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墨舞紅塵情感散文

墨舞紅塵情感散文

春去春會來,花謝花會再開。看着路邊盛開的紅白桃李花,讓我感歎這一季又一季,一年又一年的時光又走了一個輪迴。電腦裏循環播放着演繹了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的舞蹈《墨舞》,一個人靜靜的待在房間裏,靜自尋覓着心裏那不入世的清淡,讓曾經的瑣事於蒙塵的記憶裏漸行漸遠……

墨舞紅塵情感散文

電腦熒屏畫面上浮現出了一支延長手臂表現力的毛筆,通過表演者似飛騰狂草、像描畫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營造了一個恬靜、雅緻、高遠的意境。看到這裏,我輕按了下鼠標,畫面進入了暫停狀態,我的思緒卻遠遠地流離了。唐宋元明清,詩詞歌賦情。就是這幾千年的深邃文化,鑄成了特有的文字藝術,漢字是一種古老的圖騰。書聖王羲之,行書遒勁自然;上下五千年的書法,那孫大娘舞劍的風姿,讓多少人如痴如醉的痴迷;歷史上有名的“曲水流觴”,再現了二十個形態都不同的“之”字。

小時候練過鋼筆字和毛筆字,雖説寫的不是很好,但正楷方方正正,一筆一劃。喜歡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的漢字;喜歡在文字中穿行;喜歡每天周遊於文字世界的紅塵之中。自從11年前用了電腦之後,就基本上很少用過鋼筆寫字了。導致今天的我寫的鋼筆字是拿不出手了,自己看着都彆扭,毛筆就更不用説了。寫字與京劇一樣,是中國的國粹,在我這裏現在只有看字和聽戲的份兒。我知道學寫毛筆字一定要有恆心與毅力,要持之以恆,戒驕戒躁,不能一曝十寒。常説:“只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實際這樣的道理是適合用在各個方面的事情上。

喜歡文字,痴迷文字。文字,是文化的使者。文字的魅力在於可悠然步青雲,隨意下九洋;可風花雪月,輕歌乾坤;可傲視羣雄,更能包容世界。文字是筆墨奔瀉而成的精靈,更是我如影隨形的伴侶。我喜歡在文學間輾轉纏綿,用文字抒寫我的詩情,用文字燃燒我的激情。在那陣陣的墨香之中尋求生命的平衡,在那張張素箋之中綻放生命的華彩。在那遠離了墨香的電腦前敲打着心情文字,書寫着自己人生的點滴。天天與文字見面,時時與文字相守。拜讀朋友的文字,在他們的字裏行間感受着他們的喜怒哀樂。自己也經常寫一些自己的.心情文字,用鍾愛的文字填補我內心的荒蕪。

書山有路,學海無涯,網海無邊。行走於書山學海之中,漫步於無際網海之內,嗅着文字的馨香,細聽人間冷暖,感悟世態炎涼。曾經的心路,已不知身在何處?曾經的紅葉谷,煙雨濛濛。曾經的我網,不辭而別?曾經的煙雨,又因故暫時不能再聚首……一路走來,紅塵中多少讓我不能忘卻的朋友,也因一些網站的漸行漸遠而少了聯繫,多了牽絆。雖然如此,我一直在心裏珍藏着這份因文字而結下的情誼。紅塵滾滾,痴痴情深,聚散總有時。與你今生相逢,不知是幾世修行?墨舞紅塵,今夜我將無眠,靠近你,温暖我。我看到了那些年一起追過的文字,我嗅到了紅塵客棧的一抹幽香。

閒情之時,放一首古曲,沏一杯淡茶,將及中國古典舞蹈和中國太極於一體的《墨舞》在電腦裏循環地播放着,彷彿自己融入了墨舞那恬靜、雅緻、高遠的意境之中。從墨舞的恬靜之中走出,再進入浮華紅塵之中,只有走進古老圖騰的漢字之中,才能找到紅塵中那超然的自我寧靜。佛教把用“紅塵”來形容俗世。生活中的你我,誰不是俗世中的一員?誰能離開鍋碗瓢盆交響曲的協奏,誰能離開油鹽醬醋茶的五味雜陳。紅塵中難得有幾個真正的朋友,這份情請你不要不在乎,人海中如此,網海中更是如此。現實生活中的你我,走進網絡之後,網絡更是紅塵中的一個駐足點。遨遊網海這麼多年過去了,人來了,人又走了,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來來去去。這樣的來來去去讓我想起一段歌詞:“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悠悠歲月,亦真亦幻,許多朋友離開了,卻還能在不同的地方看到朋友和老朋友的文字,嗅到點黑那含有麝香、冰片的幽雅氣息,不能不説是我遨走紅塵的一段幸事。

又一個春天,又一個季節。春風中瀟瀟細雨,續一曲千古絕別。宿命諷刺了等待,輪迴蒼老了流年。墨舞紅塵中,千古月夜的花落花飛,九曲長欄的雁來雁回,三生石畔的高山流水。每一個顫抖的清音都是誰的心碎?筆墨編織文字,天天浸泡在雕琢的文字裏,不是手裏緊攥着喜歡讀的書籍,就是手下輕撫着鍾愛的光滑鍵盤。或是與文字為舞,或是與音樂為伴,滾滾紅塵,碎了離別。一曲離殤,喚不回你遠去的身影。幾世婆娑換來無盡的等待,淚眼濛濛時聽到的是哀怨輓歌。若大紅塵,怎一個情字了得?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春夜,窗外靜靜地下着細雨,我靜自於電腦前敲打着滾滾紅塵我的心事。遠離了蝶舞紅塵那煙雨江南中走出的薄衣淺笑的女子,走進了醉舞紅塵那曾是驚鴻照影來的春如舊,依然在輪迴的渡口等你入夢後,又走進了墨舞紅塵那至靈至性的靜謐潔淨裏,與整齊的中國漢字在散文天下、雜文世界、詩詞歌賦裏潑墨舞紅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wl8z7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