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安妥遊子的靈魂的經典散文

安妥遊子的靈魂的經典散文

我出生於陝西省扶風縣南邊的渭河北岸的絳帳鎮,這個小鎮因東漢大儒馬融曾在此掛帳講學而聞名關中西府。我在絳帳鎮度過了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時代,直到二十歲那年的秋天,揹着鋪蓋,懷揣希望,外出遊學。後來,我又在古城西安找到了工作,從此算是脱離農村,開始了一個城裏人的生活。

安妥遊子的靈魂的經典散文

光陰如箭,時光好快。不知不覺,我已經在外面闖蕩了十三年。但這些年,我與故鄉一直沒有疏遠和隔斷過關係。扶風距離西安僅有一百公里路程,走西寶高速公路或隴海鐵路線僅用一個多小時。這十三年,我的身影經常在扶風與西安之間往返穿梭。之所以頻繁回家,並非僅僅因為離家近,而是在故鄉那塊黃土地上,還有我的父母姊兄、妻子兒女以及親戚朋友,他們是我內心永遠的牽掛。可以説,這十三年來,我雖然在西安工作和生活,但我的心卻一直在故鄉,我的根深扎於扶風的那塊黃土地上。

我從小就酷愛文學,喜歡用筆在紙上塗鴉。上高中以後,我瘋狂迷戀詩歌,讀過很多名家的詩歌,還在繁重、枯燥的學習之餘嘗試寫詩。直到大學畢業,我總共寫了五本詩集,有好多曾在報刊上發表過,有些還在一些全國性詩歌大賽中獲獎。參加工作之後,我感覺到現實生活不是當初在“象牙塔”中想象的那樣浪漫,心中就少了些許詩情畫意的東西。為了生活,我忙於日常工作和各種應酬,所以就再也沒有閒情逸致去讀詩寫詩了,只是偶爾寫幾篇散文。一兩年之後,我的生活狀態基本上穩定下來,這時候,我心中的文學夢又死灰復燃了,想再次拾起筆寫點東西。但這時候,我發現自己對詩歌實在是提不起興趣了,即便有詩性發作,寫出來的東西怎麼看都缺乏詩歌的韻味。於是,我徹底放棄詩歌,準備好好寫散文和小説。剛開始,我感覺散文很好寫,沒有多少難度,便同時進行小説創作。其實,我在上中學時就寫過幾篇微型小説和短篇小説,但沒有發表幾篇。後來,我讀了一些名家的小説作品以及理論,才知道小説是文學的最高形式,要把小説寫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這不但需要作傢俱有極強的文字功力,更需要作傢俱有豐富的人生閲歷和大量的生命體驗。而我當時才二十歲出頭,人生閲歷還很淺薄,生活經驗和生命體驗也不多,根本不可能寫出一部好小説。在聽取了一些作家朋友的建議後,我決定從散文寫作上入手,先好好練練筆,等寫作能力和生活閲歷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去寫小説。

前幾年,我寫過不少城市題材的散文,也陸續發表過一些,但自己滿意的作品並不多。有一段時間,我感到十分迷茫和困惑,開始懷疑自己是否具備作家的潛質。寫不出好文章的時候,就很苦惱,以至於經常為此而鬱鬱寡歡。我一度也有過放棄文學的念頭,但是我發現,離開了文學,我的生活變得毫無樂趣可言。因為,文學之根已經深紮在我心裏,文學已經溶入我的血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於是,我開始大量閲讀名家的經典散文,當讀到自己喜歡的文章時候,手就有些癢癢,時常萌發強烈的`寫作衝動。可是寫什麼呢?

記得有位作家説過,一個作家只有寫自己熟悉的東西才能寫好。我想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有二十年的鄉村生活經驗,對鄉村生活最熟悉、記憶最深,也最有感情,為什麼不去寫鄉土散文呢?可是寫鄉土題材的作家實在太多了,沈從文、汪曾祺、孫犁、莫言、吳克敬、遲子建、劉亮程等等;至於那些不太出名,甚至還未出名的作家那就更是多如牛毛了。我難道也要和他們分一杯羹嗎?但是我最熟悉的就是鄉村生活了,除了這些還能寫什麼?

既然別人能寫,我為什麼就不能寫?別人能寫得那麼好,為什麼我就不能?經過一段時間思考之後,我便把目光投向了我的故鄉,試圖站在城市去回望鄉村,打撈關於鄉村的生活記憶,然後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寫故鄉,寫故鄉的人和事,寫自己在故鄉的二十年生活。

於是,我陸續寫出很多篇鄉土散文,越寫越順手,越寫越有感覺。尤其是自2010年以後,在朋友孫亞軍的鼓勵下,我的鄉土散文寫作呈井噴之勢,一發而不可收拾。這些鄉土散文寫出來之後,投出去之後也大都在很多省市級的報刊雜誌上發表了;有一些作品還被選入多種文學讀本;另外,還有很多扶風鄉黨在網絡上看到了我寫的很多關於故鄉的散文後,對我的才華大加讚賞,我的名聲也在故鄉漸漸傳播開來,成了聞名鄉里的“才子”……於是,我對自己的散文創作越來越有信心,希望自己繼續堅持下去,寫出更多的優秀作品。

我很慶幸自己終於找到了寫作的方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寫作根據地。我的寫作方向就是鄉土散文,而我的寫作根據地就是故鄉扶風。我感謝我的故鄉扶風,是這裏的渭河之水滋養了我,是這裏的周原文化薰陶了我,給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資源,給了我寫作的動力;我要把故鄉寫進自己的文章,讓更多的人認識它,瞭解它;我要把自己的鄉村生活寫成文章,讓自己永遠銘記那段遠去了的青春時光。

如今,我把自己創作的鄉土散文結成一本集子,約有二十多萬字,取名《夢迴鄉關》,算是對我這十幾年文學創作生涯的一個階段性總結,也是對我的故鄉及親人、朋友的一份微薄的獻禮吧。

在這個物慾膨脹、文學日趨邊緣化的時代,我不敢奢望自己的散文能獲得什麼重大反響,只是希望它可以安妥我和更多的漂泊於異鄉的遊子的靈魂,僅此而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o028ez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