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對聯 >

關於清明寫景對聯

關於清明寫景對聯

清明節人們多吟詩作賦,不像春節之時寫春聯、貼春聯為尚,故相對來説清明節對聯並不多見。下面請看關於清明寫景對聯!

關於清明寫景對聯

關於清明寫景對聯

春風重拂地

佳節倍思親。

王維賦詩重陽節,其中一句廣為流傳:“每逢佳節倍思親”。重陽節有兄弟共登高的傳統,王維兄弟分散,獨在異鄉,逢此佳節,自然傷情。這一清明節的聯借用王維的詩句,別具神韻。想來重陽節思念的親人,雖在異鄉,猶有相見之時。至於清明節所思念者,無非物化的親人,其心境的繁複曲折更甚前者數“倍”。

燕子來時春社;

梨花落後清明。

春社,祭名,祭祀土地,以祈豐收。周代用甲日,後世多於立春後第五個戊日舉行。清明既為春季第五個節氣,距春社日自然不遠。燕子歸來,梨花凋落,即為此時的物候。上聯用“春社”,為祭地之日,下聯用“清明”,為祭祖之時,兩者相對十分妥帖。上聯用“來時”,下聯用“落後”,來燕固有去日,梨花猶能重開,又將自然界的循環變化巧妙勾勒出來。着色清淺,意藴幽遠,對舉工整,實為妙對。

三月光陰槐火換;

二分消息杏花知。

清明為三月節,前一日或二日為寒食節。寒食節有禁火的習俗。相傳春秋時晉國介之推輔佐重耳(晉文公)回國後,隱於綿山,重耳燒山逼他出仕,他抱樹而死。晉文公為悼念他,禁止在介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能吃冷食。以後相沿成俗,至清明時才另起“新火”。槐火,即用槐木取火。古時隨季節變化,燃燒不同的木柴以防時疫。據漢代大學者鄭玄研究,槐火為冬天所用。故而此聯説“槐火換”。二分,一般指春分與秋分,此處指春分。春分乃清明前一個節氣。杏花開時,約在春分前後,此聯賦予杏花思想感情,以為它知曉春分的音訊。數目對數目,詞組對詞組,且平仄相調,對仗工穩。

 相逢馬上紛桃雨;

喜見樹前鬧杏花。

聯中用唐人岑參《逢入京使》詩句“相逢馬上無紙筆,憑君一語報平安”,又用宋人宋祁《玉樓春》詞句:“紅杏枝頭春意鬧”。後者歷來為人讚賞,近人王國維曾有評語:“一‘鬧’字而境界全出”。由於其形容春意盎然如此之妙,以致“紅杏鬧春”幾乎成為春聯的家常菜。

清風明月本無價;

近水遙山皆有情。

“清風明月”中有“清”、“明”二字,以點明節令。

槐火光陽春替換;

杏花消息雨傳知。

此聯用古詩“沾衣不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句。所謂杏花雨,乃清明前後杏花盛開時節的雨。槐火用於冬日,到了春天,自然要更換。清明時節的雨沾衣不濕,推之應為杏花雨,杏花之繁茂也自可想見。文人撰聯多有掉書袋的癖好,給走馬觀花的人設了柵欄,卻為會心者添了無窮的樂趣。

寒食雨傳百五日;

花信風來廿四春。

《荊楚歲時記》載:“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麥粥。”這正是上聯的出處。“冬節”指冬至,自冬至到寒食剛好一百零五天,所以寒食日又稱“一百五日”。下聯化習語“二十四番花信風”。花信風指應花期而來的風,由於風應花期,其來不誤,故此得名。由小寒到穀雨(清明後一個節氣)共八個節氣,一百二十日,每五日為一候,計二十候,每候應一種花信。小寒節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節三信:瑞香、蘭花、山蠜;立春節三信:迎春、櫻桃、望春;雨水節三信:菜花、杏花、李花;驚蟄節三信:桃花、棠棣、薔薇;春風節三信:海棠、梨花、木蘭;清明節三信:桐花、麥花柳花;穀雨節三信:牡丹、酴醾、楝花。以上為二十四種花信風。楝花風畢恰是春季結束,所以下聯説“花信風來廿四春”。“寒食雨”與“花信風”之對,“百五日”與“廿四春”之對,甚為工整。

桐花吐豔;

榆火分新。

榆火,從榆木所取之火。古人冬天用槐檀取火,春天則改用榆柳。此聯用詞簡潔,由於涵括了寒食前後的變化,意思較為豐富,同時對仗工整,也算難得。

桃花作粥;

薺菜懸燈。

桃花粥是舊俗寒食節的食品。薺菜籽能榨油,可供油燈照明之用。且薺菜繁茂之時,恰在清明前後。是以“薺菜燈”對“桃花粥”,別有風趣。

國運昌隆,英雄膽壯;

金甌無恙,烈士心安。

甌是一種器皿,一般為瓦器。黃金之甌,自然無比堅固,常用以喻疆土之完固。“英雄”與“烈士”之對,“膽壯”與“心安”之匹,十分工整,且一張一弛,饒有趣味。

到處探幽,午橋最勝;

逢時行樂,卯飲亦佳。

上下兩聯都出自唐白居易的詩。其《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橋莊綠野堂紀事》詩句“舊徑開桃李,新池鑿鳳凰。只添丞相閣,不改午橋莊。遠處塵埃少,閒中日月長。青山為外屏,綠野是前堂。引水多隨勢,栽鬆不趁行。年華玩風景,春事看農桑。花妒謝家妓,蘭偷荀令香。遊絲飄酒席,瀑布濺琴牀。巢許終身穩,蕭曹到老忙。千年落公便,進退處中央。”是為上聯的.出處。午橋,即是午橋莊,是唐裴度的別墅。白居易《卯飲酒》詩句“卯飲一杯眠一覺,世間何事不悠悠”,乃下聯所自。卯飲,即晨飲。此聯平仄嚴格相對,層次分明,乃佳對。

百六日佳晨杏酪榆羹何處夢;

甘四番花信石泉槐火為誰新。

百六日,亦同百五日,謂寒食節。自冬至到寒食或為一百零五天,或為一百零六天,兩説並存。杏酪,杏仁造的糊狀物,即杏仁粥。榆羹,又稱榆粥,乃用榆莢或榆皮煮的粥。《太平御覽》引陸翽《鄴中記》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煮粳米及麥為酪,搗杏仁煮作粥。”可知古人曾有寒食備杏酪的習俗。

憫介推而禁火;

悵崔護之題門。

唐崔護《遊城南》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後人據此詩演成崔護和少女的戀愛故事。孟棨《本事詩·情感》載:博陵名士崔護進士落第,心魂落寞。逢清明節,他獨往城南踏青,見一所莊宅,四周桃花環繞,景色宜人。適感口渴,遂叩門求飲。開門之人,竟為一妙齡佳麗。崔護一見傾心。次年清明,崔護舊地重遊,卻見院牆如故而人已渺然。他帳然若失,遂在門上題了此詩。於是,“人面桃花”就成為清明時節浪漫典故。上聯暗指寒食,下聯本寓清明,以人事故典牽引而出,一憫一悵,頓生千古幽思。

冷節傳榆火;

前村鬧杏花。

這也是一副寒食節所用對聯。此聯開頭先點出“冷節”,“冷節”即寒食節,因要禁火而吃冷食。再以“榆火”描述春景,有些淒涼。下聯則選取另一幅春季畫面“前村鬧杏花”,一個“鬧”字,極為傳神地寫出了生活情趣。杏花開放的時節為春天,故以“杏花天”指春天。唐代李商隱《評事翁寄賜煬粥走筆為答》詩“粥香煬白杏花天,省對流鶯坐績篷。”語言簡練,遣詞準確,當是此聯特點。“榆”“杏”之對,十分工穩。

標籤: 清明 寫景 對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duilian/pyj8r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