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關於民風的作文五篇

關於民風的作文五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民風的作文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民風的作文五篇

民風的作文 篇1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啊,那裏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回想起這首有趣、通俗的民歌,我也不禁發笑。想起來,這首歌和我還真有點相似呢!

我的家鄉在東北,現在生活在大連,不管去怎麼理論,我也應該是個東北人了吧!有句俗話説的好: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過話説回來,東北那裏和其它地方還真是有點不一樣吧!

首先,東北地區民居就與其它部分地有所不同。在東北那裏,住的絕大部分都是平房。東北人在住房上從不拮拘,從不去認認真真地分什麼卧室、什麼客廳、什麼廚房的。他們所做的,僅是一牆之隔而已。東北的廚房有一口地窯,不太大,用來存放土豆之類的食物。東北的廚房還有一口生活的爐子,燒出的熱氣通過一根鐵管子給輸送到卧室,用來取暖。再看,就是兩口鑲在大水泥中的鍋,當然,要一個通口來生火用。中間56個民族,恐怕百分之七十水的都是軟軟的牀(我現在也是!)而東北那,睡得卻是“炕”,所謂“炕”其實是一種又長又硬的牀而已(我老家的炕足足有兩三米呢!)。牀下有一條空洞,是用來連接廚炊的。這樣一來,當外面在做飯時,你做在熱炕頭上,如果是冬天,該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呀!東北民居可以説根本就沒有客廳,從正門進去,先是廚房,再就是有炕的卧室了。富裕一點的人家,還會有一間小屋子。如果有客人來了,他們就會毫無拮拘地坐在人家的炕上,倍顯親切!

其次,東北人家的口味也與其它地方的口味有所不同。東北人尤其愛吃燉菜。什麼豬肉燉粉條什麼小雞燉蘑菇什麼土豆燉排骨,都是東北人的最愛。再説,東北哪裏的文化習俗也與其它地方的文化習俗有所不同。其它的地方唱的幾乎都是哼哼呀呀的歌的舞。而東北的二人轉卻是不同凡響,清新脱俗。二人轉在當地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小到十幾歲的孩子,大到七八十歲的老人,都能隨時隨地那麼來上一段,既不需要舞台,又不需要服飾。可以一邊哼哼歌曲,一邊載歌載舞,又養眼有養心,不開心時來上一段,説不定心情會多雲轉晴呢!

最後,東北人的性格也與其它民族有些不同。東北人爽朗、大方、不拘小節,表現出中華民族的特樣風情,讓人頓生親近之意。有句俗話説的好: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許就是東北這些獨特的民風、習俗養育了像東北人這樣大方、豪爽、不拘小節的民族吧!

民風的作文 篇2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一:

我們江西風俗非常多樣:有抓週啊,有守歲啊,還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來介紹幾樣。

一是我們江西特色餃子,我們每一次過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樣的餃子,有綠豆餃子,有韭菜餃子,還有豆腐餃子,甚至還有辣椒餃子等讓人目不暇接。讓人吃了還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席上啊,必須要有魚,有魚了還不能吃。有人會問不吃幹嘛呢?因為我們江西人把魚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餘,要是把魚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沒餘了嗎?

二是抓週,抓週這個詞大家可能沒有聽説過。抓週的意思就是慢一週歲的人都要抓週。先拿一個大一點的盆子,讓那個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計算機,一些東西。我們在門外打爆竹,那個小孩子開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長大以後肯定是一個學習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長大以後一定是非常貪玩的一個人;要是抓到計算機的話他長大的工作一定是計算機。讓後我們趁他在抓的時候扔錢給他們,要是小孩子不拿錢的話,我們大人都把錢放到他的手上。因為我們都想要他長大以後做個有錢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裏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

我們江西還有很多習俗想要了解的話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二:

**年的寒假,我與爸爸媽媽參加了牛通社組織的到嘉善碧雲山莊體驗中國民俗文化的活動,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在城市裏,過年時家人團聚吃年夜飯,放鞭炮,交換紅包……可是,在農村裏,過年時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抱着疑惑和好奇,我依次體會了寫春聯、醃豬肉、做喜餅等年俗活動,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打年糕了。只見阿姨先從蒸房把被濕布包裹着的熟糯米與熟梗米拿了出來,再端來一盆熱水,把水撒在石臼上。然後,將糯米和梗米放入石臼,對着我們説﹕“做年糕需要兩種米,分別是糯米和梗米。

人們常常把糯米與梗米按一定的比例混和着製作年糕。”緊接着,她教我們打年糕的步驟和要領。

我與其他兩個小夥伴齊心協力把沉甸甸的木錘高舉到頭頂,跨弓字步,整個人略向後傾,將木槌用力打到飯糰上,只聽“砰”一聲,錘子擊向飯糰,米粒黏在了一起。接着,我們又使勁擊打,還時不時把飯糰翻一個身,將水撒到飯糰上防止木槌與飯糰黏在一起。

我們四個小隊友一人翻飯糰,三人打年糕配合得很默契,可是打了很多槌下去年糕還是未俱成形。此時我們已經氣喘吁吁,手腳痠痛了,看來這打年糕可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媽媽告訴我,相傳在唐朝時期,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如何將多餘的糧食更好地儲存起來呢?於是老百姓想出了做粽子、打年糕、釀米酒等方法制作風味不同的食物,漸漸地就沿襲成為了年俗文化。從民俗文化中我看到了千百年前人們的勤勞和智慧,這真是一次有趣的體驗!

描寫民風民俗的作文三:

民俗文化村生活着無數個少數民俗,他們和睦相處,團結一致,整天沉浸在歡笑之間……

在清明節這天,我來到“傳説”中和諧的民俗文化村。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雄偉的布達拉宮,哦!不應該是縮小版的布達拉宮。雖小,卻與真的一模一樣:一樣的房頂,一樣的顏色,伴着香氣甜甜的花兒,是那樣美麗!那樣宏偉!我深深地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着琢磨着:西藏是美妙的,拉薩是神奇的,那布達拉宮呢?是偉大的!

北京的長城是獨立一地無二的,舉世地雙的。可現在卻有了一個特小版!從嘉峪關到山海關,一直伴隨着我的步伐與我同行。走了好久,一直不見長城的盡頭,分明就是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前不見頭,後不見尾。我的心頭怦然一震:我的天啊!這可是特小版啊,連這麼小的長城都無邊無際,那真正的長城到底是它的幾倍呢?

秦兵馬俑是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它規模宏大。一個個將士們右手持刀,左手持弓,側卧馬背,大喊着:“為國家做殊死拼搏,衝啊!”沙地上塵土飛揚,喊叫聲如五雷轟頂。這個縮小版生動地再現了秦軍昂首挺胸,雄兵百萬的氣勢。我大吃一驚:沒想到秦軍十萬,在刀光劍影的.戰場上,也不懼怕,反為秦王做殊死搏!

今天,是一個風和日麗,陽光明媚的一天,我一會兒去了“西藏”,一會兒去了“北京”,一會兒又去了“西安”……真是忙碌的一天啊!

民風的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浦城,這是個很小的縣城,但僅管如此,浦城的人民一直崇尚着中華的傳統民俗,這表示着大家對祖先的尊重。

那我就先從春節開始説起吧!除夕之夜,家家3點多就開始吃年夜飯,“蛋卷”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它的顏色是金黃色的,象徵着家家年年都繁榮,兒女能夠孝敬長輩。吃完晚飯後,我們是從不出門的,聽奶奶説:“若出了門會把大家的好運給帶走的。”雖然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不能出門,但是在家中,我們依然能夠玩的有聲有色。

大人們在家中打牌打個通宵,孩子們放煙火放得起勁!這表示大家的好運年年,財運年年……除夕過後,換來的正月初一也是很受人歡迎哦!早晨起來,洗漱完畢後就先喝一杯“桂花蜜”,這是我們孩子的最愛,味道甜甜的,香香的……這表示希望大家的日子過的紅紅火火,甜甜美美……吃完飯後就給長輩們拜年,長輩們就要包壓歲錢,孩子們得到壓歲錢後可開心了,但初一至初三是不可以亂花錢的,這又代表着大人們在這一年裏很難很難掙到錢,運氣也不太好……

給長輩們拜完年後,女孩在家幫父母幹活,男孩就跟隨大人們去各自的親戚好友家去拜年,大家都過的十分開心。而正月初四,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裏去燒香,給菩薩請安,讓菩薩保佑子孫滿堂,兒女們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滿……過了初六,大家就一切都恢復正常了,大人們工作的就繼續工作,孩子們該去複習功課,迎接新學期的到來了,這個春節是令人難忘的。

民風的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茂名,我們茂名有一個獨特的節日——年例。顧名思義,年例就是年年有此例。年例來由歷史悠久,早在明清時期的地方誌就有記載,光緒《茂名縣誌·風俗》載:“自十二月到是月(農曆二月)鄉人儺,沿門逐鬼,唱土歌,謂之年例。”也就是説,在年例那一天要進行遊神,用於驅鬼。

“遊神”就是把神像抬起來,繞着村子走一圈,據説這樣做可以驅鬼,也可以保佑自己家以及全村的村民身體健康,五穀豐登。説起遊神,這裏面還有一個小故事:傳説在光緒時期,有一個地方出現罕見的大旱災,當地的縣官不忍心看到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便開倉救人。誰知縣官因為這件事得罪了朝廷,有一大批官員上奏將他斬首示眾。在他行刑前的一個晚上,他夢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對他説:“你是個好人,你不應該死的,當你重新生活後,要把我抬出來繞着村子走一圈,以保佑全村各家平安、吉祥、五穀豐登。”第二天,他果然沒死,他再三回憶着夢,發現夢中神仙與小廟裏的安濟聖王長得一模一樣。於是這個地方便有了年例,也就是遊神這樣一個習俗。當然,每個地方抬的神像不一樣,我們茂名所抬的神像是觀音菩薩像。

年例不僅要遊神,還要在家中擺上十幾圍的酒席,菜主要是白切雞、鴨、炒白菜、炒米粉……在年例,每家每户都要趕回家鄉,準備酒席、食物、飲料等東西。年例一定要吃雞、鴨、鵝,這樣可以保佑自家的雞鴨鵝不受病毒感染,而且越養越多。

年例是我們家鄉一個獨特的節日,它擁有獨特的習俗,所以我們一直保留着這個節日。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如今,無論什麼人走進一個什麼地方,都會被那裏的美景、吸引,我的家鄉———鄂城,有着獨特的風俗,其中,屬元宵節最熱鬧,最引人入勝!

元宵節,元宵節,當然要吃元宵呀!這不才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向菜市場奔去,我家也不例外,你瞧!媽媽正在和“魔鬼”做鬥爭呢!我搶!我,呼呼,終於戰勝了這名頑強的魔鬼。

回到家,媽媽拿出準備好的“鍋碗瓢盆”,只聽“譁”的一聲,元宵下鍋了!!(⊙v⊙)嗯?什麼味道?真香呀!原來是元宵好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元宵,顧不上燙,也顧不上斯文,放入嘴裏,輕輕咬上一口,又甜又黏,心裏洋溢着一種既美好又滿足的感覺,屋裏被幸福、快樂所包裹着。

晚上一家人吃飽喝足後,來到江邊遊玩。正月十五鬧花燈,大街小巷,處處張燈結綵,一個個精緻的小燈,照亮了大街的每一個角落、照亮了人們温暖的心房!咦?這些燈上怎麼有字?原來是“猜燈謎大賽”呀!瞧!那每一個燈籠上都“雕刻”着“中國五千年文化”,那小小的燈籠像螢火蟲般吸引着人們,讓人們聚在一起,使這裏充滿着笑聲與歡樂!!

看!星星在天上眨了眨眼睛,他把自己的祝福送給人們,將自己的希望灑向人間。整個大地都被這節日的氣氛所包裹,處處充滿着歡聲笑語!處處洋溢着元宵節喜慶的色彩!!

民風的作文 篇5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炎黃子孫歷來都重視。離過年還有半個多月,大家便開始緊落密鼓的籌劃準備。

在着生活節奏加快的時代裏,親人、朋友相聚一堂似乎很困難了,而過年正是天涯海角的遊子與親人團聚的大好時機。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再次相聚,雖然我體會不到遊子的心情,但過年時親朋好友聚在一塊玩,卻也其樂無窮。

作為小孩子,當然最愛玩了,平日忙於學習,過年終於可以痛痛快快的放送了。你們不妨與我分享我得大年吧!

除夕晚上剛吃完水餃,全家人便迫不及待的等待晚會的開始,儘管每年都有晚會,但每次晚會同樣能夠被小品、相聲逗得捧腹大笑,時而陶醉於美妙的歌聲中,時而驚歎於神氣的魔術……

放鞭炮。今年過年,我買了許多鞭炮,除夕夜十二點整時,我點燃了一大串鞭炮,新年的鐘聲與鞭炮聲同時響起,場面十分壯觀。閒來無事,還可以與弟弟放些小擦炮。在大人眼中雖無意思,但這些鞭炮聲在我們的記憶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過年時,把長輩給的壓歲錢攢起來,買些自己需要的東西,感覺真不錯!今年,我還學會了一項新本事―――包湯圓。吃着自己包的湯圓,真甜!

過年是熱鬧的,但姐姐告訴我:“年的背後也寄託着厚重的責任,我們又長大了一歲,對於人生應該又多了一份思考。”面對新的一年,如何調整自己,以新的自我面對新的一年。

我想:這就是過年的意義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rkknw9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