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傳統作文 >

有關民族傳統作文合集6篇

有關民族傳統作文合集6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族傳統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民族傳統作文合集6篇

民族傳統作文 篇1

時間過的真快我回青島也好幾個星期了,不過這幾天我一直沒有出去玩,那是因為姥姥住院了,雖然我有點不高興可我看見爸爸媽媽還在我睡覺的時候就去醫院陪姥姥了,我也很想去醫院陪姥姥可是爸爸媽媽説我還太小,還叫我在家和哥哥學習。媽媽説:“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做一個很懂事的好孩子。要多一份愛心這樣世界才會充滿愛。”

在爸爸***身上我學到了一點就是孝順父母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要好好學習讓爸爸媽媽少操心。

姥姥住院的這件事情牽動着許多人,我真希望姥姥早點出院,能夠和我們一起去海琴廣場散散步、説説話笑一笑、看看唱歌跳舞的一起做運動等等等等。我還在電視上還看到了一些關於孝順老人的事情。有一位白髮蒼蒼的母親她老了有一隻腿也斷了他的子女把自己的腿奉賢給了他的母親,記者來採訪的時候他就説自己的生命本來就是父母給的,如果把自己的腿奉賢給了父母那算是什麼。這件事情包含着子女對父母的養育之恩。

我快樂的童年生活都是姥姥和姥爺帶給我的,我好想快快的長大好來照顧姥姥姥爺和報答姥姥姥爺。孝順父母也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我好盼望着姥姥早點出院。爸爸媽媽説:“等姥姥出院後我們就帶着姥姥姥爺去青島的各個景點遊玩”並且也會把青島的各個景點告訴給大家的。

民族傳統作文 篇2

春節是我國很多民族共同的節日,也是最隆重和最具傳統魅力的節日。在歷史的長河中,她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始終承載和繁衍着祖國幾千年的文化精神和風俗人情。

由春節派生出來的節日和習俗可謂是豐富多彩,但最奇特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壯族人民的敬蛙節了。敬蛙節又稱為螞拐節、青蛙節、蛙婆節。節日起源於一則民間故事,傳説遠古民間有食老人的風氣,有個青年名叫東林,率先廢除了這種野蠻的陋習。他養母終老並以棺葬母,守靈時,被青蛙叫得心煩意亂,便燒水淋之,青蛙或死或躲藏不再鳴叫。後遭遇大旱,他請示神靈,方知青蛙乃雷婆之女,它鳴叫,雷婆便知人間需要雨水而降雨,不叫便不下雨而造成乾旱。於是東林設壇向青蛙請罪,後來竟然相沿成習,演繹成節。即每年春節大年初一的清晨,人們便四出尋找蟄冬青蛙,首先找到的人稱為“螞怪郎”,被認為是雷婆的女婿,並推舉為節日活動的首領。人們將青蛙裝入竹筒做的寶棺,放進彩紙扎的花樓,安置在村裏的涼亭。於是村人男女老幼夜夜聚集於此,唱螞拐歌、跳螞拐舞,歷時半月之久,然後舉行盛大儀式埋葬青蛙,祈求青蛙上天關注人間,保佑一年風調雨順。

敬蛙節營造的神祕氛圍和流露的質樸感情,使我們看到遠古的歷史奇妙地投印在節日的年輪中,鑄成人類文明的集體記憶,折射出歷代壯族人民敬重生命、敬重自然的精神意識。

故事中東林對陋習的破除,體現了遠古先民生命意識覺醒,由矇昧走向文明開化的生動情景。古樸的敍述喚起的是對他人生命的責任感,人類勇敢地承擔起人生義務,這是我們進化途中邁出的關鍵一步。正是這種強烈的厚生精神影響着幾千年的傳統和習俗,增強了人類社會的親和力和凝聚力。

透視蛙鳴啟示,人神感應,體察節日所藴藏的那種歉疚和感謝的文化心理,我們看到古人以極其浪漫的幻想手法,詮釋了人與自然的本源關係。他們在與自然的對話中,早就萌生了濃厚的生態意識,認識到動物是人類生存環境的重要一環,萬物與人類和諧共生、休慼相關,並且早就開始反省以人類為主宰的觀念,檢討人類狹隘地對待動物的態度了。他們把人與環境共同發展的願望,尊重本體和異類生命的意識注入傳統節日,融進生活細節,代代相傳。不斷提醒我們與地球上的其他生靈同為自然之子,善待它們就是善待自己,以文學和節日的方式回答了人與自然這樣一個原始而深邃的.哲學命題。

傳統節日,負載着千百年的文化內涵,由歷史的源頭流淌至今,一頭站着我們的祖先,一頭站着我們自己。面對這些亙古的風俗人情,在節日意識逐漸淡化、、人與自然的關係日益疏離的今天,在節日剝離得只剩下一個形式的現代社會,我們有必要認真去聆聽一下先祖的聲音,用心去觸摸節日文化的精魂;有必要重新去温習温習象敬蛙節之類的節日留給我們的古老功課,敬重生命、敬重自然、敬重傳統。

民族傳統作文 篇3

中國城市化進程就如一列高速前進的火車,身為乘客的我們在車上還未能仔細觀看沿途的風景我們便一嘯而過。我們的文化亦是如此,那些傳統優秀文化還未來得及被我們帶上車,我們就迫不及待地去吸收新文化。

“愛蓮堂”,“飲冰室”……一個個作為文化載體的名人故居屢遭被拆的厄運,一個個文化的烙印成為教科書上的記憶卻消失在現實中。隨着它們的消逝,我們的文化記憶也將被時間淘盡。如果我們不在肩負傳承傳承傳統文化的責任,我們將成為精神的流浪兒,無家可歸。

端午節,我們用以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節日,在我們中國存在了幾千年的節日,竟被韓國人申請為他們的專屬節日,這個消息一出,許多國人都為之氣憤,忍不住破口大罵。我在聽到這則消息時憤慨之餘也不禁感到悲哀。緣何這個在中國歷史存在了這麼久的節日,我們卻不懂得珍惜,不去重視,現在被別人捷足先登卻又在痛心疾首?

或許這次的“端午節”事件只是一條導火索,它點燃了國人漠化傳統文化所帶來的危機,它一下子將某些崇洋媚外,中國傳統文化的缺失等等潛/在的危險都炸了出來,迫使人們去面對它,去深思,去解決它。

然而對於傳統文化的冷落問題,我們也不是沒有采取過措施。教育部就曾經擬定將15首京劇列入中小學生音樂課的教程。這消息一出,的確有許多人拍手讚賞。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能夠傳承下去的確是一件好事。但是任何藝術都不是短期可以速成的技巧,它需要在濃郁的藝術氛圍下滋生,成長,盛開乃至遍地開花。

京劇具有濃郁的地域風情,這是它的魅力所在。然而這一優點卻是其在此次的傳承過程中遭遇尷尬。粵劇在廣東都面臨着觀眾流失,人才青黃不接的窘境,字正腔圓的京劇在廣東的境地可想而知。

弘揚傳統文化需要循序漸進,在孩子們都還沒有了解一首曲目的背景,含義,就要求學唱,這樣的傳承根本毫無作用。文化的傳承不是一次性地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教學生。

京劇是國粹,但傳統文化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每一種傳統文化都鐫刻着中華文化的烙印。弘揚傳統文化的真正意義在於使傳統文化不要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而要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盛景。

民族傳統作文 篇4

“吃餃子啦!”聽,這是什麼聲音?原來到冬至,家家户户要包餃子了。你想知道餃子的知識嗎?就聽我説:“餃子像耳朵,吃了它耳朵不會凍着。餃子不但能吃,包的時候,而且可以包出各種各樣的形狀。”我來説説我和媽媽冬至包餃子的經歷吧!

有一次,我和媽媽包餃子,媽媽準備了一個硬幣説:“寶貝,我們把這個硬幣包到餃子裏面,看誰能先吃到硬幣,好嗎?”“好,吃到硬幣是不是最有福氣?”“嗯。”媽媽點點頭。我把餃子包出各種各樣的形狀。餃子熟了,我想一定能吃到。我一吃,“啊!什麼東西?”我奇怪地説,連忙拿出來一看,原來我吃到了硬幣。我問媽媽:“媽媽,我吃到了硬幣,該怎麼辦?”媽媽想了一會説:“你有福氣,媽媽請你吃麥當勞。”“耶!”我大聲喊。突然,我涼涼的耳朵,居然“熱”了起來。既又吃到了餃子,還讓耳朵“熱”了起來,真是一舉兩得。冬至吃餃子代表了人們美好的祝願。

傳統文化中剪紙是一項少不了的,只要有一點剪紙技術,有剪刀和紙,什麼都能剪出來。我試了試,真的什麼都能剪出來,比如:長方形、正方形、兔子、房子……

茶也是傳統文化之一,中國最有名的茶是龍井茶,鐵觀音……

春聯也是春節家家户户必貼的,聽説“福”倒着貼是表示福來了。

生活中處處都有傳統文化,真像一座巨大的寶庫,我愛這些傳統文化,更愛我們的國家。

我介紹了這麼多傳統文化知識,你也用一段通順的話來説説你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吧!

民族傳統作文 篇5

親愛的媽媽:

媽媽,您一定驚訝於我會寫信給您,但我的“內心記事本”已被寫得滿滿,只好向您傾訴。

您知道嗎?您是我小時候最“恨”的人,因為您“狠心”地把我丟到爺爺奶奶家,自己到其他地方工作。那時的我,整日整夜哭着要媽媽。對了,您還記得嗎?您的每一次寶貴的回家時間,我便使出各種手段把您“拘留”,但您總是識破我那自以為“周全”的計劃,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我也總是在您離開後大哭大鬧。

回想小時候,您一定為我的不諒解而感到苦惱。但是,我現在已經長大了,明白了您的苦心。我已不再是整天哭鬧的嬰兒,也不再是在“母親節”那天還令您生氣的小孩。現在的我,已成為了亭亭玉立的小姑娘,雖然臉上仍帶着幾分稚氣,但內心卻懂得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感恩。媽媽,請不要笑話我,也不用為您的女兒長大了而感到驕傲,因為這是一箇中國人必須學會的。既然您賦予我寶貴的生命,既然您付出了全部心血“望女成鳳”,那我就會盡我所能報答您!

媽媽,請相信我,相信我會重新幫您染黑那幾縷白髮,相信我會賺錢買最好的保養品幫您撫平臉上的皺紋,相信長大的我不會再惹您生氣,相信我無論到哪都帶着您,相信我讓您每天都做世上最幸福的母親……媽媽,您的相信、您的寄託在我身上的希望,將會是一匹健碩的千里馬,帶着我不斷前進,總有一天,您會看到我滿載成功而歸!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媽媽,謝謝您,謝謝您對我的關心和教育,希望再經歷一個輪迴後我還從您肚子裏蹦出來!

此致

敬禮!

民族傳統作文 篇6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涵豐富而深刻。它有‘憂國憂民、為民請命’的愛國精神;它有‘默默豐獻、不求索取’的高尚境界;它有‘力克不難、振興中華’的堅定信念;它有‘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尊敬師長’的道德規範;它有‘立志勤學自強不息’的拼搏精神;它有‘見利思義、助人求樂’的崇高情操;它有‘律己寬人、懲惡揚善’的處世準則;它有‘誠實可信、質樸守法’的生活信條;它有‘自等互敬、和睦相處’的禮儀風範……

我小時候聽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我不想自己分享這個感人的故事,所以給大家分享一下。如下:

東漢人黃香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於是他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夜寒冷,黃香就到父親被窩裏,用自己的身體把被窩捂熱;夏夜炎熱,黃香就用扇子把父親的枕蓆扇涼。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孝順的孩子。黃香長大後,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特大水災,百姓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賑濟災民,百姓非常感動,稱讚他:“天下無雙,比下黃香。”

千百年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中國人崇尚的家庭倫理準則,對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社會進步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我們要多一點情趣,多一點高雅,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做一個高尚的人。

標籤: 民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chuantongzuowen/lmerd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