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神韻南武當散文

神韻南武當散文

深秋的清晨,南武當太極湖出現了平流霧奇觀,剎那間,湖面湧起縷縷乳霧,微風拂過,千萬條霧龍環繞,整個太極湖幻化在仙境之中。我站在湖邊,腳下全是白雲,已分不清哪裏是山哪裏是水。

神韻南武當散文

當年去六安舒州任通判的王安石路過此地,看到這裏山峯巍巍、林海茫茫、溪流瀑瀉,令他思緒遄飛,寫下了著名的詩篇《九井》:“沿崖涉澗三十里,高下犖确無人耕。捫蘿挽蔦到山趾,仰見吹瀉何崢嶸,野人往往見神物,鱗甲漠漠雲隨行”。

南武當山坐落在長江以北大別山南,古稱“多雲山”,也稱“吳家山”。境內18個瀑布、99條澗水,還有九潭、九泉、九井、九宮、八壇、三院,與奇鬆怪石、雲海相映成輝。融黃山之美、峨嵋之秀、華山之險。

每次上南武當,我都喜歡在這樣的清晨去品讀這座大山,放飛我的思緒,放飛我的遐想。在縹緲的霧靄中,我穿越時空隧道,彷彿看到了遠古時玉皇大帝命令天兵天將下凡在這裏建天堂;彷彿看到了漢武帝南巡下馬朝拜,封禪“古嶽衡山”;彷彿看到了農民領袖馬朝柱在這裏發動白蓮教教徒起義,震驚湖廣;彷彿看到了徐壽輝領導的紅巾軍沐浴告天,操練兵馬……

一陣鐘鼓道樂聲蕩過,將我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牽回,只見一縷朝陽從玉皇尖上冉冉升起,七彩霞光盈滿山巒。

從太極廣場到靈官殿,殿前兩旁矗立着兩米多高黑色花崗巖龜馱背石碑,上面刻有“龜蛇合體雄大別,古嶽衡山演陰陽”十四個大字。

據《英山縣誌》記載:英山歷史上有七座武聖宮,都是供奉張三丰,民間一直有許多張道人的傳説。至今這座大山裏還留下了武顯廟、仙人洞、道人尖、道士衝等地名稱謂。相傳六百多年前的一個初秋,張道人騎着黃鶴雲遊至此,日間隱居默思,夜間禮祀北斗,預言“餘教十四代必開南宗,武當異日必大興”。

至二十世紀初的一個金秋,武當派第十四代傳人遊玄德道長走進了這座沉寂千萬年的大山,恢復修建武聖宮,印證了三豐祖師“餘教十四代必開南宗”。

當我遊至太極廣場仰望天堂峯下的武聖宮時,“雲外仙都”四個大字跳入眼簾,武聖宮迎日金輝,眾峯迴環,相擁而立。道觀因玄而建,氣勢雄渾;鐘鼓樓因妙而設,空谷迴響,或隱或顯,妙不可言。三豐寶殿主神張三丰仙祖慈祥威武、浩然靈氣,充分顯示出了聖者的尊容。

從太極廣場順坡而下到了山環水繞的道教養生院,這裏是一排徽派建築羣,在翠竹掩映的灰瓦白牆上,“太極山莊”幾個大字特別醒目。這是道人們生活的地方,道院四周山色翠微、林木蓊鬱。青蒿夾道,有一條小溪從山後順流而下,山泉水沖刷着光滑滑的山石,發出和諧的聲韻。

穿過會仙橋,走進道院,一股強烈的混元之氣湧來,難怪住在這裏的道人們個個滿面紅光。他們每天與大山相伴,日出而起,日落而息,誦經、打坐、練功、悟道、燒着土灶、飲着山泉,在溪邊洗衣,在山間對弈,品茶論道,逍遙自在,如神仙般。

南武當這座神祕的大山是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家畢昇的故里。中華民族最大之龍脈在這裏,山北誕生數百位將軍,山南孕育了數百位著名專家學者,有四位矛盾文學獎獲得者都出生在這座大山之中。現每年有世界六十多個國家的'武當弟子和信徒來這裏朝拜學習武當功夫。先後舉辦了兩屆南武當國際旅遊文化節和國際武林大會,武當祕傳太極拳已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武當是武當祖庭,是武當祕傳太極拳非遺傳承保護基地。

在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迷失在名利場上淪為物質奴隸的時候,我要堅守南武當這一方淨土,靜悟武當派三十六部真經,把中華民族的傳統宗教文化繼承發揚光大。

記得十年前的一次夢中,當我置身於南武當老君峯下,耳邊響起一個渾厚的聲音:求真悟道何去是,南宗聖地好修行。

南武當,我心中的淨土,我精神的家園!

標籤: 散文 神韻 武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n29k2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