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藝術作文 >

有關民間藝術作文六篇

有關民間藝術作文六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民間藝術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關民間藝術作文六篇

民間藝術作文 篇1

  剪紙——讀書的女孩 一天,我去往在農村的公公家時,看見了一張栩栩如生的剪紙,民間藝術作文。上面有一位蒙古族的女孩,正在專心致志地讀書,寫字,見我看得這麼入神,公公為我訴説了這個小女孩的故事。 這個小女孩原是上天派給蒙古族的女神,可不料小女孩在人間的身世很是悽慘,剛出生不久便父母雙亡,只有奶奶悉心照料她,可週圍鄰居都不願意靠近她,説小女孩是剋星,一出生就把爸爸媽媽給剋死了,奶奶早晚有一天也會被她剋死。所以,小女孩每天都一個人悶悶不樂地待着。她很愛看書,知識面很廣,卻沒有展示自己的機會。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有一天,小女孩突然在夢中夢見了一位天神,天神告訴她:“過幾天,蒙古族就要舉行一個‘學問大賽’,這是她展示自己本領的最佳機會,她本來就是上天派來幫助蒙古人民的女神,小學六年級作文《民間藝術作文》。”小女孩醒了之後,把這件事告訴了奶奶,奶奶也很贊成小女孩去參加這個比賽,從這之後,小女孩每天都在很用功地讀書,學習,希望自己可以贏得一個好成績。時間不知不覺就從身邊溜走了。到了比賽的時候,人們不情願跟小女孩比賽,免得自己沾上了晦氣,但裁判説小女孩也是蒙古人民,有權利比賽,待小女孩謝過了裁判之後,便專心致志地開始比賽了。開始幾題很容易,人人都會做,可隨着題目難度的加深人們一波波的被淘汰了,最後只剩小女孩一人站在台上,奪得了冠軍。人們不相信,説小女孩在作弊,正在小女孩極力辯解的時候,一陣狂風襲來,天神下凡了。天神告訴人們小女孩就是上天派來的女神之後,便又轉身飛向了天空。人們把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全蒙古族人民都知道了這件事。可小女孩並不在意,依舊勤奮學習,但現在,她並不悶悶不樂,每一天都有許多人向她請教問題,而她的臉上掛滿了笑容。 公公向我講完了這個故事之後,我不禁讚歎:一把剪子一張紙,就能創造出如此豐富精美的藝術品,這就是咱們中國的剪紙 !

民間藝術作文 篇2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剪紙嗎?剪紙可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之一呢!它具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竟可以創造出那一張張惟妙惟肖的藝術品,真使人歎為觀止。看着那一張張令人眼花繚亂的剪紙,我的思維不由不得飛向幻想的王國……

從前在蒙古草原上有個叫知識的小姑娘,她天資聰穎,又活潑可愛。而且她還有着無窮無盡的智慧。並在當地成為了一位有名的小老師呢!她經常幫助一些窮苦的人們。在整個村裏人的心中,她就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可是天使總是會招惹惡魔的。

這不,住在藍精洞的小妖得知在村子裏有位美若天仙而又聰明伶俐的人非常受村裏人的愛戴。哇!她可受不了。嫉妒和仇恨之火在她的心中愈燒愈烈,她準備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將知識抓來。

就在這天晚上,知識回到家中,在花兒的簇擁下在書桌上看書。正當知識看得入神時,門突然被小妖踢開了,她抓起知識就走。還沒等知識反應過來,她已被小妖五花大綁了。小妖把知識帶回藍精洞,想盡一切辦法來折騰知識。小妖發誓一定要知識痛不欲身,讓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知識在殘酷的折磨下最終因體力不支而死亡,藍精洞裏傳來了一陣陣陰森可怕地笑聲。上帝知道這件事後,立即把小妖抓回天上讓她得到應有的懲罰。

為了紀念知識,上帝把知識的智慧散發在人羣之中,智慧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

民間藝術作文 篇3

梅錄地處湛江的東部,南臨南海,是吳川市府的所在地。它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還是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梅錄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多姿多彩。有飄色、泥塑、花橋、花塔、疊羅漢、舞龍等。其中:飄色、泥塑、花橋被稱為吳川“三絕”。特別是飄色,以其精、巧、奇而聞名遐邇,其形式之獨特,藝術之精湛,確是令人歎為觀止。被外國友人稱為“隱蔽的東方藝術”。

每年的元宵是梅錄的民間藝術大放異彩的重要時刻。傳統的梅錄元宵活動從農曆正月十五日開始,十六、十七日達到高潮。節日期間,梅錄的大街小巷張燈結綵,彩旗琳浪滿目。人們習慣在十五看泥塑、逛花街、賞花塔、觀景點;而十六、十七日的大巡遊,則由飄色、地色、車色、獅、龍、八音班、長笛、陶鼓、舞二真等當主角,彩車及武術隊伍齊出動,場面極為壯觀,此時觀眾如潮,萬人空巷。每年,梅錄元宵盛大的民間藝術觀賞活動吸引了方圓百里的羣眾和外國友人、港澳同胞前來觀賞。

被稱為吳川“三絕”中的第一絕是飄色。它始於清代。最初只是鬧元宵活動中的一種“噱頭”,由於深受觀眾的喜愛,後來,飄色就成為慶賞元宵的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它是在色台上,把兒童扮成歷史典故或神話傳説中的人物。例如“梁祝”、“盜靈芝”、“徐九經賣酒”、“寶蓮燈”等。這些人物姿態固定,由看不見的“色梗”(鋼筋構成的支架)支撐,猶如在空中飛舞,加上這些幼童流露的天真可愛的神態和動作,將觀眾逗得喜笑顏開、拍手稱好。

第二絕是“泥塑”。我們稱之為“泥鬼”。源自唐末宋初。傳説元宵造“泥鬼”可以引福歸堂,驅邪出境。在元宵前的一兩天,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泥塑就展現在梅錄的街頭巷尾,供遊人觀賞。大型泥塑有 “十八羅漢”、“紅樓夢”、“財星正照”等,既有經典韻味,又有時代氣息和鄉土風情,令人流連忘返。1980年香港申報發表《梅錄泥塑甲天下》的文章,對這些泥塑的藝術價值給予充分肯定。

第三絕是“花橋”。梅錄花橋始於明代。民間流傳説,在元宵時,情侶同行花橋“摘白花,買茹菇生男仔,摘紅花生女仔”,家庭主婦行花橋則“橋頭洗手好勝手,糠(養)豬好肯大”。真有趣呀!只見橋上張燈結綵,吊起花燈,掛上字畫,橋的兩旁擺上鮮花,把花橋裝點得五光十色,恍如仙境一般。遊客慕名而來,在橋上擠得摩肩接履、水泄不通。

1996年,梅錄被評廣東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間藝術之鄉”;20xx年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

作為吳川人,我為此感到自豪、驕傲。我們應勤奮學習,為建設美麗富饒的吳川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堅信:吳川的明天會更好!

民間藝術作文 篇4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羣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藴着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

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可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這類作品看起來生動形象。

嘉靖中制夾紗燈,刻紙刻成花竹禽鳥之狀。隨輕濃罩色,熔蠟徐染,用輕紹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芳菲翔舞,恍在輕煙之中,與真者莫辨——明《蘇州府志》

根據實踐經驗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鬍鬚。”可以説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

民間藝術作文 篇5

今天,我來給大家講講民間藝術剪紙。

剪紙是漢族民間藝術之一,是一種鏤空藝術,在視覺上給人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每逢過年或者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家中,氣氛也因此被烘托的更加熱烈。

我國最早的剪紙作品發現,是1967年,我國考古學家在新疆吐魯番盆地的高昌遺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羣中,發現的兩張團花剪紙,都是摺疊型祭祀剪紙,他們的發現為我國的剪紙形成提供了實物佐證。

剪紙常用的材料是紙,比如單色紙、彩色紙、金箔紙……所用的工具也很簡單,主要是剪刀和刻刀。

這些簡單的材料和工具就可以剪出:象徵富貴的“年年有餘”、“富貴牡丹”和象徵喜慶的“喜上眉梢”。還可以剪出活靈活現的'“十二生肖”和栩栩如生的各種動物,比如:飛鳥、小兔子、小猴子……

現在你瞭解剪紙藝術了吧?你也喜歡剪紙嗎?

民間藝術作文 篇6

泥巴有什麼神奇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可是,當它經過了泥塑大師的手後,就變身為民間工藝品啦!它可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做泥塑,泥土需精心準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裏加些棉絮、紙或蜂蜜。泥塑的模製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脱胎、着色。制子兒就是製出原型。翻模就是把泥土壓在原形上印成模子。脱胎就是用模子印壓泥人坯胎。最後一道工序是着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説。一般着色之前先上一層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潔,便於吸收彩繪顏色,彩繪的顏料多用品色,調以水膠,以加強顏色附着力。

在我的家裏,有一個泥塑作品——菩薩頭像。它並不很大,長短和語文書一般。菩薩頭髮上都有一層紗,泥塑也不例外。它頭上薄紗的一部分在頂部的頭髮前將其遮住,發後的自然向下垂落,披至肩部,然後向左邊飄去。左邊薄紗的後面則向左上方翹起,好像風兒吹得再大些,薄紗便會飄走。菩薩頂部的頭髮上,有着許多飾品。在呈波浪型的珠鏈前後,有着花一樣的東西,十分美麗。垂落下來的凌亂的頭髮正與頸間的項鍊交織在一起。此時的菩薩眼睛微張,好象在俯視什麼東西似的。眉心的紅點格外鮮明,嘴角稍微上揚。在純潔的白色衣服中的左手臂抬了起來,手十分靠右,還是蘭花狀,右臂在身後,握着白玉蘭瓶,瓶中什麼都

沒有,空蕩蕩的。手臂的衣袖十分寬,以致衣袖都有了褶皺,一道一道的,很明顯。白色的薄紗、衣服,黑髮,淡色的飾品,就組成了一個樸素的、善良的菩薩。它是那麼逼真,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啦!

泥塑歷史悠久,深得百姓喜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張”和無錫的惠山泥人。泥塑早已走出中國,遠渡重洋,成為中外文化的使者。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民間工藝品,記載着中國的歷史磨難和輝煌,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yishuzuowen/po338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