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寒月下的聲音散文

寒月下的聲音散文

你一定聽過優美的音樂,也可能聆聽過花叢鳥語,聽過飛瀑流泉的叮咚之聲,但你一定沒有聽過一種聲音,那是在我讀初中時,在寒冷的冬夜裏多次聽到過的聲音。

寒月下的聲音散文

十三歲那年,我在距家十五里的清河聯中上初二。因為全鄉十幾個大隊的學生都在那裏上學,寢室牀位少,加上條件異常艱苦。只要家長有親戚朋友住在清河村的,他的學生大都不住寢室,住在了熟人或者親戚家裏。爸爸也在清河聯中教書,姑母就在學校的隔壁。由於寢室條件差,爸爸怕我休息不好,我和另外一個同學就住到了姑母家。

因為時間緊,學習任務重,與我一起住的那名姐姐學習非常用功。我本來不用功的,每天都是隻把老師留的作業完成便萬事大吉,可她不是,老師留的作業做完了,她就看書,或者把書上的題再做一遍。在她的影響下,我慢慢變得勤奮了。記得每天下夜自習,我們披星戴月回到姑母家後,就點着煤油燈再熬夜學一會兒。常常是不大一會兒,瞌睡蟲就鑽到我的心裏,我支持不住就睡了。很多時候是睡醒一覺發現對面牀上的她還在用功。我幾乎不知道她每晚熬到什麼時辰,反正,第二天她總説頭疼。

有一天夜裏,我們倆商量不再熬夜,少看一會書就休息。當我們做完幾個數學題後,看到屋外月光非常好,就一起到外面看月亮,門被我們倆吱嚀一聲打開了。寒夜的天藍藍的,星星稀疏地點綴在天上,嬌嬌月光把我們的影子投在腳下,我們一會兒看月亮,一會兒用腳踩自己的影子,或者互踩。玩了一會兒,我倆開始打哆嗦。因為冷,我們準備上完廁所就進屋睡覺,推開了茅廁的門,蹲在茅廁裏,那個姐姐説“要是週末在家裏,月亮這麼好,我和村裏的孩子正在捉迷藏呢”。“是的,月夜裏,我們也在院子裏‘丟手巾兒’、‘踢格子’、玩‘貓兒逮老鼠’,總是等大人們再三催促甚至吆喝着才肯散夥回家”我説道。我們蹲在茅廁裏,籬笆門內,姑姑家的兩頭豬睡得很香。抬頭遙望村對面的山坡,山上鬱鬱葱葱的松樹發着暗暗的光,給人一種陰森森的感覺。那位姐姐突然對我説:“你聽!你聽!對面山上什麼聲音?”我仔細聽了一會兒,那彷彿小孩子哭叫的.聲音,還拐着彎,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很是嚇人。我説不知道,她説:“那是狼羣在叫”。那是我第一次聽到狼叫的聲音,用“狼嚎鬼叫”來形容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因夜已深,村子裏的人都睡了,此時這種聲音尤其清晰刺耳。我們在院外又仔細聽了一會兒,趕緊回房睡覺。山對面的那座山叫鄭家嶺,滿山都是茂密的樹林,也是狼羣經常出沒的地方,白天沒人敢獨自從那兒經過,黑夜裏,那更是野獸的地盤。狼經常從山坳潛入村裏,叼走村民養的豬。人們常常説一句順口溜“日頭落,狼下坡,野狐背個爛砂鍋,背到河畔熬茶喝”,説的就是野獸在日落之後到村旁的小河邊危害人畜的事情。所以,人們常常在太陽落山之前把牛羊趕進圈裏,特別是秋天。記得那個冬季,無論下雪或是晴天,幾乎每天晚上,我們都要出去聽聽對面山頂有無狼叫聲。整個冬天,聽狼叫也成了我們的一個小作業一樣。還有一次,我們聽到的叫聲不在對面山上,竟是在房後的半山上,這可把我們嚇壞了。我們急着關門,把掛在門邊的水擔碰掉了,驚醒了姑姑,姑姑起來到院子裏,弄清了緣由,狠狠地批評了我們,她要我們聽話,如果不聽大人話,她每晚就要把門反鎖上。從此,我們再也不敢半夜裏玩膽大出門了。

姑姑雖然那麼説,也加緊了督促,但我們還是相對自由的。善良的姑母總把儘量多的煤油節省下來供我們夜晚學習用,還常常叮囑我們“要蓋好被子,以免着涼感冒”。不知那時,我們讓她多操了多少心啊!

當我離開那裏後,常常回憶起那段時光:寒冷的冬夜裏,如銀的月光下,我們在姑母家院子裏賞月亮、聽狼叫的情景,腦海浮現的景象總是美麗而又令人懼怕的。後來,每當在三五月明之夜,聽到音樂茶座優美舒緩的音樂時,更會想起那狼叫的聲音和姑母關心、叮嚀的聲音。每每想起,我都會被一種愛所感動,感動於那個小山村的經歷和姑母的一顆拳拳之心。

標籤: 散文 寒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wjjzv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