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習俗作文 >

【熱門】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

【熱門】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熱門】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精選10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

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潑水節、中秋節團圓節、春節猜燈迷等。我的家鄉就有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來源:相傳在古時候,楚國國王不務正業,整天沉迷在酒色。楚國大夫屈原多次勸阻後投入江中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包粽子丟下江河給魚蝦吃,所以就有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節,我要向媽媽學習包粽子。第一步,媽媽拿來包粽子的葉子進行清洗,這葉子綠色的,橢圓形外表,像一把芭蕉扇一樣。第二步,洗乾淨準備好的糯米,倒入鹽、醬油等配料攪拌。第三步,準備包粽子的餡,豬肉排骨、紅豆、綠豆、荷包豆等,第四步就可以開始包了,首先把米放葉子上,再放餡再蓋上一些米,用葉子捲起來,再慢慢纏上線打結,就完成了。

包完粽子後,接下來就是把粽子放進鍋,再倒入很多水。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放這麼多水呢?”媽媽説:“因為要把粽子全部給淹沒掉,這樣才可以把粽子給煮熟。”我目不轉睛的看着鍋,沒過多久,水就開始冒泡了。過了半個小時,媽媽把粽子翻了一遍,讓上面的粽子放到鍋最下面,媽媽説這樣就能保證每個粽子都能煮熟。再過十五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出爐了。

吃着美味的粽子,過着快東的節日。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

端午節到了,街上賣粽葉的又多了起來,空氣中到處都飄着粽子的清香。在這個全民族的傳統節日裏,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豐富的民俗文化,更是全國人民的愛國熱情。

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端午節那天,都有很多的風俗:吃粽子、賽龍舟、插艾葉等等,而這一天也是我們全民族團圓的節日。每到那天奶奶總會買了好多的粽葉,用清水泡着,洗乾淨碼好,粽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用粽葉裹緊煮熟。到了晚上,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着清香的粽子,那是一種多麼温暖的親情氣息。

相傳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其中包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據説,很久以前,愛國大詩人屈原為了堅持他的愛國主張卻被別人陷害,遭到流放,痛心疾首的他憂心如焚,在極度的失望和痛苦中懷抱石頭自盡於又急又寬的汨羅江中。聞訊而來的百姓,怕江裏的魚蝦把他的屍體吃掉,便用葦葉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裏,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龍舟競渡是人們為了競相撈救愛國詩人屈原而延續下來的。正好這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千百年來,汨羅江邊,江水悠悠。正是屈原的這種大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着我們的中華民族不斷奮勇前進,人們在每年的這天都對他寄託了無限的哀思。我們要從中獲得更多的精神力量來熱愛我們的祖國,建設我們的祖國。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

當端午節那天,家家都會包粽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小時候,我就經常和姑奶一起包粽子。我們先把糯米泡好,再買來長長的粽葉,把泡好的米和棗放在粽葉上。姑奶用手巧妙地一裹,一個好看的粽子就誕生了。然後,姑奶把粽子放在鍋裏煮,我就在旁邊焦急地等待着。一會兒,粽子出鍋了,一個個三角形的粽子從鍋裏拿出來,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露出白白的糯米和紅紅的棗,香糯可口,非常好吃。

隨着年齡的增長,我開始思考,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原來這是我們的傳統民俗。我還了解到,端午節除了吃粽子以外,還有賽龍舟、飲雄黃酒、戴香包、懸艾草、掛鐘馗等習俗。還有一首關於端午節民俗的小詩:“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詳細描寫了端午節的民俗風情。端午節在很早以前是人們祭祀神龍的日子。後來,人們還巧妙地把遠古的風俗與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結合起來。傳説屈原於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縱身投入汩羅江。當時楚國人紛紛趕着划船去追他,但追至洞庭湖上,已不見蹤影。這就是賽龍舟的起源。人們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就用蘆葉包住米飯扔下江裏,這就成了吃粽子的開端。

端午節乃中國重要傳統節日,綿綿數千裏,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象徵,一種印記,一種情結,深深烙在世世代代中國人的心中,是永遠抹不掉的定海神針。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

每年的端午節我們都要吃粽子、賽龍舟、懸艾葉、我最喜歡看賽龍舟的比賽了,這比賽並不是為了爭誰第一水第二,是為了在觀眾面前展示他們嫻熟的技能與美好的姿態。

我先來説説粽子吧。粽子是用墨綠色的蘆葉包裹着糯米和棗子。煮熟後,剝開蘆葉,只見米團裏彷彿鑲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很好看。粽子的的味道美極了,蘆葉散發着清香,咬一口粽子,甜而不膩。

粽子還有一個悠久的故事。傳説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過許多愛國的政治主張,但是君王不採納。後來君王淪喪,他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民還念他,崇敬他。兩千多年來,人們把粽子投入江中,當做獻給詩人的祭品。——這就是粽子的由來。是的,每逢端午節,人們怎麼會忘記偉大的詩人屈原呢?

民諺説:“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

今天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五月五日。午飯後,我們一家人去閩侯竹岐的金水湖看龍舟比賽。

在去祝祺的路上,天空突然佈滿了烏雲。很快,開始下毛毛雨。當我們到達比賽場地時,湖裏已經擠滿了人。當我找到座位時,四艘船已經準備好開始比賽了。湖中央有四條軌道,軌道上有四個浮標。誰先拿到浮標上的旗子,誰就是冠軍。

比賽開始了。四艘船一起衝出起點。只聽得鑼鼓喧天,第二、第三隻船就佔了第一、第二席。

衝刺開始了。第三艘龍舟和第二艘龍舟並駕齊驅。最後,兩艘龍舟幾乎同時到達了終點線。只有當第三艘龍舟的船員把槳舉過頭頂時,他們才知道第三艘龍舟贏了。

預賽結束了。從前四場預賽中選出的最後四支隊伍將進入決賽。我無法把目光從它身上移開。只有一個彩色耀斑從湖裏釋放出來。比賽開始了。成敗在此一舉。四艘龍舟都衝出了起點。在最初的300米中,四艘龍舟在湖上並排行駛。

只剩下300米,四艘船開始衝刺。第一艘和第四艘龍舟慢慢地遠離了另外兩艘。第三名只剩下100米,第四泳道的龍舟突然加速,最終以3~4秒的優勢獲得冠軍。

我認為:贏得冠軍的隊伍一定是一支團結的隊伍。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題記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名端五節,重五節。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

賽龍舟

早在五千年前,長江中下游就有乘船祭祀龍圖騰的活動,那便是賽龍舟的前身了。《詩經》中記載:“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那鳥舟就是指龍舟。明朝著名畫家張擇端曾以端午節龍舟為主題畫了一幅作品,名叫《金明池爭標圖》。

清朝歷代皇帝都有在端午節觀賞龍舟的習慣。所以,賽龍舟便作為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吃粽子

説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就是吃粽子了。早在戰國初期,就有人別出心裁製成了類似粽子的食物。他們用黍葉包裹着糯米,蘸過石灰水後烤着吃,因形狀類似牛角,故被稱為“烤角黍。”

到了漢朝,吃粽子就被正式列為端午節的習俗了。在現代,粽子中總會包着各種餡料,比如説:豆沙、肉、玉米、大棗等等。這些也是因為明朝的一位乞丐靈機一動創造出來的。

插艾條

艾,在端午時節長得最為旺盛,而且在這段時間內,天氣會十分炎熱,蚊蟲肆虐。正好艾有清熱解毒驅蚊之功效,還有驅邪、避諱之意。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介紹了。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那天,家家户户都在吃粽子。粽子裏面有包紅豆的,還有包肉的,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包。我每次吃粽子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包,然後外面再撒一層白糖,我最喜歡吃這種了,一看就讓人垂涎三尺。不過有的人把粽子往河裏仍,那是為什麼呢?據説,有一位愛國詩人,他就叫屈原,人們都很愛戴他。可是因屈原受冤不得志,而楚國也面臨國破的危機,自己又無能為力,他不願親眼看到國家的滅亡而抱石沉江。人們擔心河裏的魚蝦會吃掉屈原的身體,於是將食物扔進江中來保全屈原的屍身。這是一個悲傷而又感人的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還要划龍舟,比賽誰劃得又快又整齊,可好看了!坐在最前面的一個人,打着鼓,振奮士氣,這時就感覺到他們好似風一樣的速度勇往直前,劃得可帶勁兒了!

據説,端午節還要買艾草,據説可以把鬼趕走,可以辟邪,鬼是什麼東西?誰也弄不清楚……

端午節的風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每年的端午,都會這樣度過,我也希望這樣有特色的習俗能一直延續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我的家鄉就有“撞蛋”的習俗。

撞蛋開始了,觀眾在一旁喝彩,隨着一聲“開始”的聲音,我就開始撞起來了,另一位“選手”也不甘心,也撞了起來,這時“選手”的.蛋破了,我便拿起他的雞蛋。“觀眾”又歡呼了起來,我説:“還有誰來?”別隊又上來一個人,“觀眾”一看,竟然是去年的撞蛋冠軍,我們大驚失色,突然”隊友”大喊着:“加油,加油!“我拾起信心,喊道:”開始吧!“

我飛快的轉着手,他笨拙的左撲右閃,一聲蛋殼破裂的聲音,我戰勝了很強大的”敵人“,為我們隊加大了光榮!

我把兩個蛋吃了,正好中場休息結束了,我便走向“戰台”,對方挑了一個手勁大又靈活的“選手”來挑戰我,可對方不知道怎麼蛋殼已經破了,我説:“你快換個蛋吧!”他飛快的跑回家拿了一個蛋跑回來了。

我先用一套老辦法,不知道這傢伙是在家偷偷的休息了一會兒,還是多休息了一會兒,可我依然且戰且退,終於,我獲得了冠軍。

我期待着下一屆孩子們撞蛋激烈的比賽。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9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聽到這首童謠,大家眼前肯定會浮現出一個畫面,這就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重午節、端陽節、午日節、艾節、浴蘭節。每當到了這一天,許多習俗都跟“五”這個數字有關:在大街上,小朋友們的脖子上肯定會戴着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系的“長命縷”;有些小朋友的頭上,可能還畫着用雄黃寫的“王”字,像小老虎一樣,可神氣了;各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粽、雄黃酒。

當然,孩子們念念不忘的是吃粽子和賽龍舟。相傳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讓世間的污穢來沾辱他純潔的品格;所以他吟完“懷沙”後,便跳入奔流的江水中。人們把粽子扔進河中是為了把魚、蝦的肚子填飽,不去吃屈原的屍體,而賽龍舟則是去尋找跳入江中的屈原。“一二——一二”的聲音不斷傳來,是那麼短促、有力、充滿生機。一條條神氣活現的龍舟在江中游着,它們一條比一條遊得快,一條比一條遊得穩。

啊,又到了一年粽子飄香的時候……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這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菜。我聞到了粽子的味道。當我到家時,我突然想知道端午節是怎麼來的。海關是什麼?我想問我媽媽,但是她媽媽説,“你可以自己去查查書。”我心想:尋求幫助比尋求幫助更好。我會照我説的做。

我找到了百科全書並打開了它。它説:“在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説賽龍舟是為了營救死於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放進河裏餵魚、蝦和螃蟹,停止吃屈原的屍體。學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是一個龍節,是四五千年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在端午節要吃“黃武”: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包粽子和雄黃酒。不管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雄黃都將被用來在孩子們的額頭上畫“國王”這個詞,並且在這一天將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包。

這時,媽媽叫我吃粽子。當我看到美味的粽子時,我不禁唱起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插入艾葉,戴上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快樂地下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xisuzuowen/ejwmy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