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國學作文 >

【精華】國學作文集錦9篇

【精華】國學作文集錦9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學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國學作文集錦9篇

國學作文 篇1

看到題目,相信一定會有人問:什麼是國學經典?國學經典是先人用盡一生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裏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裏積澱着一個偉大的民族不變的靈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經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之集萃,一部部經史子集,藴涵着華夏智慧,使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我們心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行為,潤物無聲地陪伴着我們的成長。

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傳統文化表演我還記憶猶新,面對國學浩瀚的知識海洋,不甘落後的我更加迫切學習國學知識。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媽媽要我背《三字經》《弟子規》《唐詩三百首》。那個時候的我還不懂得,只是以玩的心態面對,後來慢慢地,媽媽給我講了關於其中藴涵的很多的道理。原來繁宂的文句變得淺顯易懂,就連晦澀的段落,我也背的滾瓜亂熟,我才懂得了關於國學的知識。其中讓我記憶深刻的莫過於《弟子規》中“入則孝”,讓我懂得了百善孝為先,從那一刻起我一直都銘記在心,並且立志要做一個孝順的孩子。但是,我最喜歡的是古詩詞,讀陸游的《示兒》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愛國之心;讀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憂國憂民之心;讀曹植的《七步詩》“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的悲憤之情;讀鄭板橋的《竹石》“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崢崢傲骨;讀王冕的《墨梅》“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我深深體會到了作者的的潔身自好。

我一直有一個壞毛病——考試成績好了就驕傲自大。但是“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這一名言很快就讓我嚐到了苦果。有一次英語考試我得了第一名,我非常高興,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高傲自大的毛病又顯示了出來,在課堂上總認為自己英語已經學的很好,不再努力學習和認真聽講,而別的同學還在不斷進步。於是,我在下一次考試中得了第三名,與第一名僅相差3分。那次考試,是對我驕傲自大毛病的沉重打擊。因此,我學的謙虛起來,成績也在穩步提升,經常保持第一名;還有,我原來喜歡斤斤計較,有時跟同學合不來;自從學了“做事斤斤計較,會失去所有的朋友時。”我學會努力控制自己,但有時會控制不住自己,然而,我不會氣餒,我會更加努力做到!

國學使人進步,國學使人明智。每一個少年兒童的美好人生,都應該從國學開始。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讓國學陪伴我們成長吧!他就像我們的朋友一樣,隨時提醒我們,讓我們把那些不好的習慣改過來。

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為國學,中國文化海納百川而成經典。《唐詩》,《宋詞》,《三字經》,《弟子規》,《增廣賢文》,《論語》,《菜根潭》……這些都是國學,這些都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國學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國學是要讀的,讀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國學是先人用盡一生而總結的道理,那是對人生的品讀,那裏有人世的滄桑,有歷史的痕跡,有生命的真諦,那些都是中國的驕傲,那些沉積着一個偉大的名族不變的精魂,國學把我們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使我們修身養性,教會我們如何做真人,教會我們分清美醜,明辨是非。國學使我們從聖人和智者的叮嚀中品位人生的真諦,從一件小事,從一句話,從一個動作,從一個事物中,我們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懷。國學經典總是引領我們不斷領悟到生命的意義,端正青少年正確的人生態度。 國學,需要我們用一輩子去體會,而國學中的精華,一生也學不完。

《論語》使我們修身養性,德行人生。《論語》花了相當篇幅直截了當的闡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點,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張“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教會我們如何做仁人。《論語》的真諦,就是要告訴大家,怎樣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峯,怎樣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怎樣才是真正地對人有“仁愛”之心,怎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菜根譚》囊括了5000年中國處世智慧的奇書。”這是世人對它的評價。“雲中世界,靜裏乾坤;冷靜觀人,理智處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這樣,要能夠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尋到快樂的因子,要能夠在榮譽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它充滿了哲理的味道,充滿了富於通變的處世哲學,充滿了無窮趣味。我覺得《菜根譚》它真的看懂了這複雜的社會,教會了我怎樣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道德經》是我體會最深的,它總能用一句短小而精闢的話把我們領到另一種美妙的境界,那裏都是真善美。這就是國學的力量,在國學中一旦看懂人生,便會使生活昇華到另一個水平線——不計較得失,無論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去看待,以一顆平靜的心去面對。看輕人生的權勢名利,看穿世間的繁華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諦,超然物外,你就會別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這句話,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這句話也是老子一生的堅守。權勢名利都看輕了,世間就安靜了。

國學作文 篇2

1、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譯文】有子説:“禮的應用,以和諧最為重要。”

2、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譯文】孔子説:“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夥伴。”

3、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論語》

【譯文】子夏説:“做官有了餘力就可以學習了,學習有了餘力就可以做官了。”

4、子夏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譯文】子夏説:“普天下的人都應是兄弟。”

5、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

【譯文】孔子説:“花言巧語,裝模作樣,這樣的人很少有仁義之心。”

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譯文】孔子説:“在上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在下者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雖然發號施令,在下者也不會聽從。”

7、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

【譯文】孔子説:“一個人如果沒有長遠打算,一定會有眼前的憂患。”

8、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益友卻《弟子規》

【譯文】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説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讚自己就歡喜,那麼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退卻了。

9、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左傳》

【譯文】説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

10、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禮記》

【譯文】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會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1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譯文】玉石若不經過雕琢,就不會成為玉器;人若不學習,就不會懂得道理。

12、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譯文】只要做人光明磊落,那麼到哪裏都有公平。

13、駑馬十駕,功在不捨。《荀子》

【譯文】馬不停地走十天(也能走很遠的距離),他的成功在於不斷行走。比喻先天條件差

的,只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也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知彼知己,百戰不殆。《孫子兵法》

【譯文】瞭解自己,瞭解敵人,百戰都不會失敗。即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瞭解,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15、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譯文】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16、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選自韓愈《師説》

【譯文】人不是生來就什麼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説明向他人求學的重要性。

17、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譯文】 這是一幅古人的對聯,是説功夫、本領、成功,都是從勤學苦練中得來。人一生隨時都可能會遇到困難,或者遭到逆境;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戰勝了困難,你就會獲得勝利的喜悦。

18、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孔子家語·六本》

【譯文】苦口的藥雖然很倒胃口,但卻有利於自己的病,逆耳的話雖有點傷人,但卻能幫助我們的一言一行。現在常用來説明應該正確對待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19、行成於思,毀於隨。——唐·韓愈《進學解》

【譯文】做事成功由於多思考,失敗由於隨意,不經心。

20、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譯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給別人。

2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

【譯文】孔子説:“對於任何事情瞭解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22、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論語》

【譯文】孔子説:“把所學的東西默默地記下來,不斷學習而不厭煩,教導別人而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得怎麼樣呢?”

2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論語》

【譯文】孔子説:“君子胸懷寬廣坦蕩,小人永遠侷促憂愁。”

2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論語》

【譯文】孔子在河岸上感歎説:“時光的流逝就像這河水一樣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25、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實。

【譯文】孔子説:“君子以言過其實為恥辱。

26、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譯文】孔子説:“花言巧語能敗壞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會敗壞大事情。”

27、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弟子規》

【譯文】早上要儘量早起,晚上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很有限,光陰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轉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寶貴的時光。

28、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戰國策》

【譯文】常用來表示記取過往的經驗教訓,以作為後來行事的借鑑。

2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

【譯文】天體運行,剛健有力,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停息。

3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

【譯文】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壓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3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譯文】水既能託載着船前進,也能使船傾覆。這句話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兩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適當引導就會造成壞的結果,壞的事情如經合理疏導則可以引出好的結果。

32、天網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譯文】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脱不了國法的懲處。

33、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史記》

【譯文】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平凡的人在許多次考慮中,也會有一次是正確的。

34、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禮記》

【譯文】開始時雖然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比喻做事須謹慎,不能出一點點差錯。

35、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後漢書》

【譯文】處境越窮困,意志應當越堅定。老年人越是年長,精神應當越壯豪。

36、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三國志》

【譯文】即使是很小的壞事也不做;但即使是再小的好事也要做。

37、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三國志》

38、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譯文】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

39、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

【譯文】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過實踐的。

40、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出處:《晏子春秋》

【譯文】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目的地。

國學作文 篇3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稚氣未脱的鄰家小妹婷婷口裏念着《三字經》,一蹦一跳地來到我眼前。我蹲下身,摸摸她的頭,輕聲説道:“這可是一本好書,你一定要好好讀哦!”而此時,往事卻如潮水般向我湧來……

自從牙牙學語之時,媽媽便教我念《三字經》。因為它簡單、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很快便喜歡上了。冬去春來,整整十年,我也能體會到一些它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它就像一顆顆寶石在我心裏灼灼生輝。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自我懂事起,媽媽就用這句話來教育我。當天能完成的事一定不能拖拉,務必按時完成。記得有一天,我去市裏參加講故事比賽。一路斬關過將,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回到家後,滿臉喜色的`媽媽激動地擁我入懷,對我説:“雨露,你太棒了,媽媽為你驕傲!”喜形於色的我心想:“今天我表現得這麼優秀,晚上的奧數練習可以取消了吧。”可還沒等我説出口,媽媽輕輕説道:“你休息一下,做了奧數再去睡覺吧”,我一聽,不樂意,嘟起了嘴:“媽媽,今天的講故事比賽我取得了全市第五名的好成績呢,今天就不做奧數了吧!”媽媽一臉正色地説:“雨露,做奧數事小,養成一個好習慣難啊。只要你能自覺養成愛學習、愛動腦的習慣,這比什麼成績都重要。玉不琢,不成器……”沒等媽媽把話説完,我接過了話:“媽,我知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也得有吃相,人不學,不知義,玉不琢,不成器……你當老師夠辛苦了,我自覺點。”於是,我三步並兩步地上樓去做奧數了。

“香九齡,能温席。孝於親,所當執。”這要求我們感恩父母。我很幸運,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我的父母在生活中為我樹立了孝敬老人的榜樣。我阿婆的膝關節受損,常年犯痛。媽媽下班回到家,便主動承擔了家務活。吃過晚飯收拾妥當後,又燒熱水為阿婆敷腳,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看到眼裏,記在心裏。想到媽媽在學校工作重,回到家還要做家務,實在太辛苦。於是當媽媽為阿婆打來熱水後,我便自告奮勇為阿婆擰帕給阿婆熱敷。爸爸媽媽紛紛為我豎起大拇指説:“我家寶貝長大啦!”聽到了稱讚,我心裏好似喝了蜂蜜一樣!

“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三字經,它伴我成長,滋潤着我的心田,讓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它經過了歷史的考驗,經歷了滄海桑田,依然流傳至今。它是中華文明的象徵,它猶如天際耀眼的啟明星,照亮我們炎黃子孫勇往向前的道路!

國學作文 篇4

近日,偶然看到了沐童與檀老師對“國學”產生一番“針尖”對“麥芒”的較勁,頗有感受。自知草根無名,然而,“國學”雖是精英人士眼中的“大雅”之物,然其為國之精粹,至尊而至尚,不可親躬雕繪,而華夏之凡芸難道亦不能旁觀作歎?

檀老師博士之飽儒,自然可以視己為“精英”,有了精英作後盾,自然“凡夫俗子”的論語只當作是“閒言碎語”,未及身而自落。面對“國學”處於的尷尬局面,檀老師似乎像是落幕王朝的“德高望重”的老臣,“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是他堅決的態度——似乎只有他,像他一般人才能做最好,如果讓初中剛勉強畢業的人與他做同事,“同事”是一個爛蘋果壞了整筐梨。不,按他的“大眾糟蹋”——是好多的爛蘋果壞了“為數不多”的“精英”梨。我這裏先作一個不是很合理的懷疑,檀老師與大眾,就像皇帝與庶民一起遊賞御花園,有一種心裏的“不平衡”,雖然皇帝與庶民是出於同樂為目的,檀老師與大眾是出於弘揚國學為目的。精英與非精英,檀老師劃出了等級,而這種等級往往有可怕後果。

精英與非精英,這個人數的比例是多少比多少?中國本不像印度實行的精英教育,所謂的“精英”階層更是少了,而國學卻像是龐大的資源——“博大”而“精深”。試想一下,只讓幾個工程師去開採,那他們能做什麼——“精深”——他們掌握了專業的知識,哪裏有資源,資源優劣等等。但是他們能做到像平凡的石油開採工人那樣?所以説,這時的開採需要雙方的配合,雖然工程師的地位很重要,但工人的就是不重要,甚至不必要了嗎?同樣,弘揚國學,也需要大眾,更需要大眾作為推動力量。檀老師如果是汽車的發動機,那麼大眾就是輪子。沐童似乎也於輕視了“精英”階層,他也對精英的身份作出懷疑——北大新聞系與中文系博士相比,沐童似乎略自嘲味地把自己“貶”到大眾那邊,靠着羣眾的力量,對着這種“等級”窮追不捨。其實,我覺得沐童做得也些許不恰當——如果同是去想辦法照顧好一個“不強壯”孩子,而這時就應該把精力放在“想辦法”上,而他們卻互相質疑其對方的身份來,似乎總要有一個最合理的身份,才有資格去照料他。如果一直都沒有一個合理的身份,那麼兩人喋喋不休,孩子説不定還更弱了。外國人曾談論過中國的考古,中國人如果發現哪裏有一件文物,不是先去發掘它的價值,而是先質疑起它的身份來——哪個朝代的?有何詩何詞或是何典記載?孰不知光陰易失?

再説“國學”,什麼是國學?帶了個“國”字的,便有歷史在裏面,那裏有咱們老祖先的身影,雖然我還不太清楚,但必然也是聖子留下的思想,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重要內涵。而檀老師所謂的“寧為玉碎”還談到了普通人對國學不懂,然而,如果這也能成為原因的話,那未免也太牽強了吧。我是一個高中畢業學生,對國學的含義還真不太瞭解,但能擋住我那份對國的熱愛,從而愛及“國學”的熱情嗎?就像有些女生,她們也看中國足球,難道真的對足球瞭解透徹嗎?出於愛國熱情,她們也可以瘋狂,為贏球而瘋狂;她們也可以落淚,為輸球而落淚。難道説,就只因為她們不懂足球,就沒有歡呼的資格,沒有落淚神傷的資格?所以,這一點我給予反駁,我個人很讚賞沐童的。

再次,檀老師沒有看到大眾的力量。承然,“國學”是高雅的,但是,就因為她高雅則將其束之高閣,而中國的精英力量又尚薄弱,這不等於在一個只有幾個富人的小鎮上開“五星級”賓館——倒只是時間問題。而檀老師的“國學”熱情卻似成了陪本生意的堅持,這種頑強,看得讓“國學”自己都不知如何你是好?如果,放下架子,同是一棟樓,高層的為“五星級”,低層的為“三星級”的,或者,更普通,不是可以達到“雅俗同樂”的地步。千百年來,國學,雖然是“不衰”但也非“長盛”。封建時,推崇“儒道”,而“國學”中又以“儒釋道”為主杆,而三者又相融合,並且,科舉制的實行大大提高了讀書人的地位,而這些讀書人讀的又是“四書五經”,官方的推行,加上庶民雖然不懂什麼“四書五經”但出於對其的仰敬,所以雖然“國學”雖不盛,但卻不衰。到了,辛亥五四運動時期,也自然因“官敗民棄“而深衰。而如今對國學雖然是“官倡”但是民“不太親”——這已是國學危險的重大原因了,檀老師如再棄民,不是要“陷國學於死地”。國學之所以不興,非知識分子之錯,錯在知識分子沒去發動大眾,如果大眾推崇了,那國學還會受冷遇嗎?

最後,希望像檀老師這樣的中國精英分子,寬容些,不要把國學獨攬懷中——像趙薇這樣的明星,難道只有大學生,或是長得帥的人才能有資格去喜歡她。我想,喜歡她的人,一定有阿姨,退休工人,逃學的孩子。讓國學為大學所愛,所炎黃子孫所愛,讓她再復青春,這比什麼都重要。我想,國學,她,更願意看到檀老師您與沐童大哥相握手,舉行國學之舉,讓世人見示中華民族千古之精髓!

國學作文 篇5

放寒假的時候,老師要求我們組織三次小隊活動,正好圖書館為了豐富同學們的寒假生活推出了一系列活動。我和孟希妤等幾個同學約好去聽國學講座。

我和同學們來到少兒圖書館,各自找好位子坐了下來。在我的印象中,國學老師都是白鬍子老爺爺,可是站在講台上的國學老師卻初乎我的意料,他大概只有二三十歲。不一會兒,國學講座開始了,老師説:“我們先來學習一段《三字經》,《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並稱為三大國學啟蒙讀物。”老師一邊説,一邊在白板上寫了一段《三字經》: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老師寫在白板上的這些字我都認識,可是放在一起的意思,我卻一點也不知道了。最多就這個“講究”詞語平常我還見過。老師先給我們一個一個字解釋出來。凡是教導剛入學的兒童,必須把每個字都講清楚,每一個句話都要解釋明白,並且使兒童讀書時懂得標點段句。短短一句話,居然包含着這麼多意思。古代文人真厲害啊!後面老師還給我們講解了《史記》中的一些句子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我們一定要珍惜這些古代的文化,好好學習並把它記住。

國學作文 篇6

今天觀看了《國學小名士》這個節目之後,我受益匪淺,明白了中國傳統文是有多麼重要。

一位位小名士深情地朗誦着一首首詩詞,這些詩詞大多數我連聽都沒有聽説過,而他們卻朗誦如此熟練,簡直就是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

現在,我們每學期都會有一本《經典與閲讀》。《經典與閲讀》這本書上有着二十首古事,一學期就背這二十首古詩,但即使這樣,我背的熟練度還達不到這些小名士的一分。這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啊!我身為中華民族的下一代,身為龍的傳人,感到萬分愧疚。

如果一天就背一首古詩,一年就會背三百六十五首古詩,十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首古詩。只要這樣不斷的積攢下去,累積下去,就會對中國文化的瞭解更加深刻。

所以我們要讓中國傳統文化代代相傳,而不是讓中國傳統文化在民間流失。

國學作文 篇7

我喜歡旅行,希望去看看烏鎮的夕陽西照、漁舟唱晚,去看看李白墳前千秋滄桑的淒涼,去看看北京胡同千轉百回的茶水人家。坐在火車上,按捺不住地激動和興奮,我向往着前方,嚮往着離我很遠的一片古老文明。

可是越往前走,心中越覺不暢,我為什麼要遠行?無錫為什麼沒有這種古老的氣質?為什麼在無錫看不到滄桑厚重的古老文化?

不久前的一堂國學課令我吃驚不已。

校本課程“圍學基礎”第一堂課上,張克中老師提到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無錫的圍專嗎?”我們茫然地看着他,對此一無所知。

“無錫國專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國學大師,在五四運動時期,北有清華國學院,南有無錫國專。是它們,為中國傳統文化撐起了一片天。你們知道錢穆嗎?不知道。那你總該知道錢鍾書吧?”緊接着張老師又報了一大批無錫的文化名人,除了少數幾個同學之外,大家的反應出奇地一致:除了錢錘書,聽到其他的名字,都是搖頭。

這個問題瞬間將我震撼。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歲月的滄桑,一種古老的文明,令我驚訝的是,無錫這塊土地上走出過那麼多文化名人!文化斷層時,是秀弱的江南小鎮給了傳統一片天空,而我卻從來沒有好好了解過自己的家鄉,更沒有意識到這片土地是如此地豐饒。

一直以為故鄉的文化對我來説是一種失血的裝飾,16年我無文化地度過。我曾好好看過我的桂花樹,抓一把它腳下的土,卻不知道它原來竟有這麼深厚的文化積澱。我知道“吳文化”這個空泛的概念,但從不為它自豪,我沒有深入瞭解過這片土地的精魂。

“現在的無錫有什麼?”張老師繼續剛才的話題,“現在説起無錫,不是讓人想起太湖美,而是想起太湖藍藻!無錫漸漸成為商業城市,它追逐商業的腳步,文化已被埋沒,要想重新樹立起文化的旗幟,無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經過幾十年,甚至要更久。這就要靠你們這一代了,開國學課,也是想讓你們去發現、去探索你們腳下的傳統文化!”

是無錫國專力挽國學於狂瀾,拯救了中國傳統文化嗎?在那個文化斷層的年代,是無錫撥開了堅同防線的一條細縫嗎?是的,但都是曾經的無錫,無錫人的曾經,曾經的無錫人懂得用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來裝飾城鎮,現在的無錫人甚至不知道用文化來裝飾自己,甚至忘了,我們還有一種文化叫“吳文化”。

我一直在追尋傳統文化,卻不曾發現它就在我腳下,已經被商業深深埋在了土中。也許是我們親手埋葬了它,卻不曾想要發現它。

回想起以前去惠山看天下第二泉,旁邊有人裝成阿炳的樣子,拉着破舊的二胡,弦下流瀉出《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悲愴呢?我卻感覺不到,認為二泉比起周莊的古韻來還是遜色。現在想來,不是因為吳文化缺少底藴,恰恰是我們沒有內涵,我們沒有用心去感悟,更沒有想着去光大。周莊很好地將文化底藴和商業氣息結合在一起,無錫卻沒有做到。

我想要用一段白紙黑字來記載吳文化的點點滴滴,可是我淺薄的胸襟了無內容,甚至,我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無錫。遺憾,我們缺失了內涵。

城市周邊的圍牆上.有水墨畫描繪的古鎮形象。如果不説,沒有人會知道這是在畫無錫。即使知道,也想不起這曾是無錫真實的靈魂。江南水鄉氤氲的水氣,沒有人想起。現在的無錫高樓密佈,牆上的標語寫着:文化無錫。越是倡導什麼,我們就越缺少什麼,越需要什麼。遺憾啊,我們丟了傳統文化。

其實,並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沒有人能真正為它做些什麼。我們現在在追求一種文化、經濟文化。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人們追求一種快節奏的生活,很少有人再捧起羊皮書,面朝窗外,讀春暖花開。我們緊跟經濟文化的步伐,漸漸也就習慣了,以為商業就是無錫的本質。沒有人記起曾經的無錫文化。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漸漸不願記起它了。因為他們怕一旦記起,自己的腳步就會比別人慢,自己就會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無立足之地。逐漸地,我們不止忘了我們的根,也忘了找尋。

我們遺忘了我們的文化,這是一種缺憾。

而我們竟忘了要去找尋這遺失的文化,這更是一種悲哀!

我們這一代,有責任為這方熱土的古老文明做點兒什麼了!

國學作文 篇8

最近,我觀看了山東省首屆青少年經典誦讀電視大賽。

電視大賽共四輪十二場,每輪三場比賽,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名家對對碰、美德大考驗,每場比賽有4-5名選手參加。

我愛記詩詞的規則是:看大屏幕的關鍵字、詞説出有關的詩、詞,比賽有兩回合,每個回合結束後,每名選手會獲得5、10、15、20、25分不等。如果想不出詩詞,則倒計時5秒自然出局。這些選手令我佩服,他們居然懂那麼多詩詞,出口成章、熟能生巧,我要向他們學習。

名家對對碰是找幾位小朋友當演員,化粧成詩人,他們手中分別有10、20、30分的題目,選手按自己的情況選題,答對者按題目分值加分,答錯按分值減分。我發現到這個環節時,選手們都很緊張,尤其是選分高的同學,他們都小心翼翼地答,生怕失不少分,雖説他們緊張,但是表現很冷靜。他們忍耐、冷靜的表現令我震撼,如果換作是我,早緊張的不行了,所以,我要向他們學習冷靜的精神。

美德大考驗,是我最喜歡的一個環節,這場比賽的規則是:對選手進行隱形拍攝,選手必須注重裏面的隱藏環節,拍攝時,選手必須做到知行合一。拍攝後,選手要學以致用,説出自己的感受。我最喜歡12月25日的那場拍攝,因為那次是考驗選手的保護環境意識,我發現,好多選手只顧扔自己的垃圾,沒看見地上的紙團,有的甚至看見了也不撿,只有一個叫喬木的孩子例外,他走到垃圾桶邊第一眼看到紙團,把它扔進垃圾桶。我這一點也做得特別差,因為我愛隨地扔垃圾,自己還到處扔垃圾,更別説撿地上的垃圾了。我打算以後改掉亂扔垃圾的毛病,也要隨手撿地上的垃圾,做一個環境意識好的人。

通過看電視大賽,我受益匪淺,認為誦讀經典,學習國學非常重要。記得小時候,《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等國學書我都背的滾瓜爛熟,但很多不知道其中的意義,從現在開始我要重新學習這些經典,開心學國學,用這些規則約束自己,學會做人做事,做到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同時,我有一個新的願望。等我上了初中,一定要參加電視大賽的海選,爭取進入複賽,如果願望沒實現,還有第二年、第三年……總之,我永遠不會放棄,一定要實現願望,做個説到做到的人。

國學作文 篇9

我們的學校這個學期開設了國學誦讀課,每天早讀的時候我和同學們都在老師的組織下背誦經典國學。到現在我們已經會背誦很多古詩、《弟子規》和《三字經》了。通過讀和背《三字經》,我學到了很多。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善良的,只是在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好與壞的差別。如果從小不好好受教育,不好好學習,善良的本性就會變壞。為了使孩子不變壞,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專心致志的去教育孩子。就像戰國時,孟子的母親為了給孟子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曾三次搬家。有一次,孟子逃學被母親發現,孟母就割斷織機上的布來教育兒子:學習不可以中斷。

不好好學習也是不應該的。《三字經》裏有很多教育我們珍惜少年時代大好光陰,努力學習知識的句子,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一個人如果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的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麼做為呢?

我們再看看黃香和孔融,黃香九歲就知道孝敬父親,替父親暖被窩,孔融四歲就知道把7又大又好吃的梨子讓給哥哥和弟弟吃。這些孝順長輩、尊敬兄長愛護幼小的品質是我們每個人從現在就應該學習的,是應該陪伴我們一生的。

在以後的誦讀課上我會繼續積極努力的學習背誦我們的經典國學,不僅僅背會,還要把這些東西融入到自己的身體裏去,成為自己做人的標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guoxuezuowen/pjjyw0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