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文字的魅力經典散文

文字的魅力經典散文

哲思是先生的基架,文養為先生的血肉。“這世界如此簡單,簡單得只剩一句話;這世界如此複雜,驚愕得説不出一句話”這是季節河先生的文字。先生一詞,我理解為前輩、老師,值得尊敬欽佩和學習的文化人,於是,自作主張稱呼起先生來了。

文字的魅力經典散文

有這樣一條潛在的線硬生生地牽引我一路追蹤先生的文字。一路痴迷,一路欣幸。頓然為微妙、神奇、玄異的文字魅力所吸引。低落和破敗的情緒得到撫慰,痛而寧靜。淺白和貧乏本是自知的,卻更映照出自己的“小”來。有閲讀先生的文字渴望,也有不再信筆塗鴉的念想。羞愧,有醜媳婦怕見公婆的怯怯。

對心靈的解讀、世事的洞察和人生感悟,先生自有獨到之處。倘先生駕馭文字健步如飛,而我隨後踽踽學走。仰望先生抵達更深刻更純粹的意境,我正在“為賦新詞強説愁”,先生卻真正識盡愁滋味,“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其中無奈、辛酸、滄桑和悲涼,苦辣酸甜,獨自品嚐。

“我的一切滋味都在心裏,在心裏很深的地方,很深的地方又被我很深的埋起來,只有在醒着的長夜中我才會拂去那上面厚厚的塵灰,每一次塵灰的飛起,我都被嗆。又不知哪一一種藥物適應我,能治療我的病。”——《滋味》

“經歷了幾次人生大的事件之後,就由鈍到訥,由訥到蠢。快得自己都跟不上了。”“衰老正在一步步埋葬記憶。當有一天這些記憶沒了,經歷和故事都沒了;大腦還在,但已經不是盛裝人生的器皿了,只是一個軟性組織,我也將成為風中搖曳不定的枯燈之火,管不了明天是什麼季節。而那些丟失的卻牢固在我的記憶裏,丟的都是好的吧?俗話説,跑的都是大魚,夭折的都是好孩子。”

“你的悟性天分真好!”聽了這話,我一點都不高興,我知道我的天分和悟性,也許這正是我巨大的悲哀。“對常人嚮往的自我否定,該是經歷怎樣的生活和心理的滌盪、漂洗、衝擊、磨礪。對於心靈的自我拷問,反覆捶打、不斷敲擊讀罷令人心痛不已。”

先生信手信手拈來隨意揮灑、閒庭信步寵辱不驚,武俠裏高手都是這樣。我手執干將、莫邪也無力迴天。我淺平混沌,但也知不能先生比肩項背,不過就是個比照。能讀到先生的文字,在心靈的凸凹中填塞自己的不足,讓內心不斷充盈,當算福氣。尤其是先生早期的文字,瀰漫着魅人的氣息,縈繞心靈綿綿不絕。傳遞過來的信息慢慢聚攏將人包圍,又有一絲絲的氣息就在心底遊離、湧動、升騰、蔓延……至此,我感到文字的微妙,玄異、神奇和魔幻。那文字就在先生的指端纏繞,在身邊盤旋,在心底婉轉,在腦海翻騰,在靈魂處跳躍…如同武林劍客玩弄的軟劍,纏繞縮放,收展自若。靈動而精準,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隨意揮灑閒庭信步。立意佈局,更是鬼斧神工,匠心獨運。

讀寫文字,常因詞不達意而感到憋悶抑鬱。如同五音不全的人唱歌,心裏想的美妙,一旦發聲荼毒了音樂;一個不虔誠的人誦經,無心作勢反倒褻玷了神靈。先生的文字如淙淙溪水,奔流不息,如前川瀑布一瀉千里。淋漓通透、潑辣酣暢。文字裏的温馨也有鋒芒和冷箭。射向世俗的慣性。而對樸拙無華真摯的低調錶現,文字裏的思想就在樸拙中發出了智慧之光。

先生對生命的本質、人生的內核、心靈的感悟有着鮮為人知的洞悉。説出人慾言卻不能言,想説卻不能説,恰恰又和你心靈相通的。不由得我重新打量“咬文嚼字”這個詞,發現它自有情味。“人就是這麼一怪物,一個不起眼的微小的力量就改變了方向,很像克,薄薄的一擦,角度卻很大。很多時候,人生不知受了怎樣的力路線就變得面目全非,就變得再也不是出發時的方向了。

從一張牀到一張桌,從黑沉沉的夜到白花花的晨,從嬰兒搖牀到生命極地,一路都是夢想。隱士為出世的夢想;僵卧孤村為了鐵馬冰河;給死人超度是為活人的夢想;懷孕是夢想;也是夢想。捧是為了殺;拍是為了騎;打是為了愛;罵是想親近。戰爭為和平,死的夢想是生。這一連串的夢想,像鞭子不停地抽打,被打的人越跑越快,越跑越急促,信念是活着,誰都沒想到,夢想實則是一個極大的陰謀。夢想有時候簡單,簡單到一缽一飯;有時複雜,為掩蓋猥瑣卑鄙不得不準備好千套面具,為掩蓋醜惡不得不毀滅千萬人的夢想而歸一統。多少帶一點夢醒,否則我們虛弱的'心靈脆弱的生命怎麼堅持活着呢。——《夢想》

先生的感情進入更深層次,飽含了深意的,充滿着深厚的人文觸動,有如大音無聲級的天籟。是一個對人性、對生命、對死亡、對信仰的追問。但又無不提示我們在現實世界之外的宇宙還有一片精神載物的天地。談科學,可能會構成對他們的不恭敬,而現代的人們又有什麼理由在他們面前露出鄙夷或不敬呢。活過,就是活過來;延續,生命延續到現代。也許我們只有一個姿勢一個眼神一個態度,那就是崇敬了,向他們,向在苦難歲月中掙扎着活過的先輩們。”先生對苦難着生活的前輩憐惜愛憫,善良真誠摯情温熱。——時光背影之三十五《路生》

懷着興趣,抱着欣賞和學習的態度,閲讀了先生諸多的文章,在字縫裏讀出了先生的深刻和多思、孤獨和謙遜、真誠和友愛、細膩和博學,知性理性並舉,對繪畫、書法、篆刻、蒐藏等方面都頗有造詣;當然也讀出了其中的冷峻和温暖。卡夫卡説,沒有必要飛到太陽上去,但應該爬到地球上一塊純淨的地方,只要那裏有時有太陽照耀,使人得到一些温暖即可。“先生用他的心靈為我們營造了這一文學世界,就是卡夫卡説的地址我們所追求嚮往的地方。我在這裏尋找到了寧靜,感到了温暖。我非常欣幸,非常感激。

”人到極致屬本然,文到極致屬自然。“這是先生所追求所表現的本真本心本性原生的樸實特質。對人性、對生命、對心靈、對人生的苛刻研讀。”我對人的探究,不關乎別人的私事,其實是在探究自己,企圖在有生之年能夠最大限度地還原自己,還原自己在這世界上的本色。企圖是來自一份渴望,這份渴望來自生命之底的。二0一三年五月四日——《無題》。

先生選題常常小中見大,卻平中見奇;説理由淺入深,步步緊逼。情節跌宕起伏,卻收發自如。令人反覆閲讀掩卷長思。終有一天,那鎖變化成了門的鎖,總有一天那把鎖鎖死了心靈也鎖閉了世界。門是讓人進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進;鎖是阻止人的,但不是阻止所有人。我們慢慢地幡然醒悟,門內門外的世界都不精彩,都無奈。醒悟後,額頭上的皺紋在歲月的泥沼中也越陷越深。——《祭奠無痕》

蔡康永説過:對人生沒有熱情的人寫不出象樣的文。然而先生的熱都被表面的冷掩蓋着,埋在了心底最深層。先生辛辣幽默,層次豐富,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學的功底,本質永遠是中國式的荒涼和哀愁。天才的內心佈滿劃痕。酣暢潑辣的筆觸下和色彩裏表露絕不是象牙塔裏那些虛幻炫目美好的東西,那種真實的犀利和冷峭,篇篇縈心,句句錐心,字字誅心。讓我想起了魯迅、張愛玲。誰説過,沙礫在冰上滑來滑去,感受得到它的冰冷,卻因為自己的粗糙,不懂她的細膩。無疑先生的心思、情感和文字都是細膩的敏感的。

“我認識的路生是的,記憶的成像沒有穿衣服的路生。路生他爹殺豬殺多了,生靈在他的眼裏失重了。”——《陸生》。陸生爹的無情背後是有情,是無奈,這種冷的背後折射是温情是熱血。如同先生對先輩生活的深度同情,散淡地表達。這種愛這種熱就被冷覆着,遮蔽了一層層,而流淌的還是汩汩的熱血,傲人挺立的是錚錚鐵骨。

先生的文字自然揮灑,不事雕琢。境界濃郁,給人集中而飽滿的感覺。構思巧妙,想象細緻入微,語言生動精警。具有語錄成分,格言特色。

“對未來對環境不認知不確定是恐懼的根源”。他説,人是因高貴而悽迷。我説,人因命運而起落。生命的漫長和短暫,以為生命是很漫長的事,與年輕沒有關聯。味道是“吃貨”的專利,我説不對,味道是貧富的分界,觀念的轉變。“自我是一種力量,和自私比鄰而居,但不是自私。自我是一種自信和特質,自私是一種病。”等等,信手拈來比比皆是。發人深省值得反覆研讀、體會。冷靜、幽深但不萎靡,淡泊清雅而不是粗俗,起伏跌宕而不失本真,比喻淺近而義理深刻,敍議交織而條理清晰。

“人上了年紀,最好不要睹舊物,尤其是那些刻骨銘心的舊物,那些蹣跚、踉蹌、深淺不一的刻痕,每一道刻痕裏的故事皆可論生死。”“真實的力量不需炫耀,強大不需外傳,正品正品不需標籤,底氣不需口號,尊嚴不是名頭更不是名片,相信氣華掩飾不住。”——《標籤》

取物設事入情入理、環環相扣,易於服人。語言多用排比,反覆疊唱使人印象深刻且富有節奏。視角獨特語言犀利直逼人心。“精彩不是公共標準,是有限的條件做到極致或衝破固有的條件,精彩不可以給局外人分享,局外人不知道有限的條件和臨界在哪兒。精彩也是隻給自己愛的,給自己驕傲和自信的回饋和安慰。我活得就缺少精彩,不知是條件高了還是界限模糊了,那點自信也僅僅是與生俱來的孤傲,什麼時候枯萎退卻,我並不知道。”

先生心思細膩,筆法細緻,刻畫入微。擅長用排比鋪陳手法,寓情於敍,用心靈熱愛自然、探尋自然,感受自然。一片花瓣一脈葉梗,寄情山水放達自適,排遣抑鬱之情。描寫景物、寄託自然、放情山水,搖曳生姿。讀來神采飛揚,怡然盡歡。整個心情酣暢淋漓,毫不抑鬱、憋悶、委屈。看似散淡,實則飽含,誠摯中肯,音韻鏗然,言辭懇切深沉凝練厚重,一往情深。語重心長,直言極諫,鐵骨錚錚。

“那座我站着就能面向無邊無際蠻荒的大平原的山沒了。隨後,草原沒了,河流退了,空中的鳥飛走了,江河裏的魚死了,那片讓人着迷的神祕的大草原消失得無影無蹤。眼前是田連着田,矮草連着泛白的鹽鹼地,鹼水泡挨着爛泥沼的混亂。”——這是先生熱愛自然,面對生態的失衡的心靈呼喚。

精通駕馭文字之道。譴責強烈,嘲諷辛辣,鍼砭精切。“牲畜的聲音像音樂,一度讓我沉迷和陶醉,我接納起來比人話更容易。”這世界想沉默容易,想安靜幾乎不可能。生存是硬道理,對人類而言,時間對生命的威脅遠不如金錢短缺對生存的威脅更具效力。記得我對誰説過,時間面前別談堅固和永恆,在生存面前別談尊嚴與榮譽,別談道德和人格。——《這夜》。

感情真摯。言簡義豐,筆無虛設,字不落空。往往在結尾將文勢推向高端,但毫不突兀,順理成章,收發自如。手法高妙,刻入心底,令人拍案叫絕。也極具感染力,豐富的美感,讓人百讀不厭。為了朋友卸了身上的零件也要帶回的的大紅袍茶的情義,我也挺到末日的第二天吧。——《醒着,擁抱末日》;走到窗前,吹開素雅單調但很繽紛的霜花,見黑夜如漆,寒星閃爍,微光下白雪皚皚。沒什麼異象,一切依舊。“景色描寫精準,渲染並無虛筆,都為人的心理服務。一切依舊”的依舊有不如從前別樣心理的不同感受,不變中的變化充斥每個人,充斥着整個世界。

先生是個憂國親民,傲岸耿介、高潔不卑、高雅淡漠、不慕榮華、不乞求不垂涎權貴,但對人謙遜文明,不孤芳自賞的人。以國為念,對人有慰勉和規箴勸諫之意,有對殘暴、昏庸、奢靡的指責,也有對人民生活疾苦的悲憫、同情和關懷。寫出的文章對人影響很大。關心人間冷暖的濟世情懷。顯現出先生的開闊胸襟,曠達情懷和宏偉氣度,以及豐富的人生閲歷。有崇高氣節,悲壯情調,血性精神。生活經驗豐富,學識廣博,內容和風格極其豐富。先生説:“一個不曾經歷過苦難的人一定是簡單的幼稚的人,同理,一個沒有經歷苦難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淺薄的頹廢的民族。藝術也是一樣,沒經歷過苦難的洗禮,藝術是蒼白的空洞的。”“有生存的苦難和集體記憶的苦難,也同樣可以產生真正的藝術。”——《西北風,東北風》

然,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最憐身在最高層。還是在幽深能窺覬、捕捉先生的的空寂、憂思、孤獨、清冷、悲涼的心情,以及悵然的情緒,但説不好是否和我一樣有迷茫。也是先生別樣心境的寫照。也許心境無塵,潔淨不染的結果。“天下若無兄親在,臨遇悲歡可向誰?”這是我在那夜唯一能想起的中國話。不知是自己冒出來的還是古人曾經説過的了。對於缺失歸屬與故鄉感的我,對於心安即歸處的我,那一夜我收穫了徹骨的孤獨和寂寞,狂潮般襲來,我即將被淹沒,不復生還。夜越來越冷。即在夜裏,哪裏又不是夜呢?讓我再次想起了魯迅。根根銀白色鬚髮記錄着光陰,記錄着往事和故事,記錄着生命的有限和時間之無涯,記錄着滄海桑田與宇宙太虛。現在,我是蜷縮着,樓下兩個人守着我,我被軟禁,“心甘情願”的囚禁。——-果真?若真的心甘,那兩個人便是你的最親近人。——《走過冬天》

先生提出的觀點有哲學範疇和思想,兼具宗教情懷,加上深厚的文學底藴,表達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在思想上就有層次和高度。處處流露先生對高尚情操的追求,對正直人格的仰慕。諷刺了追名逐利、崇尚權貴、苟同世俗的浮糜風氣,表現了先生高潔的品行和樸實的情懷。高雅不俗、耿直正派。也表明了先生的人生態度。匠心獨運,別出心裁、標新立異的作品不流於俗,不同凡響。抒寫出雋永深邃的情思,體現曠達的人生態度。有很多文章有自我剖析自我抑制、貶低、否定,我竊以為恰恰是自謙自信的表現。境界開闊,意象雄渾。沉靜而不低沉,淡定而不萎靡。

“指導自己寄存生命併合理地存活,方法就是長久地仰望星空和接納星空給你的啟示及感動。提醒你如何在紛繁中獲得簡單、在大俗中求得大雅、在大噪中擁有大靜、在擁擠中守望距離、在狹隘中學會包容、在不安中思考冷峻、在平凡中銘記感恩,終以長夜當哭的方式完善自我。”

“我想打所有的門,看清門裏的世界,愛情之門,天堂之門,智慧之門,歷史之門,心靈之門,事實呢?經過許多門之後,我們什麼也沒有打開,還站在原地一臉茫然和無奈。我望着仍舊灰霾的天空,污濁裏靜止的樹,蕭殺之中落葉紛紛,我悵然。”我簡陋的生命無法面對悽豔,無法面對殘破,無法面對時光的風雨雕刻出來的一堆堆沙子城垣,美麗得太脆弱,離我太遙遠了。我只能以我的方式,無聲無痕祭奠那些門內門外的過往。文字裏先生婉曲着滄桑、悲涼憂鬱、無奈和悵惘。

先生的文字外物與內情交織一體,情移景中,情景莫分,精到之處,相得益彰。街道依舊明亮,狐光閃爍。車流依舊如水。天上沒有星光,在城市裏,璀璨的星光早就是陳年往事了,我的頭上似乎永遠都有一牀誰也揭不開的灰霾的被子,堅固地覆蓋在城市之上,我們的頭頂。——《這夜》。這段景色與心情的相互映照、和諧妥帖。

先生感情真摯,沉鬱中豪放,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同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情文並茂意境和諧。寫景抒情不是寫景,意在説理,生動透徹富有理趣,耐人尋味。我知道外面下雪了,即使我睡着。雪落滿了道路,田野,柴草垛,屋頂,落在了我剛剛清掃過的院子裏。一片,一層,一層層地堆積起來,堆在天地間,一派白茫茫,堆滿了這個冬天。一九八三年時光的背影之三十二《我和那些狗》。

在我生命裏確有一盞燈,亮着。在幽暗之夜,在邊緣,在異鄉,在路上,在我絕望的時候。可我卻成不了那盞燈,我只是一個靠近燈火,走進燈火的旅人。——《滋味》二0一三年十二月十三日。不自覺地讓人想起了魯迅先生。有個評語很恰合:我的心裏響着嗩吶,聽着悠揚,聽着也哀傷;我的心裏有一幅畫,山頂上埋人,山底下迎親;我的心裏有一句台詞:擦乾了血跡,葬埋了屍體又上戰場。

蘭脱俗而不避世,不驕矜。蘭的天性裏不會被複制和變異,不與世間做交易,生於空谷,安靜地生長和綻放先生對蘭的映像,更像先生的品性。先生心地純淨,幽雅澄澈,總之沒有好的人品、誠摯的本性寫不出優秀的作品,做人厚道樸實,格調高雅會得到同類人的欣賞。物以類聚,人以羣分。惺惺相惜。

先生對愛的呼喚和渴望,默默在心底氤氲着,不自覺地蔓延,讓人心疼不已。我躺在熱乎乎的炕上,姑媽和姑父忙裏忙外,準備吃的東西,那些味道就是我童年的,童年模糊的記憶裏媽媽的味道,那間屋子裏的空氣温暖、柔和、恍然夢裏。而那間屋子就是一個搖籃,晃啊晃啊,悠悠的,我躺在裏面不曉世間不曉人間。——《痛並幸福着》。一個對母親沒有記憶的孩子對母愛的眷戀、渴望。既貪婪又滿足,讓所有具有母愛享受母愛的人心疼。先生在《女先生》的文章裏也有類似的描述。母親不是簡單的一個女人,不是一個個具體的人,是愛化身出來的一個概念,這樣想,便釋然。“——《-最後一個人》。這是一個成年男人對母親和母愛敬畏的獨特感受。

我們想追尋的路有過艱險,隨着空間的變換和時間的推移都不再感覺漫長,拋下了許多悽婉和悵然,哀而不傷。早已消逝了豪邁、奮激和高昂,徒留一份真摯滋養身心!沒有資本的我們,定然也沒有任性的理由。我不知道超然物外的生活和境界是否還要追求和嚮往?還是無奈?我想,倘若能過上精神開朗、意氣高昂的生活畢竟還是不錯的!

先生自放自適自樂,領略自然風光,心境會多份幽雅寧靜博大的感悟和體會。於是先生讀千卷書,行萬里路。攜兒子走遍了祖國的山山水水,大地印下了下了他們雙腳的深吻,森林山谷都回響他們叩響的足音。先生書寫文字,兒子用攝影珍藏記憶,後來開了一個名叫”汪涵朝鮮藝術家精品畫廊“

我對先生的認知僅侷限文字裏的意會,定然很膚淺,本意是想表達出其中音韻和奧妙來,終於未能如願。力不從心不是詞彙本身的問題,而是我運用的不夠靈光,不夠精準。但還是固執認為先生學識淵博卻不以為傲,寵辱不驚,不卑不亢。是一個其心靈磨礪、頓挫超於尋常孤獨的有諸多感悟的智慧之人。

而今,對很多東西已無慕豔之意,但面對先生的達到的精神境界,儲備如此豐富的知識,還是有些垂涎。我願意拿出我全部擁有來置換,恐怕先生也不會同意。也許真這也正是先生所追索的。倘若感興趣,可以閲讀先生的文字。隨意的一篇文章,隨意的擷取的一段,都能讓你體會經得住推敲的文字魅力。我的表達或許不夠精到,但並未誇張。

”我一生有寫不完的文字。即使這些文字永遠也登不上殿堂,這些不構成我的遺憾,文字,歲月的祭奠。“這是先生對文字的鐘愛、痴迷和詮釋,和對書寫文字的目的。不經意間道出了文字的魅力——也是對我們經歷的歲月最好的祭奠。我是不想對文字撒謊,對自己內心世界撒謊,我做不到敷衍和討乖。這世界謊言已經太多,像空氣一樣。同樣,我的表達也不精準,但是真心的。因為我也不想對因文字撒謊而蒼白。

(我寫的文字不只隱藏而是丟失,我自己也看不到了。我知道它不完美但畢竟是我“親生”,發出啟示可有尋找回我“孩子”的可能。切切希望不要隨意“抱走”我的孩子,應到提前告知或自己隱藏或修改。鬱悶)

散文隨筆

標籤: 散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l4rxd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