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國學給我的啟示作文

國學給我的啟示作文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給我的啟示作文,歡迎閲讀。
 

國學給我的啟示作文

  第一篇:國學給我的啟示

今天,我看了《三字經》。因為這次我要參加國學經典,有許多書如;《弟子規》,《論語》,《千字文》。。。。。。我選擇了《三字經》,《三字經》對仗工整,意思易懂。三字經

我看見了一句話叫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意思是: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若你不懂才華就會把看似普普通通的石頭卻是一塊寶貴的玉踢開,只有有才華的人才會把它撿起來回家仔細研究把它作成人們喜歡的東西。

我們要刻苦學習,天天向上。

我在生活中也遇到了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相同的事,我認識她,她和我家很近。她現在讀初中了,以前她下午的家庭作業在8點鐘之前完成,包括作文。如不完成就明天交空本去星期天要做一張卷子在40分鐘內完成,不寫作文。每次我去她家玩時她都在寫卷子,每次她都先做好了卷子才走。她考上了大彎中學。她是我的姐姐。

我們要努力學習,天天向上,正如毛組席所説。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們要向好的人學習,多多努力成為有用的人。

  第二篇:國學給我的啟示

突然動起手來寫東西,有點不知所措。這才想起自己是有多久沒有寫過東西了。高中畢業後就“絕筆”了,因為最後一篇文章是我的語文高考作文。平時我是連個QQ動態都懶得寫的人。因為大學讀了英語系,寫的都是英語作文,自己的書寫能力和文字表達水平可想而知。那時候大把的時間都在數學和英語上。其實好羨慕那些寫的一手漂亮文章的人。

今天9月27號月考試卷出完後,也印刷好了。可以舒口氣了,翻開《國學啟蒙》這本書。傳統國學當中並非全是真理,如對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要去其糟粕,也要取其精華。學習時要進行“揚棄”。是一個哲學名詞,源自於德語。指事物在新陳代謝過程中,發揚舊事物中的積極因素,拋棄“揚棄”舊事物的消極因素。通俗點就是任何事情都有好的和壞的一面。要發揚好的,健康的,而拋棄了壞的,腐朽的。翻閲後,印象深的,讓我想説的就是出自《增廣賢文》的幾句話:“一年之計在於春,一天之計在於晨。一家之計在於和,一生之計在於勤。”大概意思是,一年最好的時光在春天,一天最好的時光在早晨;一家最好的東西是和睦,保護身體最好的辦法在於勤勞。這幾句話可謂是博大精深。到現在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高度概括了對社會人生的認識,又通俗易懂,不需講解就能讀懂,細細品讀就能領會到這幾句話的思想觀念和人生智慧。

下面説説我的理解。都是和教育聯繫在一起的理解。一年之計在於春,這句話是中國勞動人民在千百年的生產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條經驗,它強調了春在一年四季中所佔的重要位置。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對春的讚美詩更是比比皆是。人們還將人的年輕時期稱為“青春”,歌頌春的創造力,強調春的寶貴。一年的計劃要在春天考慮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開頭就要抓緊。要在一年開始時多做並做好工作,為全年的工作打好基礎。對於學生來講,做好這一年的大目標就是大計。這個目標敦促你的腳步向理想靠近。沒有目標的人渾渾噩噩,像個無頭的蒼蠅,生活就是亂撞。春天氣候適宜,不冷不熱,正是抓緊時間汲取知識,像植物一樣拼命吸收養分,充實自己。如果春天不去播種,錯過了這個時節,便只能看別人秋收。就是自己虛度光陰,日後追悔莫及。真成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一日之計在於晨,毛澤東説過青年就像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象徵着朝氣,象徵着希望。學生要認識到自己的任務是什麼,唯一的任務就是學習。使命從父輩那裏接過一種力量,將來做一個合格的公民,有用的公民,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人。成為老師的`驕傲,父母的自豪。現在的小孩將來也會長大,也會“上有老下有小”,如何擔當這個角色,時刻要有責任感。心理學上研究影響記憶的因素中有這兩個名詞—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前攝抑制是指先學習的材料對後學習材料的影響,倒攝抑制是指後學習的材料對先學習材料的影響。早晨的學習因為沒有受倒攝抑制的影響,屬於單一抑制。所以記憶效果好。這也是為什麼上午把主科安排在前幾節課的科學理由。因此早讀課,同學們一定不要蹉跎了黃金時間。記得“遲到總比不到好”。

一家之計在於和,常言道,家和萬事興。講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從三字經中的典故就可以知道,知書達理,孝順善良並且內心通達的人都受到了家庭和睦的薰陶。“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的時候本性是善良的,大家的本性是差不多的,只是因為受到各自環境的影響,於是彼此的本性就逐漸相差甚遠了。教育一個學生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的努力,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是小孩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是社會最小的單元,小家和才能使國家興。難以想象一個蠻橫無理,尖酸刻薄的家長教育的小孩會合羣,會受到大家的喜愛。家長不要以為小孩交給學校就“完事大吉”,當不好的事發生時就全都指責學校,任何事物發展都是有個過程的,最終量變為質變。家長何不反思一下自己在這個過程有沒有關注孩子,真關注還是假關注。所以教育需要家庭,學校,社會能形成三方面的合力。有句話這麼説的“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忘了出自哪了。意思是人是具有可塑性,所以每個學生都會改變的,“差生“叫成“後進生”最科學。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

最後,一生之計在於勤,本意為保護身體最好的辦法在於勤勞。達爾文的進化論“用進廢退”和這句話有異曲同工之妙。西方人和東方人的共識。心理學上著名的印度“狼孩“的故事,一個小孩生下來後和狼羣生活在一起,吃生肉,發出狼叫聲音。不會講人類語言。説明了具備了人的器官,沒有實踐,人腦都會萎縮。俗話講,勤能補拙。熟能生巧。是講人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彌補後天的不足。對於學生來説,學習需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研究表明,人羣中智商在140分以上(天才)的,只有人口的1%,智商在70以下(智力低下)的,占人口的3%。這告訴我們,天才和傻子都是少數,絕大多數人的智商都在正常水平,也就是説,在夠用的水平。不要為了天賦而糾結。一遍遍問自己,“我是不是學習的那塊料?”。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不努力幻想有好成績是不可能的事情。“老百姓常將“還想好,還想巧,還想有個驢子不吃草。”形容異想天開的想法。有的學生既想成績好,又想天天玩。不也是異想天開嗎。所以,同學們,請戒下浮躁,戒下嬌氣,少些抱怨,多些行動,你終會做成你想做成的事,成為你想成為的人!

標籤: 國學 啟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yjym9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