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人物名片桑弘羊經典散文

人物名片桑弘羊經典散文

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漢武帝時大臣。《史記·平準書》載,桑弘羊系洛陽商人之子,13歲時"以心計"入貲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漢武帝賞識,被委以重任,歷任大農丞、大農令、搜粟都尉兼大司農等要職,統管中央財政近40年之久。終武帝一代,桑弘羊忠心耿耿,聚斂資財以增強國力,為武帝屢敗匈奴,多次出巡耀武揚威,打通西域,開發西南等奠立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其理財之功連對之十分不滿的司馬遷也不得不擊節讚揚,稱弘羊時代"民不益賦而天下用饒"。

人物名片桑弘羊經典散文

財經改革見成效  三大支柱強國力

桑弘羊除推行鹽鐵官營外,還大力推行均輸法和平準法,大大增強了漢武帝時代的財政經濟實力。這些做法在歷代都有借鑑意義。

元鼎二年(前115年)桑弘羊為大農丞時,就開始試行均輸法。什麼是均輸法呢?就是各郡國上交中央的貢品,一律按照當地的市價,摺合成當地出產的產品,交納國家後,由均輸官統一調運到缺乏這些產品的地區出售。這樣不但各郡國再也不用為了貢物而派人四出採購物品了,而中央政府卻借貨物的地區差價,從中獲得了很大利潤。顯然,均輸法對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有利,也減輕了百姓的負擔,打擊了商人的暴利。但是在均輸法開始實行的時候,由於鹽鐵這兩項重要的貨物還把持在孔僅的手中,所以均輸法還難以全面地鋪開實行。

當桑弘羊代理大農令後,一方面由於均輸法試行了五年,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另一方面鹽鐵等一切財經大權,這時都已掌握在桑弘羊的手中,因而他開始在全國普遍地推行均輸法。他在向各郡國派出鹽鐵官的同時,也派出了均輸官,由於鹽鐵是均輸的兩大重要物資,所以某些地方均輸官可能是由鹽鐵官兼任的。因為這些均輸鹽鐵官,都是由大農部丞十人統一管理。均輸法在全國推行之後,貨物的流通渠道比較暢通了,國家在全國各地徵的貢賦,通過均輸官源源不斷地運到首都和邊疆地區,因而大大地加強了漢武帝對外鬥爭的經濟實力。

平準法是桑弘羊為了配合均輸鹽鐵政策的推行而實行的另一項經濟改革。過去,西漢中央政府各部門所需的物資,都是由各部門自行採購。由於各部門採購的貨物多而又比較集中,為了按時完成採購任務,各部門的官員之間互相爭購,因而哄抬了首都的物價,這不但對人民生活有影響,也使國家吃了虧,商人得了暴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桑弘羊在鹽鐵均輸政策實行後,由於國家手中已掌握了大量的物資,有經濟實力可以控制首都的物價了,所以他又創立了平準法。

平準是桑弘羊在首都設立的一個機構,它通過國家掌握的由大農諸官和各地輸進的貨物以及工官制造的產品,在首都市場上貴賣賤買,以穩定首都的市場物價。中央各個機關採購物資,也就可以從平準官那裏以平價購到所需的東西。所以平準法的創立,不但解決了均輸官運到京師的多餘貨物的出售,也解決了政府一些部門對貨物的採購,由於它溝通了政府各部門之間貨物的供求,因而就減少於市場物價的波動,打擊了投機倒把的商人。從封建政府的利益,還是對人民羣眾,平準法的實行都是有利的。

鹽鐵、平準、均輸,這是桑弘羊整理和改革財政經濟的三個支柱。在漢武帝好大喜功,連年對外進行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國家的財政開支急劇增加。桑弘羊此時擔任封建國家的主要財政負責人,他能在不太多地增加農民賦税負擔的情況下,滿足漢武帝浩繁的財政需求,這確實是一大功勞。所以他一直受到漢武帝的信任和支持,不是沒有道理的。

推行幣制改革  穩定市場漢朝初年,國家對錢幣的鑄造採取放任的政策。當時不但錢的大小、輕重不一,錢 幣的重量與實際重量相差懸殊,因而盜鑄錢的風氣盛行,影響了經濟的正常流通和通貨膨脹。到了漢文帝五年(前175年),政府更撤除了禁止私人鑄錢的命令,放任大家自由鑄錢,因而幣制更加混亂。一些豪強和大商人,常常在銅內雜入鉛、鐵,鑄大批的'劣錢來謀取暴利。政府雖然一再禁止和打擊,但因為有利可圖,而且鑄錢者又多是一些有權有勢的人物,所以並不能制止私鑄的大量劣錢混入市場,破壞社會的正常經濟生活。

漢武帝為了整頓財政,曾在元狩四年(前119年)整頓過一次貨幣,但效果不好。當時造了三種貨幣:一是皮幣,用禁苑裏養的白鹿皮製成,每個一尺見方,上面還繡上五彩花紋,每個值錢四十萬,它是作為諸侯王朝覲皇帝時墊璧的禮品,所以只在上層貴族中流通和使用,另一種是白金,這是用少府庫存的銀、錫作的合金幣,分值錢三千、五百和三百三種;第三種是取銷半兩錢改鑄的三銖錢。還規定,盜鑄錢者要處死。這次改革因為品類複雜,幣值的規定又不合理,所以不但使用不便,而且一些人紛紛去盜鑄比值很大的白金幣,所以第二年就放棄了三銖錢而改鑄五銖錢。當時雖然因盜鑄錢政府抓了數十萬人,仍不能制止盜鑄劣錢,所以市場和貨幣仍然比較混亂。

元鼎四年(前113年),為了徹底整頓貨幣,漢武帝採納了桑弘羊的意見。他的意見主要是:取銷郡國鑄錢的權利,由中央政府指定掌管上林苑的水衡都尉下屬鍾官、技巧、辨銅三官分別負責鼓鑄、刻範和原料;郡國把所鑄的舊錢銷燬,把銅送到中央;廢除過去鑄的一切錢幣,而以上林三官鑄的五銖錢為全國唯一通行的貨幣。

這次幣制改革是成功的,從此以後基本上制止了私鑄劣質錢幣的流通,從而不但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而且穩定市場和流通,起到了鞏固西漢統治的作用。為什麼這次整頓貨幣比較成功呢?因為這次貨幣改革,首先將全國的銅材集中在中央,由上林三官統一調撥,使私鑄者得不到鑄錢的原料;其次,價格標準與重量標準一致,這次所鑄的三官五銖錢,實際重量也是五銖,因而減少了貨幣毀銷改鑄的流弊;第三是鑄幣技術提高了,鑄造的工序比較複雜,盜鑄者造起來比較困難,得不償失。

這次幣制改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將鑄幣權完全收歸中央政府的一次創舉,它最終將漢朝的幣制穩定下來,使漢朝的五銖錢成為質量穩定的錢幣,一直流通至隋朝七百餘年而通行不廢。這與桑弘羊的經濟思想是分不開的。

趙過發明三腳耬  至今還有農人用

漢武帝時代的搜粟都尉趙過推廣代田法,取得了用力少而得谷多的良好效果,其中也與他曾設計、創制和使用了"皆有便巧" 的 耕、耘、下種等生產工具,並傳授了"以人挽犁"等增產操作措施大有關係。

趙過總結勞動人民經驗並吸收前代播種工具的長處,發明了三腳耬車。東漢崔《政論》記載説:"三犁共一牛,一人將之。下種挽耬,皆取備焉。"三腳耬,即耬車,下有三個開溝器,播種時,用一頭牛拉着耬車,耬腳在平整好的土地上開溝進行條播。由於耬車把開溝、下種、覆蓋、鎮壓等全部播種過程統於一機,一次完工,既靈巧合理,又省工省時,故其效率達到"日種一頃"。三腳耬車系從獨腳耬、二腳耬發展而來。獨腳耬大約起源於鐵製農具比較普遍使用的戰國時期。

三腳耬功能多,效率高、溝壟整齊、寬窄劃一,深淺均勻,因而為高產低耗創造了條件。我國北方直到建國前,甚至現在,耬在生產上還起着重要作用。在我國農業史上像趙過這樣有獨特創造和貢獻的高級農業官員是不多見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dzpog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