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古詩 >

含月的古詩賞析

含月的古詩賞析

月亮是寄託了很多人的心願,賞月的時候不妨唱幾句詩歌,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含月的古詩賞析,一起來看一下吧。

含月的古詩賞析

1、“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碧雲端。”(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盤,符合小孩的認知特點,又將其比作瑤台鏡,想象奇特,充滿了童真童趣。

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多麼像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多麼可愛的九月初三夜啊!詩人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先寫出詞中人“無言獨上西樓”的孑然身影,再摹寫其人所見的樓外之景:月不是圓月,而是如鈎的殘月。殘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門緊鎖。一切無不籠上冷落悽清的`濃郁色彩。這裏雖未出現“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見。

4、“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第一句是月夜俯視所見: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緩慢(因江面開闊)的長江水中,好像從天上飛來一面明鏡。第二句是白晝眺望所見:天上的雲彩,層層疊疊,構成海市蜃樓。

5、“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那拉得滿滿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圓月嗎?比喻很恰當。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為國禦敵立功的壯志。意思是我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這裏作者用“天狼星”代指從西北來侵擾的西夏軍隊。

6、“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視友情的,當他聽到好友王昌齡遭貶遠放時,心情十分憂愁。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別照見遠隔千里的人,那就將“愁心”寄與明月吧。明月也確乎有情,將“愁心”傳與王昌齡,帶去了詩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7、“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牀前一片潔白的月光,好像地上鋪着一層霜。抬頭遠望天上的明月,低頭不禁想起家鄉。本詩形象地揭示了詩人的內心活動,鮮明地勾畫出一幅生動的月夜思鄉圖。

8、“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女主人公早晨起來對鏡梳粧,為別離日長會使自己變得衰老而發愁,男主人公由於情人不在身邊,他感到異常孤單,以致覺得月光也是寒冷的。這兩句把一對真摯相愛的情人分別後的痛苦情狀表現得很真切。

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為了不使田園荒蕪,詩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來,月下的詩人肩扛一副鋤頭,穿行在齊腰深的草叢裏,這是一幅多麼美好的月夜歸耕圖啊!陶淵明的詩於平淡中很富有情趣。

10、“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生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這正是與月亮有圓時,也總有缺時一樣,原是自然界的規律,自古皆然。既然世界上不可能有永遠圓滿的事情,那就沒有什麼好悲傷的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gushi/qrpw7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