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學文本 >對聯 >

精選貼春聯作文5篇

精選貼春聯作文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貼春聯作文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貼春聯作文5篇

貼春聯作文 篇1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八,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二十八,貼窗花”這一天,人們還要在大門上貼春聯和福字。

“啦——啦——啦”,我嘴裏哼着小曲兒,手裏擺弄着剪刀,剪下一個個漂亮的窗花。我把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窗花貼在我家的窗户上,顯得清新、優雅、美麗。“一樂,一樂快來幫奶奶貼······”沒等奶奶説完,我興奮地説:“好呀!”然後箭一般的速度衝了過去。先貼福字,我和奶奶用雙面膠毫無損傷地貼了上去。“可是福字應該正着貼呀,為什麼要倒着貼呢?”這時,一個大問號在我的腦袋瓜子裏出現了。我連忙跑去問媽媽,媽媽摸了摸我的頭,然後笑呵呵地對我説:“一樂啊,那是因為福字倒着貼,就表示着福到家門了,很吉祥。這是人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願望和期盼。”“噢,原來是這樣啊!”我驚歎不已。接着我又和奶奶一起貼了春聯,這時候,家裏家外頓時呈現出一派新氣象。

經過這一次貼春聯,我不但練習了老師教我的剪紙技術,又懂得了課外社會知識,如果今後經常幫父母做事,可能會得到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穫。

貼春聯作文 篇2

過年,人們除了貼春聯,剪窗花外,還喜愛在客廳裏、卧室中掛貼年畫。一張張新年畫給家家户户平添了歡樂的節日氣氛。

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他反映了人民大眾的風俗和信仰,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春聯由神荼、鬱壘的名字而向文字發展,而年畫依然沿着繪畫方向發展。

隨着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裏,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因明太祖朱元璋提倡春節貼春聯,年畫也受其影響隨之而盛行開來,全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我國年畫的三大流派。

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不過我國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這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其畫構圖生動活潑,熱鬧非凡。此畫曾給魯迅先生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正如他説的那樣,這幅寓教於樂的《老鼠娶親》,不但喚起成年人的興趣,對兒童的藝術感染更為強烈。

民間流傳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親的吉日良辰,人們要放一些食物在牀下、灶間,算是送給鼠新郎的禮物,以祈求來年五穀豐登。有些老奶奶在臨睡前常逗孩子説:"快把鞋藏好,別讓老鼠偷走當花轎了。"此話即源於此。因此,年畫《老鼠娶親》特別能引起孩子們的共鳴。

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曆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曆,至令風靡全國。

貼春聯作文 篇3

今天是新年,過年時要吃餃子、包紅包、打掃房間和貼春聯,而貼春聯則是我和爸爸每年要乾的事情,今年也不例外。但今年爺爺奶奶他們不在家,所以我們要去貼。

一大早,老爸就把我從被窩中拽了出來,我模模糊糊的穿上衣服。吃完了早飯,我們就騎上自行車上了路,我們到了爺爺家,先把剪刀和透明膠準備好,然後我先把牆上原來的春聯揭了下來,最後就該貼春聯了。

我先把橫批遞給爸爸,然後開始剪透明膠,但是每一次我剪下來一個,後面剩下就黏到了膠帶捲上,唉又得重新再摳。但是爸爸貼的很快我根本趕不上節奏,老爸看到,搖搖頭對我説:“你的方法不對,如果你試試用一隻手拽住下面的膠帶就不會出現剛才的狀況。”我半信半疑的試了試,沒想到還真的有效,我的工作速度也提高了。

沒過多久,春聯就貼好了,我和爸爸貼的那是整整齊齊,但是我們家的還沒貼,還要繼續工作。我們到了家後,拿出了一副春聯,搬上凳子繼續工作了。

這一會,我可不會在出現以前的狀況了,但是,還是出現狀況。由於我的工作速度提升了,所以有時候我剪得快,但是老爸還沒貼完,我就不知道放哪裏好了,放在手裏?那就剪不成了;放在樓梯扶手上?那樣膠帶會髒;放在爸爸身上?這就會影響他貼春聯。最後我想了半天只好去問爸爸,他説:“帖子在門上吧,這樣我找起來也很方便。”“Thatisagoodidea.(這是個好主意。)”。

很快我們就完成了任務,完成了工作也終於自由了,讓我們一起開開心心過新年!

貼春聯作文 篇4

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忙忙碌碌的。有的`人家包餃子,準備在除夕夜好好吃一頓;有的放鞭炮慶祝,不過是我最討厭的---太吵了且不環保!

有的在做臨海最有名的小吃——麥油脂;還有的……哦,可別忘了最重要的——貼春聯,我和爸爸自告奮勇報了名。爸爸搬來梯子,拿來漿糊,我負責揭掉舊春聯,然後再用小刀把牆壁刮乾淨。牆壁被我們清理得煥然一新,我們開始貼春聯了。這時爺爺走過來説:“你們會貼春聯嗎?”我一臉疑惑反問爺爺:“我們怎麼不會貼?左邊貼一張,右邊貼一張,門上面貼橫批,然後在門的中間貼上“福”字不就行了麼?”我邊説邊拿起這副春聯仔細瞧了瞧。爺爺笑着説:“不不不,沒那麼簡單,春聯分上聯和下聯,而且必須是上聯在右,下聯在左才行!然後貼福字也有講究……”

我的好奇打斷了爺爺的話:“那麼,爺爺,怎麼區分上下聯呢?”爺爺把我手中的春聯拿了過去,説:“這個很簡單,只要看兩張春聯的最後一個字,上聯應是仄聲,下聯應為平聲。看看咱們這副“春臨大地百花豔,節至人間萬象新。”就用上這個方法了。‘豔’是仄聲,‘新’是平聲。你這回知道哪個是上聯,那個為下聯了吧!”我恍然大悟,爸爸也是一臉的驚訝,一看就知道他也是剛明白的。於是我們把這幾張春聯粘滿了漿糊,把它們端端正正地貼在了牆上,就大功告成了。我望着春聯,心想:原來貼春聯也這麼講究啊,這次到爺爺家來真是不虛此行呀!回到學校我還可以教同學們怎麼貼春聯呢!

接着還得貼“福”字,爺爺又想説了,我搶先説:“爺爺,我知道了,這福要倒過來貼,那才是“福到了”。”爺爺笑眯眯地點了點頭。

今天我覺得自己做了件大事,開心得要命呢!

貼春聯作文 篇5

聽,“噼裏啪啦”的鞭聲;看,絢麗多彩的煙花;貼,帶有喜氣的春聯……這些都是過年最熟悉也是最平常的事情。但是,有一件事我始終不明白:為什麼要貼春聯呢?而且家家户户的門上都貼呢?

這個疑問還是源自於除夕那一天早上。“過年了,給你了!”我的聲音在家裏迴盪,開心的心情難以掩蓋。上午,媽媽早早就在準備團圓飯,爸爸又像往常一樣叫我去幫他遞剪刀。

我像離弦的箭一樣向門口奔去。我看着春聯,心想:十幾年來,我一次都沒有貼過春聯,不如懇求爸爸讓我貼一次春聯?我爭得,爸爸的同意後,説幹就幹,拿起春聯興致盎然的去貼了。

我先來了個迎新送舊,把去年貼的春聯用手撕下來,可是――就春聯像狗皮膏藥,粘在門上不撒手。“這可怎麼辦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爸爸在邊上笑呵呵地説:“女兒,你忘了我們去年是怎樣貼的?”聽了這句話後我便在腦海裏拼裝記憶的碎片,過了一會兒“拼圖”終於拼好了。我自言自語説:“應該先用濕抹布把春聯抹濕,然後再用刷子把弄下來。”

把舊春聯的問題解決後,新的問題又來了。“唉!問題多的真像波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春聯哪是上年聯還是下聯?”我問爸爸,爸爸跟我説明左右春聯的位置後,我就開始貼了。先把漿糊塗在門上,然後再把對聯擺正貼在門上,最後用手把抹平。

我望着自己的“傑作”,得意洋洋地揚起頭來,爸爸突然大笑起來,還邊笑邊説:“小花貓快去洗洗。”去照了一下鏡子“啊?臉上怎麼,紅一塊白一塊!”

洗臉之後我就很奇怪,為什麼要貼春聯呢?

我跑去問爸爸,爸爸也一臉迷惑的樣子,眉頭緊皺,跟我大眼對小眼。最後給了我一個答案“百度一下。”

“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用此來驅鬼避邪。每逢春節,人們總用新桃符替舊桃符。春聯,始於五代。公元964年,後蜀主孟昶先是叫學者辛寅遜在桃坡上題詞,又嫌他寫得不工穩,便自己動手寫在紅紙上。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

除夕夜的天空被煙火“霸佔”,除夕夜的餐桌被菜盤擠滿,除夕夜的大門被春聯遮蓋……

標籤: 精選 春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xuewenti/duilian/do08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