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藝術作文 >

傳統的藝術作文300字4篇

傳統的藝術作文300字4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傳統的藝術作文300字4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傳統的藝術作文300字4篇

傳統的藝術作文300字 篇1

剪紙是中國的傳統藝術,扇子既是中國的古老工具,又是我們杭州的三絕之一。今天我來到扇博物館大飽了眼福。

走進展廳門口,一把特大號的長柄羽毛扇擋住了我的去路,藍色的羽毛在燈光下閃閃發光,耀眼極了。走上樓梯,來到二樓展廳,映入眼簾的是大大小小,形狀各異,五彩繽紛的扇子,令人眼花繚亂,好像來到了扇子世界。

這邊是特大號的牛皮紙扇,聽説這把扇子是王星記的工匠們用了六十六張牛皮紙拼起來,又在上面畫了西湖全景圖。我想:這麼大把扇子,一定用了能工巧匠們的不少心血,中國古代的藝術太偉大了。

俗語話説:王星記的黑紙扇,一把扇子半把傘。意思是説,王星記的黑紙扇還可以擋雨,真是讓人稱奇。

一會我們還去了剪紙,原來這個剪紙和我們平常剪得不太一樣,是在模板上剪的。我想:太簡單了,開始剪了,沒想到,一下子就剪破了,還好經過補救,一條栩栩如生的金魚就剪成了。

今天的扇博物館之旅,真是讓我大開眼界,知道了中國有這麼多的傳統藝術。

傳統的藝術作文300字 篇2

吹糖人是我們中國的傳統藝術,現在在日常生活中都很少見的,幾乎被人們淡忘。

糖人的`原材料就是糖稀,你們知道糖稀又是怎麼做的嗎?是先準備一百克的白砂糖,再準備比白砂糖多一倍的水,也就是二百克,然後把白砂糖和水一起倒入鍋里加熱,用勺子一直攪拌,直到沒有顆粒為止,變成粘稠狀即可。最後把它放入碟子裏冷卻才可食用。

糖人可以做成千姿百態,主要靠吹和捏,只要技藝高超,想要什麼就做成什麼樣的。

吹糖人技藝是在六百多年前傳到現在的,吹糖人的祖師爺是劉伯温,現在到北方地區應該能看到很多人賣這個的。以前就是在爺爺奶奶這一代,就有特別多的人賣這個,靠這個養家。因為當時和現在不同,以前非常窮,沒有錢,一般只會做這個。現在也有賣的,但是現在賣的非常貴,也許是“物以稀為貴”吧!

如果你想要一個小老鼠,手工藝人就給你吹一個肚子吃得飽飽的小老鼠,捏得栩栩如生,好像是一不小心就會從你的手中逃走。吃的時候味道甜甜的,可好吃了,真是既好看又好吃!

我非常喜歡它,都想住在糖人的世界裏。我們一定要保護這一傳統藝術,一定要把它傳承下去。

傳統的藝術作文300字 篇3

中國的傳統文化許許多多,比如:有五月五日端午節賽龍舟和吃棕子,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看花燈 中國的傳統文化許許多多,比如:有五月五日端午節賽龍舟和吃棕子,有正月十五的元宵節看花燈、還有八月十五的中秋節吃月餅、九月九日的重陽節登高山,還有臘月的春節(俗稱過年),春節到了,家家户户都貼上春聯等等。

雖然中國的歷史傳統文化多的數不清,但是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因為春節家家户户都要貼春聯,比如説有:“福星高照全家福,春光輝耀滿堂春”。到處都是張燈結綵,喜喜洋洋,大家都在放鞭炮,有的放沖天炮,玩得很爽,很開心,有的使勁一仍到地上便會有一聲巨響;有點要擦一下或者用打火機燒一下才會爆炸,炸得聲音也很大 。我非常喜歡春節,因為春節會放假,我就可以和我的哥哥一起玩有趣的鞭炮了。爸爸媽媽還有我還會去爺爺奶奶家,外公外婆家……去拜年,小姨p爺爺奶奶,還有外公外婆p舅舅p舅媽都會給我紅包。有了紅包錢之後,我一部份買學習用品,一部分買玩具,剩下的我就存起來。

我非常非常喜歡美好的春節。

傳統的藝術作文300字 篇4

畫國畫是我的愛好之一,我沒事時就會畫國畫。我畫的國 畫有葡萄、白菜、蘿蔔、梅花、荷花……可多了!我最初畫的 就是葡萄。我畫的葡萄有:籃子裏的葡萄、樹上的葡萄、掉在 地上的葡萄等等。下面我就説説我是怎樣畫葡萄的吧!

我先從中國畫顏料裏拿出藤黃、曙紅等顏料,再拿出一根 中號的毛筆,然後把毛筆放在裝滿水的杯子裏,再把藤黃花菜 三青調勻,就像畫括號一樣,兩筆畫一個葡萄,……你們一定 會想:這麼簡單,誰都會。不過,在畫國畫的時候,你們就會 知道:哎呀,太難了!

國畫就是這樣,看着簡單,畫着難,比如用墨的時候,要 注意乾濕,濃淡的變化……那是因為別人畫國畫,已經達到了 相當的水平,就會覺得很簡單。你剛剛學,當然會覺得難。

國畫是我國的傳統藝術,歷史悠久。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傳 統文化藝術中璀璨的瑰寶、燦爛的明珠,而且在世界藝術領域 中形成獨特的體系而為世人矚目。

我以後要多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多瞭解生活中的事物,多 畫國畫,畫好國畫,長大了當一個有名的國畫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yishuzuowen/7xx3e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