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散文 >

看大戲——樂平民俗散文

看大戲——樂平民俗散文

看大戲——樂平民俗(一)

看大戲——樂平民俗散文

某同事家住農村。今日邀請大家前往家中看戲。

進入臘月,樂平鄉鎮多處村莊陸陸續續唱響開鑼戲。什麼接渡,鎮橋,禮林,後港,張燈結綵,敲鑼打鼓,辦酒席,唱大戲,熱鬧非凡。

本地有個不成文的風俗:每當村裏唱大戲時,將是村裏至高無上的節日,家家户户借桌子,買很多好酒好菜,遍請親朋好友前來看戲,朋友多的人家,唱戲期間一頓飯要擺7,8上10桌的席,很多好客的鄉親甚至是請大廚來操刀做菜的,民風甚是淳樸。

今天,就是這種情況。提前下班,10幾個同事浩浩蕩蕩駛往鎮橋兔叻村。可能村名不一定對。因為土話過於原汁原味我總是難以體會其精髓。我們銷售部三大美女加財務一小妹,擠同事一部銀灰色福特,生產部的大姐和幾個業務經理搭領導的廣本,剩餘幾個年輕力壯的就駕着倆輪子的廣本,在寒風中呼嘯着追趕我們的車子,每追上一次,就怪笑着,在頭盔和風帽中展示着形形狀狀的鬼臉。

開車將近有40分鐘的樣子,才來到同事的村子。打下在城市長大的我,從未見過一個村子居然能有如此熱鬧與喧譁。人聲鼎沸這個詞用在此處仍嫌不足。應該説,這簡直就是火山口,熱情噴薄光彩四溢。車子在臨近村莊的時候就開始堵車。在通往村中路口的馬路上就停了老長一溜車。進村之後,通往同事家中那短短一條鄉間水泥路就擠塞得水泄不通,到此時,乘車還不如走路快。各式小車,三輪車摩托車,在鄉村甬道上一較短長,喇叭聲五花八門,彰顯着車主的個性與實力:有理直氣壯地直按個不停的主,粗豪大嗓地響。有扭扭捏捏很婉約地哼哼,也有比較温文含蓄地按節奏地響。總而言之,光是這些各具特色的喇叭鳴唱聲,就足以構成一出別具特色的戲品。

在螞蟻般慢慢挨向同事家的途中,可以看見村民家家户户張燈結綵,喜氣洋洋。每家基本都擺幾張桌子。從堂屋一直襬到院子裏。偶爾有幾家村民,房子還沒有砌起院牆,也沒有來得及外裝修,裸露着土製的紅磚。家中的客人直接就佔據了村道,圍坐在幾張油漆剝落的小圓桌旁,吆五喝六興高采烈地划拳,觥筯交替唾沫四濺。氣氛煞是熱烈。

到同事家一看,只有咋舌的份。同事家一棟別墅般新建的三層樓,白瓷磚鑲嵌着一圈青色瓷磚。有尖頂。尖頂之上覆蓋了一層紅色琉璃瓦,很漂亮。偌大一個客廳,擺了有四張小圓桌。而院子裏也擺了四桌。院子裏臨時支起一個棚,從廚房裏牽出幾支200瓦的大燈泡,在明晃晃地閃着。有一盞燈吊得偏低,而臨時請來端菜的鄉人個子偏高,每穿行一次,那盞燈就在他肩膀上晃動一次,把他的影子一分為二,地上一半,牆上一半。而恰逢此位仁兄很愛做“細緻”,頭上還掯着頂偏綠色的帽子,搞得我們幾個女孩子偷偷地笑個不停。

同事們一行12個。愣是親密無間地擠在一張最大的圓桌旁,等着戴綠帽子的仁兄一托盤一托盤地上菜。

幾乎是按擺酒席的規格上菜:四大葷是紅燒豬腳,清燉老母雞,雞心蒸蛋,蘑菇燉豬肚。六大冷盤有白切樂平狗肉,皮蛋,手抓肉,紅燒魚凍,花生米,烤鴨。炒菜則是些什麼爆炒豬肝,荸薺炒肉,年筍海帶諸如此類的菜品。中間一盆大雜燴,還有最具鄉間特色的漂圓湯,因為是用熬了一鍋土豬肉熬煉而成的高湯來做的菜,味道異常鮮美可口。

大家敞開肚皮,可勁地吃,吃得很是酣暢淋漓。有幾個年長些的同事貪杯,早在5啊6啊地划拳。我們不喝酒的幾個,吃得撐到喉嚨口,手挽手勾肩搭背地在同事家人的引領下,穿越水潑不開的人羣,站在了戲台下。

戲台還為來得及油漆。聽同事家人介紹説,此戲台只是初建竣工。唱這麼一齣戲,名曰“破大戲”。好古怪的名字。鄉間唱戲,歷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於一個“財”字。不過是村委會借於斂財的機會與手段罷了。

自幼在廣東長大的我對本地風俗不甚瞭解。於是土生土長的同事們就解釋給我聽:一般村裏建個戲台全靠各家鬥錢。一般有規定,按369等各家攤錢。待修建成毛胚尚未油漆時,開唱一場“處女戲”,是為“破大戲”,然後光發請帖,邀請村中所有在外混得光鮮亮麗肥頭大耳的成功人士,還有全村出嫁之女,前來看戲打彩。據説各村對嫁出去的女生(讀sang),要求最低打彩標準有所不同。最少280至400,而高不封頂。

這是着實炫耀出嫁之女財力的絕好時機。因而會有某些嫁入殷實人家的女sang,互相攀比,包個幾萬塊錢的紅包來爭奪村中對第一名貴婦的最高禮遇。這種禮遇包括女婿,外孫騎馬,女sang坐轎,敲鑼打鼓地迎接,還坐祠堂最顯赫的位置,實為村中有實力的女子揚名立萬揚眉吐氣的風光時刻。

這是第一場戲。第二場戲多是選擇在對戲台粉飾一新,油彩煥然的時刻。此為“油大戲”。於是,村中出嫁之女又開始新一輪鬥富炫富的pk。村俗很公正,也很現實__誰包的紅包最豐厚,誰就是村中至高無上的女皇,享盡村人仰視崇拜的目光,得意洋洋地攜夫掑子騎高馬坐花轎。

作者流光瀲紫的文集

如水三月,一個人的靜

三月天流連花間偶然遇見了你,就在你不經意間愛已悄悄蔓延,停留在你的肩頭感受片刻温柔。眺望着日落山顛共度流轉瞬間,愛的宿命像是花朵美麗卻難長久。不經意淚水似流星墜落,等待轉世輪迴之後若你我能重逢,要一起飛向時間的盡頭。風雪中飄流一回首全是夢,下一次煙火綻放在哪個燦爛時空。不管別人説只為你往前走,除了你彩蝶已無雙飛夢,人海中獨自漂流盡是冷漠臉孔,你總能讓我看見生命中的彩虹。

——錦瑟

緩緩的旋律,在這迷離的夜晚甚是悠揚。三月,江南應該花開滿園了吧?青石橋頭,是否佇立了一位手執油紙傘的姑娘,等待郎君的歸來?漸漸消逝的古蹟,是否依舊殘存着過往的一段被時光掩埋的故事?

好久沒有沒有拿起被遺忘的角落的青毫,不知沾染了多少煙塵?素白的信箋,又被深藏在哪個角落?失落心情,隨着音樂的跌宕起伏,迴旋輾轉。寫一些語句,記錄一段往事,刻畫一場生命的段章。

三月,連綿不斷的細雨總是悄悄的滋潤着大地,不覺間,枝頭已有點點新綠;三月,整理好懶散的習慣,踏上奮鬥的旅程,充實這段記憶中的美好;三月,在無意中失去很多人,想念的,關心的或是被關心被思念的,都在濛濛細雨中模糊,繼而遠去。然,我一如既往地守在原地,努力着、奮鬥着、等待着原諒抑或被原諒,念着,想着,累了就寫下一句想你的心情,把失去聯絡的這段空白,一點一滴地耐心地記下來,等你突然想起還有一個我,只是小小的我,依舊傻傻地站在這裏,等你回頭摸一下我的頭,證明你回來了,或是隻是看我一眼,讓我感受到你的注視。

三月,我終於鼓足勇氣寫起你,雖然我們只是聊過寥寥數語,但還是用我拙劣的語言表達我真摯的情懷。你説你是一個如煙般的女子,不喜聊天,然,從你的文章裏依舊可以讀出你的孩子氣。你的每篇文字,總是帶有淡淡的傷,淡淡的痛,如細嫩的皮膚上被眾多尖小的針快速地刺着。願意和你分享自己搜尋已久發現的瑰寶;願意和千里之外的你,聊着一些細小的瑣事;願意在無人的深夜跑到你的空間,向你訴説心裏的不快,分享我的喜悦。對着屏幕,想象着你就在對面,用温柔的目光,像姐姐一樣安慰着我。可是,三月啊!正是春機勃勃的時候,我卻把你弄丟了……

三月,穿行在擁擠地人羣尋找温暖,傾聽輕快的音樂舒解疲憊的心靈,寫着柔柔的文字,嗅着沁香的奶茶,看着無盡的北方,等待着你。

我不確定每個人對依戀會如何表達。我只知道,最窩心的話只説給最信任的人。不管你們已經認識了多久,或者只有幾分鐘而已。人有時候就是這麼奇怪的動物,理智往往會屈服於心底叫囂最瘋狂的聲音……

三月如水,就像現在,伸出手融入細雨中,感受一個人的靜。剎那間,願化作飄落的雨絲,融入大地。三月似夢,一個人在夢裏繾綣反側,掙扎不休。三月若煙,裊裊不斷的悲傷。浮生若夢,錦瑟流年,唱不盡的清曲斷章,歌不完堅持等待。我,只是,一個人,守在時光的渡口,等你夢醒,記起過往,想起檸檬,歸來渡我!

老師的悲哀

某個學院,設有計算機、經濟管理、能源化工、文史政治等各學科,教書育人、培養出無數技術人才,是遠近文明的高等學府。然而在該學院有一位年輕教師,不學無術,以做工程為名,騙取了許多教授、領導、員工的閒散資金。

有人甚至反借朋友親人的錢、有人從銀行貸款,累累鉅款達八仟多萬元,全部用於炒股,幾年下來,血本無歸,把廣大老師們一生省吃儉用的積蓄全部葬送了,有人幾乎要傾家蕩產,上吊自殺。

簡單的民間借貸,挑戰了高級知識分子的智商,不是一個人失算,是大多數在上當,不是一個人白忙活了一生,是多數人把全家的幸福、辛勞全付之東流了,這就是斜惡的力量,不要看它渺小,微不足道,一經發作,勢如破竹,可以翻起驚濤海浪,可伶我們的傳統教育,可伶我們五千年的文化素養,怎敵不過蠢材的小小伎倆,這如同本拉登不用導彈大炮,而用水果刀逼迫駕駛員,炸燬了美國的世貿大廈一樣,其威力遠比最現代化的武器來的更為猛烈。

的確需要徹底反思了,不是那炒股者聰敏,而是我們廣大民眾都有愚氓的一面,可怕的是我們大多數人自認為自己最從各個角度看都是合格者,其實我們自身有很多短板,有些短板是會隨時隨地要命的,對此許多人認識不到這一點,而所謂的蠢材一眼就看清了我們的致命弱點,他以此為突破口對我們發動攻擊,其勝敗不言而喻。

唉,世事繁雜,我們不是吃這一虧,就感到永遠再不會上當,其實,更狡猾、更隱蔽的當時刻圍着我們在轉,我們不經意就上了圈套,且一當跟一當都不一樣,怎樣才能撥開雲霧,走出無悔的人生,恐怕是我們最重要的人生課題。

這種學問不是學校能夠學到的,不是天生聰敏就會擁有的,是需要正反知識融會貫通才能提煉的,而且要做好長期準備,不斷的更新、總結、反思,如同計算機的防病毒軟件,永遠需要升級換代完善新的程序,否則隨時隨地受到攻擊是最正常不過的事了。

2014.10.9

嫣然一笑,面對過往

人生就像一場夢,往往在夢醒之後,才懂得自己做的是對是錯,當然,錯了,就要付出代價。

時間或許會磨掉一切曾經的刻骨銘心,總有些東西永遠無法忘記的。我從不奢求太多,那樣就不會有太多旳失望。心裏有最深的柔情,放不下,學着堅強,不觸摸心底那一抹灼傷。一切都是徒勞。憂傷侵蝕了堅強。也許,在別人看來,我難以接近,他們怎麼會知道,我的心是脆弱的。我逃避所有情感上的糾結,因為我害怕再次受到傷害。所以我習慣了寂寞,一個人的寂寞。

莫名的就會想起許多往事。

輕輕撩起記憶那層薄薄的紗,那裏依舊隱藏着點滴的往事,從不曾遺忘,卻隨着時光的流逝,越發清晰。這一切影響着我的情緒,一直把這些最美的光影放在心底最深處,用塵封之名化作鎖鏈,將那一切鎖起。只是,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個定格的畫面,都有被思念的理由?我更不知道,是否你們也遇到過這樣一個相同的輪迴。

一場細雨能敲擊回憶的心門,一縷疏風能掀開記憶的輕紗,一粒微塵能勾起最柔弱的淚水,那麼,什麼可以止住傾城的悲傷?翻過逝去的那一頁韶華,留下滿滿的是記憶的傷,還有刻在心裏的卻是對往事的沉浮與眷戀,剩下的就是,那些曾經失去的,那些來不及擁有的……

憶一世的繁華,傾一腔的無奈,用一杯酒慢慢湮滅,然後,一筆帶過。曾經用傾城的温柔,卻未能挽住屬於自己的幸福。當一切殘忍的利劍指向我,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安靜的抽離這個愛恨交加的世界,漸漸地把情感擱淺、收藏。然後,拾起筆,用蒼白的文字記錄下那些斑駁荒涼的記憶,記錄下傷痕累累的結局。

心,已碎的徹底,那些無望守候的日子,都已塵埃落定。我不再記恨顛覆的時光、錯亂的流年。我把目光定格在周圍的唯美事物,用文字勾畫葉子飄零的聲音、花兒歌唱的樣子、小橋流水的瀟灑…我執着的堅持我的任性,不打算放棄。我用六年的時間祭奠曾經那一段悲傷,想隱藏卻偏偏欲蓋彌彰。我想,無論時間如何變遷,不管現實的如何殘酷,我都會用文字記下它們最初的模樣。心中的執着,隨着歲月的更替,漸漸變得淡了。也許是真的應該放開了。

人世間的離離合合,很苦,可也不失為一種美。

説什麼一世情長,彼此不忘;説什麼此生相依,地老天荒;如今是一言難盡,兩地悲傷;不會為誰心在仿徨,不會再為誰痴痴守望。曾經的種種,就讓它隨風飄逝,我會嫣然一笑面對過往。

淺紅色的青蛙

幾天前的一個夜晚,經歷了一件少有的事。

我剛剛要上牀休息,外面忽然狂風四起。風的翅子拍打着窗户,透出深冬的淒涼。

此時,對面大樓上的燈光也正在相繼暗下去,我熄了燈,漸漸地開始入夢了。朦朧中,只感覺右邊的臉頰被濕漉漉的“嘴脣”吻着。我一下子驚慌了,用右手摸摸臉兒,啊,握住了一隻小青蛙。我急忙伸手打開燈,看到的正是花房裏的青蛙。

今年冬天雖然冷,但是小區供暖特別好。晚上休息時,除了鎖緊防盜大門以外,屋子裏其它的門都是敞開着,小青蛙就是從花房進來的。它穿堂入室,竟上了我的牀。

一共逮着了三隻。一隻在我臉上,一隻在枕畔,第三隻在我的大被子上面。

我走進花房,池子裏原來是有十幾只小青蛙的,現在卻一隻也沒有了。我愣了,這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到底是因為什麼原因,它們齊刷刷地都跳出來了?這會兒,池子裏似乎還有着它們的足跡。我把拾到的三隻放進去,現在,獨看這三兩隻,如點點荷染,一團一團,擴散着。

多年前,曾在一位長者的書齋裏見到齊白石老先生的一幅畫,畫上面有一條小溪順流而下,溪裏有幾隻俏皮的蝌蚪。分明見到的是蝌蚪,取名卻是——蛙。看着看着,我眼前好像出現了一羣活蹦亂跳的青蛙,把一條小溪鬧得彎彎曲曲。高人真是有他的高明之處,我默記於心,直至今日。

淺池裏飼養的是一羣淺紅色的青蛙,身上一點雜質都沒有,真實的名字是叫——金蛙。它們的個頭是長不大的。這種蛙農村的田野裏很少有,倒是花鳥市場裏有賣的,像賣小寵物似的。它們主要吃蟲子,我常去那裏買。冬天了,河流山川都結冰了,花市裏也無人在賣,我就把在秋季裏為它們準備在冰箱裏的大蝦取出來,解凍以後來餵它們。

青蛙是兩棲動物,顏色因環境而不同,通常為綠色。生活在水和靠近水的地方。七十年代我曾去過農村,那個地方是一望無際的水田。每當雨後傍晚時分,落日之下,一段一段的田埂上就會出現一層密密麻麻的小青蛙,像大拇指般大小,一水兒淡綠色的,非常可愛。這時我走路就會格外小心,兩隻眼睛目不轉睛地看着田埂,很不忍踩到它。有時無意中踩到一隻,我就把腳使勁抬起來,許久不再敢放下,心裏那個難受啊,像被小刀割疼了……

以往,那一羣金蛙都在池裏的時候,個個鼓着大肚皮,張着嘴巴,小小的身子卻彷彿要吞吐兩江似的,使得淺池泛起漣漪。有時我往水裏投食,它們先是四處驚散,然後再試探着靠攏。偶爾也跳出來,在花房裏,我給它們留出了一條道,讓它們輕鬆地來去。

如果它們四肢收在一起,個頭還不足一元硬幣那麼大,但每天忙忙碌碌,蹦蹦跳跳,那種活潑勁兒,實在叫人快活。有時為爭一隻小昆蟲,幾隻一起撲過去,一下子又一起撲空了。結果個個原地不動,像一羣木偶似的,如同時思考一個問題。

清晨,它們睡了一夜醒來,最願意跑到花盆下面去扒泥土。然而花根多壯,它們是一點也扒不動的,隨後就蹲在那兒左看看,右看看,還不服輸呢。真是天下再小的東西也很少有説不得的。

第二天,從大連電視台的生活欄目頻道里得知,遼寧營口發生了4.3級地震。這種等級的地震對生活和工作無礙,人們都沒有任何恐慌。我只是説,小金蛙的反常,讓我想到了無意中的巧合。

淺池不大,但,是它們棲身的好地方。它們各自透着對生活的美好心智,跳躍,停歇。

沒有光芒,有光彩呢。

心,安放在文字裏

不知道什麼時候,我對文字的愛、逐漸變成了迷戀,它讓浮躁不安的我漫漫地心靜如水,雖然自己寫的不怎麼好,但我能從文字中找到自己想要的那份心安…

我們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紛擾複雜、喧囂浮躁、節奏極快的塵世中,穿梭於來來往往的人羣裏,行走在繁華的大街小巷間……身心都會疲憊不堪,可又無奈於現實的誘惑和名利的追逐,還得疲於奔命,即使在遠離城市的山村,人們的內心世界仍然無法平靜;曾經那種原生態的田園生活已不再滿足,而利益的碰撞在人們的內心越發飄忽不定、跳躍起伏。

心安,則成為現在人的一種奢望。

由於我們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活方式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受到的影響也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信仰都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我們選擇什麼樣的生活,最終目的要的是心安和快樂。

每當夜幕降臨、每當浸潤於寂靜午夜時,自己總是會靜靜思過,默默聽歌,淡淡寫文;一段段美好,一首首樂曲,一頁頁文字,一張張圖片都會讓我樂在其中。靜夜的美麗,總是讓我舒適與自在,那是一份安逸,那是一溪清泉,那是一片心海,那是一縷晨曦,那是一份心情,那是一份幸福。每當這時,我總是不會忘記用文字記摘着每天的.幸福。

敲擊着鍵盤去寫文,已經成為自己精神上的一種寄託,也是我有生以後感覺最為快樂的事情,每當夜晚寫文時,我會感到出奇的心安和幸福。

或許是家庭的環境,或許是自己的性格,或許是自己的追求,讓充滿誘惑的精彩世界擾亂不了我沉靜的心,感覺那些都不屬於自己。做為凡人都會有自己的煩惱和苦悶,然而我總是在提醒自己,快樂與痛苦全掌控在我們自己手中,就看我們如何去看待。

我喜歡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不想將來在我的人生中留下遺憾,所以我總是去尋找屬於自己的那份心情和快樂。

堅持學習和寫文,我不會放棄,因為文字帶給我愜意,文字帶給我滿足,文字讓我有種前進的動力,只有在文字中,我才真正感受到那種無比的心安。我不敢奢望去當作家,更不敢去靠文字功成名就,只想藉助文字的魅力來抒發自己的情感,釋放心中的壓力,記錄生活的點滴,讓文字在我的生活中充滿陽光。

文字,我已經離不開了,沒有文字,感覺自己會枯萎,只有在文字中,我才會內心充實,心靈滋潤。我把生活讀成詩歌,把感情寫成散文,把幻想當作劇本…

每當夜深人靜,我獨坐電腦前,一串串文字在鍵盤的敲擊中湧現,這時的我會漸漸遠離繁華塵囂的城市,遠離塵世中的虛榮和名利,讓白天煩燥不安的我享受着文字帶來的靜謐。

生活中不時會隨風傷感,期待轉變為失落……而文字不會,它懂我。在文字的世界裏,沒有界限,沒有條例,沒有框架,沒有約束。可以隨心所欲推開心門,將心交與文字,讓自己的心靈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的飛向遠方。

不知道誰的空間有這麼一句話,一字一景,一景一情,一情一生,這些足以感覺文字的唯美。

以心執手,以手寫心,斑駁了歲月,清淺了流年,繽紛了四季。一行行淡淡的文字,一幅幅唯美的圖片,一首首動聽的旋律,瞬間讓我心海澎湃,心安快樂。

以心為墨,以情為筆,在心靈的空間續寫自然,續寫感悟,續寫淡然的人生。

將心安放懂我的文字裏,讓文字沉靜如花,讓心淡如菊……

2015年2月27日晚

傾聽秋雨聲

“秋風秋雨夜,最是相思時”。每次聽到雨聲,總是莫名的高興,那就是人世間的天籟之音。

午後聽雨,聽的是意境。

一個美美的午後,一杯清茶,一本愛書,一張椅子,一塊陽台。窗外飄灑着柔柔的雨絲,打在玻璃上的斜線繪織成一幅優美的圖畫,而打在窗子上發出的聲音,給這幅圖畫增添了不少的活力,恰似一部有聲有色的風景宣傳片。

品一杯香茶,聽窗外雨聲,賞書中美文,觀雨中美景,全身心地與這塊淨土交融,心靈得到的是淨化!

夜半聽雨,聽的是寂靜。

最美的雨聲在夜半時分。整個世界都已沉睡,惟有她還在唱着動聽柔美的搖籃曲,像母親安撫着孩子入睡。聽那滴滴答答的雨聲,越聽越痴迷,以至於痴迷到自己融入到這歌聲的世界中。想像到每個雨點都是一個跳動的音符,隨風飄揚,宛如在演奏着一首優美的曲子,而自己也正是其中一個音符,為這首美麗的曲子增添一個不可缺少的音節。

夜半的雨聲顯得有些寂靜,也正是這份寂靜給夜半的雨聲增添了一份獨特的魅力。

清晨聽雨,聽的是夢境。

“一日之計在於晨”。清晨出門,一陣雨聲,一方沁人心脾的空氣,總能讓我感覺到這是童話世界裏的場景。與空氣來一個擁抱,和雨聲一起唱和,共同勾勒出這一天的夢,這一生的夢!

有夢就有遠方,這早晨的雨聲正是那夢想的鬧鐘!

秋雨的聲音是有生命的,秋雨的聲音是有靈性的。用心傾聽,用心感受,你會傾聽到屬於秋雨的內心,你會感受到屬於自己的世界!

最愛秋雨,最愛秋雨聲,那是天地之間心靈的溝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sanwen/0njo0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