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民風作文 >

關於春節民俗民風作文合集十篇

關於春節民俗民風作文合集十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民俗民風作文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春節民俗民風作文合集十篇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1

春節是一個美好的節日,在這一天裏, 親朋好友都儘量從各地趕回來,齊聚一堂,大家有説有笑。

到了春節,少不了美食。你瞧,桌上擺滿了菜,還沒有開始吃,小孩子早已忍不住了,“口水直流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特有哪些菜呢?有煎的兩面金黃的食餅筒,有白花花的水餃和圓圓的湯圓,還有平時吃不到的誘人的小零食……大人也彷彿看見了我們的心事,也會讓我們吃。一聽這話,我們就會像餓狼撲食一樣,大口大口地吃,讓我們期盼再次大飽口福吧!

最開心的是收壓歲錢了,看着大筆大筆的錢在我們的手上,十分開心,自然會想到怎麼花。我呢,交給媽媽,每年還可以得到99元的利息呢!我猜測:每一個小孩收到了壓歲錢,此時,他們應該也是開心的吧!

大過年的一定要玩鞭炮,最簡單的鞭炮就是摔炮。不需要火,摔在地上就能響,而且響聲很大。趁別人不注意,摔在腳下,看到別人嚇了一跳,就特別地開心。最特別是水炮,這種鞭炮在水裏也能響,棒炮很好玩,用火點燃,會燒出火焰。火焰還有好幾種顏色,有綠色、有黃色、還有紅色。鞭炮讓我們的玩耍更增添了幾絲樂趣。

新年是歡快的,人們對新年充滿了憧憬,寄託了新的希望。讓我們平平安安,更上一層樓。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有許多風俗,比如掃塵,貼門神……下面,就來聽我講風俗一,掃塵吧!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的歡樂氣氛。

我國各地過年都有貼門神的風俗,最初的門神是刻桃木為人形,唐代以後,又有畫關羽,張飛等人物為門神。

春節貼“福”字,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也指福氣。

孩子們最喜歡“壓歲錢”了,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把錢裝在紅包裏,據説晚輩得到壓歲錢就能平平安安度過一生。

過年有許多習俗,真的説也説不完!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3

春節西固區福利一校三年級一班我國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有精美的民間工藝,如剪紙、捏泥人等。有古老的民間藝術,如戲劇、皮影等。還有許多風俗習慣,如春節放鞭炮,穿新衣,貼對聯,貼窗花;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等。其中,我最喜歡春節。春節是我國最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它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春節的另一名叫過年。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兇猛異常,長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人們就逃往深山,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一個老人,用門上張貼的大紅紙、屋內的燈火、“噼裏啪啦”把“年”嚇跑了。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燈火通明。第二天,人們走親訪友,並以各種活動方式慶祝春節。小朋友,讓我們把春節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吧!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4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今年的元宵節媽媽讓我獨自購買湯圓。我興奮地來到超市,看着冰櫃裏琳琅滿目的湯圓,我從中精挑細選一些迎合家人口味的湯圓。

回到家,媽媽將湯圓片刻煮熟。我們一家人邊吃湯圓,邊欣賞仲秋節晚會。

團圓飯在歡聲笑語中度過,爸爸媽媽帶着我出門看禮花。

我們來到樓區花園中心,抬頭仰望天空,天空中接連不斷的禮花給無邊而又昏暗的夜空增添絢麗的色彩,我看得目不暇接。忽然,一個個彩燈在我眼前閃過,我定睛仔細看,許多人家門口都掛着各式各樣的燈籠,元宵節為什麼要掛彩燈籠呢?我感到疑惑。回到家後,我在網上閲覽元宵節相關的資料。

原來元宵節掛彩燈籠還有這樣一個傳説啊。

以前,有一隻神鳥因迷路而迫降人間,卻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獵人給射死。天帝震怒,下令把人間的人畜財產通通燒死。天帝的女兒不忍心百姓無辜受難,就冒險偷偷來到人間,把這個消息告訴人們。

過好久,有個老人想出辦法,他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裏張燈結綵、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人們都被燒死。”

大家聽積極響應。到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三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心中大快。人們就這樣保住自己的生命及財產。為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掛燈籠,放煙火來紀念這個日子,驅邪避鬼神。

看來元宵節還有這麼多的習俗和傳説呀,真令我大開眼界。元宵節這一天讓我懂得很多課外知識和文化習俗,中國是個文化古國,還有更多的奧祕正等着我們去發現它,探究它,把祖國傳統的文明的文化習俗傳承下去。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5

春節,我相信,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來,咱們廢話少説,接下來就讓我講一講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吧!

你知道咱們的傳統節日春節都要有那些東西呢?嘿嘿,沒錯,春節咱們要準備:魚、肉、菜、年糕最重要的是要買鞭炮、對聯和福字。下面,就讓我講講我這一次過年的經歷吧!

早上(當然,不是過年的那天早上),媽媽帶我出去買鞭炮、對聯和福字去了,大街上早就擺滿了買年貨的攤子。我對媽媽説:媽媽,咱們先期買鞭炮吧!媽媽爽快地答應了。

我們走進了一家買鞭炮的店鋪,我相中了幾盒小鞭,我對媽媽説:媽媽,我要這些。沒問題。媽媽爽快的説媽媽也買了些掛鞭。

買完鞭炮,媽媽又帶我走進了賣福字合買對聯的地方買了一些福字、對聯等回到家貼在窗上、門上和牆上。

買完了東西,我們回到了家,把福子和對聯堆在了門上和牆上。

這就是我第一次去和媽媽每年貨的經歷(以前都在爺爺家玩,沒空去),怎麼樣?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6

在我的記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四川那別具一格的春節。

對於四川人來説新年是很重要的。從初一開始,人們都要“走人户”,互相到親戚朋友家串門。一家老小都要一起“遊喜神方”。在古時候人們都要一起出南門到武侯祠,燒香拜神,吃茶會友……對於四川的'春節來説,還有一項不可缺少的習俗——逛廟會。

在廟會開始時,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穿着嶄新的衣服,欣賞着廟會這個盛大的“嘉年華”。在這裏藝人們表演着各形各色的絕活,變臉、吐火等高難度技巧層出不窮。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滾鐵環、做公雞車、抽陀螺……各種好玩的遊戲、精彩的表演、好吃的小吃,整條街上洋溢着喜氣。

初七是人日,據説杜甫曾與他的友人高適等人在這一天到草堂作詩,互表思念之情。所以,在成都的人們都要到草堂和杜甫一起過。初八初九,大街小巷都會點起“天燈”,每到那時,整條街都被照得像白晝一樣。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熱鬧的景象。

四川的春節與別處不同,正月十七春節才算結束,因為正月十六還有一個習俗,那就是“遊百病”。據説西北一帶婦女多操持家務,因此體質較弱,容易生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這天夜裏,以驅病邪為主要目的,出門四處遊走,天長日久,形成了“遊百病”這個風俗。身體弱的人們登上城牆,據説一年都可以不生病。

每當回想起這一切時,就好像自己還留在那時候一樣。熱鬧的大街、特別的習俗、獨特的絕活兒……那裏的一切,都讓我無法忘懷!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7

包餃子是中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取“更歲交子”之意,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趁着放假,我也體驗了一把包餃子的樂趣。

早上,我和媽媽來到小菜場,採購了餃子皮、香菇、胡蘿蔔、鴨蛋、豬肉這些原材料,回到家先加工餡料。我當媽媽的助手,先把豬肉打成肉糜,香菇切成小顆粒,胡蘿蔔弄成蒜泥狀,再把它們倒在一起,放上鹽、味精、薑末、醬油、水等調料,最後打上一個蛋。我心有疑惑,媽媽一看便知,笑言:“加上一個蛋可對下鍋後餃子皮起凝固作用喲!”哦,我恍然大悟,看來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啊!

擺好盤子,上面放好紗布,我就迫不及待地包起來。照着媽媽説的先把中間的邊壓緊,再把兩邊往中間一捏。哎,餡不聽話地露出來,沒辦法,只好把這爛攤子交給媽媽補救。重新拿起一隻,我少取了些餡擺在皮子中央,對摺,小心翼翼地這裏一捏,那裏一壓,哈哈,總算裹好了,可放到盤子中間時,它又像一個醉翁到了過去。媽媽仍在一邊鼓勵我,我包得越發起勁,一個比一個站得穩。

過了一會兒,我把餃子放進鍋裏,用沸騰的水煮着,不一會兒,餃子就像一個個活潑的孩童,漲溢着臉,我把它們撈出鍋,迫切的心情使我吃它的腳步加快了,啊,真是香在嘴裏,甜在心間!

包餃子,練技藝,過大年,樂甜甜!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8

春節到了,每個地方都有每一個地方習俗,而我的家鄉廣州也有我家鄉春節習俗,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吧。

廣州有句俗語叫:“年二八、洗邋遢”,意思是,到了臘月二十八這天,要把家裏大掃除一遍,為迎接新的一年的到來。到了除夕,大家可就忙了,女人就為了團圓飯做準備,男人則幫忙殺雞、殺鵝、貼對聯、貼門畫、買花、買年橘、盆景……

晚上可就熱鬧了,有些大人在茶餘飯之後就等着看萬眾矚目的《春晚》了,小孩子們就穿着一身新衣服挨家挨户地去得壓歲錢,俗稱“利是”。而有些大人們則帶着小朋友去逛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説到迎春花市,這可得詳細介紹介紹:每年的春節前夕,廣州的大街小巷都擺滿了鮮花、盆景,各大公園都在舉辦迎春花展,特別是除夕前三天,各區的主要街道都搭起綵樓,紮起花架,四鄉花農紛紛湧來,擺開花市,售花賞花,人潮湧動,十里長街,繁華似錦,人海如潮,一直鬧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這就是廣州特有的迎春花市。

半夜十二點來敲門時,每家每户都響起喜慶的鞭炮聲,大家都沉浸在漫天飛舞的鞭炮紙上了。鞭炮一過,就是五彩繽紛的煙花點綴在無暇的天空上了,人們望着飛上天的煙花,一起期望着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到了初一,大家都非常有空,大人們就會去打麻將,而小孩子們則用自己壓歲錢案買各種零食玩意兒。到了晚上,天空中還是閃爍着五光十色的煙花,有條件的則特地乘車去琶洲等地看煙花。

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又是尾聲——元宵。我們這裏並不是每條村都過春節的,有些人就會過正月十三、十四、二月初二……而我們這條村正好就是過元宵的。我們要準備好各種菜餚迎接客人,讓客人吃得開心,會得慰心。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習俗,你家鄉的春節習俗又是什麼樣的呢?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9

春節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內容最豐富的的傳統節日,普天同慶;春節又稱“過年”,最早的含義是人們用來慶祝一年的收穫並祝福來年有個好收成;節日的形成,源遠流長。古代春節,叫做元旦,元,始也;旦,晨也,即一年之始,也叫三元,歲之元,日之元,月之元。最早定春節為新年在漢武帝初元年。

過年之前,我們要“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黴運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地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還有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每逢春節,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守歲是重要的年俗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在爐旁閒聊,等着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歲,象徵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趕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古代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中國的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這些春節民俗便是我們幾千年來智慧的結晶了。

春節民俗民風作文 篇10

按照廣西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開始了。這天,就是傳統的小年,就是灶神爺昇天的日子。人們殺雞宰鵝祭拜灶神爺,企盼在新的一年裏衣食無憂。

臘月二十五左右,人們必須選出一天來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此外,人們還要買菜,割肉和準備年貨。

除夕,就是春節的第一個高潮,鞭炮聲日夜不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飄着一股煙火和酒肉的香味。人們在門口貼上新的對聯,屋子裏貼滿了各色的年畫。人們到了晚上還要吃團圓飯,在外邊做事的人,必須要趕回來。此外,大人們就是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的,小孩子們燃放煙花,真的是快樂的時光。

正月初一,春節有一個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鋪不但不關門,還有許多小販在大街兩旁擺了攤,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三個一夥,五個一羣,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們牽着大人的手,購買玩具。

正月初二,人們開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賀。這天,就是不可以説不吉利的話的。

元宵上市,春節最後一個高潮到了,這一天,大街上就像是在辦喜事,張燈結綵。有條件的人家,還會在門口掛上兩個大紅燈籠。還有猜謎踏歌的活動。大街上也許會有舞龍的節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煙花爆竹。這天,人們就是要吃元宵的。

過了元宵,春節差不多也就結束了。天氣迴轉,農民開始春耕,學生準備上學,人們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minfengzuowen/m00x9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