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文化作文 >傳統作文 >

關於中秋傳統作文合集6篇

關於中秋傳統作文合集6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秋傳統作文6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中秋傳統作文合集6篇

中秋傳統作文 篇1

今天是中秋節,我卻無心去欣賞明月和品嚐月餅,我只知道,"十一"長假只剩下明天最後一天了,作業再不做我就完了.

我獨自躲在房間裏,打開音樂,然後一頭扎進作業堆裏,去證明勾股定理,去填滿語文練習本上那一片又一片的空白,去把那些英語單詞串聯成句子……

突然,妹妹在樓下鬼叫着要我聽電話,是蟲子打來的.

蟲子説,懶貓啊,想不想出去呀?

我苦笑着回答,你還真有閒情逸致啊,作業多得氣死人你還有時間玩啊,我現在可是在拼死拼活啊!

她説,你別跟我提作業了,我這兩天做作業做得快發瘋了,我現在可不想管它們,大不了明天晚上開夜車,你也別寫了,出去逛逛吧!

我聽出了她話裏的不快.

我説,我是很想出去啊,可我還有四本練習本、一篇作文沒完成呢,我看你還是自個兒玩吧!

蟲子説,我看你慘了,居然還剩那麼多沒完成,這回有你受的了.不過我也不比你好到哪去,算了,不出去了,我也來和你一起拼命.

呵!我説,加油啊!

掛了電話之後,突然想起了去年的中秋節.沒有作業,和蟲子一起騎着車到處亂逛.我説林俊杰好可愛,她就説我無聊,要崇拜歌星不如崇拜作家,然後説了一大串我不認識的作家的名字,説他們好厲害.説完我們就像兩個瘋子似的大笑,笑完之後再感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想起來那晚真是幸福.

我甩了甩頭,拿起筆,想要再回到作

業堆裏去,這才發現我已經無法靜下心來寫作業了.

最後,我撥通了蟲子的電話.

我説,蟲蟲啊,在幹嘛呢?

中秋傳統作文 篇2

月,一個丹桂飄香的季節;十五,一個月滿西樓的良辰;八月十五,這個天底下最温馨最浪漫最美好的節日--中秋節。中秋節傳統,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因為八月十五這一天是在秋季的正中,所以稱為中秋節。節日的特色是吃月餅和提燈籠。

中秋節和農曆新年一樣,是一個家人大團圓的家人。中秋之夜,月亮最圓、最亮,月色也最皎美。家家户户把瓜果、月餅等食物,擺在院中的桌子上,一家人一面賞月一面吃月餅,正是“天上一輪才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這是多麼美好的圖景。

中秋節的傳統食品是月餅,月餅是圓形的,象徵團圓,反映了人們對家人團聚的美好願望。中秋節吃月餅據説始於元代,當時,朱元璋領導漢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約定在八月十五日這一天起義,以互贈月餅的辦法把字條夾在月餅中傳遞消息。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傳開來。

後來,朱元璋終於把元朝推翻,成為明朝的第一個皇帝,雖然其後滿清人入主中國,但是人們仍舊慶祝這個象徵推翻異族統治的節日。

中秋傳統作文 篇3

吃月餅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宗時,李靖出征匈奴,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着當空的皓月説:“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羣臣食之。

若此説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月餅是圓的,且被賦予團圓之意的時代是明,劉侗《帝京景物略》説:“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餅必圓。”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説:“八月十五謂之中秋,民間又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沈榜在《宛署雜記》中還記述了明代北京中秋製作月餅的盛況:坊民皆“造月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市肆至以果為餡,巧名異狀,有一餅值數百錢者。”心靈手巧的制餅工人翻新出奇,月餅上做出各種花樣,彭藴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説:“月宮符,畫成玉兔窯台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吃南瓜

“八月半吃南瓜”,吃南瓜是江南各地過中秋節的食俗。這個風俗是怎樣來的呢?傳説很久以前,南山腳住着一户窮苦人家,有一個女兒,名叫黃花。那時連年災荒,黃花的父母年老多病,加上缺衣少食,病在牀上,奄奄一息。八月十五那天,黃花在南山雜草叢中,發現兩隻扁圓形野瓜。她採了回來,煮給父母吃。香噴噴、甜滋滋,二老吃了食慾大增,病體也好了。黃花姑娘就把瓜子種在地裏,第二年果然生根發芽,長出許多圓圓的瓜來,因為這是從南山採來的,就叫南瓜。從此,每年八月十五,江南家家户户流傳着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食田螺

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誌》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癸未年的《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飲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聞着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月餅與中國象棋之間的淵源

中秋月餅的來源與中國象棋在唐宋時期的全民文娛大盛行密不可分。中國象棋的棋文明,首先在南宋的食文明中較為突出地表現出來,從而使相似“棋子”的麪食,達到絕後的推廣和延伸,使之成為“節食”。所以,中國象棋是推動中秋月餅誕生十分幽默的文明現象。

中秋傳統作文 篇4

老話説“八月十五,菊黃蟹肥”,《紅樓夢》第38回就寫到一場中秋螃蟹宴。史湘雲在“藕香榭”大擺螃蟹宴,賈寶玉和眾姐妹用“桂花蕊薰的綠豆麪子”洗手,坐在山坡桂花蔭下的氈子上,持蟹賞花,以“菊”和“蟹”為題賽詩行酒令。“賈母那邊一迭聲問:‘見了什麼這樣樂,告訴我們也笑笑。’鴛鴦等忙高聲笑回道:‘二奶奶來搶螃蟹吃,平兒惱了,抹了他主子一臉的螃蟹黃子。主子奴才打架呢。’”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令人掇了一個繡墩倚欄杆坐着,拿着釣竿釣魚。別人給她拿來黃酒,她説:“我吃了一點子螃蟹,覺得心口微微的疼,須得熱熱的喝口燒酒。”寶玉就給她端來合歡花浸的燒酒,喝high了,做了首詠菊的詩:“毫端藴秀臨霜寫,口吃噙香對月吟。”襯得其他人沒了顏色。寶釵不甘下風,就做了首詩詠蟹:“眼前道路無經緯,皮裏春秋空黑黃。”老辣的句子,顯出了她與黛玉之間的區別。《紅樓夢》中鋪陳的美食很多,但場面最大的就是這次蟹宴了。可見食蟹對古代大户人家來説也是個事兒,不過吃蟹的細節着墨不多,只是用來為環境和氣氛做個烘托罷了。

王敦煌在《吃主兒》裏用了8頁紙寫他怎麼吃完一隻蟹。螃蟹身上每個部位都有吃主兒專用的名詞,他們家吃的蟹只分肥蟹和極肥蟹。“只憑手和口剝蟹,借用蟹身上的爪尖做工具,速度之快令人驚奇。剝出的螃蟹皮乾乾淨淨,整整齊齊,絕對不會再帶着吃不乾淨的地方,也不可能再有殘留在皮裏的肉絲。”但是,“中秋並不是北方吃蟹最好的季節。”王敦煌接受電話採訪時説,“應該是在公曆11月底12月初時候。從前北方吃蟹講究七尖八團,因為北方水冷,蟹繁殖期早,説的是白洋澱來的‘勝芳大蟹’,早斷檔多年了,現在都成了九尖十團了。”王敦煌説一口老北京土話,與北京大院話和北京胡同話都不太一樣,因為小時候他爸、媽下放,他是由家裏的老僕玉爺帶大的。王敦煌的爸爸是旗人王世襄,除了研究明式傢俱,更是有名的“吃主兒”。王敦煌最津津樂道的他剝蟹的本事,是在他八九歲上爸爸手把手教給他的。“我很反對使用那‘蟹八件’,我現在牙口不好了,需要藉助其中的一件工具,蟹鉗子,不過也就質量特別好的值得用用。我給我爸爸剝蟹,嘿,5分鐘剝兩隻。全國許多螃蟹產區早就沒野生蟹了,‘大閘蟹’已經成為河蟹的代名詞,而且價格不菲,要是會剝蟹,剝得乾淨,也對得起自己呀。”

蘇州畫家葉放在他的朋友眼中,就是個生活在現代的古人。每年中秋節他都是和好朋友們辦雅集。前幾年,他買了艘古船,停在三山島附近,一到中秋都帶朋友坐“百年船”喝“百年茶”,聽“千年琴”賞“萬古月”。有一年中秋,他做了一個叫做“花事”的雅集。那天的菜單很養眼:“天香引(丁香花,鴨肉)、尋瑤草(代代花,猴頭菇)、點絳脣(玫瑰花,豬肉)、沉醉東風(茶花,芥藍)、梅花引(梅花,蝦仁,蝦排)、疏影(梅花,荸薺)、澡蘭香(蘭花、花,豬肉)、望湘人(竹蓀,蘆筍)、霜天小角(菊花,蟹黃,蟹膏)、杏花天影(杏花,蛋清,乾貝)解語花(百合花,藕,豬肉)、摸魚兒(玉蘭花,塘鯉魚)”

和同好一起賞花,詠花,食花。來自葉放童年食花的記憶。葉放生在蘇州一個名門望族,對他來説,花事雅集是發思古之幽情,也是營造新的文化意境。他説:“我們現在的很多文化活動都有符號化的問題。我就想重新思考,營造一種文化情境來提供文化想象,太符號化的東西很容易產生審美疲勞。當一種文化形式或行為,被某種審美習慣所包裝的時候,情感只能停留在經驗裏,而體驗的空間也隨之被埋沒了。可偏偏這體驗能使你在過程中獲得感悟,在快樂中慰藉情愛,這是我們現代生活不可忽視的問題。你看,傳統文化想象的體驗不是也可以在現代生活中進行麼?創造情境就是很好的途徑,不同的情境構成不同的文化體驗。”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還吃各種時鮮的瓜果,鮮藕、熟菱、柿子、石榴、糖芋頭等。不過現在我們過中秋,就是一幫好朋友一起吃一頓飯。隨便吃什麼,可能全國各地的菜。”南京作家韓東説,“我還不知道今年中秋節是幾號,以前還會想着吃桂花鴨。桂花鴨正好在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但現在隨時都能吃到,也就不一定非中秋節的時候吃了。”南京人酒後還喜歡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也就是糖桂花。”“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

中秋傳統作文 篇5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個,但對每個節日,我對它們的`瞭解都是一星半點,片面的,或從書本,或是傳説,又或是從姥姥和媽媽茶餘飯後閒聊中聽來的。每每聽他們的講述還頗有一番憶苦思甜的感慨。

就這一年一度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吧。在我從小到大的記憶裏,一説“中秋節”,我立馬就想到各種餡,各式各樣香香甜甜的月餅,放在盤子裏,供在桌子上對着圓圓的月亮。據説是供“嫦娥和小玉兔”。自從上次聽了姥姥和媽媽的回憶,我又有了一種説不出的糾結的情愫。

聽媽媽和姥姥説,她們那一代人對“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非常重視。她們是農村人,“月餅”對媽媽那個年代來説都成了奢侈品。媽媽兄妹多,只有姥爺一個苦力掙錢供他們上學。過中秋節根本沒錢買月餅,每年只能買兩個月餅。供“月婆婆”完了才能分着吃,還美名其曰“好事成雙”。月餅少就包餃子,餃子在農村來説就是最好的飯。餃子還分白麪和玉米麪兩種。白麪的少只供月婆婆,完了只給老人吃,年輕人和小孩子是不能吃的,只能吃玉米麪的。能吃上一頓玉米麪的餃子也是很不錯的啦!再有就是農產品了:紅薯、玉米棒、毛豆煮熟了再供,核桃、棗、蘋果……有啥供啥。領居之間,沒有的還互相相送。心裏就一個願望,就是希望“月婆婆”保佑今年是個豐收年,有個好收成,孩子們都能吃飽穿暖、不挨餓受凍,最好都能吃上白麪餃子,這是純樸心裏的期盼。

祭拜完“月婆婆”,才能分月餅吃。每到這時,媽媽和舅舅們就不喧鬧了,靜靜地專注地等着姥姥分。能不能平均分,為了誰的大誰的小,還要再爭論一番。媽媽説,其實每年總是媽媽的較大,因為媽媽在家裏最小,又是唯一的女兒,所以偏愛些。這時姥爺開口了,你們是哥哥,妹妹還小,理應大一點。這時誰都不吭聲了,只看着自己手裏那小的可憐的那塊月餅,用舌頭慢慢舔,細細地品嚐那種久違的香甜……後來生活好了,姥爺卻走了,説到這時,媽媽和姥姥眼裏都噙滿了淚水。我聽了好慚愧,真是無地自容,現在這麼好的生活還挑肥揀瘦,真是……

看着琳琅滿目、各式各樣的月餅,它不僅僅是食品,它也都寄託着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凝聚着我們親人間的親情、祝福、對團圓的期盼。

圓圓的月餅又像我們學校的大家庭,代表着我們每一個師生。辛勤的園丁用知識和汗水和成的皮,裏面包裹着性格各異的每一位同學。月餅要吃得細嚼慢嚥,食之適量,就像我們學習要耐心研讀,由易到難。

我們師生要共同團結,奮進!同時,也要將中秋代表的精神傳承下去……

中秋傳統作文 篇6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佳節,是個團圓的好日子。

吃完香噴噴的團圓飯,我們全家坐在一起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聽媽媽説,中秋節的月亮是最圓的。我想起了李白寫的一首詩“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古時候,李白抬頭看着月亮在思念故鄉的家人。現在,我們這有許多打工的外地人,班級裏的同學有的也是從外地來的,他們不能和親人團聚,心情一定也和李白一樣。想到這,看着身邊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我真是感到自己是多麼的幸福啊!

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中秋的月亮,可惜的是因為下雨,天上沒有月亮,真遺憾!我現在的心情也和李白一樣了。

標籤: 中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wenhuazuowen/chuantongzuowen/89xr3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