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知識作文 >

有關中國文化的作文素材

有關中國文化的作文素材

上學期間,許多人都不知道作文應該怎麼寫,是不是很需要一些作文素材?你知道怎樣正確積累作文素材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文化的作文素材,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中國文化的作文素材

中國文化的作文素材 篇1

在海灣戰爭中,美國每個官兵都在讀中國的《孫子兵法》。或許,有人疑惑,一個科技如此強大的軍隊,為何需要《孫子兵法》呢?其實不然,這正體現了《孫子兵法》的價值。美國人接受了《孫子兵法》的價值,並懂得引進和運用,而作為中國人自己是否更應該去了解中國優秀的文化遺產,接受古人的薰陶,傳承中國的優秀文化呢?

唐朝時期的中國可以稱得上是歷史的鼎盛時期,其中重要的便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而清朝時期中國閉關自守,使中國與西方先進社會的差距越來越大,並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令中國人引以為榮的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和火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用來測風水和做鞭炮、爆竹;而西方人卻用指南針確定航向周遊世界甚至侵略中國,用火藥做炮彈、子彈擊垮清朝政府自認為堅不可破的城牆,並盜取中國珍貴文化遺產。於是,變出現了現在,圓明園獸首在海外拍賣的事件。因此,對本國文化過分自信是不可取的。一個小偷,竟然可以這樣公開拍賣他曾犯下的罪行,這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現代的青年人對本國的傳統文化抱以鄙視的態度,很多人對外來文化盲目推崇,熱衷於美國大片,盲目追趕時髦,追求外國名牌,總認為外國的東西才是好的。也許外國的一些東西確實好,一些科技確實比我們先進,如果是好的東西,我們就應該學習,而不是盲目的追崇。俞敏洪説:“你是一隻豬,不要因為貼了一隻時髦的標籤就以為自己不是豬了”。因此,盲目的推崇外國文化也是不可取的。很多年輕人痴迷於日劇。韓劇,而韓國卻將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申請成他們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小學生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中國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難道説,以後我們吃粽子的時候,要告訴我們的後代,這是韓國的節日嗎?

中國的文化深邃而精深,源遠而流長。儒、道、墨、法、兵……雖然立場不同,卻不曾相互詆譭和排斥,每個學派各抒己見。《詩經》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論語》告訴我們如何待人處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中國的文化對世界有着深遠的影響,從鄭和七次下西洋到現在遍佈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將是不可能實現的。

作為中國文化的傳承者,有義務好好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於那些並未瞭解的文化,應丟棄戒備之心,嘗試接納和吸收其中的精華,將中國文化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享受祖先留給他們的文化財富。

中國文化的作文素材 篇2

中國的戲曲可謂流芳千古,歷史悠久了,而且中國戲曲的種類繁多,全國許多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劇種,而且每一個地方都具有自己獨特的地方文化風情。不信?我們今天就一起走進戲曲文化瑰寶,享受它獨特的美吧!

中國現有的戲曲劇種大約是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更是驚人:可以以萬數計!我們知道許多劇種很多劇種都是有其獨特的演變過程,我們知道的比較有名的劇種:如京劇,越劇,吉劇等等。而且中國的戲曲與西方的戲劇不同,它有自以獨特的審美觀念與表演體系,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些吧:“生”是除大花臉與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統稱,裏外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統稱,分:正旦,花旦,閨門旦,武旦,老旦,彩旦。“淨”是指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些特異的男性人物;“淨”又分以唱工及以工為主的花臉;“醜”扮演喜劇角色。

怎樣?看了之後是不是覺得有趣呢?其實還有很多呢!我國戲曲主要戲曲有:崑劇,京劇,黃梅戲這三派。二京劇又分:梅派,程派,苟派,尚派,這四派。而且我們在電視上可以看到這京劇人物臉譜是十分微妙的,在演員的臉上塗上某種顏色以象徵此人的性格與品質。角色和命運是京劇一大特點,它的作用是幫助觀眾理解劇情。簡單講,紅臉含有褒義,代表英勇;黑臉為中性,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含貶義,代表兇詐;金臉和銀臉是神祕,代表神妖。而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許多地方戲中都保存了這一點。

看了上面的介紹感覺不錯吧!中國的戲曲文化就是這麼精彩,要一點一點講十天十夜都説不完呢!希望未來的我們能繼續發揚它哦!

中國文化的作文素材 篇3

華夏五千年,二十四史間,人才輩出驚世絕,諸子百家齊爭鳴。不必説中國古老傳説,不必説商代的甲骨銘文,光是中國的著作文化就能讓我們驕傲良多,銘表,詞賦,雜説,詩歌……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詩中的景物,詩中的春景,在葉紹翁的筆下幻化的萬紫千紅,這是春的靈感,這是對生命力的讚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詩中的荷花,詩中的夏花,在楊萬里的筆下瑰麗多姿,這是夏的標誌,是夏的生命。“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詩中的江面,詩中的秋色,在白居易的筆下瑰麗多姿,這是秋的精神,這是秋的天籟。“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詩中的雪,在柳宗元的筆下漫天飛舞,這是冬的靈魂,是冬的樂曲。

詩,是在塵埃中綻放的絕世之花;詩,是中國華夏千年的不老傳説;詩,是中國古文化幻化萬千綺麗的亮點。在歷史中,在傳説裏,詩是值得我們驕傲的亮點。

【拓展內容】

例文

縱觀歷史,文化種類繁多、豐富多彩,如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羅馬文明…但這些古文明經過歲月的流逝,時間的沉澱,全都隱匿了起來,即便有些保存了下來,也是殘缺不齊的`,這些文化在歲月的長河留下了一筆輕微的色彩。唯有我中國,上下何止幾千年歷史,放眼望去,中國文化是一條閃亮的金龍,騰舞着,又如一條長河,浩瀚奔騰,頗有一番“長河一去不復返”的雄風。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飽受了外來勢力的侵蝕,卻也留下了精髓,竟別有一番滋味,細細想來,不禁自我驕傲,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似乎望向了那世界的長河,望到了那色彩斑斕的中華文化。

古有黃帝戰蚩尤,開創了我國文化的先河;古有倉頡造漢字,記載了我國文化的歷史;古有鄭和下西洋,傳播了我國文化的精髓…

中華文化經久不衰的原因有很多,我想,最主要的是它的包容性。世間萬物,有容乃大,唯有包容,才能彌久長流。其次,是整個中華民族骨子裏自帶的一種和平的精神吧。再其次,是借鑑。戊戌變法期間,康有為、梁啟超學習西方制度,雖説最後的結果是失敗了,但也極大的解放了人們的思想,這也加快了我國近代化歷程。而對於其他國家優秀文化來講,我們應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唯有這樣,中華文化就更能進一步發展,獨佔世界鰲頭。

作為中學生,我們要傳承我國優秀文化,至於那些腐朽的、落後的,我們應自覺抵制,甚至剔除,但歸根結底,總歸是歷史的產物,即便是落後腐朽的,也有它一定的特色吧。總之,作為一個擁有如此久遠文化國家的子民,我為我所屬國家的文化感到驕傲!

例文

我站在中國文壇史前,仰望一個一個的仁人志士,在他們的身後,我看到了不畏艱難,敢於攀登的靈魂。是他們組成了中國優美的文化。

你説:“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所以你甘心卧於隆中,你説:“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所以你知天文,曉地理,輔佐劉備,效勞劉禪。司馬懿曾贊你曰:“天下奇才也。”

你説:“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所以你不畏懼權勢,顯示豪情。一句“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寫出了你的性格特點。你的名聲之大,人們稱你説:“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你説:“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所以你的滿懷壯志得以表現了淋漓盡致,你説:“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所以你的心胸曠遠,毫不悲觀。

你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所以你的凜然正義,愛國激情得以被後人傳誦至今。仰望名人,我感受到了他們之所以成功的原因;仰望名人,我的思想得到了淨化;仰望名人,我發現中華的文化是如此魅力非凡。仰望名人,我決定自己也要做一位名人,做一個大寫的人,為中國的《名人傳》記上我的名字。

我要快嘴説出天下事,巧手寫出好文章。我要激情滿懷吟華音,妙語讀盡古佳人。我站在中國文壇史前,又一次仰望名人。不過,我的仰望之後不再敬仰,而增加了一份動力,向名人學習的動力。仰望變為了學習。

例文

中國文化的歷史是一個光輝的歷史,它一直遙遙領先於世界各國。雖然也曾經歷了一些劫難,但仍然影響不了它那古老的韻味。如果你能醉心於中國文化的研究的話,一定能感覺到它的淵博。綜觀世界文化的發展史,唯一能與之相匹配的並只有古希臘的文化。然而我認為古希臘的文化就相當於黃酒,入口很甜但回味起來卻不是那麼的深長。而中國的文化則不然,活脱脱的就象白酒;入口雖然有點難度但回味起來卻是那麼的深遠悠長。

古希臘的文化與中國的文化的差異,就緣於地理位置上的差異;而造成文化上的差異。本應沒有什麼值得比較的意義,但文化的發展就是一個相互發現;相互借鑑的過程;以此來看的話就有點價值了。古希臘是一個航海國家,他們研究大多與他們的實際生活有關。他們的商貿往來頻繁,所以對數字的研究比較熱衷。再加之航海上的一些需要,一些自然現象;以及一些物理上的知識併成了他們的研究對象。古希臘早期的哲學家認為世間萬物是由水構成的,後來逐漸的發展為;火;土;原子等等;這一個個物質代表了他們一個個循序漸進的時代和奮鬥的歷程。而中國的早期哲學家認為基於陰陽兩方面的平衡而生出萬物的,接下來並發展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萬物。在此基礎上中國的成就似乎比古希臘要先進一步!同時中國是一個陸地國家,生活的比較穩定。所以對生命存在的意義,以及一些思想上的東西比較熱衷。

中國文化的主流莫過於文學,而文學的鼎盛期莫過於唐宋兩代。我的一位國文老師曾對我説:“如果想寫好文章,必須潛心於唐詩宋詞的研究。將其讀熟,以致於會背。把它讀精,以至於會運用”。然而我則認為這句話説的不全面,中國的文學博大精深;豈是《唐詩宋詞》可以概括乎?單就中國文學的起源《詩經》與《楚辭》來説,雖沒有《唐詩宋詞》那樣的華章詞句;但也體現了最早的文學思想。如《楚辭》的大膽設想,不正對應着李白的恣意妄為嘛!還有《元曲》的樂律,《孔孟》的深邃教義;多是中國文學史上不可抹卻的輝煌;是每一個研究中國文學的人不可或卻的東西!綜觀中國的文學史是廣袤的,不是某一個人或某一個時代的成就可以替代的。

同時中國文學的發展史又是一個大起大落的歷史。從《詩經》《楚辭》的起源,至《唐詩宋詞》以及《元曲》的興盛。再從明清兩代的衰落,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後的變革。接下來就是文革時期的停滯,然後才是新世紀文化的產生。再從文體的形式來看又是逐漸向“民俗化”“大眾化”發展的,發展成為每一個國人都可以研究的東西。最早時期文學的探究只限於“奴隸主”和“貴族階級”,所謂“禮不上小人”“刑不上大夫”。這裏的“小人”指的並是百姓,是最底下階層。後來隨着社會體制的變革而導致了宮廷政變,致使一些文人流落民間。這些流落民間的文人為了生存並開始“授徒講課”,後來並形成了“十家”最後演變成“六家”。即:“儒,道;墨;法;名;以及陰陽家”。同時也為了適應新的“社會體制”,在隋唐年間併產生了科舉制度。隨着一些文人的“流落民間”和“科舉制”的產生,中國的文化逐漸的向大眾化民俗化發展了;不再屬於貴族階級的專利。從《唐詩宋詞》的字斟句酌,到《元曲》的民俗化。再從明清時代的“老八股”,到五四新文化後的“白話文”;無不體現了這一種轉變。

在此以前緣於秦朝的殘暴,而秦朝的建立得於“法家”的幫忙。所以在漢代建立後並貶低了法家,同時緣於“儒家的仁治”;儒家思想並唐而皇之的登上了歷史的舞台成為中國的主流文化。淹淹大國五千年孔老夫子的門生幾乎佔據了各個時代的政治角落,成為統領各家的主流文化。然而一種文化的思想是不可以長盛不衰的,儒家的文化在於不斷的汲取各家的精髓來充實自己。唐詩的鼎盛期過後,宋代的詩已經沒有太多的發展餘地了。當時“禪宗”的思想十分盛行(禪宗實質上是佛學與道學的聯合體),於是一些士大夫並吸取了“禪宗”的思想。將其灌入自己的文學作品中,《宋詞》無疑是中國文學史上又一次創舉。明清兩代呈現一種閉關自守的狀態,許多士大夫視西方的新文化為“夷狄“。直至魯迅等人發起了新文化後,才又正視西方的文化。創造新的文學體裁,創造了又一個高峯。今天我們吸收了來自各個國家的文化精髓,同時又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各國;創造了世界文化的鼎盛局面。

魯迅先生曾在他的作品《狂人日記》中寫道:“翻開中國的歷史,血淋淋的兩個字;吃人“!然而我認為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包括魯迅先生以及許多的文壇先輩。歷史的發展需要有不同的文化思想,來適應當時的政治格局。思想難免會迂腐,有了迂腐就需要變革。於是並在這一代代的文人的推動下,文化才得以進步!

標籤: 素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zhishizuowen/lvky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