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家風作文 >

家風伴我行作文3篇

家風伴我行作文3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風伴我行作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風伴我行作文3篇

家風伴我行作文1

若家庭是船,我們就是水手,家風則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只有好的家風,才能讓我們一帆風順,到達彼岸,走向成功。

小時候,我在奶奶家住。每天上學的時候,奶奶總會和我説:"在學校不要和別人鬥嘴,也別打架,要和同學和睦相處,大家在一起就是朋友,互相包容一點。"每天我放學回到家的時候,奶奶總會問我:"今天在學校過的怎麼怎麼樣呢?學到了什麼?有沒有和同學鬧彆扭呢?"奶奶就是這樣的人,每天都一如既往的問我。我從奶奶身上學到了寬宏大量,學會了包容。

爺爺是一位農民。他每天都幹很多活,每年春天播種的時候,他總是做得一絲不苟.即使是一個小土包在那裏,他也要剷平。我不禁讚歎道:"爺爺,你真是完美主義者啊!"爺爺説:"事無大小,什麼事都要認認真真,一絲不苟.做人也如此"爺爺總是任勞任怨,他從來沒有抱怨過,一直是吃苦耐勞。即使在過年的時候,也是幹完活在吃飯。我從爺爺身上學到了勤勞,認真。

我的舅舅是一位上班族。在一個工廠裏面上班,一干就是7年。他的工作內容是轉爐鍊鋼,所以温度很高,會時不時的燙傷,他身上的大傷,小傷及看得見的傷,看不見的傷都有。有一次,他燙傷的是腳,嚴重到不能走路,休息了兩週多,我們都很擔心,但是這沒有讓他有一絲辭職的念頭。舅舅説:"幹工作嘛,就得幹一行,愛一行,如果覺的辛苦就放棄,那就什麼也做不成",我從舅舅身上學到了敬業,有毅力。

我的爸爸媽媽是生意人,爸爸的計算能力非常強,而且還十分細心.一些媽媽不會算的賬目,爸爸不一會就會算出來。我的媽媽有一次算錯了賬目,怎麼算都不對,爸爸認真看了一會,就開始説媽媽了:"你這裏沒有按打折以後計算,算的是原價,要不怎麼算都少錢呢"媽媽想了一會,説:"還真是,我寫錯了數字"我從爸爸身上學到的細心,做事認真。

我的媽媽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很孝敬。每到換季的時候,媽媽總會問我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有沒有衣服,沒有的話我的媽媽就會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他們買了。每逢趕集的時候,我的媽媽總會給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買一些蔬菜,魚肉之類的。但是一次我看見媽媽只買蔬菜水果,不買魚肉了,我就説:"媽媽,你這次怎麼不買魚之類的啊,不會是捨不得錢了吧?"媽媽很平靜地對我説:"為家裏的老人花錢,花多少都是應該的,我們身為子女,就應該孝敬長輩,把長輩放在心上。不要等到子欲孝而親不待的時候在後悔,那是遲了"我使勁地點點頭,心想:原來媽媽這麼細心啊,這樣的孝敬長輩才是真正的為老人好,才不是敷衍行事。我從媽媽身上學到了用心對待長輩。

在長輩的薰陶下,我一天天地長大.在學校,我和同學和睦相處,尊敬老師,作為班長,我能幫老師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務,同學之間有問題我能幫助解決,成了大家信賴的小夥伴.在家裏,我孝敬長輩,不做小公主,幫長輩做事從不言苦,鄰里都説我是一個有擔當的孩子。在學習上,我踏實,認真,學海無涯,我從不放棄,付出汗水總會成功,好家風,讓我受益一生。

親愛的小夥伴們,這些樸實的`家風,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一個縮影,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讓這些美德在我們身上發揚光大!

家風伴我行作文2

中國是禮儀之邦,每個國家都有國風,每個家庭都有家風,當然我的大家庭也不例外。

茶風

我的父親那輩有兄弟五個,由於爺爺比較愛茶,所以他們都愛品茶,尤其是大伯對茶更是有一些見解,大伯常常教育我們兄弟幾個:人就好似一道茶,要把人生看做品茶,要把品茶看做精神上的享受和藝術及人品上的薰陶。所以我明白了大伯為什麼愛茶,雖然我對茶是一竅不通,但我從大伯那裏明白了茶風的重要性。

飯風

我們這個大家庭有幾十口人,吃飯時總是熱熱鬧鬧,但由於爺爺從小就教育我們:用飯時,長輩先,晚輩後,長輩吃完晚輩來。所以我們在一起聚餐時總是有條有序的。小時候我總是端着碗亂跑,拿着筷子敲碗,爺爺就説我是小乞丐,而且説我這行為放在古代是要捱打的。

客風

中國人最注重外來之客,我的家庭也不例外。記得有一次父親請親戚朋友聚餐,我興高采烈的對父親説:“爸爸,我去坐在爺爺旁邊吃飯了!”可沒想到父親卻對我嚴厲的説道:“不行,主客用餐,客為先,這是規矩,你這行為是對客人的極不尊重,一會兒客人要是走了,你要在門口説問候語。”就這樣我餓着肚子在門口將一個一個的客人送走。

我的家風雖然不是最璀璨的,但我希望大家能記住它:人似茶,品德優,習慣良;用餐時,長輩先,晚輩後;客人到,主人迎,客人走,主人送。這就是伴我成長的家風,我希望家風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實現家風的價值。

站在窗前,望着漫天飛舞的雪花,我又好像回到了鄉下的小院,看爺爺每天忙進忙出,耳畔彷彿又聽見了爺爺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幫助別人,快樂自己。”雖然現在爺爺已經不在了,可那段記憶卻依然鮮活。

爺爺是一名退伍老兵,一輩子為了革命工作忙忙碌碌。退休之後,本是該享清福的時候,可是爺爺卻閒不下來,反而更忙了。每年放寒假的時候,我總愛去爺爺家,還記得那時爺爺家的小院總是人來人往的,那時還小,我很是不解,他們都來找爺爺幹什麼啊?時間一長,我知道了,原來心靈手巧的爺爺退休之後學會了修收音機、電視等小家電,村裏面有誰家的家電有問題了,就會拿到爺爺家的小院來修,有時候甚至忘了吃飯,經常需要叫幾次才能停下來。家人都勸爺爺以身體為重,可爺爺總是一笑了之。爺爺為大家修小家電可從來不收費,我覺得爺爺好傻呀,可每次,爺爺總會告訴我説:“孩子,大了你就懂了,只有幫助別人,才能快樂自己。”那時,太小,似懂非懂的。現在大了,懂了,可爺爺已經不在了,但這句話卻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

每當放寒假的時候,我還是會回到爺爺的小院,雖然再也不見爺爺的身影,可我知道爺爺沒有離去,爺爺,我會接過你手中的槍,像你一樣儘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每當在學校有同學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總會為他耐心講解;每當在路上有人不小心跌倒的時候,我總會毫不猶豫的把他攙扶;每當在小區看到地上掉落的垃圾,我總會默默拾起丟進垃圾桶。雖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可我每次做的時候,總彷彿會看到爺爺滿意的笑顏。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正如歌中所唱“最美的是一顆願意幫助別人的心,最快樂的是做一件幫助別人的事”。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我都會像爺爺一樣,秉承這一良好家風,讓它和我一起成長。

家風伴我行作文3

初次見到“家風這個詞”,是在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上,記者們拿着“長槍短炮”向路上的人們詢問同一個問題:“請問,您的家風是什麼?”聽到這個問題,人們或是微笑,或是沉思,娓娓道來的是從父母那裏繼承的最寶貴的財富。

某天中午,我心血來潮,用手電筒做麥克風,學的摸樣問老爸:“先生您好,請問您的家風是什麼?”爸爸微笑,略思片刻導出兩個詞“孝順,勤奮。”我不語,老爸繼而補充道:“人最基本的品質就是孝順。如果一個人不能懷着感恩之心孝順父母,那麼將來有怎麼可能回報祖國、回報社會呢?所以説,不孝順的人根本就不配活在這個世上!”老爸越説越激動,我連忙贊同的點頭:“恩恩,老爸,彆着急,慢慢説。”老爸平復了下心情,又説道:“其次就是勤奮。人啊,不能學懶,一旦懶惰,則一事無成。愛迪生曾經説過,天才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而你爺爺也從小教育我,説:“我們周家可以有笨蛋,但決不能有懶蛋!”所以,丫頭,你得謹記啊。”聽完老爸的一席話,我深有感觸。其實我早該預料到的,因為老爸做的事很好地詮釋了這兩個詞。

奶奶去世前一個星期,老爸衣不解帶的照顧。在眾多兄弟中,老爸是最不受疼愛的一個,而她對奶奶卻是最好的,奶奶病了,大伯來看過幾次,二伯、三伯工作忙,根本沒來得及見奶奶最後一面,而他們在奶奶去世六個多小時後才來到奶奶的病牀前,痛哭流涕,當時的我很不理解二伯、三伯的做法,他們既然那麼後悔,為什麼不早點放下工作來看望奶奶呢?老爸請假專門照顧奶奶。在這期間,老爸茶不思、飯不想、夜無眠,臉上的憂愁愈加深刻,短短一週,老爸就瘦了一大圈。我心疼老爸,就愈發埋怨二伯、三伯的不孝。老爸知道後,狠呀素的對我説:“丫頭,這種話不能亂説。你二伯、三伯也很孝順,他們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讓你奶奶能安享晚年,只是他們不知道,你奶奶更遠看到他們的人而不是錢。我不及他們富裕,只能用行動來表達我的小心罷了。”“孝順”一詞被老爸詮釋的那麼完美。錢可以買到物質,卻買不到孝子的那片心。孝順不是嘴上説説,而是在父母生病時你的行動。老爸的行為我謹記心中,當我的父母生病的時候,我亦會向老爸那樣無微不至的照顧他們,毫無怨言。

勤奮則是老爸從小到大學習的最大特點。所以老爸經常在我耳邊叨叨:“丫頭,要勤快,不要學懶惰啊!”每當我想偷懶看小説時,耳邊都會想起老爸勉勵的話語,精神就會立馬振奮投入到學習中去。“勤奮”二字一直是我不斷的努力、不斷前進的動力。

要論我家的家風,我認為還有兩個詞“重教,助人。”

老爸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所以他十分重視教育,他常對我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因此,在老爸的耳濡目染下,我雖沒博覽羣書,但閲讀量也是比較大的。而樂於助人這個好習慣是從老媽身上學來的,因為老媽堅信“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快樂了自己,如此兩全其美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我的家風就是這樣。朋友,你的家風又是什麼呢?

在我成長過程中,有了家風的“輔助”,我的行為得以規範,我的品德為人稱讚。

夾縫的好壞體現在人們的行為舉止。言談交流的等很多方面,夾縫的好壞也反映了父母的教育的成功與否。

家風,助我成長;家風,伴我前行。

標籤: 伴我行 家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jiafengzuowen/np44v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