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家風作文 >

我的家風作文9篇

我的家風作文9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家風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的家風作文9篇

我的家風作文 篇1

耳邊訓,悠悠,人生事,慢敍。

我的家庭簡單而樸素,不要太過苛刻即是父母嘴邊最常提起的話。

不要太過打理――母親居家絕不會把家裏清掃的一塵不染,也不會把桌上清理的空無一物,母親常教導我,對待事情絕不能過於苛刻,就像呆在家裏,過分整潔了,便失去了温馨的味道。牀頭邊,我們總會擱上一摞書,我們不把它們藏在櫃子裏,我們享受於書夜裏翻過的光陰,瑣碎的生活,羚羊掛角。母親把午讀的時光教給我,教給充滿書本的空間,便是易尋得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池,閒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的小仙界了。

就這樣,發現生活的趣味,母親教會了我。

不要太過裝飾父親以工作為愛好,天天西裝上身,我總是笑父親的迂,連打扮自己都不會,有時西服褲就索性配上雙跑鞋,可不乏滑稽呢。但是父親告訴她的女兒現在你可也不是打扮的時候,衣服穿舒服才最重要,人最好的不是好看的外表,而是有內涵的靈魂。父親不喜歡我扎馬尾以外的其他髮型,也不喜歡我背一個閃亮亮的奪人眼球的書包,他看中的是我的大腦不空,我的追求有益。

就這樣,樸素簡單,父親教會了我。

不要太過嚴肅――父母的年紀比我大出30歲,但他們可不少與我談笑,好像越過了30年光陰的深淵。我知道他們也承擔了責任,揹負着壓力,但他們從不在我面前言苦。講起他們上學時如何走一個小時的山路,一窮二白時如何嘗試各行各當,如何大冬天賣羊肉串,如何在土窯洞裏生活,都是帶着滿臉笑容,可是有種調侃生活的處世味道。此時身教勝於言傳,無聲也早已化有聲,笑對人生事,正看曲折路,他們早已教會了我。

就像微風,童年,杜鵑花,家的言語是安靜的,温柔的,潛移默化。

不知天地萬物逆旅,光陰百代過客不覺14餘載,家風家訓伴我至今,更將伴我到一生。

我的家風作文 篇2

家風是家的風尚,家訓便是家的規矩。這兩件,都是我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只有他們,才能讓我的童年更加快樂,順利,美好,只有他們,能在我童年時,讓我打下基礎,長大以後才會成功。

家風,讓我們的家庭和和睦睦,團結有愛,因為大家的信念一樣,風尚一樣,又是親人,和做一件事,目標是讓整個家越來越好。我們家就有良好的家風,因此,我們家裏人與人之間都是友善對待,無話不説,樂觀積極,大家做每件事情,都齊心協力,比如説:我只是一個人搞衞生,很慢很慢,要幾個小時,如果我們一家四口分工,只需半個小時,就可以完成了。而且合作十分愉快,加強我們的親密度,讓我們整個家庭變得更加緊密,以後我們也會對其他人團結有愛,老師、同學……良好的家風對我來説,有極大的幫助,能在我的童年裏,充分感受家庭的美好,讓我更加珍惜童年。

家訓,一向是我最害怕的,因為做錯了事就會受到懲罰,在家裏也一樣,不同程度的錯誤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懲罰,懲罰會讓我們明白,什麼事情是錯的,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讓我吸取教訓,記住錯事,以後就不會犯了,雖然我很少犯錯,但不代表不犯錯,家訓也是有必要的。家訓對我們來説,都是百益而無一害的。

家風家訓伴我成長,這兩樣東西,應該一直伴隨我,長大以後也會。

我的家風作文 篇3

俗話説得好,“國有國法,校有校規,家有家風”。我常聽長輩們説起,家家户户都有專屬自己家的家風家訓,我們家的家風則以“孝”為先。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為先。我也一直將這句話牢記在心,時刻要求自己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師長。

有一回,我坐公交車去壽昌買衣服,位置已經坐滿了,這時一位又瘦又矮的老奶奶上車了,我四下一望見沒有位置,我便從位子上起身,扶着老奶奶到我的位置上。老奶奶説了聲:“謝謝你”,我回過頭説:“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

我家的家風不止有“孝”,還有誠實守信。有一次放學回家,我在路邊發現了一部蘋果手機,我想:要是把這手機佔為己有就可以玩了,但是我怕手機的主人會擔心,還有我的成績會下滑。後來我還是沒有忍住誘惑把手機帶回家玩了起來,過了三十分鐘,爸媽回來看我在玩手機,問:這手機是哪裏來的?

“我……我撿的。”

“爸媽有沒有和你説過我們要拾金不昧,要誠實,你為什麼不把手機還給它的主人?”爸爸嚴肅的説。

“因為我沒忍住玩了起來,然後就忘了”我低下頭慚愧的説道。

媽媽説:“現在趕緊把手機換回去,要做個誠實守信的人!”

過了一段時間,我終於將手機送到了它主人的手裏。轉身回家的一瞬,我覺得莫名的輕鬆了。回家後聽着爸媽的教誨,聽着他們講着我們家的家風家訓我突然好像懂了很多,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家訓,願它伴我茁壯成長。

我的家風作文 篇4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家必不可少的東西。俗語説: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規,它就是如何為人處世。

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出去玩,別人隨地扔了一個香蕉皮,害得我差點摔倒,我有點生氣,就從地上撿了一些小沙子想要扔在路上,讓別人也摔倒。爸爸看到了就阻止了我,並教育我説“:你怎麼可以這樣做?不能因為別人亂扔香蕉皮摔倒了,你就亂扔沙子了。你把沙子扔在地上,可能會讓別人騎車摔倒,知道嗎?這相當於在陷害別人。”爸爸在嚴肅地説着,我在一旁默默的聽着。想了想,我也知道自己錯了。我趕緊把沙子扔回路邊,爸爸看到了,欣慰地笑了。

做事,爸爸總是説“: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一件事我們都要認真對待,努力做好。哪怕只是芝麻大小的事情也不能馬馬虎虎。直到現在,我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原則,一定不能糊塗。每當我想放棄一件事的時候,總是想起爸爸的話,我就有動力繼續堅持下去,不輕言放棄。久而久之,便成了堅持不懈的習慣。爸爸的言行舉動,深深地影響着我,使我受益匪淺!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這樣的家風,必將一直傳下去。

我的家風作文 篇5

父母,在成長過程中並不陌生,如《傅雷家書》中的父親,以寫信的方式影響着孩子、教育孩子。我的父母也是用心良苦的,用良好的家風伴我成長!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歌頌母親慈祥、有愛的偉大形象。那一次,是母親的寬容,慈祥伴我成長,第一次,真正覺得自己長大了。那天,母親如往常出去買菜,留我一人獨自在家,本來一切那麼平常,可不知怎的,當我看見母親房中擺着一個漂亮的花瓶,我的心像被鈎子勾住了一般,禁不住拿起瓶子欣賞,突然,“啪!”的一聲,我全身冒着冷汗,心想:這下完了,我打碎了母親最喜愛的花瓶!於是,我立即跑去將房門上鎖,再飛快地跑回“案發現場”盯着這堆閃着似淚光的碎玻璃,在深深的懊悔與恐懼中,我漸漸的睡着了。

“嘭嘭嘭,快點開門呀!”房門外傳來母親的聲音,我被驚醒,猛地從牀上跳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躊躇不決到底要不要開門?忽然的,我隱隱約約地聽到門口傳來幾聲哭聲,我急躁的心平息了,就像大海般的平靜、安詳。我打開了房門,“對不起!媽,我想……”話音未落,母親緊緊地抱住我,看到了房間內的那片“狼藉”她説:“我很擔心你,無論你做錯了什麼,你用心道歉了,你勇敢地打開了房門——更是你心中的那扇門!所以,今天你長大了,媽媽以你驕傲!”我哭了,沉浸在母親的慈愛,更是寬容。

母親的“風”是寬容、勇敢、愛人,這些種種伴隨着我的成長。而有一種“風”是嚴厲、穩重如山,更是一絲不苟的。一次普普通通的進餐,父親卻使我懂得了不凡的意義。那天中午,我與父親兩人一起吃飯,看到桌面上有湯,便自然地拿了一柄勺子放置在我的碗前,突然,父親放下筷子,一臉嚴肅地看着我,語重心長地對我説:“孩子,無論你與哪位長輩共同吃飯,應該由長輩先動筷,如果餐具不齊,應該主動拿給他。”我點點頭,儘管心有百般疑惑,可仍舊這麼做了。久而久之,我漸漸地習慣了,不論是與哪位叔叔阿姨吃飯,他們都會如一地誇我有禮貌、真文明。聽到這些,我才明白。父親是教導我做一個尊重長輩,懂禮貌講文明的人。

母親與父親的兩股家風,讓我在這樣的一個家庭中,學會了很多,明白了,良好的家風伴我成長!

我的家風作文 篇6

打小,媽媽就給我講故事。故事的主角有人類,也有動物、植物;有中國的,也有外國的;有古時候的,也有現代的。他們都擁有善良、勤勞、智慧、勇敢等品質。

我聽着這些故事慢慢長大,從小就知道要善良、要勤儉。我身邊的親人也用他們的行動教育我,勤儉是人類的美德。

奶奶説以前的生活很艱苦,什麼都想掰成兩半用。現在生活條件好了,照樣要勤儉持家。奶奶一直要求我愛惜糧食,不可浪費。在吃飯時,她要求我自己盛飯。有時我不小心把把飯撒到外面,她會小心地把飯粒撿起來,拿去餵雞或者鴨吃。有時候也會把飯粒放在院子角落的桂花樹下,送給經常來歇腳的鳥兒們吃。讓每一粒糧食都有了自己的價值,這是勤儉節約的意義吧!

從我開始識字的時候,爺爺就教我背古詩了。我會背的第一首詩,就是李紳的《憫農》。我提着小籃子跟爺爺在菜地幹活玩耍,爺爺邊幹活邊教我背這首詩。那時候的我知道了:我們要珍惜糧食,因為每一粒糧食都是用汗水澆灌出來的。

三年級的時候,我開始用鋼筆寫字。一次寫完作業準備休息時候,我一不小心,把筆摔到地上了。我拿着鋼筆去找媽媽,告訴她我需要一支新的鋼筆。媽媽取出工具箱,用鉗子把筆頭扭正,鋼筆又能寫字了。在後來的時間裏,我也學會了使用家裏工具箱裏的工具,會修一些我能修理的東西。

勤儉節約,傳家之寶。家風家訓伴我成長,勤儉節約讓我受益無窮。

我的家風作文 篇7

家風是什麼?每個人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在我的眼裏,家風是爸爸為了工作遠赴他鄉修路架橋,為那裏的人民帶來方便;是媽媽無怨無悔獨自照顧我和爺爺奶奶;家風,也是每到逢年過節,我們一家人驅車回老家,看望爸爸媽媽的父母,是每次回到老家那一碗碗、熱乎乎的美味家常飯,臨行時奶奶給我們後備箱裝滿的沉甸甸的愛;家風還是在我幼小時,媽媽每晚臨睡前的那些童話故事……

我出生在一個平凡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是修建大橋的工程師。他們很熱愛自己的工作,正是在他們的薰陶下,我也熱愛我現在擁有的一切,我熱愛生活,熱愛讀書,熱愛我們的班集體。在我很小的時候,父母就為我種下了一顆愛讀書的種子,如今種子發芽了,書對我來説是一種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糧。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對家風有了更深的理解。例如司馬光,嚴於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自律自立意識,他寫了篇傳誦至今的《訓儉示康》。由於教子有方,司馬光的孩子,個個都謙遜有禮,不丈父勢,人生有成。又比如《搜神記》中寫到的古老的民間故事:卧冰求鯉,則被後世奉為孝道中的經典。

書一直陪伴着我成長。書裏的故事激勵着我,使我在爸爸不在家的時候會主動分擔家務,為媽媽減輕負擔;爺爺奶奶來到我家後,我會為他們端上一盆温度適宜的泡腳水;在同學們學習中碰到困難時,我會主動為他們解答疑問……

所有這一切都是良好的家風帶給我的動力,它就是照亮我前行道路的那盞燈,伴隨着我從懵懂無知走向成熟。

我的家風作文 篇8

一個人的性格來源於父母,取決於家風。家風的成敗,決定一個人品行的好壞,素質的高低。家庭教育是我們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我們成長的基石。家風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種穩定的風格、作風和傳統,包括為家人處事的態度和行為準則。家風還包含着我們常説的家範,家範就是人們在家庭生活中的行為規範。它們猶如一種磁場被人們深深地感受到,促使人發自內心地服從和遵守某些被認同的準則。

例如樂於助人。“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別人!”這句話我已經聽了十五年了。我的家鄉在蒲城,我們家對門有個女孩叫月月,我們是一起長大的發小。她的媽媽是個傻子,爸爸也有殘疾,再後來她爸媽就離婚了。所以她家很窮,窮到沒有錢可以買新衣服,她每年的大年初一穿的衣服都是別人給她的舊衣服。我上二年級時放寒假過春節,爸媽帶我一起一起去買衣服。競買了兩身價錢相同但款式不同的衣服。我既高興又疑惑,高興的是媽媽買了兩身新衣服,疑惑的.是媽媽為何給我買兩身,卻只給弟弟買一身,弟弟也顯得很不理解。

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媽媽讓我選一件我想穿的,然後把另一件給月月拿去。我沒有按照媽媽的指示做出行動,依然按着我的遙控器。媽媽再三催促,我卻不理不睬。於是,“火山”爆發了:“我給你説話你沒聽見嗎?趕快,你別讓我打你啊!”我被媽媽的語氣嚇着了,哭着説:“你為什麼要把我的新衣服給月月,她有爸爸,也有奶奶,自己不會買啊?幹嘛要穿我的?”媽媽見我哭了,就停下手上的活,過來坐在我身邊:“甜甜啊!月月沒有媽媽,而你有媽媽,你看月月穿過新衣服嗎?再説了,你看月月家住的是什麼房子?拿土圍起來的,隨時都可能塌掉;而你住的是什麼?在城市裏的單元房,什麼都很方便。”温聲細語地説,“你要記住,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你可以幫助到的人。”我抹掉眼淚,從我的零用錢那拿了十元放在給月月那個衣服的口袋裏。興高采烈的去了月月家。

那一年,那一天,那一件事,就如同是昨天才發生的,令我記憶猶新。

父母親在日常生活中習慣性的言談舉止營造了特定的家風,我們在這種特定家風的薰陶下,會經過耳聞目睹接受影響。這其中,“模仿”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管父母是否意識到自己的言談舉止會對我們產生某種性質的影響,我們都在模仿。我們早期的行為習慣折射着父母親的人格和行為習慣,是父母的一面鏡子。我姥姥家是在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祖孫四代人過着平靜和睦的生活。這個家庭從沒有和鄰居發生過爭吵。姥姥是個勤快人,每天早早起牀,拿着大掃帚把整個大院打掃得乾乾淨淨。舅舅家的小兒子從小跟着奶奶,奶奶還專門給他也準備了把小掃帚,讓他跟在後面比畫,還告訴他:“人的雙手是個寶,勤勞可以創造一切”當時幼小的他雖然還聽不懂那些大道理,但他愛勞動,並從勞動中體驗到了快樂。現在的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部隊上幹出了一番大事業。

家庭教育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它的每一個細節都帶着家庭風氣的影響;而家庭風氣不是想出來的,是由家庭中每個成員的生活和自己的操行創造出來的。如果父母的言談舉止有失規範,即使是精心研究出來的教育方法也無濟於事。只有正當的家風,才能給我們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良好的家風是我們終身的財富。

我的家風作文 篇9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庭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我不禁想到了我家。

家風是一家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不可缺少的成分。而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就是如何做人?

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汽車去姥姥家給姥姥過壽,我剛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就看見一個老婆婆顫顫巍巍地走上車來,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婆婆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婆婆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説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婆婆站不穩,摔着怎麼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説:“快給老人讓座吧,做一個敬老的好孩子。”小惡魔説:“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説你出風頭怎麼辦?再説了,坐這兒多舒服呀!”小天使説:“快給老人讓座吧,我的媽媽不是經常説要尊老愛幼嗎?”“不讓!”“讓!”“不讓!”“讓!”

就在我不知所措時,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學校操場邊拾到了5元錢,我便把它帶回了教室。我的媽媽以前對我説:“孩子,見到貴重物品要還給失主,咱們不可以貪圖便宜。”我照做了,交給了我的老師,我的老師還誇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我説這是我的媽媽讓我這麼做的。我的老師説:“你的家風,真好!”雖然只是5元錢,但是,它在我心裏留下了很深的印記。

到這兒,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婆婆説:“奶奶,您坐這吧!”老婆婆感激的對我説:“你真是個好孩子!”聽了這話,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我決定以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發揚我家優良家風。道德匯成的一個個心靈,它們照亮起未來迷茫的路,未來屬於我們,所以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

我家的家風是“孝”。“百善孝為先!”牢記這一座右銘,銘記家風,為自己的人生奠定基礎,邁開堅定的步伐。

只有好家風,才能讓我們健康成長。樹立端正家風,弘揚中華傳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jiafengzuowen/zo2mo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