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優雅的古詩

優雅的古詩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收藏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詩吧,古詩具有格律限制不太嚴格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優雅的'古詩,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雅的古詩

優雅的古詩1

1、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清。南朝謝靈運《登江中孤島》

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唐王維《使至塞上》

3、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唐李白《望天門山》

4、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唐孟郊《登科後》

5、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唐李賀《燕門太守行》

6、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許渾《咸陽城東樓》

7、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宋王安石《孤桐》

8、清風無力屠得熱,落日着翅飛上天。宋王令《暑旱苦熱》

9、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10、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憶江南》

11、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唐李商隱《樂遊原》

12、惟有日斜溪上思,舊旗風影落春流。唐陸龜蒙《懷宛陵舊遊》

13、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唐杜荀鶴《春宮怨》

14、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宋蘇軾《新城道中》

15、日暮北風吹雨去,數峯清瘦出雲來。唐張耒《初見嵩山》

16、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南朝吳均《山中雜詩》

17、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唐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18、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19、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馬致遠《天淨沙》

20、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21、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唐李紳《憫農》

22、日之夕矣,羊牛下來。《詩經君子于役》

23、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詩經君子于役》

24、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陌上桑》

25、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晉陶淵明《飲酒》

26、閒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唐李白《行路難》

27、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唐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

28、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唐崔顥《黃鶴樓》

29、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唐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3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唐劉禹錫《秋詞》

31、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唐白居易《觀刈麥》

32、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唐温庭筠《望江南》

33、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宋范仲淹《漁家傲》

34、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台。夕陽西下幾時回?宋晏姝《浣溪沙》

35、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説雞鳴見日升。宋王安石《登飛來峯》

36、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37、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近代龔自珍《己亥雜詩》

優雅的古詩2

1、山城過雨百花盡,榕葉滿庭鶯亂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葉落盡偶題》

2、何因不歸去?淮上有秋山。——韋應物《淮上喜會樑川故人/淮上喜會梁州故人》

3、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戴叔倫《過三閭廟》

4、船動湖光灩灩秋,貪看年少信船流。——皇甫鬆《採蓮子·船動湖光灩灩秋》

5、鏡水夜來秋月,如雪。——温庭筠《荷葉杯·鏡水夜來秋月》

6、秋鬢含霜白,衰顏倚酒紅。——尹式《別宋常侍》

7、天秋月又滿,城闕夜千重。——戴叔倫《客夜與故人偶集/江鄉故人偶集客舍》

8、秋風吹盡舊庭柯,黃葉丹楓客裏過。——王穉登《立冬》

9、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釋紹曇《頌古五十五首·春有百花秋有月》

10、潦水盡而寒潭清,煙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閣序》

11、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辨》

12、寥寥金天廓,婉婉綠紅潛。——李白《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

13、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韋應物《聞雁》

14、木葉紛紛下,東南日煙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蒼。——劉慎虛《暮秋揚子江寄孟浩然》

15、火龍鱗紅葉蕭蕭,金獸眼黃花冉冉。——張可久《南呂·一枝花·湖上歸長天》

16、玄蟬去盡葉黃落,一樹冬青人未歸。——李商隱《訪隱者不遇成二絕》

17、洞庭木落楚天高,眉黛猩紅涴戰袍。——魯迅《無題·洞庭木落楚天高》

18、黃鶯也愛新涼好,飛過青山影裏啼。——徐璣《新涼》

19、橫林搖落微弄丹,深院蕭條作小寒。——陸游《小園獨酌》

20、空庭得秋長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單。——王安石《八月十九日試院夢衝卿》

優雅的古詩3

1、只有一枝梧葉,不知多少秋聲。——張炎《清平樂·候蛩悽斷》

2、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3、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4、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淒涼。——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5、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李白《子夜吳歌·秋歌》

6、嘹唳塞鴻經楚澤,淺深紅樹見揚州。——李紳《宿揚州》

7、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李白《秋風清》

8、三千年事殘鴉外,無言倦憑秋樹。——吳文英《齊天樂·與馮深居登禹陵》

9、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

10、轆轤金井梧桐晚,幾樹驚秋,晝雨新愁,百尺蝦鬚在玉鈎。——李煜《採桑子·秋怨》

11、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李煜《長相思·雲一緺》

12、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望江梅·閒夢遠》

13、潭水寒生月,松風夜帶秋。——岳飛《遊嵬石山寺》

14、微陽下喬木,遠色隱秋山。——馬戴《落日悵望》

15、鄉書不可寄,秋雁又南迴。——韋莊《章台夜思》

16、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文徵明《念奴嬌·中秋對月》

17、日夕涼風至,聞蟬但益悲。——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秦中寄遠上人》

18、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王勃《滕王閣序》

19、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0、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王維《欒家瀨》

優雅的古詩4

1、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暝》

2、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3、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李商隱《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5、紛紛墜葉飄香砌。夜寂靜,寒聲碎。——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

6、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7、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杜甫《九日藍田崔氏莊》

8、隔斷紅塵三十里,白雲紅葉兩悠悠。——朱熹《秋月》

9、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孟浩然《初秋》

10、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李白《長相思·其一》

11、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寇準《書河上亭壁》

12、鳳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黃花笑靨深。——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13、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14、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15、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葉紹翁《夜書所見》

16、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17、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獨釣一江秋。——王士禎《題秋江獨釣圖》

18、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賈島《憶江上吳處士》

19、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蘇軾《贈劉景文/冬景》

20、昨夜秋風入漢關,朔雲邊月滿西山。——嚴武《軍城早秋》

優雅的古詩5

1、輕雷隱隱初驚蟄(宋·范成大·《秦樓月/憶秦娥》)

2、初驚蟄(宋·范成大·《秦樓月/憶秦娥》)

3、一雷驚蟄始(唐·韋應物·《觀田家》)

4、深慮驚蟄蟲(宋·彭龜年·《燕居十六首》)

5、早雷驚蟄户(南北朝·庾信·《奉和法筵應詔詩》)

6、恰似春雷未驚蟄(明·唐寅·《清溪鬆陰圖》)

7、何得龍蛇已驚蟄(宋·黃庭堅·《李君貺借示其祖西台學士草聖並書帖一編二軸》)

8、春雷驚蟄餘(唐·賈島·《義雀行和朱評事》)

9、雷動風行驚蟄户(宋·陸游·《春晴泛舟》)

10、春雷驚蟄户(宋·陸游·《市飲》)

11、雨催驚蟄候(宋·陳棣·《春日雜興五首》)

12、雷雨還驚蟄(宋·宋無·《蕃釐觀感瓊花》)

13、新春甫驚蟄(宋·蘇轍·《遊景仁東園》)

14、新雷驚蟄龍(宋·張栻·《寒食前三日野步烏龍山中石上往往多新芽手擷》)

15、蒼龍驚蟄背磨空(宋·杜德源·《安濟橋》)

16、百蟲誤驚蟄(宋·楊時·《冬至日聞雷》)

17、驚蟄已數日(宋·趙蕃·《聞蛙》)

18、春雷已驚蟄(宋·方回·《修石山》)

19、只恐揮毫驚蟄龍(宋·王炎·《魏倅同杜仲高遊黃龍洞次韻》)

20、是日乃書驚蟄節(宋·朱翌·《遊玉泉》)

21、安得如今便驚蟄(宋·吳可·《夜聞警》)

22、堪笑不能驚蟄户(宋·趙時韶·《蚊雷》)

23、劃若震雷驚蟄户(宋·孔武仲·《次韻酬昌秋俠見貺之句》)

24、君壯雷驚蟄(宋·劉克莊·《答陳珽主簿》)

25、已過驚蟄日(宋·陸文圭·《驟雨》)

26、冷泉二月雷驚蟄(宋·釋紹曇·《賀洪錦溪出世雁山能仁2》)

27、連皷將驚蟄(宋·楊億·《奉和御製中和》)

28、初驚蟄龍蛇(明·邵寶·《冬夜觀樹影》)

29、雷霆未驚蟄(元·謝應芳·《盧□□尹宜興秩滿以兵亂久寓無錫今知崑山州》)

30、杏花驚蟄寒(宋·蕭漢傑·《菩薩蠻》)

31、數聲驚蟄雷(宋·陳允平·《山房》)

32、一鼓輕雷驚蟄後(宋·舒嶽祥·《有懷正仲還雁峯詩》)

標籤: 古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xw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