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工作與生活抒情散文

工作與生活抒情散文

人的一生,工作佔着很大的份額,也極其重要。工作是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只是人存在的形式,其本質並無多少意義,其意義完全由工作創造出價值展現出來。工作與生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工作能左右人的生活,而生活支配不了工作。

工作與生活抒情散文

工作並非指人有了固定的職業,它的形式各種各樣。比如,一個農民終身以耕種土地為業;一個下崗職工以經營某種零售商品為業;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以為他人按摩為業;一個失去雙臂的人用腳趾敲打鍵盤寫書為業,一個下身殘疾人以修理家電或鐘錶為業;一個智障的人終身以放牧或護院為業等等,這些都是工作,是令人敬佩的。雖然這些工作並非他們本意所願,但是,他們能充分認識到自己,給自己找到了正確的適合的位置。他們為了生活而工作,尤其是身體殘缺的人給自己定好位置,付出的艱辛與努力要比身體健全的人多得多,當看到收穫的時候,他們的幸福與滿足感也要比正常人多得多。幸福感與承受的生活壓力成正比的。

生活不是容易的事,它總由痛苦與幸福伴隨着左右,否則就不是生活。而生活的幸福感又有很多來自於辛勤努力工作而創造出的成就與價值。不付出、不努力,總想投機取巧,溜鬚拍馬,對於這樣的人今天這個工作位置可能適合你,明天就可能不適應你,然後怨天憂人,抑鬱成疾,這樣的人現實中不少。其實,工作本身就是給生活增加快樂的添加劑。不記得是俄國哪位大文豪説:“工作快樂,生活快樂!”這句話對我受用很多年,我也一直把這句話烙印在心坎上。這句話把工作中快樂擺在前,生活中快樂放在後,其涵義深刻,道出了工作不快樂,必然會導致生活的種種不快。

工作本身就是讓人快樂的,無論從事何種職業,只要充分認識自己從事的工作,一開始接觸比較陌生,如果用心去做,慢慢地熟悉它、認識它、掌握它,久而久之就會習慣它、喜歡它、脱離不開它,對它產生興趣與興致(在這裏我説的職業都是指正當職業,當然,不正當的職業也有快樂而言的)。倘若總是用羨慕或嫉妒眼光去留意別人工作,自己工作都不去認真去做好,即便是有再好的工作也一樣是東顧西盼。認識到工作還不夠,還要認識到自己適應於什麼樣位置。就比如國家領頭人沒有一位普通工人做工有技巧,而這位普通工人就更沒有國有主席的天賦與領導才能。這就是説,把自己擺正在什麼位置上,認識到了,也就安心於現有從事的工作,就會有前面據説的那些人所樂於己業的滿足感。

生活中有很多不盡人意的苦惱事, 比如疾病、離別、失愛、失業等等有很多,這些都是導致生活痛苦的根源,有人會因為這些的某一種根源終生沒能擺脱掉痛苦,這是人生的悲哀。對於這些痛苦,最能從心靈上擺脱掉它的就是人的心態。比如患有難以治癒疾病的人幻想着奇蹟出現,生的慾望強烈地在腦海中沸騰;失獨的父母會整日地思念着孩子,在身心上全然喪失掉了對以後生活的希望;失戀的'人久久捨去不了真心所愛的人,被拋棄的痛苦長久地壓積在心;企業終於由於人的不作為而破產,突如其來的失業斷送了以往正常工作賺薪之痛。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祝福。這些被人所不願意承受的痛苦若讓人真正從心靈上擺掉是何等的困難?

這是人生活之痛,畢竟佔極少部分。當然,遭遇這些之痛的人也有快樂,這些是以往的快樂,只是被眼前的痛苦吞蝕,不願意回想,等同於不願意或不知道給自己減痛。這讓我想起2007年我國核物理學家科學家彭桓武同志去世前病重仍然在用電腦撰寫極有價值的文章獻給航天事業;2012年我國"航天四老"之一,導彈和火箭專家屠守鍔同志去世前也仍然在工作。這倆位老人為我國國防事業工作到最後,把畢生精力獻給了黨、國家和人民。這是他們生活之快樂,在臨終前都沒有絲毫面對死亡前的恐懼,而且工作快樂到最後。

人解脱不了痛苦,一定要解脱掉心理壓力;人擺正不了工作,一定要擺正自己位置;人左右不了生活,一定要左右好自己;人決定不了快樂,一定要決定好心態。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使生活增添樂趣,才能對工作產生興致,才能去化解一切消極因素,才能夠保持着積極向上的活力。

標籤: 抒情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r7n8d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