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中秋月抒情散文

中秋月抒情散文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八月十五中秋夜,皓月當空,漫步在月光如霜的庭院中,寒鴉棲樹,冷露沾濕了桂花。思緒在這清冷的月色裏遊蕩飄逸,不由使我懷想起故鄉的中秋。

中秋月抒情散文

八月中旬,家鄉正是五穀成熟收穫的時節。鄉親們起早貪黑地站在田地裏,摘棉花、打芝麻、拔花生。一片繁忙喜悦中,他們依舊不忘忙裏偷閒,祭月慶豐收。

敲桂花,摘石榴,團團圓圓過中秋。兒時,每到中秋臨近,奶奶便忙碌在院子裏,把白布鋪在地上,然後踮起腳,輕盈地敲打桂花。黃白的蕊兒像雪花揚揚飄落,頃刻間,滿地沁人的.花香瀰漫農家小院。碎碎柔軟的桂花,經過奶奶的巧手,晾曬兩天,就變成了美味可口的桂花糕、桂花餅、桂花粥,從仲秋一直吃到冬至,香甜我整個童年。

月到中秋分外明,就在這花好月圓的夜裏,搬出几案,放到庭院中央,擺上石榴、棗、葡萄等新鮮水果,祭拜月神。全家老少其樂融融地圍坐一起,吃月餅,賞明月,聽爺爺講“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的神話傳説。

如今,在這閤家歡聚的中秋夜,獨自在異鄉,推窗遠眺,天邊的一面玉盤月,遙遙地鑲嵌在漆黑的蒼穹上。月華如水,傾灑房屋、樹梢和道路。遠處彷彿飄來渺茫悽清的鄉思調,温婉柔情地拍擊着我的耳膜,頓時心中愁腸百結,傷感萬千。舉頭望月,喃喃自問:鄉關何處呢?

明月啊,明月,亙古不變的明月,千百年來,已經漸漸成為了中華文化中“旅思懷鄉”情感的載體。它不但高掛在朗朗深遠的夜空中,而且一直行走於《詩經》、唐詩宋詞裏。讓文人墨客沉浸在自己營造的意藴中,發感慨,提出詰問。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言簡意賅地道出遊子的失意和坎坷,流露一股濃濃的鄉愁之情;李太白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如此瀟灑風流地與明月對飲,令人羨慕敬佩;蘇軾的“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讓人望月興歎人生的變化無常,引起無限的傷懷惆悵……

其實,漫漫人生中,每個人的頭頂上都懸着一輪明月。當境遇波折、悲傷無奈時,它便照亮旅途,慰藉我們疲倦孤獨的心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jqx4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