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句子 >

周國平散文優美句子摘抄

周國平散文優美句子摘抄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以記敍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那麼,你會寫散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周國平散文優美句子摘抄,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周國平散文優美句子摘抄

散文優美句子第一部分

1、蘇格拉底在法庭申辯時所説的“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一語,在我看來是道出了哲學的根本使命,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義,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2、哲學的本意是愛智慧,愛智慧甚於愛一切,包括甚於愛生命。

3、蘇格拉底的結束語是:“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去活,誰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哲學家的幽默和達觀躍然眼前。莫洛亞引哲學家桑塔耶那的話説:“愛情的十分之九是由愛人自己造成的,十分之一才靠那被愛的對象。”

4、對於一個生命力旺盛的人,愛和孤獨都是享受。莫洛亞這本書的結尾句是説得很精彩的:“若將幸福分析成基本原子時,亦可見它是由鬥爭與苦惱形成的,唯此鬥爭與苦惱永遠被希望所挽救而已。”

5、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每個人的天性中都藴藏着大自然賦予的創造力。把這個觀點運用到讀書上,愛默生提倡一種“創造性的閲讀”。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當作正文,把書記當作註解;聽別人發言是為了使自己能説話;以一顆活躍的靈魂,為獲得靈感而讀書。

6、幾乎一切創造欲強烈的思想家都對書記懷着本能的警惕。蒙田談到“文殛”,即因讀書過多而被文字之斧砍傷,喪失了創造力。叔本華把讀書太濫譬作將自己的頭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愛默生也説:“我寧願從來沒有看見過一本書,而不願意被它的吸力扭曲過來,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軌道外面,使我成為一顆衞星,而不是一個宇宙。”

7、一個愚鈍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對他也是毫無用處的,他坐在一羣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不過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一種折磨。

8、每人都是一個神,然後才有奧林匹斯神界的歡聚。

9、愛默生説的漂亮:“當一個人能夠直接閲讀上帝的時候,那時間太寶貴了,不能夠浪費在別人閲讀後的抄本上。”

10、有兩種自信:;一種是立志上的狂妄自大,永遠自以為是,自我表現感覺好極了。

散文優美句子第二部分

11、半人半神走了,神就來了。

12、人類精神的逆反形式:大智若愚、大善若惡、大悲若喜、大信若疑、大嚴肅若輕浮。

13、丑角也許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

14、正經不是嚴肅,就像教條不是真理一樣。

15、蕭伯納説:“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沒有得到心愛的東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但仔細玩味,發現這話的立足點仍是佔有,所以才會有佔有慾未得滿足的痛苦和已得滿足的無聊這雙重悲劇。如果把立足點移到創造上,以審美的眼光看人生,我們豈不可以反其意而説:人生有兩大快樂,一是沒有得到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尋求和創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於是你可以去品味和體驗?

16、靈性是心靈的理解力。有靈性的女人天生慧質,善解人意,善悟事物的真諦。她極其單純,在單純中卻有一種驚人的深刻。

17、寄旅和漫遊深化了我們對人生的體悟:我們無家可歸,但我們有永恆的歸宿。

18、藝術境界和魔術境界都近乎遊戲。區別僅在於,在藝術境界,人像孩子一樣忘情於遊戲,現實融為一體。在魔術境界,兩者的界限是分明的,就像童心不滅而又飽經滄桑的成年人一邊興致勃勃地玩着遊戲,一邊不無悲哀地想,遊戲只是遊戲而已。

19、誠然,和歷史、宇宙相比,一個人的生命似乎等於零。但是,雪萊説得好:“同人生相比,帝國興衰、王朝更迭又算得了什麼!”

20、一味執著也和一味悲觀一樣,同智慧相去甚遠。悲觀的危險是對人生持厭棄的態度,執著的危險則是對人生持佔有的態度。但人生是佔有不了的。我們寧願懷着從容閒適的性情玩味它,而不要讓過分急切的`追求和得失之患佔有了我們,使我們不再有玩味的心情。

散文優美句子第三部分

21、不過,深刻更在於,無論獲得多大成功,也消除不了內心藴藏的悲觀,因而終能以超脱的眼光看待這成功。如果一種悲觀可以輕易被外在的成功打消,我敢斷定那不是悲觀,而只是膚淺的煩惱。

22、我們心不在焉,百事無心,覺得做什麼都沒意思,並不是疲倦了,因為我們有精力,只是茫無出路。並不是看頭了,因為我們有慾望,只是空無對象。

23、人,永遠走在從生存向存在的途中。他已經辭別獸界,卻無望進入神界。他不甘於純粹的生存,卻達不到完美的存在。他有了超出生存的精力,卻沒有超出生存的目標。他尋求,卻不知道尋求什麼。人是註定要無聊的。

24、由此可見,無聊生於目的與過程的分離,乃是一種對過程疏遠和隔膜的心境。

25、生命害怕單調甚於害怕死亡,僅此就足以保證它不可戰勝了。它為了逃避單調必須豐富自己,不在乎結局是否徒勞。

26、神話衰落,哲學興起,人要自己來解釋和安排一切了,他幾乎在躊躇滿志的同時就發現了自己力不從心。面對動物或動物般生活着的芸芸眾生,覺醒的智慧感覺到一種神性的快樂。面對宇宙大全,它卻意識到了自己的侷限,不得不承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卻並不能成為一個神,用愛默生的話説,只是一個破敗中的神。

27、我們終於悵然發現,與時光一起消逝的不僅是我們的童年和青春,而且是由當年的人、樹木、房屋、街道、天空組成的一個完整的世界,其中也包括我們當年的愛和憂愁,感覺和心情,我們當年的整個心靈世界。

28、塞涅卡説:只有不願意理屈才是被趕出,而智者願意,所以“智者決不會被趕出生活”。蒙田説:“死説不定在什麼地方等候我們,讓我們到處都等候它吧。”斯多葛派哲學家完全聽不見靈魂的呼聲,他們所關心的僅是人面對死亡時的心理生活而非精神生活,這種哲學至多隻有心理策略上的價值,並無精神解決的意義。

29、人人都得死,這能給我們什麼安慰呢?大約是兩點:第一,死是公正的,對誰都一視同仁;第二,死並不孤單,全世界都與你為伴。

30、自我意識強烈的人本能地把世界看作他的自我產物,因此他無論如何不能設想,他的自我有一天會毀滅,而作為自我的產物的世界卻將永遠存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juzi/jnd030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