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今夜邂逅春雨心抒情散文隨筆

今夜邂逅春雨心抒情散文隨筆

昨夜在我們這裏下了入春以來第一場春雨!

今夜邂逅春雨心抒情散文隨筆

由於天氣冷的緣故,細細的小雨滴裏還夾着片片雪花,在潮濕的春風裏飄飄揚揚,給這個初春的夜色增添了一份別樣的心情!

這樣的春夜,暮色沉沉,細雨飄飄,在我生命的歷程裏已經有過許多次,可唯有今夜,這份心情在文字裏駐留!

也許是以前的忽視,還是自己根本就沒有覺察,曾一度在寒風裏乾旱了許久的心,對這場春雨便格外有一份久久的期待,深深的留戀!站在細雨裏,被漆黑的夜色包圍着,任憑春風有多少寒意撲打在我的身上,可在我心裏卻寫着一份別樣的文字!這春天的雨,淅淅瀝瀝,能給舞着的春風多少遐思?能給步履的人多少回首?我不是春天裏的一片綠,可這春天的綠卻將我的心染成一片綠色的海……

如今的北方,春天的腳步雖已走過許多山脈,但是,冬天裏那份久別的寒意依然留在這裏,讓人們的視線無法走出這冬天的風景!

暮色沉沉,思緒在掙扎,我在這雨夜裏尋覓、傾聽與思索!

在北方,初春的風,依然還保持着冬天寒風裏的彪悍,穿越樹林,許是在號召着新生的力量;越過草地,許是在與某些東西強烈地對抗。這初春的風不知吹亂多少人的頭髮,吹亂了多少人的心懷?吹走了多少人的眼淚,沿着這些風吹的痕跡,或許是在這萬物甦醒的季節端頭,是想進行一場心靈的鬥爭吧!春風撲面,涼涼的,我突然在自己心裏萌生了這樣的念頭。是的,風,就是這樣的高傲,不論是在繁榮的城市,還是在空曠的原野,風就像季節的先頭兵,始終在歲月前進的步伐裏都吹個不停,而這春風,也給我們人們帶來了許許多多的渴望與夢想!

漆黑的夜色,模糊了我視線裏春天的影子,迎面而來的風,就像在墨香文案裏一篇徐徐的文字,這便讓我想起了出生我的故鄉,想起了家鄉的山川,想起了在自己屋後山坡上一望無際的田地,想起了在春天那些正在耕作的人們,也想起被歲月帶走的童年,隨着風,這份心情,不管是傷心的、快樂的,苦的、甜的,一切都湧上了心頭。因此,當佇立於這風吹來的泥土氣息中時,我的思緒一下子也由這座被霓虹燈色包圍的小城市回到了曾與我朝夕相的故土,故鄉的春,就像是一曲春天裏,儲存了我人生裏一段最甜蜜的記憶,兒童的歡笑,少年的夢想,青年的心思,一度都是在這個安靜的小村裏出發的……

手捧着從手指縫裏流走的春風,細雨像心思掛在手指,我不知道,春風的影子曾是多麼的婀娜,但那春風拂過人的臉龐,拂過高挺的樹木,拂過一座又一座山川的温馨,便留給我們少年人的卻是無盡的遐想。

今夜的雨,今夜的風,今夜的日子,今夜的人,今夜的事,是那樣能夠平平淡淡的,春風在繼續,三月依舊給人們剩下燦爛的光景,只是我們人生裏那些浪漫的日子,永遠成為了我們生命裏的一段文字。

想到這些,我長長的歎了一口氣,原來轉身的日子竟似在眼前!

好雨知時見,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萬物潤無聲……

沐浴着春夜裏的細雨,就想起唐朝詩人杜甫的《春夜喜雨》,熟悉的詩句就像是春天裏瑰麗的記憶,每逢在春天來臨的'時候都會像春天的雨那樣一遍又一遍地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人生是一個旅行的過程,文字卻是一個回味的人生,當閲讀那些曾經的風景變成一行行文字時,我們自然就會在那些記載的文字面前歎息、眷戀、徘徊與憂鬱……

讀着這些文字,春天的風,春天的雨,還有那春天的陽光,又一次悄然從我的身邊溜走!

今天是日本大地震第十天啦,十天前留在這個春天裏的海嘯與地震依然成為全球在這個春天關注的焦點,此事儘管離我們很遙遠,但是,每當面對那一幅幅在海嘯裏的鏡頭時,眼淚依然能打濕我的眼角,我為自己活着而慶幸,人類的生命和宇宙的災難相比,何等的微不足道,我想,活着就要開心地活着,活着就要去為我們的日子祝福與祈禱,這也是今年春天給我留下最真的體味!

三月春雨滋潤了大地,又何嘗不潤濕我們每一個人的心情?

頭頂上的雨繼續下着,就連那黑夜的風,也都在這夜色裏不求什麼地彰顯自己的追求,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又何嘗不值得我們去尊敬?

原以為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春雨,淅淅瀝瀝的,還是將我人生的記憶漸漸從上一個季節拉向這下一個季節,我眼前一片亮麗,那青青的小草,正在這春風裏細雨裏,悄悄地成長着!乾枯的樹枝變成青色,甚至,就連那一度被寒風掩蓋的小山丘,此刻,也敞開自己的心懷,去迎着這個春天細雨帶給我們的一份份微笑!

這該是一份何等異樣的心情,留下一份傷痕,更多的是一份期待!

回首三月,幾多美麗幾多憂愁,幾多夢想幾多心傷,幾多開心幾多舒暢。而在這有着太多憧憬的季節裏,一切都得從這裏開始!

一年之際在於春,行走在這如此地催人上進三月,那麼,我們還在猶豫什麼呢?全身心投入吧,珍惜現在,我們的人生就會被春天染綠,那一份人生,無論是一篇怎樣的文字,都可以打動我們的心!

於春夜之雨,我便想到了上述文字,是一種記憶,也是在春天裏我對未來一份最真的祝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822302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