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臨街小吃-散文隨筆

臨街小吃-散文隨筆

留心一下就會發現,城鎮裏小吃的店鋪不管大小都是臨街的,原因非常簡單,人們選擇小吃圖的就是簡單方便,店鋪臨街抬腳即可進去,進得店來,三下五除二吃完走人,上班或者趕車都不耽誤,如果在深巷裏面呢?以為味道鮮美,端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架子,但人們弄個小吃犯不着那麼羅唣的,那店鋪怕是用不了多久就會自信中倒灶關門了。

臨街小吃-散文隨筆

小吃裏小的意思一是方便二是簡單,方便簡單是小吃的特點,所以有人喜歡在小吃前面加上簡單兩個字,稱其為簡單小吃。但小吃雖然方便簡單,在口味上也是要狠下一番功夫的,否則就是再方便恐怕也很難吸引顧客光顧。在口味上下功夫更多考慮的是在地方特色上。一般人都有一個喜好,就是每到一個新鮮地方喜歡去尋找一些地方特色風味小吃,哪怕那地方風味並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也要請親口嘗一嘗,以用舌尖記憶自己的旅行經歷。

所有地方風味特色小吃幾乎有一個共同特點,即幾乎都是從村野走向市鎮、從普通百姓私家餐桌走向街麪店鋪的,它們的製作方式和口味特點原本都是很私密化的,是切合私人化的生活需要而產生,因為有着私人化的特點,它們的原始狀態往往是被認為是拿不出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但越是這樣越帶有鄉野之氣,越帶有地方文化特質,越能夠讓人感受到當地人的生活習俗,因而也就越能激起人們尋幽探賾的興趣。地方特色小吃由私密走向大眾、由鄉野走向市鎮,是意識的改變,觀念的進步,是市場經濟發展的結果,更是南來北往的人的口福。

深圳是移民城市,東西南北的風味小吃應該不難遇見。那回剛到深圳,大家推薦我去吃腸粉。坐下來吃的時候,我問腸粉兩個字是怎麼寫的,説是腸子的腸,看着面前盤子裏白色的成片狀的東西,我怎麼也不能把它和豬大腸之類東西聯繫起來,就很奇怪怎麼會用這個腸字,模樣不像,製作的過程也沒有什麼關係,總之是怎麼也不能夠產生由此及彼的聯想。腸粉的材料其實就是米粉,製作成功後成包片形狀,盛進盤子裏,旁邊放幾根娃娃菜葉,娃娃菜葉白裏透黃,顏色和輕輕地澆在腸粉上的麻油非常協調,整個看上去清爽養眼,説得上秀色可餐。腸粉嫩而細膩,因為有麻油和娃娃菜葉的搭配,清香的味道略顯濃重,有些嗆人,多吃估計肯定是不行的,但腸粉屬於早點,一份腸粉很快就吃完了,吃完之後那淡淡的嗆人的清香轉眼就會變成美好的回味。深圳的腸粉不貴,四塊錢一份,但我見過在同一條街上同樣的腸粉有賣四塊也有賣五塊的,不知道怎麼會有這樣不合行規的情況出現。

去桂林,桂林有什麼特色小吃呢?米粉呀。被問到的人直截了當地這樣告訴我。走在桂林的街巷裏,用不着特別留意,隨處就可以見到賣米粉的店鋪,店面有大有小,有的特別正規講究,看上去頗有一些檔次,有的則很隨意,服務對象定位在將就着隨便弄點吃的就完事的顧客羣體。照我看來,桂林的米粉和深圳的腸粉應該是一個系列的小吃,原材料一樣都是米粉,都很細膩白嫩,只是製做的方法不同而已。在深圳買腸粉時,只需站在門口吆喝一聲説來一盤腸粉,端出來的就是那樣一個和出現在所有人面前一樣制式的食物,桂林米粉賣法則有不同,可根據自顧客己的需要現場定製出酸辣鹹甜不同口味的來。

我對桂林的米粉不是太有興趣,住了七天只吃過兩次,但對吃到過的一種糯米飯糰倒是很有些留戀。

要説那種糯米飯糰也算不上純粹的地方特色小吃,我的家鄉也有,但兩相比較卻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家鄉的糯米飯糰是用要幹未乾的.濕毛巾裹着捏成的,形狀是紡錘形,裏面夾着油條、鹹菜,或者火腿腸等充做餡;我在桂林吃到的是用抄板抄起糯米飯和其他各種配料一層一層在瓷碗裏按壓成的,是圓形的,裏面的餡有三四個種類,口味也就豐富不單調了。這個賣糯米糰的小店就在我住旅店的街對面,頭一回偶然吃到以後每天早晨出發路過時都會在那裏停下來,要一個糯米糰和一紙杯豆漿,站在路邊就吃喝起來。平時我最討厭在大街上邊行走邊吃東西,也不喜歡蹲在路邊吃,但是做一個旅行者出門在外就顧不了那麼多了。雖説這站在街邊一手拿着糯米糰一手捧着豆漿的吃相和文明的距離差了一點,但吃糯米糰這樣簡便的小吃和啃麪包差不多,站在街邊或者是邊走邊吃,也就沒有什麼好顧忌的了。

一個人用什麼方法用餐和吃的是什麼是有着很密切關係的。小吃圖的就是快速便捷,小吃的製作程序、製作出來的樣式也都是圍繞着快速便捷這樣一個需要主旨設計出來的,因此對小吃用餐方式的選擇也不必要那麼拘泥於形式,大可隨心隨意一些,如果把小吃吃得太正規,反倒顯得有些迂腐和滑稽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dp0ly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