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習俗作文 >

家鄉的習俗作文(精選30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精選30篇)

作文,就是將生活中的見聞、感受描繪出來,將對生活的想像與思考表達出來,讓讀者產生共鳴,從而讓讀者感受生活、思考生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習俗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習俗作文(精選30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我從小在農村,最忘不了的就是家鄉的集會。

會,人少時叫集,多到一定程度,就是會了。在我們鎮,一年有兩次會,完全是按照陰曆來計算的。

一年中只有兩次,是一件稀少事。每到有會的那一月,月初就會有人用油漆、塗料在馬路邊先畫上“佔”字,先到先得,沒趕上的就靠邊站了。

而我們到了這一天,也能玩得非常開心。記得有一次,會趕上了星期天,於是就可以去趕會了。

會上人頭攢動,水泄不通。耳邊是叫賣聲、歌聲和遊人歡笑的聲音,雖然行動不便,但是非常熱鬧。

自行車是進不去的,只能步行。這樣一圈下來,幾乎半天都走不完。

走的過程中,購物倒是必不可少。但抬眼望去,賣的東西不過幾樣:衣服,花草,魚,食物。會給我帶來了許多樂趣。作為一個地區的民俗傳統,這也非常具備地方特色了。

趕會趕得很盡興,但是年年如此,也難免有些枯燥。

這幾年,人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而會卻越來越冷清了——會上的人稀稀疏疏,再也沒有以前的熱鬧了。而集呢?為了建設文明城市,對集規定了位置,一些小商鋪直接移走了。這樣,城市的面貌光潔一新,可集,也許就永遠消失了。

我們一方面要努力搞建設,但是傳統文化也不應放棄。一個地區人們喜愛的民俗文化傳統,應得到保護。

唉,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再趕一次集會。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過春節啦!春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各地的人們會用不同的習俗來歡度這個節日。唯一相同的是晚輩們給長輩們拜年,長輩會給我們壓歲錢。你們知道壓歲錢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傳説古代有一個叫“祟”的小妖,黑身白手,他每年年三十夜裏出來,專門摸睡熟小孩的腦門。小孩被摸過後就會發高燒説夢話,退燒後也就變成“祟”。有一大户人家,夫妻老年得子,十分珍愛。在年三十晚上,為防小偷,兩人將錢幣包了又拆,拆了又包,睡下前,把紅紙包着的八枚銅錢放在了枕邊。半夜裏,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人正要用他的白手摸孩子的頭,突然孩子枕邊迸出一道金光,祟尖叫着逃跑了。於是祟不敢再來侵擾了。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裏用紅紙包上錢放在孩子的枕頭下面,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

這就是壓歲錢的來歷了。今年我給長輩們拜年,收到了許多的壓歲錢。我想用壓歲錢請婆婆爺爺吃頓火鍋,再用剩下的壓歲錢送一副手鐲或一條項鍊給婆婆。

壓歲錢是長輩們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可不能亂花哦!要用在一些有意義的地方,小朋友你們的壓歲錢會怎麼用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説起習俗,相信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我的家鄉在春節期間,有一項習俗就是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今年的臘月二十四,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清早,媽媽就喊我起牀。我慢慢地睜開疲勞不堪的眼睛,因為小年夜實在玩得太開心了,導致睡覺時,一點兒睡意都沒有。媽媽説:“我可不管你這麼多,今天按規定是要掃塵的,趕緊起來幫忙。”被逼無奈,我只好起牀、刷牙、洗臉、吃早飯,立馬加入到除塵的隊伍中。

外婆是這次除塵的總指揮官,外婆命令爸爸去擦玻璃,命令媽媽去整理儲物間。命令姐姐去擦鞋架,終於輪到我了:“外婆,我要幹什麼呢?”我興奮地問道。外婆思考了一會説:“要不然你去掃地吧?”我驚叫了一聲:“啊?”外婆説:“你可不要小看掃地,地板相當於一個家的臉面,如果地板乾淨了,那説明這個家也乾淨了。”我興奮地説:“原來掃地這麼重要啊!”隨即,我飛奔到門外去拿掃把。開始認認真真地掃地。不知過了多久,家裏終於打掃得一塵不染。我們看着乾乾淨淨的家,臉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這就是我們家鄉掃塵的習俗。是不是很有趣呀?那麼,小夥伴們,你們家鄉的習俗是什麼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外婆家在宜興,那裏過年家家户户除了買上瓜子、花生、糖果等等各種年貨以外,還有用糯米麪包糰子的傳統習俗,新年吃糰子,寓意一家人團團圓圓。

今天是除夕,我早早地就起牀了,我想和外公外婆一起包糰子過新年。吃完早飯,外公外婆就開始忙活起來了,外婆負責剁肉餡、青菜餡、蘿蔔絲餡,還要煮紅豆做豆沙餡。外公的任務是和麪,他先把雪白的糯米粉放進盆裏,倒入熱水後,使勁地揉成一個大面團,然後再搓成一個個乒乓球大小的小麪糰。還有一部分麪粉是用事先準備好的艾葉汁去和,雪白的麪粉很快成了草綠色,外公説這是要做豆沙餡的青團。兩人配合多年,顯得非常默契,外婆把各種餡料拌好了,外公也正好把糯米粉都拿捏成了白的和綠的小麪糰。

開始包糰子了,我也躍躍欲試,想一起參與進來。徵得外婆的同意後,我説幹就幹,洗乾淨手,捲起袖子,加入包糰子的隊伍。我照着外婆包糰子的方法和步驟慢慢地學起來。首先把小麪糰搓圓了,再用手把麪糰捏成圓圓的、扁扁的小碗狀,接着放入一勺菜餡,輕輕地把小麪碗在掌中一邊旋轉一邊用右手封好口,捏緊,捏尖,菜餡都被包進面裏,一個圓圓的糰子就包好了。外婆為了區別菜餡的不同,還會在蘿蔔絲肉餡的尖頂上捏個小凹槽。我也學着捏一下,做個記號。看到自己的成果,我高興極了。在大人們的鼓勵下,我又繼續嘗試包了幾個糰子,還用同樣的方法包了一些豆沙餡的青團。外公把我們包好的糰子排在蒸籠裏,放到灶上去蒸。我焦急地在灶台邊轉了十多分鐘,熱氣騰騰的糰子終於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香噴噴的糰子吃起來,又粘又糯,還有菜和肉的鮮香,味道好極了。外公外婆也都誇獎我的“手藝”不錯。

寶馬騰飛迎福至,靈羊起舞報春來。新年即將來臨,一家人聚在一起開開心心做着美味的糰子,過個團圓年,其樂融融,真是開心。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5

在廣西,我們的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餈粑、湯圓、荷包蛋、大肉丸、全魚、美酒、福橘、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守歲、給壓歲錢、拜年、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大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廣西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户户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等,都要提前買好。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要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

春節又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説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吃過團圓飯。

過年的前一個夜晚,便是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就是春節最熱鬧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老少少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同享受這般天倫之樂。

第二天,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説些祝賀的話語。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

側耳傾聽,春節邁着輕快的步伐走了,一切又恢復原本的平靜。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6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民俗。

我的家鄉在石泉,那裏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會在不同的季節繪製出不同的景色,水會在不同的季節向你展現出它不同的舞姿,人更是熱情好客,不管你們認識與否,只要你需要幫助,他們總是會放下手裏的活來幫你。最令人喜歡的不是那的環境,而是那獨特的風俗。

我最喜歡家鄉的春節,家鄉的春節是最熱鬧的節日,也是最快樂的節日,大街小巷到到處張燈結綵,小孩子們把作業的煩惱拋到了九霄雲外,在大街小巷中快樂的奔跑玩耍,大人們在家準備着年貨,街上到處是美食的香味。

除夕那天,天剛擦黑,幾隻煙花就迫不及待的衝向天空,在天空中綻放出朵朵鮮花,除夕之夜還要守歲,所以除了很小的孩子以外,幾乎沒人睡覺,除此之外除夕還有一項大的活動,就是吃年夜飯,每當此時,在外奔波勞碌了一年的親人們都會回家感受家的温暖,在吃年夜飯時如果小孩子一不小心打碎盤子,長輩不但不會説你,而且還會願你歲歲(碎碎)平安。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這就是家鄉獨特的風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7

家鄉的年俗和很多地方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一頓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特別豐富,有紅有綠也有橙。

春節這天,親戚們互相走訪,説一些客套話,街上的樹上都掛着彩燈,家家户户門前掛着燈籠,貼着新對聯。如果幸運的話,春節這天會飄走雪花,孩子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後,大人們便開始放鞭炮,“霹靂啪啦”幾聲響後,便可以聞到一股火藥味。

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收拾得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誰知表弟太淘氣了,把家裏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讓人認為不好的象徵,表弟非常害怕,臉痛苦地扭在一起,最後還是姑姑解了圍,就憑一句——“歲歲平安”就這樣,緩解了氣氛,這也算是小孩子的優扶待吧,這天,爸爸媽媽決不會吵孩子,怕衝破喜慶的氣氛。

新年這天,我們也會一家人去看煙花,這煙花持續不斷,彷彿各家各户都在爭誰家的煙花最美一樣。看夠了煙花,我們便去看燈,在認為好看的景點拍起照留作紀念,儘管小臉凍得通紅,但卻非常的高興。

而且在今天,一結人也會自動組織一個組,在公園裏盡情地歌唱,有時路人聽到了,也會加入到她們其中。最後,我們小孩子會美美的睡上一覺,第二天醒來,賺來的壓歲錢就可隨意使用。

有時春節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個好看的景點為自己畫像或者畫全家福的。春節這天,其樂融融,這是我家鄉的節日,也是中國的節日,有的國外也過春節,春節真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8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用新鮮的粽葉包裹,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裏煮,經過數小時煮熟的粽子,清香四溢,香味撲鼻。

在這一天,家鄉還會舉辦划龍舟。這時的江面,二十多條平時埋藏在水裏的傳統龍紛紛浮出水面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參賽手,在指揮手和鼓手的指引下,一條條龍船魚冠而出,激動人心的比賽開始了。

家鄉的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在這一天,家中的老人會用艾葉燒水幫家中的小孩泡澡、洗臉,據説可以避熱氣去晦氣。此外,鄉親們還會在大門口掛上艾草,寓意避邪。

這就是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9

我的老家在河源紫金的農村。那裏談不上有什麼十分特別或有趣的文化習俗,但對於像我這樣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許多事情也確實稀奇了。

寒假的時候,老家有一户親戚蓋了新房,裝修好後,便通知各路親戚,擺桌設宴。我家也受到了邀請,於是父親便驅車前往,也帶上我去見見世面,看看素未謀面的老家是個什麼樣子。

到了目的地,還沒下車站穩,耳邊就響起了振聾發聵的鞭炮聲,紅色的紙四處亂飛,這在城市裏是不可能見到的。父親帶着我緊趕了幾步,向着前方一個大紅棚子走去。棚子下襬着二十來張桌,棚子旁邊就是那幢新蓋的樓房。走進客廳,裏面熱鬧非凡。父親與他們一一握手,一邊笑一邊認人,讓我給他們問好。還沒問候幾個人,我就已經被輩分搞得暈頭轉向了。

請來負責烹飪的.師傅們都在有條不紊地工作着。我初到農村,自然要趁着這點間隙,去看看周圍的環境。鄉下空氣確實十分新鮮,有許多小道七彎八拐地通向山上。周圍都是密密的大樹、竹子。在這種地方,倒沒人會想到竹子的優秀品質,編個簸箕或是燒個柴的卻是好材料。林子裏有些許鳥兒,不多,但叫聲明亮,使人心曠神怡。

到了開飯的時間,大家就要先喝一口酒,喝不了的以飲料代替,再動筷子吃飯。我小呷了一口米酒,隨即一飲而盡。那酒的地道的醇香,不是市面上那些以“農家出產”為噱頭的酒可以比擬的。再者就是吃菜。在南方,“無雞不成宴”,每桌都擺上滿滿一大盤白切雞,金黃的皮,肥而不膩,肉質鮮美爽口,讓人慾罷不能。其餘鴨、魚、豬肉的豐盛更是不必説。

我本以為簡單吃個飯了事,沒想到添飯都還大有學問。東家要為客人添飯,還必須讓能勞動的婦女去添飯,而男子都必須留在飯桌上陪酒吃菜。飯必須高過碗邊,以示主人家糧食充裕和待客熱情。喝酒要有肉下酒,否則只顧埋頭喝酒就是對主人家的不敬。吃完飯後還不能離席,要等個幾分鐘才能起身離開,並且不能端着酒杯離開,否則這會損害自己的形象……

父親一邊開着車回家,一邊不停地跟我説老家的習俗和禮數,我卻還沉浸在那桌美味之中,哪還有心聽這樣枯燥的事情呢?

鄉下的孩子有些怕生,外出的親人又不常回鄉,能依靠這種活動維繫家族之間的感情,我覺得很温暖。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0

我要介紹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一到春節,家家户户都忙着大采購,吃的喝的應有盡有。最的就屬正放着寒假的們了,不僅有各種吃的喝的,還能盡情玩耍,甭提有多了!

除夕晚上,會做一大桌子菜,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邊享受邊觀看春晚。年夜飯過後,最高興的時刻到了,大人們會給小孩子們分發紅包,預示着的祝福,收到紅包後的我會高興得睡不着覺呢!

大年初一給長輩拜年,初二開始串門走親訪友。大人們聚在一起拉扯家常,小孩子們拿着壓歲錢去買好玩的。

我在想,要是每天都能像過年一樣開心,那該有多好啊!但是,我又怕自己長得太快了,那樣我就感受不到的了。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春節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1

我的家鄉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顧名思義就知道居住的哈薩克民族比較多。

哈薩克族是個遊牧民族,他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去年我和爸爸媽媽去那拉提大草原就見識了他們的熱情,在草原上有個小男孩教我騎馬,還給我他家自己做的奶疙瘩,好吃極了。

哈薩克族也有着他們的節日,就像我們的春節和中秋節一樣,他們的節日是“肉孜節”和“古爾邦節”。在節日裏他們會有很多的節目表演,如:叼羊,賽馬,姑娘追……我最佩服他們的是阿肯彈唱,“阿肯”就是他們的民間歌手,特別有才華,即興編詞,出口成章,一問一答有趣極了。

去年7月在昭蘇正好趕上第十六屆阿肯彈唱會,我和爸爸媽媽當然不能錯過。草原上搭起了很多的帳篷,到處可見身着節日盛裝的哈薩克姑娘小夥,就連那些馬兒也給配上了大紅色的馬鞍,馬尾也紮上了紅色的綵帶,頭上的馬鬃也被梳上了一條條小辮,漂亮極了。不一會大會開始了,我個頭小站在後面怎麼也看不見,就從人羣的夾縫中鑽了進去,一直鑽到了最前面,嘿,這下可看得清楚了,前面坐着一排懷抱冬不拉的女阿肯,後排是男阿肯,唱的很好聽,可惜我一句也沒聽懂(哈哈)。

回來很久了,可我還是經常想起去年的草原之夏——阿肯彈唱會。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2

時間過得飛快,一轉眼,就迎來了春節。

關於春節習俗的由來,有這樣一個傳説:相傳每年除夕,“年”就會出來禍害人間。這年除夕,人們正要山上避難,突然來了一個老人,説他可以趕走年獸。人們不信,還是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來了,它發現身披紅袍,身邊噼啪作響的老人,就逃跑了。鄉親們看到後,便年年春節放鞭炮,貼對聯,就有了春節習俗。

在春節的晚上,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地坐在電視機前,看着春晚的小品,嘻嘻哈哈的説笑着,嘴裏吃着東西。

這次春節我十分快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3

除夕夜,我們按照北方的習俗,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

我問爸爸:“為什麼在北方大年三十要吃餃子呢?”

爸爸告訴我:除夕這天,北方地區有包餃子的習俗,餃子的形狀像元寶,寓意來年吉祥如意;南方地區做年糕,和年年高升同音,寓意“年年高”。我們全家都是北方人,春節吃餃子是一個隆重儀式。

吃餃子要和麪,‘和’就是‘合’有一家人團聚的意思,餃子的‘餃’與‘交’諧音,象徵着新舊交替,新的一年開始了。

媽媽告訴我,年三十我們都要吃福餃,有的人家會在餃子裏面包硬幣,有的人家會在餃子裏面包糖果,今年我們全家就包了幾個帶有硬幣的福餃,寓意着吃到硬幣的人,來年會好運連連。

一家人在濃濃的節日氣氛中有説有笑,不一會就把餃子包好了。我也親手包了一個放了硬幣的福餃。外婆就帶着弟弟到廚房忙着為大家煮餃子,我和爸爸媽媽開始看春節聯歡晚會。

餃子煮好了,一盤盤的餃子像一堆堆的小元寶擺放在餐桌上,我和弟弟馬上跑到餐桌前,往自己碗裏夾了幾個福餃。我吃的第一個福餃就吃到了硬幣,開心極了。弟弟邊吃邊偷看我,嘴裏不停的説:哪個是有硬幣的餃子呢?我怎麼還沒有吃到呢?正説着就突然大叫起來,“媽媽,媽媽,我也吃到了。”弟弟和我都雀躍歡呼起來。

這個春節讓我知道了團聚對一家人的意義,以後每年春節,我都要跟家人團聚,一起吃福餃,一起過充滿親情的中國年。

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開始拜年了,祝大家20XX年春節好!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4

今天,我們一起去往瀘沽湖。瀘沽湖也被稱為女兒國。為什麼叫它女兒國呢?原來湖邊住着一羣摩梭人,他們現在還保留着母系社會大家庭,至今還有走婚的習俗。遠看滬沽湖,湖面上有許多小島,小島上的寺廟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金碧輝煌,碧波盪漾的湖面上有許多的小船在划行,星星點點煞是好看。走近瀘沽湖,湖水清澈見底,水草在漣漪中搖搖擺擺,好象在歡迎我們的到來。晚上,我們觀看了摩梭人原生態的歌舞表演—《花樓戀歌》。通過歌舞,我們瞭解了摩梭人的風俗習慣,信奉的宗教,知道了他們是納西族的分支,家庭中女的地位至高無上,但男的地位也不卑。

瀘沽湖遠離城市的繁華喧囂,它寧靜而美麗,象摩梭人一樣質樸、熱情、好客。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5

同學們!你們知道立夏有哪些習俗嗎?是的,我們舟山的習俗很多,比如吃茶葉蛋、鬥蛋、吃立夏飯、吃筍......別忘了吃筍的時候要整根整根的吃。當然我們班在立夏那天也組織了一次鬥蛋活動。

立夏那天,老師説:“今天下午我們要來比賽鬥蛋。”同學們高興極了!大家紛紛從家裏拿來了2、3只茶葉蛋。

下午第一節課我們就來鬥蛋,開始遊戲了,我拿出三個當中最硬的一個挑戰鄔宇傑,他可是一個鴨蛋,他猛地敲了我一下。哈哈!結果他碎了。頭兩次都是他輸了,我心裏有點得意了。最後,他雙手握緊蛋,用力地向我的蛋撞來,我的蛋被擊得粉身碎骨。我們倆哈哈大笑。我和我的同桌鬥蛋可少不了,可是她的蛋也是一隻鴨蛋,再説了我只剩下一個蛋了,怎麼辦呢?那好吧!我只能拼一拼了。呵!她的蛋還真硬,一敲我的蛋就碎了。

同學們都你跟我鬥,我跟你鬥,教室裏迴盪着一片片歡笑聲。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6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有一個歷史或傳説,這些傳説有的是真實的,也有的是虛假的。

在這些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是春節。春節的時候,我們可以逛廟會、賞花燈,每家每户都必須要貼春聯,小孩、大人穿着新衣服,在一起放鞭炮,可熱鬧了。

春節這些特點是從一個傳説中演繹而來的。傳説很久以前,在某一座山上住着一隻怪獸,山下有一個村莊,村裏的人過着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怪獸下山來覓食,它找了很久,最終喜歡上了吃小孩。然而這一天剛好是正月初一,人們便把這隻怪獸叫做年。連續幾年,都在這同一天,許多小孩被年吃掉,村民們開始害怕起來。到了晚上,大家做了一個同樣的、奇怪的夢:一位老者説:“年怕紅色、怕鞭炮聲,大家只要有這些就不用再怕年了。”

正月初一到了,年下山來了,來到山腳還是沒有進村莊,因為它看到村莊裏到處都是紅彤彤一片,心裏害怕起來,還看見幾個小孩在放鞭炮,它嚇得慌,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出來了。村民們知道了這個喜訊,開心得不得了,於是就把趕走年的這一天叫做大年初一。

年,因為嚇壞了,再也沒有下過山,有人説它在山上餓死了;有人説由於那一次的原因,它嚇壞了,回到山中就嚇到死了……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他有着悠久的文化歷史,我要了解咱家鄉的習俗。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誌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説,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遊神,用於驅鬼。

“遊神”就是把神像抬起來,繞着村子走一圈,據説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説起遊神,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説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眾。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説:“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後,要把我抬出來繞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着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裏的安濟聖王長得一模一樣。於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遊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遊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直保留着這個節日。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7

在江西老家過年,是非常熱鬧有趣的。年三十夜,大人們除了貼對聯,最重要的就是準備年三十的各種美食,其中我最愛看他們做的就是炸丸子和打餈粑,這兩樣都是我最愛吃的,所以每次我都美滋滋地在旁邊看着。

炸丸子很簡單,在江西幾乎家家户户都會炸丸子,丸子種類很多,有糯米丸子,紅薯丸子,最多的是炸肉丸子。年三十炸好一盆黃燦燦香噴噴的肉丸子,過年期間可以打火鍋吃,也可以做紅燒丸子。那圓圓的丸子,象徵着一年中生活和和美美,團團圓圓,更寄託着家人之間美好的願望與祝福。

但是打餈粑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糯米需要提前兩三天浸泡好,一直泡到手指輕輕一捏糯米粒就斷了的程度。浸泡好的糯米放在火上蒸熟,等糯米的香味四溢,而且越來越濃時,就是蒸熟了。媽媽總是隨手捏一個糯米飯糰塞進我嘴裏,我大口大口地嚼起來,那糯米飯糰,米粒顆顆晶瑩剔透,像一顆顆珍珠般,瞬間激活了我的味蕾。

大人們將糯米飯倒進粑槽,開始打餈粑了。一人雙手緊握粑錘,一人握着粑柄,兩人拉鋸似的,先將糯米搗碎,然後,握着粑錘開始打起餈粑來。打餈粑可是力氣活兒,掄錘的人一邊打一邊喊着號子,我和旁邊圍觀的孩子們也跟着附和着,好不熱鬧!咚咚咚,隨着着粑錘聲聲,香香甜甜的餈粑也打好了。

香甜的餈粑,濃濃的年味,成為我童年最美好的記憶。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8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鄉,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自的風俗,在過年那天,貼對聯,掛燈籠,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前,人們都忙着準備年貨,大人們還忙着給小孩子製作新衣裳和新鞋子。孩子們就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們。貪玩的小孩子還在爭着吵着鬧着要買玩具——風箏、空竹、和年畫等。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這天的風俗就是祭灶王,從一擦黑兒,各家開始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在放鞭炮的同時,人們開始隨着鞭炮聲在灶王前,把好玩的紙像焚化,送灶王去天上,並用糖糕黏住灶王的嘴,這樣他就不會在天上向玉帝報告家中的壞事了。

過了二十三眨眼就快到春節了。家家户户都忙着大掃除,準備貼春聯,開始把吃的預備充足,因為過了年後,鋪貨多數關五天門,到正月初六才開張。

除夕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千百來年一直如此,無論高高朝堂還是僻野民間,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小民百姓,對於過年都是十分重視的。古時候過年如“何處夜歌銷臘酒,誰家高燭候春風”唐朝詩人周弘亮的詩句描寫出了故鄉除夕的濃濃年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這首著名的七言絕詩描繪出我國古代人民歡度春節盛大的喜慶場面。貼春聯,這是中國人過春節第一重要的儀式。春節的來臨意味着春天將要降臨,萬物復甦,草木重生,人們度過了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寒冬,或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怪不得在春節時,人們會這麼喜悦的來迎接這個節日。當然,春節是一年當中最隆重、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向我們走來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春節的氣息,各個商場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子們,手裏都是大包小包的,臉上洋溢着春節的快樂與笑容。除夕這天,我感受到除夕的隆重與熱鬧,也感受到了春節的濃濃年味與熱情,體會到了小孩子們的貪玩心和快樂。除夕的年夜飯可是最重要的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開開心心。熱熱鬧鬧的品嚐着美酒佳餚,其樂融融。

正月初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春節。關於過春節的各地的習俗可多了。男人們到親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們在家中接待客人。當然,初一小孩子們都會有“壓歲錢”。傳説,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的最後一天就跑出來作怪。人們嚇得人心惶惶,後來有一户人家的孩子把長輩給的壓歲錢放在枕頭下面,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歲”就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户人家裏。野獸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就直流口水,伸出邪惡的爪子,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候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疼的嗷嗷直叫。後來人們知道了克服歲的辦法了,後來,人們給孩子壓歲錢不僅是為了趕走“歲”,更是對小孩子們美好的祝福。

多數鋪户在初六開張,還放鞭炮,從黎明到清早,全程鞭炮聲不絕。雖然開了張,可是除了賣吃食和與其他的東西,大家並不忙鋪中的夥計還可以去逛超市。

正月十五的晚上。突然,煙花飛上天,天空在一瞬間炸開了,花開朵朵,有的像銀色的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兒,有的像橙色的大衣,還有的像金色的太陽,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晝一樣,美不勝收!

春節在正月十五就結束了。大人又去忙着自己的事情,學生該去上學了。

這樣的春節,讓我感受到春節的隆重與熱鬧。春節裏,天氣雖然寒冷卻擋不住新年的喜氣,樹梢上的紅氣球,屋檐下的紅燈籠,地面火紅的鞭炮屑,還有家家户户門口貼的紅春聯,以及小孩子手裏拿着的紅包。都見證了春節給我們帶來的喜悦。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們家鄉有什麼風俗呢?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9

我的家鄉在惠州市橫瀝鎮,那可是一個非常出名的小鎮,只因一碗湯粉而聞名天下。雖然我從小在喧鬧的城市中長大,但是,那靜謐的鄉村,才是我最惦記的地方。

每逢回到家鄉,第一件事就是去吃一碗湯粉,彷彿沒吃就等於沒回老家似的。總要讓自己的味蕾先過一把癮。那油光可鑑的豬腳、滷蛋,在金黃色的湯汁裏面,散發着迷人的香味。粉條也充分吸收了湯的味道,但又不失素食的平淡。這湯粉,説得上是完美中的完美。不拍下發個朋友圈記錄一下,那就有些大失興致了。

春節,是小鎮裏最熱鬧的時候,街市上喜氣洋洋的。雖然是鄉村,但熱鬧繁華的場面一點也毫不遜色於城市。從大年二十八開始,家家户户就都貼上了春聯,預祝來年平平安安,事業有成,每天早上六點,鑼鼓隊就在街上鬧起來了,他們不嫌辛苦,頂着獅子頭,敲着鑼,舉着旗,走街串巷,整個鎮子洋溢着一股年味,而鑼鼓隊是其中最賣力的,這樣的熱鬧要一直持續到元宵過完。

夜晚,江邊就亮着炫美的燈,我們叫“賞燈”。惠州的母親河東江穿過小鎮,那裏的落日美極了。沒有高樓的阻攔,沒有喧鬧的吵雜,船啟動了,馬達轟轟響了起來,在水面蕩起波瀾,打破這片寧靜,也撥亂花燈在水面的倒影。這燈雖然沒有西湖花燈那麼光彩奪目,沒有那麼人山人海,只有孤零零的幾艘小船,但這絲毫沒有打亂大家賞燈的興致。夜光下,斷橋邊,成羣結隊的,全是臉上洋溢着幸福的人們。

到了正月十五,大家會齊聚一個地方看戲,我也去看過一次。戲的內容我記得不是太清了,但是戲後的煙花卻讓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家鄉的習俗還有很多:包粽子啊,吃餈粑呀,中秋賞月……但我認為,每一個習俗,都是一種文化,都是一種精神上的傳承,是無價之寶,是一種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們華夏子孫的印記!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0

每年我最期待的就是過年了。過年有很多平時沒有的東西。比如:有好吃的,好玩的,還有大紅包。

大年三十的早上,媽媽一大早就出門買菜了。爸爸也早早的把店門關了起來。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大家都忙和着過年了。我們也不能落後。爸爸和我在忙着大掃除。而媽媽在忙着包春捲和包餃子呢!

下午我媽就開始忙活着煮年夜飯了。我媽做的最好吃的非小炒牛肉莫屬了。做小炒牛肉時,媽媽會先把牛肉切絲,之後會用生抽、料酒、白糖醃製一會,接着切生薑、葱花等。等鍋燒熱後放入一點油,有時候後放入生薑和蒜接着放入醃製好的牛肉一起翻炒,之後放上鹽、味精和葱花。香噴噴的小炒牛肉就出鍋了。

吃過年夜飯,我又開始期待去拜年,收紅包。連春晚我都沒有認真看,一心只想着收紅包。第二天一早我一大早就起來了。穿上了新衣服去拜年,經過漫長的路途終於到了。我們先去了姑姑家拜年。可以去討紅包啦!

已到姑姑家,我就拱着手説新年快樂,恭喜發財。可是姑姑並沒有説要給我發紅包的意思。只是再問我的爸爸媽媽一些關於健康等問題。我只能和弟弟妹妹們玩一會兒,或者看一會兒手機。要走的時候姑姑終於給我了一個紅包。看着紅包裏厚厚的大紅票子,我心滿意足地跟着父母去下一家討紅包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1

我的家鄉在湖南常德津市,一提到家鄉的習俗我立馬想到了牛肉粉——在我們老家,每當有人要離開家鄉的時候,老人家都會為他們煮一碗牛肉粉。

傳説津市是孟姜女的家鄉,九澧再次匯入湖,有優越的水路交通條件,過往的舟筏商旅傍津設市,津市米粉因此出名。

飯館裏的牛肉做法不難,把經過滷製的牛肉放入粉中即可。奶奶煮的牛肉粉裏面加了許多食材,既健康又營養。米粉是用自家種的無農藥大米磨成;牛肉來自伯伯家養的牛,並且選用的是牛裏脊肉;湯底是選用的牛大骨和豬大骨,燉出來的湯奶白無暇。粉裏有幾個雞爪,是奶奶希望爸爸媽媽今年多抓一點錢;雞肉和魚糕是奶奶盼望爸爸媽媽年年有魚,步步高昇,大吉大利。

“粉來啦!你們趁熱吃。”奶奶望着我們,“多吃一點,到了廣州就吃不到這麼正宗的牛肉粉了。鍋裏還有,管夠。”

我拿起筷子將粉拌了拌,小心地挑起一撮粉向嘴裏送去,我心裏默默地念了一句:“真香。”

粉雖然好吃,但吃粉的時候我們並不會狼吞虎嚥,而是慢慢地品嚐這一碗“小型的農村有機食品展覽會”。

在我的家鄉,離別時嗦上一碗粉是每家每户的常態。這碗粉是長輩對外出做事的晚輩的祝福。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2

説起我的家鄉呀,那真的是有許多特色呢。如鹽水鴨、桂花糖芋苗等等一系列美食,説到這裏,你一定猜到了吧,那就是南京,雖説南京的美食非常有特色,但是我們這裏的節日風俗那就更有特色了。

其中最讓我喜歡的就是端午節了,每當這時,大人們都忙着包粽子,粽子的種類也很多,有白粽子、肉粽子、鹹蛋黃粽子、紅豆粽子等等。小孩們也不閒着,跟着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習做香包,據説香包能達到驅蟲的效果。

去年,端午節的前一個星期,我們社區通知將在端午節期間組織一次包粽子,做香包的活動,要求社區的小朋友也要參加。看到這一通知我十分期待這天早日到來。

期盼已久的活動日子終於到了,我們來到社區,幾位老爺爺和老奶奶已經將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準備好了。活動開始了,先由一位大姐姐講解了端午節的由來,再由一位奶奶給我示範瞭如何包粽子。現在該我們上場了,我按照老奶奶教我們的方法,首先,將兩片粽葉拼在一起,把它們理平整;接着,把它們捲成一個帶柄的漏斗;然後,放入事先準備好的糯米和配料裹好,再拿一片粽葉封口;最後,用一根細細的棉線在粽子底部和封口處繞幾圈紮緊。可是不管我怎麼包,粽子都會漏米。這時,一位老奶奶看了之後就説:“你包的粽子米多了。”我恍然大悟,原來是米放多了。經過幾次練習,我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它像一隻小號的靴子。等我包好五個粽子,已經滿頭大汗了。

我們還學習瞭如何做香包,就是用熱熔槍將兩片帶有圖案的布片的三邊粘在一起,再往裏面放入一些乾花和中藥材,最後把口封好,這樣一個香包就做好了。

活動快要結束了,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會把我們包的粽子和做的香包送給社區裏的孤寡老人。這時,我感覺家鄉的風俗不僅給大家帶來了快樂,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家鄉的風俗我愛你,你帶給我汗水和快樂。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3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羊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聽着這首兒歌,是不是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呢?接下來,我寫的,就是我們這兒過春節的事:

過年的前幾天,就開始準備年貨,有:糖、瓜子,雞鴨魚肉等等。我們在大年初一前,就會掃房子,就是把家裏掃除一次。那時,我就會幫着爸爸媽媽把家裏裏裏外外的清理乾淨,好在過年時有個新的氣象。

除夕,在外的人都會回到家裏,和家人團聚。到了晚上,人們都會守在電視機旁看春晚。這時,鞭炮聲就會時不時的想起來,讓人們感到濃濃的年味兒。

初一,起五更。不到天亮,人們就都起牀了,穿上新衣服後,就去放鞭炮。所話説得好“爆竹聲聲辭舊歲,喜氣洋洋迎新年!”放鞭炮,為的是告別舊的一年,迎接新的一年。放完鞭炮後,就會回家吃餃子,這次吃餃子可不同,餃子裏面可“藏”着錢呢!誰吃到了錢,誰在這一年裏都會交好運的!所以,誰都盼着會吃到餃子。

餃子,我們就會跟着爸爸去老家串親親,每當我們走進哪一家時,都會收穫到紅包。這一趟下來,我們能賺好多錢呢!當然,我們最喜歡的就是串親親了!能拿到紅包,誰不高興,誰不歡喜呢!

再過幾天,就是元宵節了,我們在當天,都要吃湯圓。這是習俗,當然,這一天我們也會過得十分愉快。想一想:全家人坐在電視機旁,看着豐富多彩的元宵晚會,吃着熱騰騰的元宵,不會感到滿滿的幸福麼!

但是,好景不長,過了十五十六,小孩子就該上學的上學,大人們該上班的上班了!每當這時,總會不經想起:寒假可過的真快呀!這麼快就該開學了。過年真好!好想再過一次年呀!但是,你再這樣想還是沒有用的,還得去上學還得去上班。時間是不可能停住不走的。

是我們家鄉的春節,和你們那兒的一樣嗎?如果不一樣的話,就快來寫寫你家鄉的春節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4

雖然現在很少地方保持着原有的習俗,但我還是要説兩句。

金華還保持着端午和元宵燈會的習俗。

相傳這一節日是為紀念戰國時楚人屈原,並有相關的習俗,比如龍舟競渡、包粽子等。在金華地區,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金華到了端午節,不管你在哪,也是迫不得已不回家,這天是女兒們回孃家看母親的日子,送到孃家的禮品是一擔粽子(或一些禮品),俗稱“擔端午”,擔端午從初一到初四都可以,方言“四”與“喜”諧音,做母親的喜歡女兒初四來。俗諺雲:“三日清明,四日年,端午一個大午前。”到初五日吃過中飯,端午節就算過完了。而今,端午節更像是孝敬長輩的日子,晚輩往往在這一天給長輩送綠豆糕或各種營養品。

其實,可以説金華的端午節已經不像以前那樣了,金華的端午節是不完整的。以前正版的端午節在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户户都要在門上、灶頭及牀上懸掛菖蒲、艾草,認為菖蒲、艾草可以驅鬼辟邪。還有流行的掛香包、推端午船驅五鬼、“驅蚊蟲娘”這些獨特的習俗現在都落空了。

另一個就是金華最具特色的民間藝術娛樂活動,人們通過迎燈以示驅邪除瘟,去災祈福,求五穀豐登、人畜平安。舊時燈會都在元宵舉行,因此,元宵節又稱"燈節"一般於農歷正月初十起燈,廿日散燈,十四、十五、十六三日最興。

金華燈綵品目繁多,造形千奇百妍,絢麗多姿龍燈是燈會的主燈,龍燈中最有代表性的數"橋燈"一般均有百餘橋,一節為一橋,長者數百橋,甚至千餘橋。橋燈分"龍頭"和"燈橋"兩部分。龍頭下託以木板,上建支架,以竹箴扎於板架,成棘龍形狀,外校棉紙,描以彩色龍磷、雲彩、腮挑龍鬚,嘴銜龍珠,四支擎有各種彩燈,背上插旌旗數面,上懸"天燈",下掛"地燈",製作極為精細,燈內燃點蠟燭,色彩鮮豔奪目,燈橋下託木板,每板長2 3米,闊18釐米,厚5釐米,板兩頭各有一孔,間距70釐米,用以接燈板上設有燈架,每板兩枝,龍尾是最末一橋,呈龍尾巴形狀,披以綢緞彩虹,迎橋燈主要陣式有:"欽索箍" "肚裏滾" "青蛇溜" "麥餅挑" "荷花旋" "剪刀股" "雙開門" "繞房柱"等極為精彩、驚險。

金華也是改變的城市,希望越該越好,日新月異。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5

我的家鄉河坊村,是邵武市的東大門洪墩鎮的一個小村莊。雖説地處偏僻,但交通還是很便利,更因為我村的“搶酒節”而遠近聞名。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一是我們村的“搶酒節”。舉辦這個節日主要是慶祝豐收,並祈求來年風調雨順……這個節日比過大年還要隆重、熱鬧。

“搶酒節”的前一天,家家户户就已忙得不亦樂乎——備齊預先釀好的紅酒,磨上十來斤米粉做的米果,用以招待客人;然後是全村做衞生,大掃除,備好香燭鞭炮。無論你走到哪家都能感受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節日這天天不亮,將軍廟裏,燒香還願的人已是絡繹不絕,鞭炮聲不絕於耳。村民們把自釀的紅米酒整壇整壇地運到村部門前的空地上,傾入特製的大木桶中。村裏的女子腰鼓隊、鄰村的鼓樂隊已經開始表演了,鑼鼓喧天,樂聲齊鳴,當然表演的還有村民們自編自演的節目。四面八方的親朋好友都驅車趕往搶酒地點。停在路旁的轎車、摩托車已排成了長龍,足足有好幾百米呢。“搶酒節”的場地四周已是人山人海,把整個場地圍的是水泄不通,就連周邊能觀看搶酒比賽的所有三層樓房都站滿了人,甚至都站到了房頂。我真替他們擔心:這可是很危險呀!還是要多注意安全喲!

上午十點半,隨着村書記一聲令下,幾十位拎着大小桶的鄉親們一齊衝向大木桶,你推我擠爭着去舀桶中的酒,偶爾也會碰得頭破血流,他們也全然不顧。整個比賽歷時不到5分鐘,桶裏香噴噴的紅米酒已被全部搶光。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鑼鼓聲、鞭炮聲夾雜着人們的喝彩聲、歡笑聲,整個河坊村已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場面極其壯觀。

搶酒活動才剛結束,遊行就已開始了。男女老幼齊上陣,有的抬着趙將軍及夫人的泥塑金身,有的敲鑼、有的打鼓、還有的扛錦標,錦標上寫着“萬事如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吉祥大字,走村串巷逐户佈施。所到之處鞭炮聲響徹雲霄;村禮堂裏也咿咿呀呀唱起了大戲,一直唱到重陽。

午飯時間到了,家家户户殺雞宰鴨、買魚買肉,籌辦豐盛的午餐盛情招待着每一位四方的賓客……

聽長輩們説,“搶酒節”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了,如今還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隨着我們現在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想,這個節日今後會越辦越紅火,這樣熱鬧非凡、歡聲鼎沸的景象定會年年相傳的……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6

過年是什麼?小時候過年是集市上越來越多的紅燈籠、中國結;過年是爸爸媽媽從遠方趕回家帶來的大包小包;過年是滿大街響起的“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恭喜恭喜……”的音樂。當然,對於我來説,過年還有金燦燦黃澄澄的酥肉。按照我家鄉的習俗,過年就要炸酥肉才算有年味。

每年臘月二十八一大早,奶奶和媽媽就開始忙活起來了。奶奶首先洗手淨臉,拍拍身上的灰塵,然後恭恭敬敬的點上香,默默的唸叨了一番才走進廚房,媽媽則早早地穿好圍裙在廚房等候。看到奶奶進來,就抓起準備好的肉一片一片的切起來;奶奶端起家中常用的陶瓷大面盆,開始往裏面舀麪粉、加温水、打雞蛋,最後用手把麪粉抓勻,大概成糊糊狀即可。這時,媽媽把肉切完醃好後,放進奶奶攪拌均勻的麪糊中,再次攪拌勻稱,保證每片肉都能掛上麪糊。

重頭戲來了!炸酥肉一定要用家中的地鍋做出來才“夠味,有嚼頭”,這是奶奶説的話。地鍋下的火旺旺的燒起來,金黃的油在鍋裏開始咕嚕咕嚕的冒泡。奶奶穿着圍裙站在鍋旁邊,看着油温差不多了,夾起一塊掛着麪糊的肉放進油鍋裏試試,看着肉片逐漸變成金黃色,開始快速的往油鍋裏夾入肉片。隨着肉片的放入,鍋裏開始發出“斯斯”的聲響,隨後不斷冒出白色的泡泡,像翻滾的浪花。漸漸地,鍋裏一個個金黃的酥肉成型了,奶奶用大漏勺不斷的攪動翻個兒,使酥肉全身都變成金黃色……

“還沒有做好嗎?能不能吃了?”弟弟從門口探出頭,望眼欲穿的看着鍋裏。奶奶一臉嚴肅的瞪了弟弟一眼,“別亂説話”。對,這也是家中的習俗,做酥肉的時候,吃東西可以,但是不能亂説話,會得罪神仙的。弟弟看着嚴肅的奶奶,吐了吐舌頭把頭收回去。

鍋裏的聲音也漸漸變小了,奶奶開始用漏勺慢慢的往竹筐裏放。第一鍋撈完後,奶奶先用盤子端了一盤,擺在供桌上,嘴裏同樣念念叨叨一陣子,然後才又端出一盤讓我和弟弟吃。我們倆早已忍受不住香味的“薰陶”,快速的衝上去抓一個往嘴裏塞。“哎呦”,弟弟咧着被燙到的嘴,卻依舊沒有停止嘴巴的嚼動。奶奶則寵溺的笑了一下“這倆饞貓”。

忙活了一上午,金黃的酥肉,酥脆的藕夾,綿軟的酥菜,可口的炸魚……還有奶奶最後做的酥肉湯。看着這豐盛的年菜,我和弟弟摸着滾圓的肚子,已經“無能為力”,只能“望菜興歎”了。

“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已經響起來了,紅紅的春聯掛起來了,金燦燦的酥肉擺好了,就等年來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7

我的家鄉在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的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在這個振奮人心的日子裏,我和媽媽一大早就起來包粽子,我是第一次包粽子,所以媽媽先給我示範了一次:先把粽葉裹成“粽行”,再往裏倒糯米,然後把口子封上,最後對着粽子使勁一按,把粽子裹地嚴嚴實實得,我挺高興的,心想:“這單,看我的!”我飛一般做了起來,可是,就在最一步時,卻出了差錯,我用力一按,粽葉直被我弄破了,我真大眼睛看着糯米紛紛“溜”出來

一直到了中午,我才勉強了十五個,我們把粽子放進了袋子裏,吃了中,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賽龍舟。

我們一家進入了比現場,周圍簡直就是人的海洋,我緊張起來,謹慎地走進船裏,我立刻變得搖搖晃晃了,失去了重心,我顫抖着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比賽開始了,船身開始劇烈搖晃起來,我趕緊抓住扶手,兩眼緊閉,隨着船的加速,一股風聲傳入了我的耳朵我心想:“完了,完了,要掉下去了!”

時間慢慢過去我膽子放大了些,緊張害怕化為烏有,我激動的睜開眼睛,看着正在努力搖擺的父親,和被船捲起的“巨浪”,我張開雙手一邊感受清風一邊為家人加油打氣:“加油努力,加”

終點就在前方,終點後面不出所料有個用來投粽子的圓圈,家人們使出最後的力氣衝過終點,我也興奮的拿起一個大大的肉粽,咬着牙,鼓足勁,往圓圈裏一扔,正中圓心!“耶!”

端午節的夜晚,我們一家人圍着桌子吃剩下的粽子,一邊吃一邊回味着賽龍舟的那些事。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8

大年三十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家家户户都忙碌着,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爸爸媽媽就忙得不可開交。

只見媽媽利索地把全家上下都被媽媽擦洗地閃閃發光。爸爸用透明膠小心翼翼地把“福”字倒着貼在大門上,我便問爸爸:“為什麼要倒着貼呀?”爸爸告訴我:“福倒、福到,意思就是福氣快點來到。”我恍然大悟,哦!原來貼春聯也有這麼多的學問哪!

我們一家人忙完樓上就急匆匆地回爺爺奶奶家了。

我和爸爸回到老家之後,就開始忙着貼春聯,爺爺奶奶和媽媽就忙着做飯,我們一家人分工明確,就又開始忙碌起來了。我和爸爸已經是貼春聯的“老搭檔”了,配合地簡直可以用天衣無縫來形容,所以説,不大一會兒,我們就貼完所有門上的春聯了。即使貼完春聯,腳步也閒不下來,一會兒東走走,一會兒西跑跑,根本停不下來。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我們一家人圍在一起吃團圓飯,歡聚一堂,談着一些開心的話兒。到春節聯歡晚會了,我們興致勃勃地看起了晚會。“咚”天上露出了笑臉,我趕緊催促爸爸快點放煙花。首先,放了一掛大地紅,他像一條巨龍,舞動着身上的金鱗片;接着,又放了好幾種煙花,它們像一朵朵金菊、一顆顆流星、一串串珍珠……天空中綻放出一個個笑臉,把夜空裝點得無比美麗。聲響過後,各色煙花在空中飄落,如同天女散花,五彩斑斕,真是漂亮啊!

春節的氣氛熱鬧非凡,春節的人們興高采烈,春節的孩子更是歡天喜地,我愛過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9

中國,一個文明古國,論起習俗,可謂“一地一樣”花樣繁多,單新年習俗,就五花八門。但亙古不變的是那份喜慶和熱鬧。

在我的家鄉,新年從臘月二十幾就開始了。二十九家家都準備好年貨,門上貼好了“福”,有的人家還掛上了兩盞大紅燈籠。這天中午,照例要吃頓好飯,還要拜神家。下午就該大掃除,門窗擦得亮亮的,屋頂掃的淨淨的,桌上擺滿了瓜子和糖。小孩子們手中已拿上了大小的鞭炮,大街上整天都噼噼啪啪的。大人們也已經在準備新鈔,用來裝紅包。年前這幾天熱鬧的很。

臘月三十,也就是除夕。晚上是要吃餃子的,一般是肉餡的,吃完了飯就去看看春晚。因為初一要起早,大人一般都不睡,可小孩子就頂不住,把新衣服放在牀頭,早早就睡下了。別以為一睡就着,家家都放拍炮,鞭炮、花炮,什麼震天雷、竄天猴、笛音炮,聲音此起彼伏,整整響一夜。

大年初一,凌晨三四點鐘,就被媽媽叫起來了,睡眼朦朧的,一看見新衣服立馬精神起來。穿好新衣服,好好打扮一番,要去拜年了。先去給爺爺奶奶拜年,再給爸爸媽媽拜。給家人拜晚年就該吃餃子了,正月初一不讓動刀,不讓説不吉利的話,還不能吃葷。不過白菜餡兒的餃子還可以湊合的。

吃完餃子就要去給本家的親戚們拜。爸爸和弟弟最累了,要給長輩磕頭。女人就要輕鬆多了,鞠個躬説句吉利話,就完事了。爸爸領着弟弟去拜年,媽媽帶着嬸嬸們去拜年。我做為家中的長女也只能在家待着。爺爺奶奶也不閒着,在門口放好席子,鋪好墊子,一撥一撥的人來拜年,賊熱鬧。我呢,更不閒着,我守在大門口,見有人來,先給他們拜年,坐等紅包拿來了。

漸漸的東方泛起魚肚白,天上還殘留着花炮的煙霧,來的人也漸漸少了,大火都困了,來不及吃午飯,一個個倒頭就睡,連小孩子也被趕回家睡覺。晚上又是一頓大餐。這一天一大家子的大當家要去請新媳婦來吃飯,表示這個大家庭接受了她,而當院的老媳婦要做陪客,帶着新媳婦認當院人。初二,媳婦們要帶着丈夫孩子回孃家拜年。過了這幾天,年也算安靜點了,等過了十五,吃完湯圓,年味也就漸漸淡去了。

新年那麼熱鬧,那麼讓人留戀,不知多年以後這些習俗是否還能保留。但我想,不論怎麼變,家人不變,一家的和樂不變,幸福就不變。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0

為準備普通話測試,在圖書館找書,意外地在一本書上能看到我們家鄉的風俗,真的很驚訝也很高興,要知道翁源是多麼小的一塊土地呀。

我以為會有挺多地方提到家鄉的,就把書借回來一頁一頁地翻,誰知道才只有三處,具體如下:

在翁源這個地方,是在年二十四日祭灶神的。把灶君——用瓦別成U字形,兩邊插上蠟燭,中間點上香,上面貼上“司命灶君之神位”,清洗乾淨後放在灶壁上,晚上用香燭供奉,還有一個名字叫“灶君上天”。

在翁源,除夕飯後還要用柑葉泡水洗身,洗後周身都有餘香,使人薰醉。

除夕夜,在翁源不但不能熄燈,尤其是女子房內的燈更要燃着。倘若油幹了,也要在深夜爬起來加油。如果燈一下子熄滅了,則被認為是極不祥之事。這樣日夜挑燈,要一直到初四才止。

標籤: 習俗 精選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xisuzuowen/o02rw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