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週記 >

端午節週記範文350字(精選23篇)

端午節週記範文350字(精選23篇)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週又過去了,我們或多或少都學到了一些新東西,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週記吧。週記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週記範文350字(精選23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週記範文350字(精選23篇)

端午節週記350字1

今天是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佳節——端午節。據説,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曆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後來,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今天一大早,我一醒來就聞到了一股粽子的香味,我急忙起牀來到餐桌前。哇!今天的早餐是粽子。今年的粽子品種可真多:有紅豆粽、紅棗粽、花生粽、還有姥姥包的肉粽……

我看見這麼多粽子口水都流下三千尺。我迫不及待拿起一個粽子,三下五除二剝開那幾片還在散發着香氣的粽葉之後,裏面躺着的粽子就好像小寶寶一樣新鮮細嫩,招人喜愛。輕輕咬上一口,那混合了棕葉香、糯米香還有肉香的濃濃香氣在口中鼻中縈繞不絕,那黏而不粘的口感,那甜美的味道讓人吃之後回味無窮。我們一家一邊吃着香甜的粽子,一邊聽爸爸講着與端午節有關的故事

今天,我不但吃到了香甜的粽子,而且學到了許多知識,我會記住這個粽子飄香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350字2

戰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被楚懷王流放以後,案國攻陷郢都,屈原憂憤交加,於公元前78年農曆五月初五日投了汨羅江,以身報國。

為了防止江裏的魚啃食屈原的身體,大家紛紛將粽子、雄黃酒、雞蛋等食物拋至江中,以保護屈原。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風俗習慣慢慢流傳下來。“端午”中“端”是開始的意思,“午”是五的順號,所謂端午,也就是初五日。

由於午時正當烈日當空,陽光燦爛,故多稱端陽。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天剛亮就到大河邊將粽子投入河中,以紀念屈原。在西山公園門前爸爸給我買了彩繩和香包,人山人海的公園、河邊、山上處處熱鬧非凡。回到家裏奶奶給我買了各種各樣的粽子,有棗的、鮮肉的、芝麻的、豆沙的,讓我大飽口福裏。南方有許多地方在今天都進行賽龍舟活動,飛快的龍舟彷彿神龍一樣在大河大江裏乘風破浪。

端午節週記350字3

快到端午節了,今晚我家包粽子。我也想學着包粽子,媽媽就一步步地教我:首先拿兩片粽葉,並排將寬的一頭重疊一小部分,再窩成一個“小漏斗”,但是這個“小漏斗”一定要是封口,一絲縫也不能留;再將糯米裝進去,用粽葉長長的尾部蓋上“蓋子”;然後還要加一片粽葉才把“小漏斗”裏的糯米包裹得嚴嚴實實;最後用繩子將成形的粽子捆緊,就大功告成了!

今晚我一共包了三個粽子,其中兩個是在媽媽幫助下包好的,還有一個雖然樣子很古怪,但是我獨立完成的。我不明白為什麼同樣的粽葉在媽媽手中就很聽話,一點兒也不漏米,但是在我手裏卻總是不停地散開、漏米?媽媽説“熟能生巧”,要我多練習,就可以越包越漂亮的!還説我第一次學包粽子就能包起來,是一個心靈手巧的小姑娘!

今晚學包粽子可真有趣!以後我包的粽子一定會比媽媽包的還要漂亮!

端午節週記350字4

每一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將每一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粽子。

賽龍舟的場面很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很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將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粽子投進河裏,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週記350字5

大家都知道端午節吧!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它吧。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的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

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

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怎麼樣?端午節龍舟很不賴吧!

端午節週記350字6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各地有許多的習俗,讓我來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一些習俗吧!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古時候楚國人因不捨得屈原投江而死,所以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來紀念他,用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免得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

每到五月初,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粽子的餡品種許多,有豆沙粽、鮮肉粽、火腿粽、蛋黃粽等。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可以避邪驅瘟。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絲布,清香四溢,用五色絲線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端午節,人們把插懸艾葉、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衞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酒,殺菌防病。

現在我們更重視過端午節了,節日氣氛也越來越濃了,這些傳統習俗我們應該保持下去。

端午節週記350字7

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搞得非常的,雖然天氣很熱,但人們的的心情卻很興奮,過節的氣氛很濃。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舟來紀念屈原。端午也是我國民間的三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我國大多數地方端午節都是吃粽子與賽龍舟,而在我的家鄉會吃一種用麥餅包餡的東西,餡料多得很,有黃蟮,有肉片,有雞蛋,有炒麪………都會被裹在麥餅裏面。

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飯桌上,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味道,我開心級了!外婆還會在門前掛艾草,聽説用來避邪驅蚊的,好講究啊!

我想:過端午節真好,我真想每天都過端午節,天天吃好吃!

端午節週記350字8

星期三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我起了牀,今天的早飯是粽子。粽子是用粽葉把糯米和各式餡料包起來,再用繩子繫緊。在粽子裏,我最愛吃肉餡的。因為裏面的肉是在各種調料中浸泡過的,所以蒸過之後特別好吃。

早飯吃好後,我們出了門。我看見門上掛了幾根艾草,聽説那是辟邪除病用的。在路上,我從老奶奶那買到一個漂亮的香袋。這香袋上有彩色的條紋,上面繫着一條長長的,漂亮的掛繩。我拿在手上聞了聞,有一股中藥的味道。後來我才知道里面放着艾草粉。

聽媽媽説,端午節還有一個習俗是賽龍舟。一條條龍舟,好似水龍一樣,在湖面上翻騰起伏。龍舟上的人用力地划着槳,還有人敲着鼓,彷彿是在催龍遊得快些。大家你追我趕,奮力向終點劃去。

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重視它。

端午節週記350字9

今天是端午節,大街小巷都瀰漫着粽子的香味。在這個温暖的節日裏,我想親手包個粽子送個你,祝願你端午安康!

我打開IPad,瞭解了包粽子的步驟和方法,便開始動手包了起來。別看粽子長得那麼簡單,包起來可真不容易。不是葉子開裂了,就是米撒了一地。我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試驗了五個,終於成功了一個。我拿着親手包好的第一個粽子看了又看,滿意地笑了。這是一個很有特點的粽子,賣相不怎麼好看,很小很小,迷你型的。我想,你一定會喜歡。

粽子煮好了,剝開外層的粽葉,那香噴噴的味道撲鼻而來,頓時,口水淹了一畝地了。我最喜歡的是鹼粽,沾上蜂蜜,咬上一口,軟綿綿的,香甜可口,那真是好極了!你呢?你喜歡什麼味的?包個粽子送給你,快來吃吧!

端午節週記350字10

今天早上我還在睡覺呢,奶奶就推醒了我。用5根絲線系在我的脖頸上,我疑惑的問道:“奶奶你在幹什麼呢?”奶奶笑着説:“今天是端午節呀,要給小孩佩戴長命縷。”

我穿好衣服,走進廚房,揭開鍋蓋一看,一鍋粽子香噴噴的。我拿出一個粽子剝開,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我正準備出門玩一會,只見媽媽買來了大把的艾葉,並把它們放到了門前,我聞到一股幽香,那是艾葉發出的香氣。

我問奶奶:“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奶奶説:“有一個愛國詩人叫屈原,他聽説自己的祖國被敵人佔領了,氣的抱了一塊大石頭投江自殺了。相傳龍舟競渡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餵飽魚蛟蝦蟹,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我喜歡端午節,它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端午節週記350字11

過兩天就是端午節了,每年家裏都要包粽子。看着大人們忙前忙後,我心裏真着急。今天我決心要學學包粽子。

準備工作做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照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大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開始有點沾沾自喜了,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聰明的我。

但是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都跳了出來,包住了這邊那邊漏出來了。弄得我手忙腳亂,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把一些糯米弄掉一點,我才舒了一口氣,重新把粽葉包好。我經過了一些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媽媽。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兒,包起來很不容易。

端午節週記350字12

在家鄉,人們通常將端午節稱為“五月節”。每到端午節那天,家鄉最熱鬧的就是北大橋了,從端午節頭一天晚上開始到端午節當天晚上十點多都是人。端午節那天,我們大家都會早早的起牀,然後就去北大橋玩,從早上三點多出門到下午五點多才回家。

端午節,給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節那幾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車買粽子的。插艾草,老人們都會去採或者是買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蘆掛在門上,至於為什麼,我也不知道。吃雞蛋,也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的,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端午節,我最喜歡買五彩繩系在手脖上,好幾個月都不會拿下來。

不同地方端午節的.習俗也就不一樣。端午節是一個神聖的節日,也是一個偉大的節日。所有地方的端午節的目的都是為了紀念屈原。

每一年最期待的節日除了春節就是端午節了。我喜歡端午節,更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350字13

今天是端午佳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今天早晨,老媽早早的就起牀了,她去了菜市場,買回來一些粽葉、肉、蜜棗、跟糯米。老媽一回到家,先把粽葉用開水燙一下,然後把蜜棗、肉跟糯米放在一個鍋裏,再把一些醬油倒入鍋裏,緊接着把它們拌在一起,餡便做好了,這些準備工作做好之後,老媽便開始包粽子了。

只見老媽不慌不忙的拿起幾片粽葉,圈成一個類似圓錐的形狀,接着放一些餡在裏面,然後再用一片粽葉包起來,最後用一根線紮起來,這樣,一個粽子便包好了。我學着老媽的樣子也包起粽子來。

粽子包好了,老媽立刻把粽子放在鍋裏煮,過了不久,粽子煮好了,老媽拿起一隻粽子,剝開粽葉,細細地品嚐,我看着老媽臉上的表情,忍不住笑了,老媽見了,被我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但看我開心的樣子也笑了。

這一天,人們不光吃粽子,還賽龍舟,插艾青……這都是過端午佳節的風俗習慣,據説都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的。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節週記350字14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它起源於屈原跳河的故事。端午節包粽子跟划龍舟成了必不可少的項目。

記得那一年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包粽子,我看了羨慕不已,連忙叫外婆教我。先把糯米放進一個大盆子裏,加上紅棗桂圓跟肉,再攪拌一下,餡就調好了。我把粽葉捲成三角形,邊放餡邊用筷子捅,但是不可太用力。

最後用繩子綁結實,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據説這是為了紀念屈原,老百姓包好了粽子後投入江河,用糯米黏住魚嘴巴,魚就吃不了屈原的屍體了。這也是為了祈願一年裏風調雨順。划龍舟也很好玩。

幾個人坐入江中的船裏,幾條船比賽誰先到達終點。這既強健了身體,又培養了團隊精神。不過,你可得謹慎點,灌水的滋味兒可不好受。

除了吃粽子跟划龍舟以外,還有一個令人賞心悦目的活動:放河燈。一盞盞蓮花燈,映着清波盪漾的小河,在那兒飄蕩,真好看!我連忙做出各形各色的燈,還欣賞着河裏的燈,真美好呀!

端午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將會不斷地傳承下去。它帶給了人們無限歡樂。我也親身體驗了一把,你們也來過這個快樂的節日吧!

端午節週記350字15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五,那一天家家户户都會包粽子,掛香包,划龍舟和掛艾草,那一天早上奶奶準備竹葉,蛋黃和一些材料。

我和奶奶很早起來包粽子,剛開始我包的不太好,後來我越包越順手,奶奶還説我很厲害呢!包完了粽子,奶奶拿去蒸,這時候大家也起來了我和弟弟也把香包拿起來掛著,我們吃完了奶奶煮給我們吃的愛心早餐,大家各自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我和弟弟一起去幫忙奶奶打掃家裏。

我知道一個端午節為什麼要划龍舟和吃粽子的故事,事情是這樣的:以前有一位臣子他叫屈原有一天有一個壞臣子跟皇上説屈原的壞話,皇上非常生氣,屈原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難過,於是他便跳江死了,皇上聽到了這個消息非常後悔和難過,便派人去把它的屍體撈起來,皇上為了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便請人做了很多的飯糰讓魚蝦吃飽才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流傳到現在就是現在的粽子和划龍舟,掛香包和掛艾草則是要驅趕壞東西。

我覺得端午節真是個有趣又忙碌的節日,所以端午節我一定會幫忙爸媽做事情,也助你們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週記350字16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文化、美食大節。每逢端午,街頭就會出現很多叫賣粽子、香囊、艾草的小販,今年也不例外。媽媽給我買了好多粽子,也給我講述了端午節的由來。

戰國末期,有一個楚國人叫屈原,他很有治國才能。楚國在他的輔助下,國力強盛,和秦國爭霸天下。後來,屈原受人排擠,遭到流放。

自此,楚國國力不濟,先後被秦國搶佔城池,攻破都城。屈原萬念俱灰、仰天長歎,在悲憤中投江自盡。百姓聽説後,紛紛划船到江中打撈、投棕子。此後,為了紀念屈原,端午的一些習俗就形成了,成為我們民族中唯一具有真實歷史背景的傳統節日。

屈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人士,寧死不當亡國奴;是一位很有才氣的詩人,現已成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精神和才氣影響了中華兒女幾千年的歷史,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精髓的一部分。

現在,端午節的文化意味越來越濃,影響着我們新一代的炎皇子孫。

但是,如果我是屈原,我決不會投江自盡。因為自盡只是逃避,放棄了國家、拋棄了人民。我會想更多更好的辦法來做。比如,教學生、訓練兵、教國王,以自己最大努力,一點一點地去服務我們的社會。每個人只有這樣,我們國家才能興盛起來,人們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端午節週記350字17

端午節就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粽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就是賽龍舟。此時這時,媽媽對我説:“你明白賽龍舟、吃粽子的來歷嗎?”我説:“明白呀!

此時相傳龍舟競賽就是為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就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説:“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説:“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齊。

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此時這倒就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説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此時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此時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週記350字18

老師説,端午節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節日,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開心的事了。我也喜歡吃粽子,回味着粽子的美味,我都快流口水了。下午放學後,我就求媽媽給我買粽子。媽媽笑着説:“買點粽葉自己包,我糯米都泡好了。”我高興極了,真想知道那麼好看的粽子是怎麼變出來的。

媽媽的手真巧啊!只見她的雙手左折右疊,粽葉在她的手中上下翻飛,一會兒一個小巧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得目瞪口呆。我説:“媽媽,我也想學包粽子。”“好啊。”説着,媽媽放慢了速度,她邊包邊説:“把粽葉對摺成漏斗狀,然後把手指插進去,慢慢地繞着手卷緊,然後呢,把米放進去,再放棗,向上折,包住米之後把多出來的粽葉往下翻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尖角。

再用線綁緊就可以了,這樣一個棕子就出來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但是棕葉一點兒不聽我指揮,不是撒了米,就是露出了餡,弄得我手忙腳亂。媽媽笑着説:“不要緊,慢慢來,下次你一定能包好的。”是啊,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又包了好幾次,終於有一點點像樣了。

晚上,吃着自己包的扁扁的粽子,雖然並不好看,但心裏還是美滋滋的。

端午節週記350字19

俗話説;‘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今天,咱們就説説家鄉端午節的粽子。

我們年年都過端午節,可你們知道麼,端午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呢。説有那麼一天,我國的愛國詩人屈原跳河自殺。他死後,人們為了不讓水中的魚吃掉屈原,於是就創造了‘粽子’讓魚吃。只有把魚餵飽了,才不會吃掉屈原。水下漆黑,把粽子餵給魚,魚才會給屈原指明方向。

粽子,歷史悠久,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時,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元、明時期,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

記得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奶奶和媽媽就要開始着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我看着她們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進去。期待着粽子的出鍋。過了幾小時,粽子熟了。我慌忙的抽出一個粽子,好甜呀!大米入口即化,真是好吃!

端午節吃粽子,就像春節吃餃子一樣天經地義。吃粽子的習俗,會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端午節週記350字20

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有喜慶的春節、有祭奠親人的清明節、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熱熱鬧鬧的端午節了。

端午節的由來還有一個故事呢!很久以前,有個楚國人叫屈原,他由於政見不合被驅逐到偏遠地方去。可是,屈原是一個愛國的人,他報國無門,又不忍見自己的國家被欺負,就跳江自殺了。當地的楚國人知道屈原死了,就乘船下江尋找屈原的屍體,還將食物扔進江裏,好讓江中的魚鼈吃飽,不要吃掉屈原的軀體。從那以後,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一年的五月初五汨羅江上,都要舉行一次賽龍舟比賽,人們還要包棕子、吃棕子。

每逢端午節,我家也要吃棕子,奶奶會包一些形狀各異的棕子。有方的、有長的……其中有一種棕子很小巧玲瓏,它的形狀彷彿一個個尖尖的冰淇淋,我一口就能吃下一個。

棕子的品味也有很多種:有豆沙的、有蜜棗的、有紅豆的,還有鹹肉餡的。我最喜歡鹹肉餡的,剝開綠綠的棕葉,鹹鹹的肉香撲鼻而來,一個褐色的肉棕一會兒就被我“解決”了。那一塊塊小小的鹹肉使我百吃不厭,回味無窮。

端午節,有美味的棕子,也有感人的故事,我怎麼不喜歡呢?

端午節週記350字21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的國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就是吃粽子,賽龍舟。據説,這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向》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勸阻楚懷王,但是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果然楚懷王上當被囚。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節週記350字22

端午節的那一天,一大早,家家户户便忙着包粽子。你看,我們家裏也忙乎開了。媽媽把荷葉浸在鍋裏,轉身後又去淘糯米,洗紅棗,切香腸,拌肉餡……過了一會兒,她轉過身來,掀開鍋蓋,一陣荷葉的清香撲鼻而來。於是,一番忙綠後。一大盆荷葉,幾小盆糯米,洗好的紅棗,切好的香腸,拌好的肉餡……圍着幾張小椅子,依次排開。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先選了三片荷葉,依次排開,再捲成圓錐體,一會兒放紅棗,一會兒放糯米,直到放滿而至。再把糯米用荷葉封起來,圈一圈,媽媽又敲了敲,還説:“糯米往下沉一沉,更好吃!”最後用繩子捆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啊!真漂亮呀!像個胖娃娃。

粽子全都包好了。媽媽煮了三四十分鐘。粽子出鍋了,整個家裏都沉浸在清香之中。我迫不及待地選了一個我最喜歡的紅棗粽子。剝開以後,只見潔白的米團裏彷彿鑲嵌着幾顆深紅油亮的瑪瑙。我吃了一口餡子,味道,美極了,甜而不膩。

我愛端午節,愛端午節這濃濃的綜香。

端午節週記350字2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對於端午節,大家都非常熟悉。

在端午節這天,慶元的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爺爺奶奶拿出準備好的粽葉和糯米,放在一旁的凳子上。拿起粽葉,將粽葉捲成一個錐形的容器,然後將糯米小心地放進粽葉做成的容器中,再將粽葉多餘的長尾巴將糯米抱起來,最後用線將包好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粽子就完成了。將包好的粽子放到蒸籠上蒸,熱氣騰騰的。

慢慢的,一陣香氣便撲鼻而來,我們孩子們爭先恐後地跑到蒸籠前,流着口水,等待着美味可口的出鍋。

粽子熟了,奶奶將它們端出來,放在一個大盤子裏,過了一會兒,盤子便空了,只見大家每人都捧着一個粽子,興奮的吃着,我一口咬下粽子,那甜甜的香氣便傳進我的心中。家裏充滿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我們對這美味可口的粽子讚不絕口,很不得能夠多吃幾個。這一天,全城都飄着粽子的香氣。

慶元的端午節,還有另外一個習俗,那便是賽龍舟。我們全家人在這一天一起來到河邊,與全城人一起,觀看着龍舟比賽。“加油!加油!加油!”大家一起吶喊着,為龍舟上的船員鼓氣助威。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從我們眼前划走。終於,一條龍舟劃過終點,獲得了冠軍,我們用最響亮的聲音為那些船員們歡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zhouji/j3w7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