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體裁作文 >週記 >

家鄉的端午節週記3篇

家鄉的端午節週記3篇

引導語:歲月無痕,流水時光,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我們一定有印象深刻的事情,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週記了。可是怎樣寫週記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週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端午節週記3篇

家鄉的端午節週記篇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人們代代相傳包粽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大家都知道是端午節要來了。

剛來天鵝湖(就是我們當地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這裏很多人。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幸好得及時”我想着。突然,觀眾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眾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眾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後,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粽子,一家人説説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為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週記篇2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家鄉的端午節有許多習俗,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祭神,然後我們在大人的陪伴下到溪岸上看賽龍舟。而在我的心中,端午節最讓我難忘的就是包粽子了。

小時候,我住在鄉下的姥姥家,在我的記憶裏,姥姥包粽子是最拿手的,左鄰右舍都比不上她的手藝。每逢端午節前一天,姥姥總要帶着我到離家不遠的竹林裏去摘竹葉,一到竹林,看着青翠欲滴的竹葉,我特別興奮,幫着姥姥摘竹葉,摘好竹葉回到家裏,姥姥要把竹葉洗滌乾淨、晾乾;接着準備糯米、豬肉、花生等包粽子的原料;包粽子是姥姥的拿手好戲,三下五除二,一個錐形的粽子就做好了,裏面的餡更是很有多種的。當然,最吸引人的就是蒸粽子了,那香味飄出來,把我們這些“小饞鬼”饞得直流口水,使勁的用鼻子聞着那股粽香味。

端午節這天,我一邊吃粽子,一邊聽姥姥講一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現在,我回到了城裏,每當端午節,我都會想起姥姥包的粽子,想起了還住在鄉下的姥姥和那些小朋友,真希望明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帶我回鄉下與姥姥一起過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週記篇3

廣西左江是龍船的搖籃,農曆五月初五發大水,叫龍船水。

端午節到了,家家户户都包粽子,在門前插艾葉,把樟腦丸裝在小絲網袋裏,掛在小朋友的胸前避邪。大一些的哥哥姐姐,要喝一口雄黃酒,根據古老的.傳説,蛇精變成的人,喝了雄黃酒,就會現形。而包粽子的習俗,是因為古時候一位叫做屈原的愛國志士報國無門,投江自盡,為了保護屈原的遺體,民眾划着龍船向江中投放涼粽餵飽魚蝦,一年又一年,形成了龍船競渡的習俗。

我家住在左江邊上,從小時起,每年的端午節都觀看龍船比賽,看慣了劃龍船的隊員矯健的身影,聽慣了他們奮勇拚搏的呼喊和有節奏的鑼鼓聲。而最為大人們津津樂道的是數年前,我縣龍頭鄉的女子龍船隊曾經參加香港國際比賽,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端午節到了,我們一邊吃着粽子,一邊欣賞着精彩的龍船比賽。

標籤: 端午節 週記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ticaizuowen/zhouji/83kyz3.html
專題