樓為兒子的快樂忙碌去了。兒子帶着得獎的美夢入睡了。聽着樓下的歡聲笑語,心情愉悦的打着字。元宵節的快樂氣氛纏繞在心頭,久久不散。過年的感覺真不錯。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12

元宵節之中,街上的行人息息攘攘,享受着節日帶來的喜慶氣氛。雪花紛飛,更給人們以滋潤。等待着煙花騰空的那一時刻。

天空微黃,給人們一温馨之感。突然一聲巨響,仰望星空,一朵美麗的煙花映入眼簾,五彩繽紛,猶如鮮花一般,一個花骨朵在雲霄之中霎時綻放出一朵絢麗的花朵,展示着高貴,典雅之美。如期而至的煙花在空中綻開,如“天女散花”似一場“流星雨”。美麗之後,就要付出代價。花朵凋零之後,散化成火星,劃破天空,墜落,融入雪花之中,最後無影無蹤。只能聽見人們的無盡的感歎....在煙花逐漸消失的剎那,不禁感歎煙花的命運,這樣的輝煌與短暫。將無盡的美麗留在天空,留在眼中之後,就默默的消失,毫無遺憾的化作火星灑向大地。其實生命不也是這樣嗎?雖然無法天長地久,但只要在輝煌之中閃耀一時,即使已經隕落,但這個閃耀的時刻在人們心中,永不磨滅。生命的長短不在與物質上的長度,而在於人們精神的長短。長壽的人一生碌碌無為,即使長壽,也會有熄滅之時,化作一抔黃土。短命的人,一生閃耀,燦爛,即使毀滅,其精神也會留在人們心底之中,深深銘刻其中。

煙花雖香銷玉損,但有不死心在,仍勇敢的推翻命運的安排。作為人,是否也該這樣,推翻命運的安排,給世界一場意外。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13

元宵節過去了,我沒有吃到元宵。

我的童年裏沒有元宵,也不知道管這一天叫“元宵節”,我們就叫“正月十五”。

這一天是繼大年夜過後的又一個驚喜,也是對“年”的揮手告別。對於孩子時的我們,心裏其實不太願意這個特殊的時間段去的如此匆忙。因為,過了“十五”就意味着馬上開學了。寒假作業基本上被鞭炮“炸”的亂七八糟。可是,這段時間總是這麼匆忙,從來都是。

“十五”這天,依舊穿着新年的新衣服,不過沒有那麼幹淨了。袖口可能沾了乾癟的鼻涕,還有煙花燙出的三三兩兩的小窟窿,口袋裏還有撿來的“啞炮”,和再三央求才從父母手中揪出來的幾毛壓歲錢。當然心裏還有一點點扼着小黑手腕歎息着的,不捨的撒開的所剩不多的小時光。

“十五”的熱鬧,不是小河邊嗤嗤作響的鞭炮引信,和捂着耳朵依然響亮的鞭炮響;不是黑白電視裏牛羣馮鞏馬季們的沒完沒了的相聲;也不是幾個小不點兒揹着大人偷偷攀比自己今年有多少個一塊兩塊五塊的小收入。“十五”的熱鬧是在“十五”的晚上。

不管有沒有月亮,不管月亮圓不圓。

“十五”的熱鬧,是奶奶和媽媽揭開熱氣騰騰的蒸鍋,霧濛濛的,她們的臉上分明的紅潤,眼睛有點睜不開,用力的吹着冒出的熱氣。熱氣是神祕的,像大聖腳踩的筋斗雲,你不知道那個猴子七十二變變成了什麼。守在蒸鍋旁的我們,雀躍的像一隻只小猴子。眼巴巴的期盼着。

大魚,小魚是必須要有的。媽媽的手比去年巧多了。黃豆做了大魚的眼,綠豆做了小魚的眼,魚兒們用我家的春聯紙染了紅紅的嘴脣,真好看!

小豬,胖胖的。是猴兒哥帶來的嗎?它比我家養過的任何一隻都可愛。白白淨淨的,是八戒嗎?從來都是取笑他,今天絕不。

小狗子,小兔子,小青蛙……小青蛙怪怪的。

媽媽,這是青蛙嗎?

媽媽笑哈哈,竟然不好意思了。説:這不是小青蛙,這不是小蛤蟆嘛?

奧,小蛤蟆,小蛤蟆……我們一羣蹦蹦跳跳的興奮着,“呱、呱、呱……”像一羣小蛤蟆。

媽媽的手真巧!媽媽笑的有些不好意思,但年輕的媽媽想想都是那麼好看。我竟然疏忽了媽媽的好看。爸爸可曾記得媽媽的好看。在“十五”的這天,想起媽媽曾經美的容顏。

熱鬧,不止這些。

媽媽在除夕後的某天,在大盆裏泡了好多“筳子”(音同亭子,高粱穗下面直直的滑溜溜的那一段),問她做什麼,她笑而不答。頑皮的我們不太關心大人們的心思,問問也僅僅是好奇的剎那沒話找話而已。從此不再問,只顧玩自己的。

某一天夜裏,我在被窩裏看見媽媽披着棉襖,在燈下做着什麼,桌子上擺着她的針線筐,我想可能是誰的衣服破了吧。我在夢裏笑,想她聽到了也會宛然一笑,然後過來為我掖被角兒。

媽媽是端莊美麗的,是我疏忽了。因為我在她最美的時候睡着了。

“十五”是一個有謎語的日子,孩子總會想着賺幾個“聰明”來打發這接下來的一年。

媽媽不識字,她把前年的謎語拿到了去年,又從去年裏拿來今年,她只説了幾個字,我們便知道了答案,媽媽笑的前俯後仰,我於是賺了幾個“聰明”,我們誰都不説那是“老謎新説”,因為我喜歡“聰明”二字,得了它們就像在學校裏得了小紅花一樣的開心,我還知道這樣説明了我被喜歡着。

媽媽在笑,她很美,女人之美。可是我在得到的聰明裏竟然也忽略了。

媽媽不識字,可是媽媽有大招。媽媽會在猜謎語高潮過後,恰到好處的讓我們猜,她給我們做了什麼?

新鞋子?不是。

新衣服?不是。

新……?

紅彤彤的燈籠,從被我們忽略的角落裏被媽媽提出來,我們又雀躍了。蹦蹦跳跳的像小猴子。迫不及待,插上紅紅的蠟燭,小火苗搖搖曳曳,像剛睡醒懵懂醒來的花仙子,伸了一個懶腰之後,安靜挺拔的看着這個世界:一個完整的世界——爸爸、媽媽、孩子。我們也都安靜的凝視着在“十五”裏到來的她。隨之便是歡呼和出去炫耀了。

我們簇擁着,邁着小心翼翼的步伐,像戲台上的角兒,在媽媽的一聲“去玩吧”裏,走進了一個一年來熟悉而又陌生的寒冬裏不再寒冷的夜,媽媽立在門框內,面帶微笑目送我們離去。

她的身影很美,可是我卻忽略了。我只顧着看手裏的燈籠和腳下的路,還有鄰居家孩子的“嘖嘖”稱讚和豔羨。

這個時候,紅紅的燈籠,温暖的光,我們瘦長的影子尾巴,讓我們不再羨慕那些還有“煙花存貨”的孩子了。他們會用手裏的煙花換我們手裏的紅燈籠。煙花易冷,璀璨結束後我們要換回來。於是我們的瘦小細長的影子尾巴變成了一個個的小孩子,然後再拖一條條影子尾巴。

我們開始“啦啦啦”的走着有腔調的小碎步,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去討一個稱讚,不得停留,繼續前進。

“十五”在簇擁中不覺疲倦的走遍了村子。還刻意走了最黑暗的地方。紅彤彤的温暖的光,照我們一路前行。

媽媽在家中,她盼我早回家,媽媽很温暖,可是我卻忽略了。我們一直走到蠟燭快要燃盡了才想起回家。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14

今天是元宵節。

和父母一道,送走大哥一大家子,又送走弟弟一家子,他便返回收拾起院子裏的桌椅板凳,放回房間;整理好房間裏的盆盤碗筷,放回櫃子。妻子取來笤帚簸箕,將院子和房間打掃好,連同爐子邊的煤塊一同收拾乾淨。

收拾完畢,夜幕已經降臨。環顧四周,暫時沒有什麼需要整理了,他便取出準備好的煙花爆竹,在院子裏選個安全的地點放好,叫出父母和妻子。

先引燃爆竹,隨着一聲聲震耳的聲音,一道道閃電從炮筒裏噴射而出,呼嘯着衝向高空,在空中炸開,開出一朵朵炫目的花,又向周邊擴散……

數不清到底炸響了多少次,向上衝出多少柱,在空中炸開多少朵,只感覺一聲聲的震耳,一道道的閃電,一次次的炫目。終於,爆竹箱子靜寂下來,他要靠近看,妻子心有餘悸地攔着他,害怕尚有未炸的爆竹……

接着,他又點燃了煙花。先是貼近地面,噴出一道花屑,爾後花屑向上,打旋,逐漸加快,旋成一道花環,從環中向上噴出幾支光柱,在高處散開,五顏六色地閃爍,划着優美的弧線落下,構成多彩的花樹。噴出的光柱,一次次地增高,一次次地擴大,一次次地盛開,一次次地照亮院子裏的房子、樹木,以及父母在院子裏開的畦、種的菜,照亮年邁父母的身影,以及他們蒼老面頰上露出的笑容……

放完焰火,與父母道別,和妻驅車返回。

過了正月十五,年就算過完了。年前,母親還打算讓他們兄弟幾個,各自在自己的家裏過年,不用再回老家了,大年初一聚個餐就行了。

自從結婚到現在,兄弟幾個每年都回老家的。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熱熱鬧鬧地説着話,高高興興地幹着活,歡歡喜喜地過着年,是令人羨慕的一家子,真的好開心好幸福!

父母都是很勤勞的人。家裏經營個小賣鋪,還在院裏開闢個菜畦,種些菠菜、西紅杮、辣椒、芫荽什麼的,總有幹不完的活計。平日裏常有三五人聚攏在家,拉開桌子,打個麻將,拉個家長,日子很是滋潤。

每年的年關,父母就開始收拾院子,打掃房子,張羅着給幾個孩子的房子整理好,鋪蓋拿出去翻曬。前些年沒裝暖氣的時候,還提前兩天生着爐子,以驅除嚴冬的寒氣,給住家過年的孩子營造一個温暖舒適的環境。

這兩年,年邁的父母真的有些力不從心了。坐下一陣子後,站起來走路,前幾步常是踉蹌着,不再象以前那麼硬朗了。慢慢的,身上也多處出現不適,經常離不開藥物。即便如此,他們也很是知趣,不輕易麻煩孩子,對於孩子的詢問,回答永遠是“沒事,好着呢,別操心”。

儘管父母嘴上説“不用回家過年”,但他們打心裏,還是希望一年到頭,能和孩子們聚在一起的。

他和妻子商量着,等兒子放寒假回來,就到老家收拾房子。三個人一道,擦窗抹牆打掃門庭,翻曬被子、洗刷碗盤,準備過年的東西……

父親的勤快、母親的慈祥,影響着他們,兄弟幾個的性格都是極好的。哥哥的寬厚、嫂子的能幹,引領着家庭的氛圍總是團結的。幾個孩子經常回家看望父母,陪同父母去外面觀光旅遊。也會在節假日相約,大家聚在一起,話話家長,聊聊天,抒抒情,敍敍舊……

每次回家,巷子裏的嬸子們總會由衷讚歎,母親雖然沒有女兒,但是幾個兒子都很孝順,幾個媳婦也好賢惠的,與女兒又有什麼兩樣!聽着鄰居嬸子們的誇讚,他總能看見妻子臉上漾起的幸福。

坐在車上,妻子説:“哥哥的兩個孩子都結婚生子,象大樹一樣伸枝展葉了。沒有幾年遠話,寶寶、貝貝和小豆都成了家,家裏會更熱鬧,爸媽會更開心的。”他則在心裏默默祈禱:願父母健康長壽!

路上往返的車子還是不少。一路上,不會開車的妻子,依舊是“慢點,開慢點”的提示音不斷。今天在他聽來,卻沒覺得心煩,微笑着迴應道:“噢,知道,慢着呢。”

不遠的路程,用了不短的時間。車子行駛經過關帝廣場時,看到高牆上的不斷變換着顏色的彩燈,廣場遠處的飛檐鬥角上的炫燈,廣場中間的火樹幻枝,招徠着諸多遊人駐足觀望。

大地上五彩的燈光閃閃爍爍,組成神奇的動感圖案,煙花炫舞,吸引着人們的目光。圓圓的明月躲在雲後,窺視着熱鬧的人羣裏,一個個開心的笑靨;偷聽着喧鬧的聲音裏,一陣陣驚奇的歡呼……這俏皮的明月啊,打算盡情欣賞之後再露臉,照亮人間的元宵之夜……

元宵節經典散文 篇15

我非常懷念小時候鬧元宵的時光。家鄉有句俗話,“正月十五鬧元宵”,這元宵節就是要很熱鬧的。

元宵節鬧花燈。孩童最高興的事就是吃過晚飯後提着花燈找自己的小夥伴。二十年前經濟條件都不好,所謂的花燈,大多不過是自己用酒盒子製作的,挖成各種形狀的空洞,用透明的帶有圖案的塑料紙貼上,再用泡沫鑿個洞安裝蠟燭,當做底座,用一根繩子穿上,找根木棍做把手,就是一盞燈籠,能夠玩上一個晚上。那時候也有塑料的成品燈籠,但是我覺得暗淡,不喜歡。最豪華的就是裝電池的現代花燈,有的還帶有音樂,比較流行的是《渴望》的主題曲。那會兒電視劇《渴望》熱播,賢惠善良的劉慧芳已經走進千家萬户。如果有誰提着這樣的花燈在村裏諞,其他人都會投以羨慕的目光。這可是最高級的玩意兒了!

對於元宵節吃元宵的記憶我倒是很模糊,因為我向來不愛吃那東西,甜的膩人,我不喜甜食。但是元宵節那天家家户户都會蒸乾菜包子,有幹薺菜,有幹豆角,用肉和餡,出鍋後特別香。乾菜本身藴含的菜香和肉的膩人的香正好中和,相得益彰。那天的包子也不是圓形,而是半月形的,就像是大號的餃子,家鄉叫“角子”。這種習俗從何而起,有何寓意,我倒從來不得而知,老年人也説不出為什麼,只説是老輩兒傳下來的。

在蒸包子的同時會蒸麪燈。十二個或者六個,分別象徵一年和半年。面燈必須用沒有發酵的面製作,否則無法成型。麪糰摶成品茗杯的形狀,邊緣還捏一圈花邊兒。出鍋後,老人會看看燈的情況,如果哪盞面燈有水,説明哪個月會有降水。用火柴或者牙籤做燈芯,一頭纏上棉花,栽在燈裏,倒上油,就可以點了。如果家裏有人屬龍或者屬蛇,還要蒸相應數目的龍燈。家鄉人認為蛇是“小龍”。這個習俗我也不知其寓意。點着的面燈要拿到每個房間去照照,犄角旮旯都要晃一遍,説是這樣家裏不鬧蚰蜒。等到面燈油盡燈枯,看看燈芯爆裂的形狀,家鄉人據此會得出今年豐收的是大豆高粱,還是小麥。我那時便不以為然,直呼迷信。是迷信嗎?與其説是迷信,倒不如説是莊稼人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期待。

今年,我家元宵節也蒸了六個面燈,奶奶去世後,時隔多年,再次見到面燈。家鄉有個風俗,家裏有人去世,三年內不能蒸麪燈,但是別人送的可以點。今年有些新奇,卻沒有了點燈的童心,更沒有興趣看油盡燈枯後燈芯的形狀。村民多是如此。如今沒有多少人種莊稼了,村裏的田地也都被承包了,還有的被開發成了小區和公園以及廣場。城鎮化的速度非常驚人,每年回家都會感到一絲陌生。小孩子倒是還有提花燈的,但是絕對看不到一個孩子提着自制燈籠,都是電子的。現在的孩子,保不齊都不會自己做。一零後這一代完全是在電子產品的陪同下成長的,他們沒有體會過鄉村生活的童趣,也沒有機會。

元宵節那晚,煙花燦爛,一盞盞孔明燈,載滿人的願望,慢慢悠悠飛向遼闊久遠的夜空。那一晚,很多人都在觀賞絢麗的煙花。我在房頂,仰望夜空,一輪明月照天心。

標籤: 元宵節 通用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x8qo0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