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家風作文 >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5篇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5篇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

我家的家風家訓——孝,儉,勤

“國有國法,家有家風。”這句話人們常常掛在嘴邊,但當有人問起:“你家的家風是什麼”的時候,不少人都傻眼了。

在古代,家風比較普遍,不管是窮的富的,幾乎家家都有家風,比如説《朱子家訓》啊,《顏氏家訓》啊等等。在現代,説起家風家訓,很多人的回答含糊不清,但家風是一個很重要的東西,是一個家的必需品,是一個家庭品德的傳承,所以,家風家訓,是一個家庭不可缺少的。

無規矩不成方圓,我家的家風家訓,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據我觀察,不外乎這三個字“孝”,“儉”,“勤”。

從小到大,父母一直教導我:百善孝為先。做人無論別的如何,但首先要做到“孝”。我爸媽幾乎每個節假日都帶我回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家,他們以身作則教育我。每次回家,總買一些有營養的物品帶給他們,給他們買新衣服等。餐桌前,媽媽説,長輩動筷後自己才能動筷,有什麼好吃的要先給長輩。爸爸平時常對我説,對長輩説話態度要恭敬、誠懇,要主動幫長輩做家務。也要求我要牢記於心,並且身體力行。

“浪費是最大的犯罪。”爺爺經常教育我,“做任何事時都要時刻記住,不得鋪張浪費,浪費可恥。”他的物品總是用到極致才放棄,本着節約至上的原則。

一次,吃飯時盛得太多了,我吃不完就剩在碗裏了,想要倒掉,媽媽見了,説“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下次一定記得要勤拿少取!”

前天,我把一本用完了的本子扔了,爸爸教導我:“紙張都是用木材製成的,現在全球樹木越來越少,為了環保,一定要節約着用!這本子雖然沒什麼用了,但還可以用來打草,最後還可以賣掉,進行資源再利用。”

業精於勤,荒於嬉。爸爸一直教導我:“沒有哪個天才是天生的,再聰明的人都要經過不懈努力才會成功。人,就是從勤奮中不斷進步的。”他自己就是努力進取,考上好的大學,才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的。我也深為爸爸自豪,並常以他為榜樣。

媽媽常拿愛迪生的名言——“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教育我,説,每個人出生時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成功與否,就取決於勤不勤奮了。爸媽的教導催我奮進,讓我努力。

“孝”,“儉”,“勤”,就是我的家風家訓,我一定會牢記在心並好好傳承的!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2

關於家訓的含義,我的理解就是每家家中的規矩。我想我家的家訓是從小爸媽就教我的一項文明準則——叫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

我從小就比較沉默寡言,不太喜歡與別人説話,在大人面前顯得不太禮貌。爸爸和媽媽就設定了這樣一條家訓:叫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意思是説見了人要打招呼,離開時要與對方道別。

媽媽無時無刻不提醒我這一文明禮貌訓條:"見到叔叔阿姨就先打招呼,離開時要道別。"有時見我不樂意,媽媽就會板起臉來説:"文明禮貌只需一步,滾滾舌頭就行了。"我只好無奈地叫聲:"叔叔、阿姨好".

時間似流水,不知不覺離媽媽第一次教導我"叫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已經過去五年了。現在當我見到別人時,我可以自然地説聲:"您好!"要分開時,就揚起手,爽朗地道一聲:"再見!"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習慣。

當然文明禮貌不僅僅只有"打招呼",還有不隨地吐痰、衣冠整齊等。如果我們沒有養成文明禮貌的好習慣,即使我們學習成績再好,也枉然。

"叫人不蝕本,舌頭打個滾"的訓條應是人人都該懂得、並踐行的。我想我們都有義務、有責任將家訓留傳下去,將它發揚光大。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3

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也是有法制的社會。講文明,講禮儀,有家族家訓、家規、家風,歷史悠久,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也是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雖然中國是文明古國,但長期存在着封建制度,各地都存在不同的風俗習慣,例如:我們本地區時而以家族為中心,我王氏門中就立有祠堂,供有祖宗牌位,講的是禮儀仁慈,我的老祖宗任過族長,對於不守規矩、不道德、不尊敬長輩、橫行霸道、為非作歹、無所不為、不聽取勸告的本族之人面對祖宗牌位,一律家法從事,約法三章……

好龍出好子,好種出好苗。作為一個家庭,必須君正成賢,父慈子孝,要有嚴格的家風。祖輩為人嚴格要求自己,諄諄教育後代。持之為人善良,史載家庭和睦,福樂千秋!

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爺爺繼承老祖宗的遺言,嚴格要求自己,堂堂正正為人,老老實實做事,同時,也嚴格要求並教育爸爸,訓言是:“忠誠踏實是一個顛樸不破的真理。”虛偽和偽裝,有時雖然能夠平步青雲,飛黃騰達,但總有一天會遭致悲慘的下場,甚至身敗名裂。因我的爸爸離鄉背井,長年在外工作,父女之間見面很少,很少直接受到爸爸的教育。因此,爺爺奶奶在生活上精心照料,在物質上儘量滿足,在學習上要求刻苦認真,在家風上嚴格之極。並訓道:“熱愛勞動知苦辣,熱愛學習知天下,熱愛祖國熱愛家,你夢我夢強中華!”

由此可見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從古到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諸葛亮的《誡子書》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着耀眼的思想光茫!我也會記住我們王氏家訓,把它發揚光大!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4

家風是一潭清澈的溪水,能夠洗滌掉繁雜的世事,迴歸安靜的心靈;家風是一陣清風,可以拂去煩惱憂傷;家風更是一縷清絲,穿透着人生的每一個角落。我家的家風是以和為貴,以誠為本。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我以和為貴。與人相處,不能吵架、不能生氣。記得有一次,我正在畫畫。我的同桌張茜不小心動了我一下,一大滴的彩色滴在了畫面上,把我的畫弄髒了。看着我好不容易畫好的畫被她一動變成了一幅爛畫。我生氣極了,大聲地叫着:“都怪你,張茜,把我的畫弄壞了。“對不起,對不起,都是我不好,我不是故意的。”張茜着急地説。看着張茜誠懇地樣子,“以和為貴”的家風在我耳邊響起。是啊,為了這麼一件小的事,而傷了同學之間的感情多麼不值得。想到這兒,我急忙向張茜道歉:“對不起,張茜,我不該向你發火生氣。”我拿起畫筆在那滴彩色旁邊畫了幾片葉子,咦,畫面的效果比原來更好了。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以和為貴,讓我羸得了友誼。

爸爸媽媽從小也教我做人要以誠為本。上個星期三,第一節下課後,老師拿着考卷走進教室。“要發考卷了,如果我這次能考九十五分以上,爸爸要帶我去吃肯德雞”我心裏暗暗為自己加把勁。考卷終於到我手裏了,我看了一下考卷,一蹦三尺高,激動地説:“哈,哈,可以去吃肯德雞了!”考卷上赫然寫着大大的九十六。我把考卷從尾到頭看了一遍,發現有一道題我做錯了,老師卻幫我改對。“要不要和老師説了,這道題可是兩分呀,要是改掉這一題,我就只有九十四。心愛的肯德雞又去不了”心裏的兩隻小鹿在不斷地鬥爭着。這時,“以誠為本”的家風又浮現在眼前。我鼓起了勇氣,大聲喊道:“老師,你幫我改錯了。”老師過來看了一下,真的改錯了。老師豎起大拇指説:“文濤,你真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聽了這句話,我心裏比吃了蜜還甜。

“以和為貴,以誠為本!”這良好的家風,伴着我一路成長。在學校“尚行”、“尚學”、“尚思”、“尚進”四星評比中我被評為“尚行之星”。看着獎狀,我暗自給自己加油,在以後漫漫的人生航程裏我會帶着這樣優良的家風,揚帆直行,直抵夢想的彼岸。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5

家風是一個家庭做人做事的作風問題。正所謂:“家風正,家則盛,家風邪,家則衰。”如果家風不正,這個家庭必將敗落。家訓則是每一個家庭祖2的訓哲。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一個人的家訓不正,這個人肯定不會有所作為。我家的家風是平常待人要以禮相待,待人要有禮貌。早晨見面説生早,平時互相問問好。若求人,請字先。最後別忘説謝謝,對待長輩要用您箏禮貌兒歌,父親從小就讓我背熟,但熟背還不行,應定要理解其中含義。我問爸爸含義是什麼。爸爸笑而不答,並説等你長大以後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並按照兒歌裏説的做,便會理解。

我家的家訓是誠信,友善,文明,和諧,和寬容,樂於助人。在這幾方面家訓中,我們最重視誠信和文明,做人一定要誠實,不要虛偽和謊言。做人也一定要文明,我們一定要做文明人,作文明事,共創文明大家園。次之重視寬容。做人要寬容,不要心胸狹窄,揪着別人一點點小錯就不放過,一定要學習寬容自己,寬容別人這樣人人都會互相有愛了。和諧,樂於助人本事還以為小學的必修之課。和諧,只要人人和諧,國家會富強,人命也會樂在其中。樂於助人,當你幫助別人時,你會很開心的,過後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精神財富。

家風家訓是一個人家庭的作風,這體現了一個人家庭的素質,我們一定要謹遵家風家訓。讓自己成為具有好思想,好品德的優秀少年。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6

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訓。家風家訓很重要,沒有了家風家訓,這個家就不成樣子了。我們家也有家風家訓,而且,我覺得我家的家風家訓還很特別呢!

我的家是一個歡樂家庭。每天,我的家裏總會傳出歡聲笑語,總讓我覺得十分快活。生在這樣的一個家庭裏,我很自豪,也很驕傲。

我的家還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呢!爸爸經常一下班回家就擁抱我和媽媽。每當我們三人擁抱在一起的時候,我總會感覺到無比的幸福與甜蜜,一股暖流湧入我的心田。此時此刻,我覺得我比誰都幸福。

我們的家如此相親相愛,是因為有家風家訓幫我們營造了這麼温馨的環境。爸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吃飯吃個七分飽,幹活幹個十分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吃飯可以吃到大半飽就行了,但是,幹活一定要幹徹底,不能留下尾巴。吃完晚飯,我收拾餐桌的時候,我洗了碗卻經常忘了擦桌子、關燈,所以爸爸常常用這句話來教育我。每當我做事的時候,就會用這句話來提醒自己幹活幹個十分了。

爸爸還有一些經典名言,如:“立即反應,馬上行動小學二年級關於家風家訓作文小學二年級關於家風家訓作文。”原來的時候,我中午回家就看書,一直看到中午飯都做好了,可我還是不肯去吃。媽媽坐在餐桌旁喊了一遍又一遍。每次,我都是“嗯”了一聲後就再也不理不睬了。但是,媽媽對我説:“該吃的時候就得吃,不然,可沒人給你留,並且,不來吃飯你就會耽誤了吃完飯要做的事了。以後我只喊一遍,再不來我就不等了……”這時,爸爸就會説:“立即反應,馬上行動。”我就會放下書,戀戀不捨地跑進餐廳。

我們家的家風家訓好,不但讓我改掉了壞習慣,還讓我體會到了爸爸媽媽對我無私的愛。生在這樣一個大家庭裏,我不僅快樂還很自豪,家風家訓助我成長。因此,我想起了一句歌詞: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7

若是留意,便會發現路邊的花壇是多麼的整潔,裏面的植株沒有冒冒失失的長到公路上,而是規規矩矩的在自己的小世界裏,絕不逾越花壇的邊緣。而生在荒野中的花花草草,糟亂無章,讓人難以前進半步。家長就像是園林工人,孩子就像是這些花草,不經修剪,難成人才,而家風家訓正是影響孩子的無形剪刀。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學習與鞭撻是我們家的家訓,就像是小樹在小的時候不經過扶持,那麼長大後可能會稱為一顆沒有價值的歪脖子樹,只能被用作柴火。一個人,若是在小時候不予以鞭撻,走上歪道,那麼以後是很難再走回正道的。行為舉止要在小時候就加以規範和約束,使之成為習慣,長大之後才能更好地管教。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

孝順是我們家的家風,就像一句古言:“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比如説,在家裏老一輩的人説活,小一輩的都要好好聽着,就算是説錯了,也不可當面指責,可以事後悄聲提醒。不可高聲而語,不可頂撞老人,不可早於老人動筷,不可長輩站立幼輩坐,家中以老為尊。從小便收到這種風氣的薰陶,尊老愛幼就已經形成了習慣,形成了風氣,即便出門在外,也會牢記這些教誨,良好的習慣帶到社會,去感染更多的人。孝順重在心,而非行。就像一個有錢人,他每月都會寄錢給他的父母,僱用的保姆,卻不經常回家看看他們,那麼也不能稱之為孝,這是假孝。

家訓是指家庭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它對於個人的教養、原則都有着不可忽視的約束作用。家訓會隨着家族的發展而不斷流傳,同樣,家訓也可以作為一個家族的形象,當一個家族被別人説起時,人們最先想到的會是這個家的家訓,它象徵着這個家族的品質。家訓在祖國的繁榮富強上也發揮着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國家的昌盛繁榮自然也離不開良好的家訓。

家風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體現家族成員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家族文化風格。家風的往往是因為家族中有一位出類拔萃之人,他被家族其他成員所宗仰追慕,再經過家族子孫代代的恪守祖訓,漸漸地才形成。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8

俗話説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後代的希望,對後代的鞭策,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之風。

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家規、家訓,我家自然也不例外。過年期間,我和媽媽一起去拜訪了我的曾祖父——龔發達,他是一位受人敬重的老文化人,曾祖父説:“《龔氏家訓》有言:兄弟姊妹者,分形連氣之人也。食則同案,衣則傳服,學則連業,遊則共方,雖有悖亂之人,不能不相愛也。”

我一臉疑惑,似懂非懂。認真地聽長輩們娓娓道來。世界上最親的人,除了父母,不過手足,當兩個妹妹出生後,我欣喜若狂,天天和她們生活在一起,現在,她們哭鬧的時候,只要我一出現,她們就會樂得手舞足蹈,讓我覺得自己在她們的生命中,是不可缺少的。想不到,我會給她們帶來安全感。

以前,我幹家務事都不太願意,但是現在,我很樂意為兩個妹妹服務,比如:幫她們洗衣服,她們餓了,我幫她們衝好奶、幫她們換口水巾……看到她們乾乾淨淨、快快樂樂的,我就覺得高興。

這次拜訪,讓我知道了長輩們之間都是團結互助愛家人的,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和妹妹們會是一生的夥伴,我們姐妹之間要學會團結,學會寬容,學會互相照應,彼此陪伴。讓好的家風在我們手中一代代傳承下去。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9

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茁壯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訓。且中華民族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向來重視家教,家風、家訓更重要。

在每個家庭中,家風就像是一個傳統,它需要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去關注它並且重視它,然後以它為標準,更加充分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以此,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讓下一代更好地弘揚。對於我來説,我家的家風就是“學會做人”。這裏講的“學會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説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況下,我都以此來告誡我自己。在為人處事方面,對別人要做到寬容、和善、認真地對待;在生活上,我會做到細心,對每件事都堅持認真地去處理;在道德方面,我時常提醒自己絕不做任何破壞、違反社會規則的事情,我會盡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從身邊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對待它們。

做人,肯定要做到善良。有一句話叫“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而父母也從小這樣教育我,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故意向一條小道扔小石頭。雖然小道又窄又偏僻,爸爸看見了,急忙上前制止了我,並教育我道:“怎麼能這樣子呢?”“怎麼了……”我感到爸爸在生氣,但又委屈地説。“你這樣可能會讓騎車的人摔倒,這等於是在陷害別人!”爸爸激動地説着,我在一旁默默地聽着,慢慢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看到我好像意識到了錯誤,爸爸的口氣緩和下來了,繼續説:“兒子,你應該還記得去年摔倒的痛吧?騎車摔倒比那樣還痛!”我下意識地捂了捂左手,那道傷,令我難忘。這時,爸爸變得和往日那般慈祥,道:“快把那些小石子撿起來吧。”“好!”

一個教訓,讓我知道,我應該小心地做每一個細節,我生怕一個不經意的動作傷害到他人。

當人,做人還要守時,雖然媽媽沒有給我講這個道理,但卻總是用行動告訴我這個道理。每次,和別人約定出行時間時,媽媽總是要提早幾分鐘到達。她説,這樣,才不會讓別人等我們。有一次,我還戲謔道“寧教我等天下人,休教天下人等我”。但是,久而久之,我也耳濡目染,學着媽媽,養成了守時的好習慣!

家風是一種行為,更是一種道德標準。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0

有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在永和吃飯。我點了自己最喜歡的雞絲飯。我們邊聊天,邊吃飯,很快吃好了。我放下筷子,就要去玩。

媽媽把我叫住,告訴我説:“吃完飯,應該將碗、勺子、筷子、飲料杯子都整理好放進盤子,並將垃圾收拾好。”

我不懂,問媽媽:“為什麼啊?打掃衞生的阿姨不是會收拾嗎?”

媽媽耐心地解釋説:“因為這樣整理好了,就大大方便打掃衞生的阿姨。她可以把盤子一次性端走。”

我恍然大悟,説:“這樣阿姨就不用那麼累了,還可以節省時間。”

媽媽誇獎我説:“鄧於零真棒!”

於是我把餐桌上的東西整整齊齊地收拾好。

打掃衞生的阿姨過來了。她看着我們桌子上的三個整齊的盤子,很開心的朝我們笑了笑,還説了聲謝謝。然後輕鬆地把盤子收走了。

我站起來,準備離開,扭頭看見旁邊桌子上,一個小男孩正在認真地整理自己的盤子。

我們三個人開心地笑了。

爸爸對我説:“飯後收拾好盤子,對我們來説,不過是舉手之勞,但對阿姨來説,就大大節省了勞動。方便別人,就是方便自己。”

從此以後,我在外面吃飯,都會把自己的盤子收拾的整整齊齊,這個細節和行為,得到很多人的表揚。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1

俗話説,家有家規,國有國法,家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於修身齊家,樹立良好的家風、社風、民風尤其重要。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但凡家規較嚴的家庭,其家庭都和睦,家人都彬彬有禮、有涵養,都文明向上向好,都事業有成,在立身處事,持家治業都十分成功。家風家訓家規又是什麼呢?

家風,是家族的傳統、規範及習俗。是上輩人對下輩人的言傳身教,是靠自身的行為影響下一代,也稱門風;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規,是祖上對家族內人的行為規範。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範後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

我通過查閲資料,我瞭解了一些名人的家訓:愛國商人李嘉誠的家訓是:獨立人格、勤儉節約、凡事忍耐、不斷學習、為人正直、用心做事;而清朝大學者紀曉嵐的家訓是:戒晚起;戒懶惰;戒奢華;戒驕傲。宜勤讀;宜敬師;宜愛眾;宜慎食。

爺爺告訴我,我們家也有應該遵守的家規呢!我家的家規,是上一輩的示範、身體力行傳下來的,共六句話,42個字,即“懂得珍惜與尊重,學會理解與寬容,知道感恩與自立,明辨是非與善惡,明白事理與做人,明確目標與追求”。

爺爺説,這些文字理解起來不難,要背下來,也很容易,但要身體力行地做到,可不容易。爺爺希望它能成為我為人處世的準則。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2

小草會感謝陽光,照耀着它健康的生長;花兒會感謝雨露,滋潤着它充滿朝氣;魚兒會感謝河流,給它一個棲息地,則我會感謝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一個避風遮雨的港灣,給了我人生的感悟,教會我做人的道理。

一個家,應該有所謂的家訓,這樣才會是一個規矩的家,這個家才會給孩子一定的感想,一定的感悟,一定的思考。當然,我家也不例外,爸爸是一家之主,給我定下來了好多家規家訓。

感恩,是一種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應該履行的義務。小草感謝陽光的沐浴,花兒感謝露水的滋潤,魚兒感謝大海的懷抱,白雲感謝天空的寬廣,我感謝我的嚴父。很小很小的時候,父親就讓我背誦弟子規三字經之類的,他常説:人要學會感恩,感謝身邊的每個人,別人在你有困難時施以援手,你要做的不僅僅是感恩,還要在他人有困難時,要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幫助他人。我謹記父親的這句話,並努力的完成着。

孝順,百善孝為先。小時候,我常見父親用自己的.雙手和爺爺奶奶做着農活,他總是自己辛苦的幹着,讓爺爺奶奶回家歇着。每當我給爸爸送水的時候,他總説:先給爺爺奶奶喝,爸爸不渴。可是我明明知道他很渴,很想喝水,卻不理解他的這種做法。我問過父親,他説:我的父母養育我長大不容易,小時候的我不懂孝順,現在我要好好地彌補。父親用他的實際做法告訴我該怎樣孝順,告訴我孝順的重要性。

父親和母親為我遮風擋雨,而我呢,什麼都替她們分擔不了。但是,我可以感恩,儘自己微薄的力量,感恩養育我長大的父母,孝順為我付出卻不圖回報的父母,要讓我的父母體會到温暖,體會到幸福,體會到美好的人生。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做起!

從家訓裏體會到父親對我深深的愛,深深的温暖,想説:父親,謝謝您的嚴格,謝謝您的家訓,我愛您!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3

你們知道什麼是家風嗎?

家風乃是國風,有了良好的家風,一個國家才會和諧。家風是一個家庭的傳統風尚,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愁,鄉乃睦。家風就是家庭的信仰,如果一個人從小就受良好家風的薰陶,那麼在生活,處世上則會有“法”可依,堅守內心。

今天,我們浙江不斷挖掘、傳播、餞行家風文化,並注入新的內涵,處處可見好家風,家風源頭清澈了,對涵養村風、社風、民風都很有意義。

良好的家風,不僅能引導一個人的成長進步,還能形成一個美好的家庭氛圍,促進社會和諧;要想治好國家,就要先治理好家庭,正所謂家國兩相依,家和萬事興,家庭社會國家本來就是相互關聯的。

家風作為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不對繼承傳統文化有重要意義,而且對形成各諧的家庭氛圍起着重要作用。我們要對家風有更深入的瞭解,傳承向善向美向上的文化基因,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樹遠大理想,從我們學生做起。

既然我們是祖國新一代的接班人,那就應該多發揚好家風,多加推廣,讓更多的人瞭解它。瞭解中華民族的優秀道德文化,傳承優良的家規家風。

在中國之所以有這麼多品德高尚的人,就是因為受這裏良好社會風氣的感染,讓人們變得講道德,講文明。這些品質不僅提高了人們的修養,還促進了社會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交流更深了一步。

可見家風是多麼重要,有一個好的家風也是多麼幸運。希望同學們也能養成良好的家風習慣!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4

我家的優良家風哲學家薩特説過:“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亙古不變的,一是高懸在我們頭頂上的日月星辰;二是深藏在每個人心底的高貴信仰。”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一個高貴的信仰——良好的道德。

道德源自於什麼?沒錯,正是那優良的家風教育。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其實很簡單,只要做每一件事都用心仔細想一想,多為他人考慮一點,道德就會伴隨在你的身邊。記得有一次,我坐公交汽車去姥姥家給姥姥過壽,我剛找到一個位子坐下來,就看見一個老奶奶顫顫巍巍地走上車來,這時車上已經沒有空位了,老奶奶的臉上露出一絲難色,我心理想:我該不該給老奶奶讓座呢?如果讓了,別人會不會説我出風頭?不讓座,萬一老奶奶站不穩,摔着怎麼辦?我心理就像有一個小天使和小惡魔一樣,小天使説:“快給老人讓座吧,做一個敬老的好孩子。”小惡魔説:“別聽她的,萬一讓了座,別人説你出風頭怎麼辦?再説了,坐這兒多舒服呀!”小天使説:“快給老人讓座吧,媽媽不是經常説要尊老愛幼嗎?”“不讓!”“讓!”“不讓!”“讓!”

就在我不知所措時,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那是我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在馬路邊拾到了5元錢,我便把它帶回了家,媽媽知道了,對我説:“孩子,去把它交給警察叔叔,咱們不可以貪圖便宜。”我照做了,警察叔叔誇我是個拾金不昧的孩子。我説這是媽媽讓我這麼做的。警察叔叔説:“你的家風,真好!”雖然只是5元錢,但是,它在我心裏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記!想到這兒,我便鼓起勇氣對老奶奶説:“奶奶,您坐這吧!”老奶奶感激的對我説:“你真是個好孩子!”聽了這話,我的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我決定以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發揚我家優良家風。

道德匯成的一個個心靈,它們照亮起未來迷茫的路,未來屬於我們,所以一定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一分道德好像一滴水,許多道德就是一片海。一分道德好像一盞燈,許多道德的光輝就是一輪太陽。一分道德好像星星之火,許多道德可成燎原之勢。道德是做人的基本素質,我們要扞衞道德,宣傳道德,實踐道德,所以趕快行動起來做一個有道德的中國人吧!

關於家風家訓的作文15

位於東陽中國木雕博物館內的木雕家訓館於今年6月13日正式對外開放,這也是國內首家木雕家訓館。

漫步在木雕家訓館中,感受着家訓的演變過程,感知着先輩們凝聚自己一生智慧總結出的一條條處世名言,我受益匪淺。

《朱子家訓》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自問世以來,成為有清朝家喻户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顏氏家訓》也是千古名篇之一。顏之推結合自己的人生經歷、處世哲學、思想學識,寫成此書來訓誡子孫。《顏氏家訓》讓我知道常讀書,愛讀書,活到老,學到老,才不會淪為末流。

每個人總會有自己的感悟,這種感悟如果能傳遞給子孫後代,一代代地積累下去,能形成一個家族生生不息的脈絡。於是人們將木雕和家訓相結合,讓木雕和家訓一起經過時光的洗禮,一代代傳承下去。

"遺千金不如傳一訓。"木雕中的家訓,內容包括修身養性、親鄰相處、持家治業等各個方面,是老祖宗留下的寶貴財富。三字經裏面有一句話:"人遺子,金滿籯,我遺子,唯一經".這本經,我認為也可以是一本咱們自己家裏的《家訓》。這是多麼可貴的禮物!

標籤: 家訓 家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jiafengzuowen/o0472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