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漸行漸遠的打胡基坯散文

漸行漸遠的打胡基坯散文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淳化農村人不管是蓋房、建烤煙樓、還是過紅白喜事盤鍋台,都要用胡基坯作為建築材料。但凡四、五十歲的人每每提起打胡基坯的許多往事,仍然記憶猶新。如今,隨着社會的發展,磚塊逐漸取代了胡基坯,昔日使用的木模子、石錘子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漸行漸遠。

漸行漸遠的打胡基坯散文

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村人,當年我也曾投入到這些打胡基的勞動中去,只不過身單力薄的原因,只能幹些用鐵杴剷土幫木子的活路。你瞧,天邊剛剛露出魚肚白的時候,早早洗漱完畢的一男一女兩口子,或者説是一老一少爺兒倆,帶着一籠籠草木灰、一個個平錘子、一副副木模子等打胡基坯的原料和工具,來到空曠的平地上,男人細心地平整着摞胡基坯的場地,女人用钁頭吃力地挖着土。一切準備工作就緒後,待女人鏟滿一木子土後,身強力壯的男人或者老漢則首先用腳踩嚴踩實木模子中的水土志,爾後用力地提起放在一旁的石頭錘子,拍打起來。瞬間,一頁頁質地堅硬的胡基打好了。經過幾天的風吹日曬後,這些胡基就用上了派場。一個體格強壯的小夥子,一天打六、七百胡基坯是不成問題的。農村人有句俗語叫做“打胡基壞容易摞胡基難”。它的意思就是,摞胡基坯最關鍵。一摞摞胡基相互交叉,平衡度牚握不好的話,如果胡基摞倒塌了的話,那麼將會前功盡棄了。

在我們淳化縣胡家廟便民服務中心莊裏村,至今還流傳着“舉人爺與胡基壕”的故事。相傳,在晚清的時候,舉人爺張可琪在上京考完試返家的途中,盤纏用盡,便決定出門給人下苦力打胡基掙錢。結果,給京城附近的'一富裕户人打胡基。他一邊打着胡基坯、一邊不時地向掌櫃問着京城的皇榜出來了沒有。這個為富不仁的掌櫃見他是個窮打胡基的人,便蔑視地説道:京城的皇榜與你一個窮打胡基有人不相干,問那麼多幹嘛?”過了幾天之後,那個掌櫃從外面回來又對打着胡基坯的張可琪説道:“你時常打問京城的皇榜,我給你説今個貼出來了……”“哪你知道,頭名狀元是誰呀?”可琪爺急不可待地問着掌櫃。“看把你這個窮打胡基給急的,告訴你,人家頭名狀元就是莊裏村的張可琪”。聽到這裏,可琪爺喜出望外,興奮極了,連忙扔掉手中的錘子,離開胡基壕,赴京揭皇榜去了。弄得那個掌櫃好個尷尬。就這樣,“舉人爺與胡基壕”的故事就流傳了下來。

現在,雖然沒有人再汗流浹背地打胡基,那些石錘子、木模子可能流存下來的,恐怕為數不多。可當年打胡基的事情,仍舊停留在那些上了年紀人的記憶深處

標籤: 散文 胡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rvwkg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